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袁腾飞讲先秦·上古春秋 > 十四 管仲拜相 >

十四 管仲拜相

齐桓公刚登上国君之位时,管仲还是他的敌对方,但鲍叔牙认为管仲是治国良相,所以坚持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那么,初登君位的齐桓公是如何抛开心结,重用了与他有一箭之仇的敌人的?管仲来到齐桓公身边后,这对战场上曾经的对手,又会有怎样的君臣碰撞?管仲又是怎样辅佐齐桓公,奠定了齐国称霸基业的呢?

大外甥怎斗得过亲舅舅

公子小白用诈死的手段顺利当上了齐国国君,成为了齐桓公。齐桓公继位后,给自己的哥哥公子纠送去了一封信。信中的意思是,现在齐国已经有主了,我也不难为你,你就回鲁国踏踏实实地过好下半辈子吧,我保证你的人生安全和荣华富贵。

公子纠拿到信后,先是傻了,然后暴跳如雷。但是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先打道回府。鲁庄公得知这一消息后也很不高兴,他原本打算借着公子纠渗透齐国,没想到让小白抢先一步。

鲁庄公把管仲叫过来,责问道:“你不是说小白被你一箭射死了吗?你是不是为了迷惑我们,提供了假情报?”

这时候管仲也傻眼了,他非常郁闷地回答道:“我明明是一箭射中了他,看着他吐了血,我才走的,谁知道这小子这么命大。”

本来小白已经名正言顺地当上了国君,公子纠这帮人应该回到鲁国,寻求政治避难,谁也不要惹事儿。但是,鲁庄公觉得太没面子了。这么一大帮人,浩浩荡荡地出去了,本来是要帮公子成为齐国国君的,结果最后变成了公款旅游。花了这么多钱,搭了这么多人力、物力,又原封不动地回来了,坚决不行。

于是,鲁庄公就对齐桓公的使者说:“回去告诉你家主子,赶快放弃君位,论资排辈,应该是他哥哥当国君,轮不着他。如果你家主子不答应,我们鲁国的大军决不客气。”

管仲被小白摆了一道后很不甘心,所以他建议鲁庄公趁着小白刚继位,火速派大军偷袭齐都,一定可以成功。

可是鲁庄公一听这主意就不高兴了,他心想:“我鲁国大军堂堂正正的正义之师,怎么能搞偷袭呢?你倒是去偷袭了,还乐呵呵地告诉我们小白被射死了,结果呢?”鲁庄公觉得不能再去搞偷袭,要正面对抗,否则作为礼仪之邦的鲁国真是没脸出来混了。

这时候的齐桓公怎么可能被鲁庄公吓倒,他心想:“你鲁国大军不是不客气吗?我比你还不客气!”他立刻整顿军马,迎着鲁国的远征军就上去了。

这一场仗,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鲁国这边,所以一开打,鲁国就失败了,而且败得那叫一个惨,连鲁庄公的座车都丢了,他最后只能搭别人的车回到了老家。

送上门的傻帽能轻易放回去吗?鲁国的军队溃败后,齐军更是得理不饶人,趁势扩大战果,攻占了一块鲁国的地盘。

这一仗打完后,小白的国君地位就算是定下来了。其实,他原本没打算难为公子纠,可是公子纠和鲁庄公这么一闹,他就开始有些不放心了。

齐桓公心想:“这帮人肯定不会死心的,谁知道我这宝贝哥哥跟管仲那坏小子,俩人在一块儿会弄出什么事儿来呢?他们今儿闹一会儿,明儿闹一会儿,我睡觉都不踏实。”

于是,齐桓公用胜利者和长辈的口气,给鲁庄公写了一封信。因为鲁庄公是他妹妹的孩子,所以论辈分,鲁庄公还是齐桓公的外甥。信是这么写的:

“大外甥,你率军侵略我齐国,没捞到什么便宜,还被我占了几个城池。我也不追究你的战争罪了,这一页就算翻过去了。但是,我们的政治犯公子纠还在你那儿。我念及手足情深,不忍心亲自动手,就麻烦你把他做了。然后,请你把他的狗头军师管仲押回齐国,我要亲自问罪。”

鲁庄公看过他舅舅这封信后,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没办法,为了保住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他只好去委屈自己的另一个舅舅了。于是,公子纠就这样含冤去世,死在自己的亲弟弟和亲外甥的手里。

其实,公子纠、公孙无知、齐襄公、鲁庄公、齐桓公,他们都是一家人。但是,权力斗争面前是不讲亲情的,人人看中的都是屁股底下那把椅子,什么伦理道德、骨肉情分全都可以不顾。

公子纠一死,鲁庄公就把管仲打入囚车,准备押送回齐国。

这时候,公子纠的另一个幕僚说什么也不肯回国,而且发表了一通演讲,说了一堆忠臣不侍二主,士可杀不可辱之类的,然后自杀殉主了。

管仲可没这么傻,他乖乖地钻进囚车,在半路上还非常高兴地唱歌,说自己不会白白去死,因为他死了对国家不利,只有活着才有利于国家。

这时候,鲁庄公突然灵光一闪,心想:“管仲这家伙是个人才,我不能就这么放他回去,应该把他留在鲁国辅佐我。他要是不答应,我就弄死他。”

管仲想得很明白,他知道鲁庄公肯定会后悔,就一路催着押送他的这帮人,赶紧回齐国。

一进入齐国地界,管仲深深地松了一口气,心想:“这回鲁庄公的人肯定追不上了,我的脑袋总算是保住了。”

底层士人逆袭典范

管仲这人也够傻的,放着鲁国高官不当,要去齐国当囚犯,难道他就不怕齐桓公杀了他,报一箭之仇吗?

其实,管仲知道,有自己的铁哥们儿鲍叔牙在,自己绝对死不了。齐桓公原来的意思,是让鲁庄公把公子纠和管仲都干掉,弄回来还浪费粮食,但是鲍叔牙坚决不同意,而且还推荐管仲做齐国的国相。

这让齐桓公相当不明白,他问鲍叔牙:“这个人是我的仇人,是咱们的政敌,你不让我杀了他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

鲍叔牙故作深沉地摸了摸胡须,说出了理由:“管仲那小子有五个地方比我强。第一,政治家就要对民众宽和,我做不到,管仲可以。第二,治国的核心是不能使大权旁落,我做不到,管仲可以。第三,政治要讲忠信,老百姓才能铁了心跟你走,这一点我也做不到,管仲可以。第四,明确法度,矫正风俗,统一民心,我还是做不到,管仲可以。第五,在战阵上鼓动战士杀敌,使战士勇敢,我也做不到,但管仲还是可以。”

其实鲍叔牙也没有那么不堪,他是谦虚,就是为了说明管仲比他强。他这么一讲,齐桓公考虑了一下,也就答应了:“既然鲍先生如此推崇他,就让他做齐国的国相吧。”齐桓公这个人眼光很长远,从来不在小事儿上斤斤计较。

于是,在未来的几十年内,齐桓公也一直完全信任管仲。这是古代很多想走仕途做官的读书人都非常羡慕的君臣之遇。

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姜太公要不是遇上了周文王,估计这辈子都只能做点小买卖养家糊口了。管仲也幸亏遇到了齐桓公,才成就了自己的贤臣之名。

不过,齐桓公答应任用管仲为相时,管仲人还在鲁国。于是鲍叔牙就给齐桓公出点子,让鲁国把管仲当囚犯送回来,并且告诉鲁国,等管仲一回来,我们就剁了他。这样的话,鲁国才不会发现我们的真实意图和管仲的真正价值。

不仅如此,鲍叔牙还亲自带人到关口去迎接管仲。两人见面后一阵感慨,随后一同前往齐都。

等管仲快进城了,齐桓公亲自出郊迎接,然后和管仲同乘一辆车,大张旗鼓地回朝了。

一路上,齐都临淄城万人空巷,都来瞻仰国君如此重礼请来的贤人到底是谁。结果大家一看,才发现是和国君不对付的管仲,都十分惊讶。

春秋初期不像战国时代,士这个阶层还没有崛起。治理天下的诸侯大夫都是世袭的,只有贵族才能治理国家。所以,像管仲这种底层士人,即便能力再强,也不可能触碰国家神器。

虽然说鲍叔牙力荐管仲,但齐桓公还是想问管仲一些问题,面试一下。齐桓公心想:“只要管仲是真正的人才,我就让他做国相;否则,还是要报一箭之仇的。”

一场关乎称霸的面试

进入宫殿后,齐桓公给管仲让座,随后面试就开始了。

齐桓公问管仲:“现在我们齐国的情形很不好。襄公在位这些年,就会奢侈浪费,建了不少五星级饭店。他还喜欢打猎,玩女人,弄得现在美女的地位比贤人还高。管先生,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

管仲说:“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嘛,只要倡导礼义廉耻就可以了。以前齐国乱,就是因为大家不管礼义廉耻,国君都敢和自己亲妹妹私通,那下边的人还有什么干不出来的?”

管仲这番演说经常被后世提起,他这种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礼义廉耻乃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如果人人都不讲礼义廉耻,这个国家也就快要完蛋了。

但是,管仲接着话锋一转:“然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两句话更有名,意思是吃饱了才有工夫和心思谈天论地,有衣服穿了才能讲究穿什么,怎么穿。要先发展物质文明,才能调动精神文明。

齐桓公一听,十分认同。他接着请教管仲说:“那么,管先生认为怎样才能成就霸业呢?”

管仲说:“成就霸业很简单,就是以天为贵。什么是天?不是头顶上那个,是以百姓为天。百姓跟着你、支持你,你就强;如果百姓背地里骂你,你就危险了。所以你要称霸,要举大事,就必须抓根本?什么是根本?齐国百姓就是根本。”

管仲顿了顿,继续说道:“要做到以民为天,就要关注民间疾苦,要关心弱势群体,创立制度,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

由此可见,管仲口中的以民为天,是真正落在实处的,绝不是空口白话。

当然,管仲这种思想,也只是他的政治理想。这一思想最终并没有在齐国深入执行下去,但是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以民为天”思想的政治家,光凭这一点,管仲就堪称圣人。

齐桓公听后,肃然起敬,鼓掌惊叹。鼓着鼓着,齐桓公的心情却沉重了,他想起来自己有个毛病,于是就对管仲坦白道:“我这个人啊是个大吃货,不但是个大吃货,还是个大酒鬼。商纣那种酒池肉林的生活,其实我也是很向往的。这个事儿对称霸有害吗?”

管仲一听,乐了,说:“哪个人没有毛病呢?咱们不怕有毛病,就怕死不承认自己有毛病,甚至压根儿就不认为自己有毛病,老觉得自己是对的,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那就完蛋了。你不用太过担心,这种小事儿跟成功称霸没啥太大关系。”

齐桓公顿时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恨不得振臂高呼“理解万岁”。他接着问管仲:“那你说我喝酒吃肉对称霸无害,那什么对称霸有害呢?”

管仲娓娓道来:“对称霸有害的一共有五点,分别是不知贤、知而不用、用而不任、任而不信、信而复使小人参。”

这话的意思是,如果你没有能力找到有能力的人辅佐自己,你就称不了霸;找着有能力的人后,你不给他官做,不给他权力,你也称不了霸;你给了他官做,但你不信任他,你也称不了霸;信任他之后,你又找别的小人来牵制他,你还是称不了霸。

谈好待遇再干活儿

齐桓公一下对管仲佩服得五体投地,完全相信管仲能够帮助齐国成就霸业。接下来,管仲立足齐国,放眼天下,大侃特侃自己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独到见解,一时之间殿内惊叹、敬佩之声此起彼伏。

等到管仲演讲结束后,殿内鸦雀无声。大家都陶醉了,等反应过来后,紧接着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齐桓公站起身来郑重宣布道:“我要将齐国托付给管仲,你们有意见吗?”大臣们都没有意见——管仲是人才,谁都看得出来。再者说,国君如此喜欢管仲,跟国君对着干,不是作死吗?

于是,大家都同意了,没想到管仲自己不干了。

管仲说:“我穷苦出身,不是贵族,也没多少钱。我要是当了齐国的国相,咱们国家可就太没面子了。”

齐桓公一下就明白了,管仲这是在跟自己叫苦叫穷。于是,他马上下令道:“从今天开始,寡人封管仲为齐国上卿,地位不仅在群臣之上,还在公室宗亲之上。齐国除了我姜小白外,管仲就是老大。”随后,他还给了管仲三处封邑。

不仅如此,齐桓公还拜管仲为仲父,也就是二叔,或者干爹。他之所以这么做,其实也是学的周武王拜姜太公。

管仲一开始不愿意为相,等到齐桓公把待遇说出来,他才答应。

管仲之所以有这方面的要求,是因为在春秋时代,世卿世禄,一介布衣是无法进入政府高层的。高层都是世袭贵族,人家都不带你玩儿。如果你以布衣的身份进来了,这些贵族嘴上不说,暗地里肯定会使绊子。

齐桓公给管仲开出的待遇,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地为管仲撑腰,加强任用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第二年正月,齐国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打扫宗庙,设置几筵,备好猪、牛、羊三牲祭告先祖,正式拜管仲为国相。

这样一来,管仲就成了齐桓公的干爹,也成了齐国的二号人物,开始全面辅佐齐桓公。君臣联手,成就了齐国的一番霸业。那么,这一番霸业究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