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中国文化常识 > 吴昌硕和西冷印社 >

吴昌硕和西冷印社

吴昌硕(1884-1927年),初名俊,后名俊卿,字苍石、仓石、昌石等,号缶庐,浙江安吉县人。吴昌硕被认为是清代最后一位古典艺术大家,其诗、书、画三者皆精,均集各家之长,并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流传下来的篆刻作品有《朴巢印存》《缶庐印存》《苍石斋篆印》《篆云轩印存》《齐云馆印谱》《削觚庐印存》《铁函山印存》等多种印谱。

吴昌硕14岁就开始在父亲的指点下学习刻印。由于书法与篆刻密切相关,他也认真学习过书法,对石鼓文尤其感兴趣,曾在65岁自题《石鼓文》临本时说:“予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后来他又以石鼓文的笔意,融多种文字体势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篆书体。

吴昌硕的篆刻中有坚实的书法基础,同时也融汇绘画的技法。在刻印时,他比较讲究章法,注重印章中朱与白的合理搭配,间架结构疏与密的位置分布,将绘画布局和技巧运用得恰到好处,通过采用笔画的疏密、参差、轻重等手法,使印章无论是从布局上还是细节上都达到高度的统一与和谐。吴昌硕的印章中少则一二字,多达数十字,但在布局上比前人更精于设计。他早期的印章,刀法较为细腻,勾划较清晰,风格生动活泼,可以明显看出他所用的工具为钱(钱松)、吴(吴让之)式的利刀。中晚期印章不再拘泥于刀法的细腻,转而着意追求气势宏伟的大效果,这一时期的用刀粗且钝。晚年的作品,常常采用残石破损的方法,敲凿印边印面,以达到古拙、淳朴的效果。

吴昌硕在30岁后开始作画,受任颐启发,吸收徐渭、朱耷等诸家画法,还以篆书、狂草的笔意融汇其中,作写意花卉、蔬果之图,风格以沉雄豪放为主,自然古朴中透出一种难以效仿的个性魅力,对现代写意花卉画产生了很大影响。

吴昌硕还曾被同道推举为“西泠印社社长”。西泠印社是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由丁辅之、王裼、叶为铭、吴隐等创办于浙江杭州孤山的研究篆刻的学术团体,因地处泠山附近而得名。对当时的篆刻书画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吴昌硕的第一个日本学生河井仙郎也加入了西泠印社,这在当时成为印学界的一段佳话。不仅如此,在吴昌硕去世之后,日本人还为他雕铸了铜像,置于西泠印社内。现在的西泠印社也成为西湖著名游览胜地之一。

(孙爱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