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马云:路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 与易趣的战争 >

与易趣的战争

马云安排他的员工,秘密地在他的湖畔花园别墅里研究成功了“淘宝”,雄心勃勃地向C2C市场进军了。当时的C2C市场也是异彩纷呈,许多电子商务网站在运作,最为强大的就是紧随阿里巴巴成立的“易趣”。“易趣”的成立时间比阿里巴巴还要晚几个月,但是,这个网站经过4年左右的经营,基本上占据了当时中国电子商务中个人交易最大的份额。

如果想占据市场,做大做强“淘宝”,那么,和“易趣”的正面交手将是不可避免的。于是,一场商业领域的战争,从互联网上,到互联网下,甚至到地铁站口、公交站点、报纸电话亭,在每一个角落全面展开。

说到这场战争,首先有个人不能不提。谁呢?“易趣”公司董事长,时任CEO邵亦波。邵亦波出生于上海,1999年建立“易趣”时,他26岁。他比马云年轻,他和马云不同。不同点在哪里呢?马云英语特棒,数学很差;而邵亦波却是数学神童,11岁时就是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金牌奖,高二时就直接跳级进入美国哈佛大学,是中国以全额奖学金赴美哈佛读本科的第一人。

1999年,他放弃了美国公司的高薪职位,毅然回到故乡上海,创建了“易趣”公司。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公司的理念:从交易中发现乐趣。这就是26岁时浑身披满了阳光的“海归”邵亦波。到了2003年,易趣已经走过了4年的成长道路。2002年3月,他已经有350万注册用户,累计成交235万件商品,累计成交额达七、八亿元人民币。平均每30秒有一件新登商品,每10秒有一人出价,每60秒有一件商品成交。在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上,C2C它已经是一家独大。

就在这一年,“易趣”发生了一件大事:美国著名的C2C网商eBay公司进入了易趣。eBay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现金,占有“易趣”33%的股份。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梅格。惠特曼,负责国际事务的高级副总裁马特·班内特进入易趣董事会。

这件事对于易趣而言是件大事,虽然,邵亦波长期以eBay公司为榜样,但该公司入主易趣,使易趣在中国的发展有了新的内涵。

事情还得上溯到2001年,惠特曼在上海见到了邵亦波和他的团队,在回酒店的出租车上,惠特曼对随行的马特·班内特说:“是时候了,我们得出手。”

这位极具战略眼光的美国人,在把中国市场作为新目标的同时,锁定了易趣公司。在2002年占有易趣33%的股份后,惠特曼又在2003年6月以1.5亿美元收购了易趣最大的股东,美国易趣获得剩余67%的股份。至此,惠特曼已经全部控制易趣。

也就是说,淘宝入市之初,强大的易趣已经是美国eBay公司在中国的一个代理商。它资金雄厚,经验十足,而且,由于易趣的成功运作,在中国市场上它已经是羽翼丰满,阵容齐整,基本上已经是江山一统。

可淘宝呢?小荷才露尖尖角。无非是七八个阿里巴巴的员工在马云的房子里研究出来的一个新产品,而且,还没等推出,由于惠特曼的高调进入中国市场,就让阿里巴巴好一阵紧张。

然而,马云天生胆大,2003年7月7日,马云公开宣布:阿里巴巴公司投资1亿元开办同时具备B2C功能和C2C功能的网站“淘宝”。

疯了,马云又一次疯了!这是当时媒体最愿意使用的标题。有一篇影响很大的文章就说“马云1亿砸向淘宝网是义气之下的不理智行为”,文章质疑:在尚不明朗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马云这一惊人之举是否理智?电子商务水太深,淘宝能否成功淘宝?只有等待时间检验。

媒体的质疑是可以理解的,当时互联网企业刚刚渡过自己的冬天,阴霾还没散去。马云的这一投资是当时中国互联网业界最大的一笔投资,况且,易趣已经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还有经验丰富而老到的美国eBay公司来管理运作。

马云的对手已经不是比他小好几岁的中国人邵亦波,而是经验老到的美国eBay公司资深总裁惠特曼。相比之下,惠特曼好比是重量级拳王泰森,而马云就是马云,瘦小而文弱的马云。

这场战争如何去打呢?也许,未曾开战胜负已判。但无论如何,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是悄然间拉开了帷幕。为什么说悄然间呢?因为,惠特曼根本没有看到马云这个对手,她太高,视线平行向前,忽略了马云。

也许,这就是易趣失败的第一个原因。淘宝出现时,易趣根本没把它放在眼里,也根本没想到它会和自己竞争。

其实,惠特曼也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失误。

矮小的马云后面有一个强大的支持者!那是在马云一次到东京,处理完业务后,他买好机票并赶往机场,在路上他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是孙正义打来的,他要求马云立即到他那儿去一趟,机票可以退了重买。

既然如此,事情肯定很重要,马云照办。

见到马云,孙正义并没有责怪他这次东京之行为什么没来拜访自己,而是用迫切的语气问:“你不觉得应该建立一个B2C网站吗?”

而马云在此之前已经有了想法。有一个美国朋友曾经给马云发过一个电子邮件,在那上面说道,他现在所有的衣服都是在网上“淘”来的,网上“淘”货已经是美国青年人的一种时尚。而另一美国电商亚马逊的业绩也受到了马云的关注,2002年三季度,亚马逊的营业额比上年同期增长33%,达到8.51亿美元,股价涨到了一年前的2.7倍,与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成了鲜明的对比。

于是,两个人一拍即合。孙正义决定再给阿里巴巴注资8200万美元,主要是创建B2C平台。

于是,马云像会72变的孙悟空,无非是一声“长”,顷刻间就与天而齐。惠特曼这个巨灵神在突然长大的马云面前目瞪口呆,她失去了第一个迅速应对的机会。

但惠特曼毕竟不是徒有虚名之辈,她是一个典型的女强人,而且是世界级的。当时的eBay公司已经拿下了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法国、韩国和澳大利亚的C2C市场,中国就是她目前最大的目标。因为中国的市场仍然在迅速地增长,电脑用户、互联网的使用者,都呈几何级的井喷式增长之势。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不可限量!惠特曼对华尔街的投资者和分析师们说,eBay公司在中国必须赢。只有彻底占领中国市场,才能拼齐eBay公司在全球网上拍卖市场的版图。她对中国易趣的态度是“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

当时的惠特曼已经失去了日本市场,她占领中国市场还有一个目的——重新回到日本。但所有这些的前提就是占领中国市场,因此,不管马云是马云还是长大后的孙悟空,惠特曼都要放手一搏。

而马云呢?他已经看清惠特曼的最终目标,他认为惠特曼最终是要建立一个打通B2B和C2C界限的电子商务平台。如果现在不主动出击,他的阿里巴巴同样面临着被蚕食和全军覆没的风险。

战场上没有妥协,只有你死我活。小个子马云当然懂得这个道理,女强人惠特曼更是懂得,他们荷枪实弹地上阵了。

2003年7月,惠特曼彻底控股易趣之后放出话来:最迟18个月内,中国的电子商务战争将全面结束。

马云不以为然,他根本不顾那些西方商业的潜规则,他相信中国俚语中“强龙不压地头蛇”所隐含的道理。他认为外国公司看不懂中国。

一开始,短兵相接,易趣投资谷歌和百度的搜索引擎,在淘宝的页面上出现了“要淘宝到易趣”的广告。易趣自己的页面上也出现了“淘宝开店铺,生活好享受”的广告词。

马云立刻投诉,在一片斥责声中,易趣被迫取消了上述广告。

但惠特曼不愧是老谋深算,经验老到,她总结了在日本失败的教训,决定先抓流量,有了流量就有了客户。

于是,她的第一步动作就是抓流量。

2003年7月,刚刚出生的“淘宝”想找网站打广告的时候,突然发现,所有的门户网站都挂着eBay公司的广告,他们有钱也进不去,人家不理睬他。原来,惠特曼付出了比平常广告多一倍的价钱,除了打出易趣的广告之外,还要封杀包括淘宝以及当时的雅宝、易必得、嘉德在线、雅虎拍卖等网站的广告。易趣在和那些门户网站签订的协议中明确规定,如果在一年中和淘宝等网站发生互相牵扯的宣传,将对那些签订协议的门户网站进行高额罚款。

巨额的广告支出支撑着巨额的交易金额,一句话,没有广告就没有交易。这里,广告将会是商战的第一战场。而很明显,惠特曼有的是广告投入的本钱,有公开资料显示,她每年的收入为33亿美元,这自然让阿里巴巴望尘莫及。

2004年10月,惠特曼为中国易趣追加一亿美元投资。这一金额相当于阿里巴巴投入淘宝的两倍。

面对惠特曼的广告封杀,马云采取了曲线突破的策略。几乎是一夜之间,数以千计的个人网站上出现了淘宝投放的广告。同时,淘宝还把广告做到了地铁站上、公共汽车上。

有用户这么评价两个公司的广告效应:“四大门户网站加起来,一天的人流量算他80万的话,那么易趣的广告做到了80万人面前,被逼上梁山的淘宝则选择了中小型的网站。而中国有几百万个中小型网站,就算每个网站的人流量为1万的话,那么整体的人流量照样可以达到门户网站的广告效果甚至更佳,而费用明显是比门户网站的实惠多了!我们知道,我们虽然每天会去门户网站看看新闻什么的,但是我们更多的时间还是花在中小型网站和论坛,所以从广告效果和流量看的话,我们可以知道中小型网站和论坛的广告效果是比较好的。”

当然,马云还是没有放弃主流媒体的运作。2004年4月5日,淘宝网在广州宣布与21CN缔结合作同盟。双方在频道、短信平台、邮箱、市场活动等方面将开展深入、全面、立体化的合作。21CN是中国电信的子公司,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门户网站,也是中国十大门户网站之一。

马云在易趣势力无法达到的广州撕开了一道口子,而8天之后,4月13日新浪与雅虎宣布“一拍网”成立,这在客观上也帮助了淘宝。惠特曼又平添了新的对手,她的封杀肯定会被各个击破。

此时的淘宝,除了在市场层面沉着机警地应对易趣,还在基础建设方面正进行着力量的蓄积。为了解决C2C的诚信问题,马云推出了支付宝。因为与工商银行的网上支付结算合作,与公安部身份证验证中心合作,支付宝快速提高了淘宝的诚信度。于是,人们蜂拥而来。

同时,淘宝又推出了“阿里旺旺”。这是一个即时聊天工具,即客户在购买商品时可以直接和商铺对话。这个即时的聊天工具,很大程度上代替了QQ和其他聊天工具。虽然旺旺的聊天功能没有QQ的强大,但是旺旺的聊天功能却是有针对性的,它是针对网上交易而出现的,所以很多的功能体现了方便网络交易交流的特点,比QQ有更大的改进,虽然是模仿,但是是创新的模仿,是符合实际需求的模仿。它的推广得到很多会员的认可和接受,符合了会员自身的实际需求,虽然起到的依然是交流和沟通的功能,但是它却在网络交易中对网民产生了影响,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旺旺的出现,为网络交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使中国的即时聊天工具出现了第一次的市场细分化,从而避免了与QQ的正面竞争;在商业模式上有了更大的突破,从商业角度来衡量,旺旺无论是在功能和设计还是在使用对象和实际效果上,都符合了网络交易的特点。

淘宝又适时创立了淘宝论坛,有用户如此评价:“淘宝论坛的建设和论坛管理,在中国圈子里来说,是最规范、最有次序、最公正、最活跃的论坛,在中国很难再找到这样的论坛了。它的管理制度很严格,执行力强,充分调动了会员的积极性。管理是采用员工专门负责管理和会员参与的形式,同时他们很好地利用论坛的形式,牢固地抓住会员的心。在论坛里,也有很多不错的功能,比如签名,就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店铺方面也做得很有特色。他们的话题引导和活动推广等,紧密结合论坛的功能,发挥论坛的作用,使自己网站的宣传,网站品牌建设,以及网站与会员的关系及忠诚度等都得到很好的发展,而我们看看易趣就可以知道,他们的论坛明显没有淘宝的好!”

没有任何评价比用户的评价更重要、更能说明问题了。这位用户还有这样一段话:

“从对待会员态度上来说,易趣就好像收费的地主一样,一心想着收取会员的费用。易趣论坛的确有很多好的功能,但是全部是要收费的,没有付费就使用不了,这样的功能还不如不要。对待会员的问题和反馈等,都是嘴上说一套,实际上又做一套,说了不做,等于白说。”

易趣更多的不是为会员考虑问题,不是想为会员解决问题和困难,而是想着自己如何收费,想如何榨取会员的费用。最后使会员对网站的忠诚度降低。易趣使网站与会员之间的关系恶劣,使网站的人气下降,会员大量流失,这给淘宝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帮助。

面对淘宝突飞猛进的势头,eBay公司开始考虑对策,它需要求变,吸引更多的网民加入易趣,打乱淘宝的扩张计划。

5月13日,易趣公布了它取消买家设限的计划。这一举措的推出,不仅没有吸引到人气,反而让它的卖家严重受损,据淘宝统计,当天淘宝的在线人数达到了50万,甚至出现了服务器宕机的局面。

有意思的是,媒体也为这一场没有硝烟的商业大战推波助澜。“易趣与淘宝对决:年轻新锐与老兵新传”“淘宝在易趣嘴里虎口夺食”“淘宝网已经进入领先电子商务网站行列”……许多类似的文章见诸报端。同时,国际媒体也关注起中国的这场C2C市场上的大战。路透社援引知名市场调研公司分析师拉特齐的话说:“未来五年内,所有人的眼光都将被引向中国。由于这里竞争激烈,目前又属于早期阶段,因而就像赛场上的球迷给球队擂响战鼓一样,使得这场大战越演越烈。eBay不见得有把握成为市场的领导者。”路透社本身也发表文章指出,淘宝网已经成为逼近eBay的强大对手。

当然,路透社是站在英美为中心的立场上。新加坡零售在线撰文指出:“淘宝网已经成为中国C2C电子商务市场排名第一的网站。”

据记者抽样调查,当时在eBay中国拥有网上店铺的个人,大约有70%同时选择了淘宝网这一交易平台。

似乎是为了配合媒体的宣传,马云在阿里巴巴2004年6月召开的中国网商大会上,将淘宝网的会员丁楠评选为首届中国十大网商,并且称其每年有将近百万的交易额。

一个月后的2004年7月,淘宝宣布,他们已经打败易趣,在个人交易的众多关键指标上领先易趣,跃居中国第一。

2003年还牢牢控制中国C2C市场50%以上份额的易趣,没有想到不到1年的光景就被淘宝拉下了马,让淘宝拔了一个头筹。这显然让惠特曼吃惊!

2004年7月22日,易趣网正式启用新的品牌标识——eBay易趣,表明易趣这个中国电子商务的旗舰网站与国际电子商务品牌eBay建立起更密切的合作关系。更早的时候,易趣已经开始与eBay进行平台对接,这个对接将给中国的网上交易用户带来与eBay全球1.5亿用户进行交易的机会,这也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客户。而在当年7月初,eBay宣布,它的首个海外研发中心已经落户上海。

当然,马云也是越战越勇。就在易趣网变身eBay易趣前3天的7月19日,阿里巴巴宣布向旗下淘宝网追加3.5亿元投资。加上1年前的1亿元,至此,阿里巴巴已经为淘宝投资4.5亿元。

在某年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上,有人发现彼此相邻的eBay和淘宝展台给人以截然不同的感觉:淘宝像一个蛮横而世故的本地人,展台上反复播放与流行影片《天下无贼》合拍的广告片;而eBay则像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广告音量放得很小,展台上放着6台笔记本电脑供参观者免费浏览。

为了留住客户,竭力争取竞争对手的客户,淘宝一直在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将用户转移的成本降到最低。也许,他们放的与《天下无贼》合拍的广告,是影射易趣的收费行为。

不仅如此,针对易趣禁止买卖双方在交易前进行联系以免失去控制收不到交易佣金的做法,淘宝推出“淘宝旺旺”,让买卖双方讨价还价及商量交货方式,还可以在网站直接搜索商品所在地,以便实现同城交易,乃至允许私下进行交易,等等。淘宝这一系列符合中国人胃口的东西迅速提升了淘宝的人气及成交量。

2004年9月,数据显示,单个用户在淘宝的成交额约是易趣的3倍。

2004年9月21日淘宝公布交易数据,其8月份交易额达到1.2亿元人民币。9月份单日交易额已经达到700万元人民币。而eBay易趣二季度公布的业绩表明,其每个月的交易额为1.6亿人民币。

考虑双方的用户数之差——易趣最新用户是690万,淘宝是220万——单个用户在淘宝的成交额约是易趣的3倍。

2004年年底,马云放言,淘宝对eBay易趣的反击已经进入一个月的倒计时。他说,eBay曾说要用18个月灭了淘宝,现在看来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eBay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对手,但它在中国有一些致命的弱点。马云总结道,跨国公司对中国本土竞争对手的态度往往会经历四个阶段:第一“看不到”,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跟不上”。他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往往是从看不到对手的存在到看不起对手,随后,中国公司将让他们困惑乃至震惊。

惠特曼是震惊了,但她没有服输,这个女强人指示说:“我们认为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商机,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并且由于之前的网络经济泡沫破碎,许多网络公司的失败经验可以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提供借鉴。资金正不断地涌入中国市场,竞争环境时时在变化,中国的中产阶级估计将有2亿~4亿之多,他们正逐步富裕起来,最终结果便是当地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我们的目标就是在那里扩展我们的电子商务。”

她决定将中国的投资提高到1亿美元(约占eBay全球总收入的2%)。同时,eBay易趣调整经营策略。2005年5月1日开始,eBay易趣大规模调整网站物品登录等相关费用:所有的交易物品登录费全部下调,橱窗展示变为免费,普通店铺月租费下调30%。同年12月19日,eBay易趣宣布推出免费开店、减少商品登录等价格调整计划。

业内人士这样评价,从与淘宝竞争的角度看,eBay易趣面临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它需要拉拢和扩大卖家,扩大用户基数;二是,它需要努力挽留一些老卖家。从当时的营业角度来看,第二个问题尤其重要;而从长远的竞争优势来说,第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之所以把这两个问题作为eBay易趣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是因为当时中国C2C市场还处于起步期和市场培养期,网上卖家和买家的职业化成熟度都还有所欠缺。新卖家大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网上卖东西,他们不愿意花太多的钱、做太多的投入。老卖家虽然有了一定的规模和经验,但忠诚度也还不高。当淘宝网人气上升时,他们大都同时到淘宝网上去开店,有的甚至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淘宝网上。因此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中国,免费的C2C平台对于新老卖家都具有优先的吸引力,因为他们首先要控制成本。

但可以看到,eBay易趣的调整,只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它对商品登录费减半等措施,对降低卖家的成本有帮助,而在吸引新卖家方面吸引力不大。因为,新卖家虽然可以免费开店,可还是要交商品登录费。这在新卖家看来,eBay易趣是耍了一个小聪明:用免费开店来吸引新卖家,等他们上去之后,自然还会花钱来交商品登录费。

从客观效果上看,eBay易趣正在向淘宝网的免费模式靠拢,但又不敢完全免费。这正是eBay易趣的尴尬之处。如果它坚持原来的完全收费模式,那么它面临的竞争压力就会太大而承受不起;如果它要完全免费,则意味着完全打翻过去的一套而从头再来,同时,结果也是不可预测的。这使eBay易趣的营销策略制定变得越来越艰难。

对于eBay易趣的这次调整,马云不是忧虑,而是兴奋。他认为,eBay醒悟得太晚了,如果淘宝成立之初,惠特曼就宣布免费,淘宝就可能失败。

2005年10月20日,马云宣布,再向淘宝投资10亿人民币。

不久,2005年12月7日,业内知名咨询机构易观国际发布报告称,当时中国的C2C市场份额,淘宝占据了57.10%,而eBay易趣占34.19%,淘宝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马云称eBay试图在中国实施连接全球的技术平台是“在泥泞的小路上驾驶一辆高级跑车”。他还称eBay的领导层非常善于指挥集团作战,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打游击战。

马云还说,阿里巴巴是长江里的鳄鱼,我们和海里的鲨鱼打,进了大海我们一定会死,但是在长江里我们不一定会输。

这时,我们再回首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有几个喜剧式的情节值得叙述一下。在他们对战的几年里,马云办公室正对着的大楼上就是一个巨大的eBay广告。而eBay易趣上海办公室的周围也被淘宝的广告包围,马云还买了eBay办公楼前地铁口的广告位,长期登载淘宝广告。

2005年7月5日,一篇标题为《阿里巴巴欲围魏救赵 淘宝网被疑成资金黑洞》的文章,在各大传媒网站重要位置出现。文章中说,阿里巴巴模式不吸引人,淘宝网成了永远无法赢利的资金黑洞,需要阿里巴巴不断地投入,淘宝这个黑洞迟早会拖垮阿里巴巴。

当天下午,淘宝网作出强烈反应发出书面声明:淘宝网已经有确凿证据证明,国内某个交易网站及其所雇用的公关公司,正在以极其恶劣的手段,对淘宝网的人员、资金、战略发展方向等层面,进行肆意攻击。

而eBay易趣发言人刘薇表示已经注意到相关文章,但由于没有直接涉及eBay易趣,所以不便发表任何看法。

2006年10月,从惠特曼那儿传出一则消息:她要将eBay易趣卖出。

2006年12月20日,eBay易趣与TOM在线合作,成立新的合资公司,eBay以4000万美元获得合资公司49%的股权,TOM在线以2000万美元和本土管理经验占有新公司51%股权。合作后公司名字改为“TOM易趣”。王雷雷成为该公司首任CEO,上任之初他就说,eBay易趣2005年亏损6800万元人民币,这状态起码得三年才能扭转。与此同时,王雷雷表示,不能跟一个不计成本的对手谈竞争。而马云表态,希望有机会和eBay合作。

一场没有硝烟的商业战争结束了。

这场战争,以马云完胜、“淘宝”网占领中国C2C市场而告终结。同时,阿里巴巴公司也在这场战争中如凤凰涅槃一般迅速升腾。

有人说,在阿里巴巴的发展史上有三个重要的节点:第一个就是马云和他的十八罗汉于西湖花园成立阿里巴巴,中国第一家以B2B为中心业务的电子商务平台诞生;第二个节点就是2000年到2003年,渡过互联网的低潮后,马云果断推出B2C和C2C的淘宝,并带动阿里巴巴业务的迅速发展;第三个节点是2007年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从而完成凤凰涅槃的过程。

而在这三个节点中,第二个节点尤为重要。它是阿里巴巴取得重要发展的一个节点,也是阿里巴巴推出淘宝占领国内个人商品交易市场的一个重要节点。而在这一节点中,淘宝与易趣的商业大战尤其精彩,尤其让人惊心动魄。而且,这一个节点最能体现马云的经商理念,最能说明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国际化大公司的原因。因此,对于淘宝和易趣的这场商业大战,不能仅仅看双方的成与败,更应该去发掘这成败的内在原因。

淘宝建立之初,易趣已经存在于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大有垄断之势。而且,它后来得到美国eBay的支持与合作,其实力不可谓不雄厚,经验不可谓不充足。而淘宝虽然也有软银的支持,可毕竟是后来者。在对方几乎垄断这块市场的情况下,阿里巴巴励精图治,经过数年时间,不仅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而且彻底击败了对手。

这最后的结局,无非是验证了谁的经商理念更加正确,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用户乃至市场的需要。这是最重要的原因,舍此无他。有个用户曾经这样评价淘宝与易趣:

“我认为淘宝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它对市场的了解和把握。淘宝对市场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调研,完全了解中国网民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同时在别人的缺点和弱点上进行创新的,并且在创新当中前进。它的战略都是考虑很长远的,更多的地方是为会员的实际需求考虑的。”

这段话说得非常精辟,他所阐述的就是一个经商理念的问题:为收费而收费,还是为用户方便而方便?一个C2C网站,无论是推出产品、制作网页还是实施管理都应该以用户方便为宗旨,让用户感到实用,感到效率和诚信;让更多的网民和用户,买家和卖家都能方便地使用你的平台,便捷地完成交易。

当然,一场商业大战,胜利的一方总有很多地方可以总结,失败的一方也有很多教训可以吸取。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最根本的是经商理念之碰撞、之较量。

“大道至简”,真正的大道理并不复杂,就存在于你的眼前。马云抓住了这一关键,他要建立一个102年的企业,他要他的网站考虑:到底谁是我们的客户?我们的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马云是充满智慧的领导人,他带领阿里巴巴一路风雨,不能不说,他的认识是超前的,他的做法是脚踏实地的。没有一切为了客户的原则和理念,淘宝不可能得到买家和卖家的热捧,也不能打败中国电子商务在C2C领域的龙头老大。

人去预见明天很难,但回首过去很简单。今天,我们再回顾一下淘宝与易趣的争战。更应该认识到马云的建立102年企业和一切为了客户的经商理念之珍贵。也许,这就是阿里巴巴成功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