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天地九重 > 第五章:此去天路迢迢(三)谁能进入首飞梯队 >

第五章:此去天路迢迢(三)谁能进入首飞梯队

首飞选拔在结业考试结束后随即开始,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要在 14 名通过考核的航天员中,选出 5 名表现更为突出的进入下一阶段;二是通过为期两个月的强化训练,选出 3 人进入首飞梯队;三是通过具体针对首飞任务的训练与模拟,确定执行首飞任务的 1 人。

2003 年夏天的那几个月,我们全体航天员为进入首飞梯队而展开的竞争非常激烈,甚至可以算得上残酷。

说实话,在神舟五号飞行任务明确之前,五年间大家并没有感觉互相之间的竞争有多激烈,只是在每个人意识中有一根绷着的弦,暗自比较和努力。但随着任务临近,大家的目标越来越明朗,竞争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虽然我们常说有付出就会有收获,但对航天员这个特殊群体,站在任务的角度看并非如此,付出了不一定会有期望的收获。中国的载人航天任务密度不大,这决定了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上天。你拥有上天的能力和勇气,却没有机会执行任务,谁都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

一位著名的老师曾给学生讲过一个关于机遇的形象比喻,说机遇是一个长相奇怪的动物,它的脑袋只在前面长头发,而后面没长头发。当机遇迎面走来的时候,你想牢牢抓住它,就要马上抓住它脑袋前的头发,不能松手。如果懈怠,稍不留神,机遇就会溜走,你回头再想抓它,会发现根本无从下手,因为它的脑袋后面是光的。

我们一路走来,深深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每个人都会竭尽全力抓住这次选拔的机会。

从 2003 年 7 月,评选委员会根据任务的需要和成绩排名,进行了第一轮遴选,从 14 个人当中选取出 5 个人。我的总评成绩在 14 个人中排名第一,顺利入选。其实,大家的考试成绩都相当优秀,很多课目的分数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相差很小,小到一两分,甚至仅仅相差零点几分。

接下来,我们入选的 5 个人进行两个月的强化训练,以便从中选出 3 个人,进入首飞梯队。

所谓强化训练,就是比之前的训练更具有针对性,要求更为严格,强度也更大。每次,从训练准备到训练,再到与理论相结合的讲评,我们都要结合飞行训练模拟器实况进行,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分析,把遇到的问题弄透彻。

其中我们要进行多次血液重新分布训练,以提高航天员适应和对抗失重环境的耐力。在做下体负压检测时,我躺在床上,下半身置于封闭的透明玻璃罩中,腹部捆绑固定好,然后将玻璃罩里面的空气抽出来,让其变为负压状态。这时候,我们会感到双腿肿胀,动弹不得,此时通过生理指标变化来测试返回后的耐受能力。

为了避免在太空中发生胃肠道感染,我们要接受清理肠道的耐受训练,也就是要洗肠。现在有些女士为了美容去洗肠,其实我觉得这是个挺难受的过程,而且我们在洗肠后的三天里,只能吃专用航天食品。这些太空食品虽然做得很好,但还是比不上平时的饭菜可口。

心理素质也是这个阶段训练的重要内容。意志品质、情绪稳定性等评价,主要在平时的各种训练中通过观察进行,而这时,许多考核内容是超出书本的。在面对十多位严肃的、手握生死予夺大权的专家评委回答问题时,在大型演练时,在重要首长到场观摩时,航天员的心理压力会加大,专家们就在这时注意我们的反应。

专家们有时会故意增加难度,比如把录音笔放在面前,摄像机架到眼前,构成压力环境。有时会设置挫折情形,严厉指责我们的行动和操作。

这时航天员很容易产生压力,如果记忆不全面,动作不准确,心里怀疑自己,都会在这个时候有所表现。

航天员训练中心的很多专家,将我评价为“心理素质好”,专家们认为我属于那种不受干扰型的。专家们精心设置的许多陷阱,我基本上没有掉进去过。经常在考完后,现场教员问我:“你认为你的操作有失误吗?”我对自己是有把握的,每次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失误!”我的确没有失误,他们是在考察我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在我看来,心理素质好还是要以平时的刻苦认真为前提。

两个月,十多项强化训练课目,每项训练结束都由专家们打分,最后算总分。在我的印象里,就是不停地训练,接着考试,一个接着一个,相当密集。有不少次,专家们给我打出了 99 以上的分,连我们所长都觉得我的分数高得有些不可思议。因为专家们打分是非常严格的,包括报告及口令问答时,错说一次、漏说一次都要扣分,操作不规范也要扣分。

在这个精确的、艰难的选拔过程中,我的综合成绩仍然排在第一位。

经过评选委员会专家组无记名投票,我和排名第二的翟志刚、排名第三的聂海胜,最终入选“首飞梯队”。

面对“一人一天”这个事实,我们都能坦然面对选拔的结果。进入了首飞梯队的人,心情自然会有些兴奋,但没谁喜形于色,而没能入选的人,心里的滋味则肯定不好受,却也表现得相当平静。但我感觉得到,没能入选的人在后来的训练中更加刻苦了。

首飞梯队名单宣布当天,我陪着一个落选的战友跑步跑了一下午,我对他说:“别难过,不要放弃,你是有优势的。”

“直面现实,准备迎接下一次机会。”落选的战友有了这样的想法,在经过短暂的失落后,都对此释然了,飞船只能上一个人,必然会有 13 个人不能去执行任务,这是摆在眼前的现实,但是下一次任务还有机会。

李庆龙说:“我是军人,国家让我上,再危险我也要保证完成任务;国家不让我上,我也会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景海鹏也说:“对失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在航天员队伍里,没有失败者。不管谁上,他是一个执行者,是我们所有人梦想的实现者。”

他们说得真好,我为我这些同样优秀的战友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