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 > 2.美国不能忍了 >

2.美国不能忍了

婚戒白买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白宫的外交政策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基本原则是防止任何国家单独控制全欧洲。罗斯福认为,美国在大西洋两岸这一地区也必须采取相同的立场。

1940年是美国的大选年,美国历届总统从来都没有连任两届以上的,虽然竞选第三届并不违背宪法,可是两届而止是美国难以动摇的传统。罗斯福总统并没有打破传统的打算,他本来计划到1941年1月退休,可是如今他觉得不能辜负历史赋予他的使命,如果孤立派当选,那将是难以想象的灾难。

罗斯福在第二个总统任期的最后,抓紧时间让美国扩军备战,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和平时期实行征兵。

1940年,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征兵制,只有加拿大、古巴等少数美洲国家和美国仍然维持老制度。他们认为征兵就等于让他们回到他们早先离开的欧洲,但是马歇尔将军说,没有士兵就不能建立有效的国防,因此要马上招募。

罗斯福总统在一次演说中第一次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保证,美国的装备和训练将足以应付一切紧急国防事务。为此,他向众议院提出了法案。

反对参战的大有人在,但是这批人运气欠佳。

当罗斯福把征兵法案递交给众议院的时候,正是纳粹飞机狂轰乱炸伦敦,造成一片火海的时候。伦敦熊熊大火的照片刊登在各报的头版头条。

1940年6月1日的民意测验显示,有半数的美国人赞成征兵。法国沦陷后,赞成者上升到67%,不列颠之战开战后增至71%。

于是,美国国会批准征兵一年,规定21岁—35岁之间的美国男子都要登记应征。结果不到一天,美国最大的结婚戒指制造商之一——伍德父子公司的生意增加了两倍半,全国各地掀起了抢在征兵前结婚的浪潮,他们以为只要结了婚就可以永远免征了,但是他们打错了主意,婚戒白买了。

罗斯福任命陆军军官赫尔希为兵役局局长,这哥们儿从1926年以来就专门研究各种征兵方案,什么漏洞都逃不过他的眼睛。那些年轻小伙子一窝峰地结婚,明摆着想逃兵役。赫尔希可不是吃素的,你抢在征兵前结婚也没用,该上战场还得上战场。那些新婚男子全都在劫难逃,只能乖乖服兵役。

借军火就是卖军火

1940年,美国开始大选,希特勒当然希望罗斯福落选。

根据战后调查,德国为达这一目的花了不少钱,但这些钱都白花了。德国大使馆在《纽约时报》上整版整版地刊登广告,支持两党中的孤立派。

对于罗斯福的竞争对手、共和党的温德尔·威尔基来说,战争本来是他唯一可以用来指责攻击罗斯福的武器,但是威尔基为人正直,待人以礼,不屑于加以利用。相反,他赞成罗斯福把军火送到英国,支持总统在和平时期征兵和用旧军舰进行交易。

他只是批评总统说,这笔交易不应该背着国会来做。共和党的顽固派认为,威尔基简直是罗斯福的跟屁虫。

1940年,罗斯福第三次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

1940年年底,战争的形势非常不利于反法西斯盟国,英国一败涂地,英镑储备接近于枯竭。罗斯福第二次连任刚结束,就得了鼻窦炎,乘船来到加勒比海晒太阳。这时候一架水上飞机翩然而降,送上了丘吉尔的一封亲笔信。信中丘吉尔说:“英国军用物资十分短缺,又没钱采购补充,国库存款只有20亿美元。”

在这个世界上,美国是最大的工业国家,连希特勒都在美国大选结束两天后公开谈到美国的产值,说用天文数字也不能充分表示,所以我们在这个领域不打算出面竞争。

丘吉尔在信的最后问美国总统,能否在宪法许可的范围内想个办法,防止英国继续沉沦。罗斯福总统足足想了两天,向国会提交了著名的《租借法案》。

回到华盛顿后,罗斯福召开了记者招待会,花了45分钟来解释“租借”的概念。他说:“设想我的邻居家着火了,而我家恰好有一条浇花用的水龙带,我只要让邻居拿着我的这条水龙带接上水龙头,我就可以帮助他把火灭了。我不会在救火之前对他说:老兄,这条管子我花了15块钱,你得照价付钱。那我怎么办呢?我不要这15块钱,我只要求他在灭火之后还我这条水龙带,就是这样。如果火灭了,水龙带还是好好的,没有损坏,那他就会送还我原物,连声道谢!要是坏了,那用实物偿还就是了。”

罗斯福的这个比喻十分高明,而且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罗斯福要借给英国的并不是什么水龙带,而是坦克、飞机、战舰。这些东西在战后是不可能用实物偿还的。

《租借法案》的全称是《进一步促进美国国防及其他目标的法案》。法案授予罗斯福之前其他总统从没被授予过的大权。

法案规定,如果总统认为该国防务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就可以给它提供援助。

民意测验表明,71%的人赞同总统的意见,54%的人主张立刻开始实施《租借法案》。

罗斯福牵手丘吉尔

1941年2月,墨索里尼下令关闭美国在意大利的两所领事馆。罗斯福对此立刻进行了相应的报复,也把意大利的两所领事馆关了。

总统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冻结了德、意两国在美国的资产,扣留了轴心国和一切实际被轴心国控制的国家的船只,包括法国维希政府的船只。陆军航空兵指挥部宣称,要为英国训练8000名飞行员。10艘海岸警卫队快艇也被移交给英国,当然了,这是一些该进博物馆的老古董。

美国还跟格陵兰签订了条约,保证保护格陵兰免遭侵略。美国总统甚至宣布:从东海岸往东1000英里都是美国的安全带。记者们说那是美国的“贞节带”。

罗斯福总统甚至有意透露:美国军舰正在与英国舰队合作。美国人认为,正是在这种秘而不宣的军令下,美国已经介入北大西洋的战争中。但是,总统对记者说,自己反对美国出兵海外。

罗斯福认为,要等到全国意见一致,领导工作才好做。同时他也知道,一旦挂着美国国旗的船只在公海上受到攻击,全国的团结就会加强。他采用的政策,正是为了造成那种不可避免的事件。

1941年4月10日,一艘荷兰货轮不幸被鱼雷击中,美国驱逐舰赶去搭救落海船员时发现了德国潜艇,于是放出深水炸弹,轰走了它。

这时候,英国每个月被德军击沉的船只吨位高达40万吨。罗斯福觉得自己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他对报界说,要是我们坐等德国人来到我们家门口,那就是自杀!于是,他把防卫西半球的范围几乎扩大到了欧洲的北海。

海军作战部长在6月17日送给总统一份备忘录,建议派海军陆战队第一旅到冰岛接换英军的防务,准备作战。很快备忘录就批下来了,上面只有一个词“OK(好)”,然后就是总统的签名。

当时希特勒觉得罗斯福正在寻找开战的借口,自己绝不能上他的当。他下令给自己的海军司令雷德尔,命令德国海军一定要谨慎小心,避免攻击美舰。希特勒之所以这样克制,是因为6月22日德军已向苏联发动了进攻。他已经招惹了世界上地皮最大的国家,不想再招惹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美国人一般对苏德双方都没有好感,《时代》周刊评论说,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极权主义国家,像沼泽里的两只半瞎而又疯狂的史前巨兽,现在厮杀起来了。

后来成为罗斯福继任者的参议员杜鲁门说,他希望纳粹党大杀俄国人,同时也希望俄国人大杀纳粹党。斯大林为这句话恨了他一辈子。华盛顿的海陆军将领根据苏德目前战况的发展,都认为苏联败局已定,建议不能再给苏联运送军用物资。可是罗斯福坚决不同意。

10月1日,美苏两国外交官签署了租借议定书,此后苏联货轮开始冒着艰难万险,长途跋涉来往于美苏之间,运回美国给苏联提供的大量战争物资。

1941年7月,罗斯福的代表霍普金斯来到英国伦敦唐宁街10号 首相府会见丘吉尔。他对丘吉尔讲,总统盼望在一处僻静的海湾跟首相您见见面。丘吉尔听完非常高兴,马上选好会面地点——世界上很少有人到的纽芬兰海湾。

到了约定的那一天,罗斯福总统的旗舰“奥古斯塔”号重巡洋舰与丘吉尔首相的旗舰“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并排停泊在纽芬兰海湾。两人为了防止德国搞偷袭,都带了够打一次大型海战的护卫舰船。

会谈在美舰“奥古斯塔”号上举行,只有星期天的时候,罗斯福才会跨过跳板登上英国战舰做一次礼拜。

美英两国官兵同声高唱圣诗,圣诗唱完之后,丘吉尔告诉罗斯福:我并不是特别笃信宗教,可是我得感谢上帝,美国政府此时此刻的领袖不是别人,而是你。

两位领袖连同幕僚开了三天会,一起合影留念,共同起草了一篇阐述方针的联合声明,这就是著名的《大西洋宪章》。

《大西洋宪章》认为:自由国家的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领导人;收复被武力强占的土地;彼此自由贸易,按均等原则取得原料,改善落后国家的状况;解除侵略国的武装;在公海上自由航行;并享有免予匮乏、免予恐惧的自由。

《大西洋宪章》实际上是英美结盟的宣言书。

德国潜艇又惹祸

1941年9月4日,德国U652号潜艇在冰岛附近海面,发现自己受到深水炸弹的攻击。此时这艘潜艇的头顶上恰好有一艘驱逐舰,潜艇艇长想当然地认为这艘驱逐舰属于英国,而且要击毁自己。事实上,他的观察严重失误,攻击他的深水炸弹来自一架英国飞机的空投,而那艘驱逐舰是一艘其实并没有攻击意图的美国舰艇。

德国潜艇向驱逐舰一连发射了两枚鱼雷。美国驱逐舰舰长看到鱼雷,赶紧转舵避开,同时下令发射深水炸弹进行自卫。最终,德国潜艇和美国驱逐舰都没有受损。

鉴于德国人首先对美舰发动了攻击,罗斯福大骂德国人是海盗行为,下令海军搜索前进,遇敌即歼。换句话说就是,要求美国海军舰队只要见到德国船就往死里打,以击沉德军舰船为目标。

这种情形意味着美国对纳粹在海上已经不宣而战。根据美国的民意测验,2/3的美国人对此是赞成的。

10月17日,冰岛以南400英里的海面上,德国的潜艇群攻击了英国的护航舰队,护航舰队司令发电求援。五艘美国军舰前去救援,一艘驱逐舰被鱼雷击中,虽然没有下沉,但是美国人在报上读到了“二战”的首批伤亡名单:两人,九人失踪,大概已经丧生了。

罗斯福总统宣布:这不是偶发的遭遇战,而是纳粹蓄谋已久的计划,想把美国船只全部逐出公海。罗斯福说,谁先发第一枪,历史已经有了明白的记载。我们美国人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进入战斗岗位,保家卫国,不容松懈!

此后不到两个星期,美国驱逐舰“鲁本·詹姆斯”号在冰岛附近海面执行护航任务时,又一次遭到德国潜艇鱼雷的攻击。这回驱逐舰被打沉了,舰上100名水兵遇难。

“鲁本·詹姆斯”号事件激起美国上下的愤怒,人们对战争狂热无比,唯独没有惊醒国会的那些孤立派。他们仍然不为所动,顽固地拒绝向法西斯宣战,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