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娴,祖籍广东开平,毕业于香港浸会学院传理系。曾任职电视台编剧及行政人员,亦曾编写电影剧本。香港著名言情小说家,95年推出第一部长篇小说《面包树上的女人》而走红文坛,是继亦舒之后,香港最受欢迎的言情小说家。
张小娴的作品,善于描写都市的男欢女爱,深受年轻读者的欢迎。
张小娴经典语: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世家出身,是李鸿章的重外孙女。1942年开始职业写作生涯。40年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创作擅长心理分析。1952年赴香港。1966年定居美国,1995年死于洛杉矶公寓。现代著名作家,四十年代在上海孤岛成名,其小说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令人惊异,而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在当时亦是极为罕见。五十年代初她辗转经香港至美国,在此期间曾经创作小说《秧歌》与《赤地之恋》,因其中涉及对大陆当时社会状态的描写而被视为是反动作品。其后作品寥寥,唯有关于红楼梦的研究尚可一观。
明代戏曲作家,字春华,号秦淮墨客,生卒年、生平事迹均不详,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曾编校通俗小说《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简称《杨家府演义》),现存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卧松阁刻本;为《续英烈传》作序,现存旧刻大字本。编辑戏曲选集《陶真选粹乐府红珊》,现存明万历三十年(1602)唐振吾刻本。校订传奇7种:《三桂记》、《七胜记》、《折桂记》、《西湖记》、《双杯记》、《葵花记》、《霞笺记》,皆存于世,其中或有其创作者。
刘兰芳,1944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市,随母姓。六岁学唱东北大鼓,后拜师学说评书。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79年开始,先后有百余家电台播出她播讲的长篇评书《岳飞传》,轰动全国,影响海外。后又编写播出《杨家将》《红楼梦》等30多部评书,多次获国家级文艺大奖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钱彩〔清〕(约公元一六八四年前后在世),字锦文,男,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小说家,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圣祖康熙年间前后在世。著有《说岳全传》二十卷八十回。清初钱彩在岳飞故事于民间长期广泛流传的基础上,吸收了民间文学的营养,十分著名。并有《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间。
单田芳,1934年年12月17日出生于营口市,河北保定市涞水县人,中国内地评书演员、作家。1954年走上评书舞台。1956年,单田芳首次在鞍山市内的茶社登台亮相,并播讲评书《明英烈》。1979年5月1日,单田芳重返书坛。1995年,单田芳成立了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7年1月26日,单田芳宣布收山,《老店风云》是他的收山之作。2011年,出版了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2012年,在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时年78岁的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获得终身成就奖。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余光中,当代台湾诗人与散文家,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8年进入厦门大学外文系时开始发表新诗,1949年5月到达台湾入台大外文系,毕业后进入军界。退役后进修硕士学位,并从事编辑与教学工作。其人“左手为诗,右手为文”,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1952)、《白玉苦瓜》(1974),散文集《左手的缪思》(1963)等各十余部,另外还有评论集《掌上雨》(1967)。
余秋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荣誉院长,国际知名的学者和作家。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现任《书城》杂志荣誉主编。
王蕙玲(又名: 王惠玲),祖籍山东汶上,1964年出生,是台湾影视圈的传奇作家。台湾著名电影和电视剧编剧,电视剧代表《追妻三人行》、《京城四少》、《第一世家》、《人间四月天》。电影代表作品:《饮食男女》《卧虎藏龙》《色·戒》等。
李碧华,女,广东人。从小喜爱文学艺术,学生时代便向《幸福家庭》和《中国学生周报》投稿,以后当过教师,从事多种职业。 1976年至今任职记者(人物专访)、编剧,又在《东方日报》撰写专栏及小说。结集出版的有散文:《白开水》、《爆竹烟花》、《红尘》、《青红皂白》、《戏弄》、《镜花》、《绿腰》等;小说《胭脂扣》、《霸王别姬》、《青蛇》、《纠缠》、《生死桥》、《秦俑》等;另外还编有电视剧本《七女性》、《北斗星》、《年青人》、《小时候》、《狮子山下》、《岁月河山》、《烙印》、《霸王别姬》、《江湖再见》等;电影剧本《父子情》、《细圈仔》、《窥情》、《胭脂扣》、《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秦俑》等;舞剧作品《搜神》、《女色》
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其代表作为《来来往往》《口红》《小姐你早》《生活秀》。除其之外,已出版的作品还有《池莉文集》(七卷)、小说《烦恼人生》《不谈爱情》《水与火的缠绵》《有了快感你就喊》《看麦娘》《写到飞的境界》,散文作品《怎么爱你也不够》《真实的日子》《给你一轮新太阳》《老武汉》等,作品集《池莉小说精选》《一夜盛开如玫瑰》《生活秀》《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等。曾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首届鲁迅文学奖、红河文学奖、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大家”文学奖、湖北屈原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 50 余项。有多部小说被改编为电影、电视,有各种文字译本。
姚雪垠(1910-1999),河南邓州人。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理事、创研部副部长,上海大夏大学教授、副教育长,湖北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李自成》《长夜》《春暖花开的时候》,中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牛全德与红萝卜》《戎马变》等。
龙应台,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份子,台湾地区著名作家,作品针砭时事,鞭辟入里。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作品《野火集》等具有很大的影响。
13格格,四川人在北京。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声乐专业,曾做过音乐教师,后转行进入媒体,先后专注于时尚、情感及IT报道。现为某汽车门户网站总编,业余 时间专注于“北京”系列的都市情感、职场小说创作。其处女作《北京售楼小姐》一经上市即跃上各大图书城销售排行榜,《做个职场“坏”女人:北京公关小姐》 则为转型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