金庸是现代武侠小说的泰山北斗,读武侠小说不能不读金庸。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连载于报刊。1970年起,金庸着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名《金庸作品集》。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
古龙本名熊耀华,江西人;台湾淡江英专(即淡江大学前身)毕业(一说肄业)。少年时期便嗜读古今武侠小说及西洋文学作品,一般多以为他是受到吉川英治、大小仲马、海明威、杰克伦敦、史坦贝克小说乃至尼采、沙特等西洋哲学的影响启迪。故能日新又新,後来居上,且别开武侠小说新境界。本站收录了古龙所有的武侠小说作品。
诸葛青云,本名张建新(1929年—1996年),“诸葛青云”为其笔名。山西解县人。台北行政专科学校(即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前身)毕业,曾任“总统府第一局”科员。在台湾早期的武侠小说界,与古龙、司马翎、卧龙生并称台湾武侠四大家。其著作有《紫电青霜》、《夺魂旗》、《傲笑江湖》等,深受武侠迷的喜爱。
上官云飞,这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内地最高产最有名气的武侠小说家居然是帮书商造出来的。前有上官云飞、鬼谷子、青云等等,后有云中子、剑亭等等。网上有资料说上官云飞是韩冬,甚至鬼谷子也是他,大错特错。韩冬只不过署名上官云飞、鬼谷子的一个分身而已。上官云飞,只是个代号,在他的名下,有引入的港台作品,也有大陆作家原创。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夕照红,本名辛彦五,河南宛西人。解放前夕流落孤岛台湾,弃武从文,钟情武侠创作,先后以“夕照红、辛弃疾”等笔名发表小说近百部,五千余万字,作品开武侠小说之新风格,以通俗风趣、情节曲折和弘扬侠义厚道精神而风靡港台及东南亚。
公孙梦,武侠作家。其作品大多透着诙谐大度之气。男主人公大多都是彬彬有礼,温温尔雅之士,书生气息浓厚,对人温和,善良,不暴躁,没有杀伐息。当然,正因如此读其作品不免有“千面一冠”之感。
还珠楼主,本名李善基(1902~1961年),四川长寿人。出身官宦世家,自幼即随父游历各地,走遍大江南北。曾在傅作义幕中任中文秘书。1932年于天津《天风报》发表长篇连载《蜀山剑侠传》,声誉鹊起。临终前口授完成长篇小说《杜甫》,二日后逝世。
秋梦痕,本名邓政(1924——1989),号梅庵居士,原籍湖南邵阳。台湾作家。大约从50年代开始投身於武侠小说创作的行列,为“武侠八大书系”中“四维”的名家,以《黄金客》、《万世雷池》、《翠堤潜龙》、《大盗大道》等书知名于世,擅长以神怪离奇、层见迭出的人物、情节,展开小说部局;60年代中,一度中辍(十年),后来在众利出版社王瑞如力邀之下,重作冯妇,而风格大变,颇陷溺于情色的描写,“媚俗”的趋向非常明显。终其一生,创作量十分弘富,以“淡江武侠小说研究室”编目而言,即有近百部之多,总字数超过二千万字,可谓是多产作家。秋梦痕尽管作品富厚,相关的武侠小说评论,对他评价并不高。
武陵樵子,武侠小说作者。本名熊仁杞,生于1910年,湖南人。陆军上校。1960年以《十年孤剑沧海盟》、《灞桥风雪飞满天》二书成名。武陵樵子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紧张刺激幽默发噱的侠义世界。
慕容美,本名王复古(1932----1992),江苏无锡人。学历不详。被誉为“诗情画意派”。做过桃园、凤山等地税务员多年。青年时期颇爱好文艺,经 常向台湾各大报副刊投稿。曾用笔名“劳影”、“笔鸣”发表散文小品及中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意。1960年以“烟酒上人”笔名撰处女作《英雄 泪》,1961年改名“慕客美”陆续推出《黑白道》、《风云榜》等,大受欢迎,于是辞了公职专写武侠。更进而成为大美书系首屈一指的王牌作家,与号称台湾 武坛三剑客的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分庭抗礼,驰誉一时,而有“三剑一美”之目。1984年创作最后一部作品《杀手传奇》,1985年因中风而停笔。 1992年病故。终其一生共有武侠小说23部。多斐然可观。
冯家文。1930年3月出生于安徽省萧县。5岁从父读方块,两年识得字三千。7岁入学。8岁因家乡沦陷(日寇侵华)而全家逃亡农村。生计日逐维艰。寒窗苦读十载,终与蟾宫无缘(18岁丧父,无力攻读大学)。
周郎,一九六九年生,男,安徽宁国人氏。自由撰稿人。中国武侠文学会签约作者。自幼好读书,曾在父亲的指导下对中国古典文学诸如先秦诸家散文、诗经、两汉 诗文、唐宋诗词、元杂剧及明清小说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中学时代对英、法、俄、意、德、美、西、拉美、东欧诸国经典文学作品亦有较为广泛的涉猎。就各种文学形式的创作都做过程度不同的尝试。 在首届中华武侠小说大赛上,周郎作品《鸳鸯血》与港台名家于东楼先生的《短刀行》、温瑞安先生的《温柔一刀》一起,荣获首届中华武侠小说创作大奖赛最高奖 ――银剑奖。是大陆诸多参赛的武侠小说作家中,惟一获得此项殊荣的作者。
雪雁,台湾武侠小说作家。本名薛东正,1941年生,山东人。父祖为山东大地主。于1949年到台,落籍于澎湖、南投等,后定居于台东。毕业于台北师范大 学化学系,1985年任台东农工校长。毕生心力贡献于教育工作,并以此为最大的兴趣与职志。1963年发表处女作《血海腾龙》,1981年封笔。
高庸,台湾武侠“讽世派”代表人物。本名王泽远,1932年生,四川西充人。曾就读重庆巴蜀中学。其父陆军上将王缵绪与杨森老将齐名,号称“四川王”。王泽远虽为将门“衙内”出身,自幼就好勇斗狠,但却嗜读杂书,雅好词章,颖悟过人。
秦红,本名黄振芳,1936年生,台湾彰化人。少时因家贫失学,未受过完整教育,自学成材。初为印书工。1963年参加大美出版社“武侠说革新运动”特别 征文大赛,以《无双剑》入选佳作成名。笔名秦红采台语谐音,为“很红”之意。作为台湾两大主流通俗文学的武侠小说与言情小说,在作者的性别、身份上有著极 明显的对比。武侠小说几乎清一色地皆是外省籍的男性作家,言情小说则大抵是外省籍的女性作家。作者的性别与主要读者群的性别相应,显示出这两个文类皆有某 种程度的性别化倾向。就武侠小说而言,则似乎说明了武侠小说的江湖世界其实隐含了某种驰骋神州与对中原文化的想象模拟的替代性满足,并且显示了某个族群的 文化中心性的优越性的建构过程。
奇儒,武侠作家里少见的数学系出身,对佛学颇有研究,他的作品风格很独特,幽默风趣而不流于低俗,处处充满禅理,对武学则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方向来描, 自有其意境,最特别的是他选用的兵器,十分别出心裁:如蝉翼刀、天蚕丝、观音泪、弹珠(大舞)、卧刀等。但是后来一心向佛,觉得武侠凶杀之意太重,有违佛 法慈悲之念,就不太愿意继续写,三十几岁出家,现在已是佛乘宗第三代法传人李善单导师。 奇儒在1988年左右,开始投入武侠小说创作的行列。
燕垒生(1970-),男,作家,真名张健,杭州临平人。作品多为奇幻、武侠和科幻,其人最喜古体诗词,文字平实而具有震撼力。目前最著名的是长篇小说 《天行健》,包括第一部《烈火之城》、第二部《天诛》、第三部《创世纪》和数篇外传,以主人公楚休红的视角记叙了在架空历史背景下一个帝国的覆灭过程,表 现了人性的复杂,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现已连载完毕。
谢天,本名不详。生于1967年,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一直从事电脑工作,业务遍及香港及东南亚各地。1998年初在《高手》杂志连载第一部武侠小说《丐 王》。从此步入侠坛。作品有《丐王》、《都市游侠》、《红杀》、《狼云将》、《面具》、《网》、《无极天渊》、《降妖》。
燕歌,生于河北保定,即战国时燕赵之地,这里发生过很多的壮烈之举。真正接触武侠小说却是在辽宁求学的时候,那里是关外,民风强悍,侠义之气似乎更浓厚一些。一九九六年的时候,开始了武侠梦。当时只不过作为爱好,随便写一点,直到《今古传奇·武侠版》发表处女作《杀人者小狄》时,才发觉我已经放不下武侠了。
龙人本名蔡雷平,著名“玄幻武侠”作家。于1983年开始武侠小说创作至今,共著有作品20余部。龙人作品凭借天马行空的艺术构思、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语言表述,以玄幻武侠的形式,全景式地对上自洪荒下到魏晋的中国的历史进行了奇幻的演绎。同时,他的作品还融合了当下最为流行的各种文学元素,被读者奉为是“二十一世纪的武侠新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