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 第1章 远在远方的风 >

第1章 远在远方的风

从什么时候,远在远方的风,带来了西藏的诗歌,它们是一个个故事在风中传唱。

没有听过《格萨尔王》的说唱,但知道,那是一个民族古老而经典的歌谣。它让诗歌,深入到每个藏民的心中,就连说话,也习于用诗歌般的比喻。有一位备受藏人爱戴的尊者,叫密勒日巴,他用诗歌,去传达佛法的智慧,诗歌里的佛理,成为洗涤藏民心灵的清风。还有一位智者,叫萨迦,他用诗歌写成《萨迦格言》,教会藏民区分智愚,扬善贬恶……

我相信,诗歌是浸润入藏民血脉的魂灵,在高原的雪山草甸中、寒风恶雪中,滋养着一个民族的心脉。我相信,诗歌让这个民族在艰难中,得见更广阔的天宇,让生活在严酷中,活出了一丝活跃的美。诗歌,已经成了那远方的寄托。

西藏,是诗歌铺就的地域,可所有人的诗,都不及一个人的来得温暖。他,就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别人可以用最华美的修辞,也可以用最规整的格律,或者是用最鲜明的比喻,但他们流露的那些情,都不如仓央嘉措的来得真。仓央嘉措的一生,有最缺乏情爱的身份,他用这身份来追求情爱。正是这样的反差,让他的情烈得如团火,亦让他的诗,真得暖人心。

求之不得,是正常拥有情爱权力的人,所有的烦恼。作为出家人,本应戒除这些烦恼,当他无法戒除时,他的身份,将把烦恼放大一百倍。更何况,他是活佛,是出家人中的出家人。

自出生起,仓央嘉措就注定了将要经历一场情感的噩梦。他将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它的代价,是必须舍弃一切情爱。可情爱的种子,早在他的心中种下,并已生发出了美艳的花朵。可他的身份,让他必须掐断那精心培育的花朵,他怎么放得下?!

于是,他用执拗去对抗,期望获得这高高身份所不允许拥有的——情感。他用至情至性的情歌,去友之,乐之,可最终必将在身份的门槛上,用情爱割自己的心,甚至自己的命。

这是一出悲剧。那情歌越美,越引得人伤怀。可它已经开了头,就将一演到底。

要说六世达赖,就要先从转世说起。在西藏,有一种独特的转世制度:德高望重的高僧死后,他们的前尘往事不会被统统忘记,在下一次的轮回中,他们将保留部分前生的记忆,对这样的孩童加以引导,其学问和修行将在前世的基础上,有所提升。这是佛教轮回理论的现实版本,这些能够转世的高僧,即被称为活佛,他们转世后的孩童,则被称为转世灵童。

我们没有必要去讨论转世的真假。它作为一种文化的符号,在西藏传承了近千年。它成了民众心目中的希望,一种将文化延续下去的希望。

全世界的人,都将西藏看做是香格里拉。那里有高山草甸,有连绵的雪山、成群的牛羊,更有一曲牧歌,在天际回旋,悠然其间。那是西藏最美的风景,这往往让人们忘记,其上还有严寒。高原特有的严酷天气,让西藏并非是宜居的世界,生存的威胁,总是压迫着这一方天地的民众。如果现实的生活困苦,那么可以寄予希望的,唯有来世。

在佛教中,普通人的转世,是由上一世的因来造就的。上一世为恶人,转世必受报应;上一世为善人,转世必得福报。普通人唯求来世过上好日子,但他们看不见那未知的来世。高僧们的转世,正给了普通人现实的印证,让他们看得见未来,让他们从今日的生活预见未来,让他们拥有生活的动力。转世的活佛,是藏民心中的榜样,他们是在精神上指引藏民的,神灵般的人物。

为了塑造这样的神灵,藏传佛教将用所能用到的全部力量,去成就转世的活佛们。他们被赋予尊贵的地位,被授予最精深的法典,他们将被培养出最高尚的品德。所以,当有外国媒体质疑转世灵童的认定是否可能有认错的情况,藏传佛教的弟子则称,即使认错了也没关系,因为他们会给灵童最好的教育,灵童自然会成为一位受敬仰的活佛。

但他们或许忘记了,身为灵童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梦想,他或许并不想成为活佛,他想要过更世俗的生活。可转世制度自确认以来,就没有给灵童们自由选择的机会,这便是仓央嘉措悲剧的源头。

我们或许应该再来看看仓央嘉措的前世。他们的延续,关系到了仓央嘉措的一生。

虽然转世制度从12世纪就开始了,但藏传佛教的格鲁派,是到16世纪,才开始设立转世制度。格鲁派又被称为黄教,它当时还不算西藏最大的宗教派别。

公元1542年,位于拉萨的哲蚌寺,是黄教的四大寺院之一。该寺的住持——根敦嘉措逝世了。他的一生,是为黄教兴盛打下基础的一生。

根敦嘉措11岁时,进入了扎什伦布寺。这座寺庙,位于后藏的日喀则,是后来班禅的驻锡地。1447年,格鲁派创立者宗喀巴最小的弟子——根敦主巴,到后藏创建了扎什伦布寺。他在这里住持了38年,使其成为后藏第一大寺。根敦嘉措就在这样一座大寺中出家。

根敦嘉措虽然出身贫寒,却极为聪颖,很快就学有所成。但此时,后藏支持格鲁派的势力日渐衰落。在敌对势力的逼迫下,根敦嘉措不得不离开,前往前藏的哲蚌寺,并成为其住持,弘扬格鲁派。根敦嘉措的东行弘法,为格鲁派后来一统西藏,打下了基础。

根敦嘉措逝世后,哲蚌寺组成了一个团队,去寻访根敦嘉措的转世灵童。1544年,转世灵童寻访团宣布,堆垅的贵族子弟索南嘉措,就是根敦嘉措的转世。他们并将索南嘉措接到哲蚌寺,让他继承了根敦嘉措的法位。

30多年之后,索南嘉措不仅长大了,更成为名扬西藏的格鲁派大师。他云游西藏,四处收徒,不仅使格鲁派信徒众多,更使格鲁派在西藏和青海的地位,更为坚固。

这时,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俺答汗,给索南嘉措写了一封信,信中言辞颇为虔诚。俺答汗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他为了发展蒙古,曾经兵临北京城下,要求通商。俺答汗的策略极有眼光,后来他又跟明朝和谈,被封为顺义王,使明蒙互市贸易,开创了明蒙几十年的和平。

面对这一很好的政治势力,索南嘉措欣然前往。他与俺答汗促膝长谈,把格鲁派的精髓悉心相传。俺答汗极为钦佩这位年轻的活佛,甚至把他们俩的情谊,比做当年的忽必烈和八思巴。随后他给了索南嘉措一个尊号:“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说他在显宗、密宗两方面都修得了最高成就,是超凡入圣且学问渊博的上师。其中的“达赖”一词,是蒙古语中“大海”的意思。这样,索南嘉措就被认为是一位学识如大海般渊博的大师。

从格鲁派的发展来看,要想扩大势力,就必须依附权势。当时的俺答汗,已受了朝廷的册封,成为有朝廷撑腰的势力。索南嘉措也想效法他。于是,他请俺答汗替他向皇帝请封,他自己也写了一封信,给明朝的宰相张居正,请求朝廷的封赏。

1587年,明朝政府正式封索南嘉措为“达赖喇嘛”,他成为被明朝政府认可的活佛,自然拥有了不同于其他活佛的地位。后来,藏传佛教界将索南嘉措视为三世达赖喇嘛,其前世根敦嘉措被追认为二世达赖喇嘛,建立扎什伦布寺的根敦主巴,则被追认为一世达赖喇嘛。

从此,政治在三世达赖喇嘛的身上,成为一个注脚,这让后世的达赖都与政治有了牵连。

三世达赖喇嘛去世后,他的转世,竟然是俺答汗的曾孙云丹嘉措。蒙古军队将云丹嘉措护送入藏,这让蒙古的势力在西藏变得强大起来。

当达赖的承袭,转到了五世达赖喇嘛时,黄教正受到苯教(黑教)、红教、白教的威胁,五世达赖喇嘛不得不去请蒙古人帮忙。他请来的,是蒙古的固始汗。固始汗很快为黄教扫清了障碍,五世达赖统一了全藏的宗教,成为了全藏的教主!

此时,朝廷已改朝换代成了清朝,听说了西藏政教的统一,顺治便发出了一份邀请,请这位西藏的宗教领袖去北京。五世达赖在北京看到了顺治为他修建的黄寺,感受到了顺治的热情,还接受了顺治为他颁布的金册金印。但同时获得金册金印的,还有固始汗。顺治要让蒙古的汗来牵制西藏,达赖负责教务,固始汗则负责政务。

对于清朝皇帝的安排,不知道五世达赖如何作想。但此时,他毕竟有了皇帝撑腰,是西藏最大宗教领袖了,他有太多的事值得去做。不知他是否有预感,这一安排,将成为他的后一世,悲剧一生的根本点。

为了获得与地位相符的驻锡地,五世达赖下令扩建布达拉宫。当年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在距离拉萨几公里远的红山,修建了堡垒般的宫殿。但政权更替,那曾经象征权力的宫殿,已被废弃良久。但五世达赖喜欢此处,它高高居于拉萨的顶端,还有着特殊的寓意。

当年的松赞干布,曾把自己称做观世音转世。之所以称自己是观世音,而非其他的佛,便是由于观音独特的身份。观音不是佛,等级比佛要低,但他的职责是观察世间民众声音。

佛教经典记载,观世音还是转轮圣王的太子时,就发过一个誓愿:他将一直协助世人修行,入菩萨道后,亦继续度化众生,不入涅槃。后世各种佛经故事中,观世音都常驻人间,他救苦救难,普度众生,是民众心目中的及时雨。但凡救世的英雄,都可能被看做是观世音的化身。而统一西藏的松赞干布,他就是西藏最大的英雄,自当有能力享有此等身份。

佛经中,观世音的住处叫做“布达拉”,于是这座宫殿也被取名为“布达拉宫”。它是观世音在世间的航渡,是神驻世间的象征。而这样的宫殿,本身就是宗教与政治相结合的象征。

达赖喇嘛,正好是藏传佛教中观世音的转世。加上他政教合一的身份,没有比布达拉宫更适合他的处所了。于是,布达拉宫成了五世达赖心目中最理想的宫殿,他要在这观世音的航渡中,行使他至高无上的权力。

只不过,废弃几个世纪的布达拉宫,又小,又破旧。五世达赖要的,是像山一样恢弘的建筑。于是成千上万的民工,被征召了来,在红山的山头,蚂蚁般攒动。山体被逐渐挖空。在五世达赖的宏图中,布达拉宫将是包含着政治和宗教的宏伟宫殿。

巍峨的布达拉宫,在五世达赖的面前渐渐成形。昔日的宫殿,成为了西藏的宗教中心。可他,已经垂垂老矣。他那被称为“伟大”的身躯,只能缩在布达拉宫厚厚的宫墙之后喘息。他老朽的身体,已经开不动这艘巨大的渡船。

后来的仓央嘉措曾写过一首诗,放在此处甚为合适:

转眼苑枯便不同,

昔日芳草化飞蓬。

饶君老去形骸在,

变似南方竹节弓。(曾缄译)

一切的辉煌,都将被垂暮的腐朽掩盖。过去的成就,成了浮在空中的锦花,看得见,却摸不着。垂暮的身体,呼吸着锦花的香气,可以浮想当年,却对于未来战栗。人生的轮回,有开始,就有结束。它的轮转,总是比人们以为的快。转瞬即来的流逝,将痛击人们的不幸,把自信敲打得不留残渣。枯朽的形骸中,散发出腐朽的气息,仿佛在取笑那曾经的芳华。

有几人,能对这朝夕的变化,安之若素?即便手中数着念珠,也未必心平如镜。只有看透这世事不息的轮转、不息的生死,才能平静地接受任何一次改变。

所以,五世达赖知道,他与众不同,他的生死,不过是轮回的一部分。他的今生消失,并不代表逝去,他还可以期望未来,他的来世,将继承他所有的辉煌。即便今日只能喘息,他亦能期望,去未来继续一切。

可他却不知,他现在所承载的辉煌,恰恰是他的来世,无法承受的重。未来的仓央嘉措,将站到布达拉宫的城墙上,为他的前世们所做出的一切,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