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默克尔:一切梦想终将成真 > 7 左右逢源的“德国铁娘子” >

7 左右逢源的“德国铁娘子”

“计划”经济

默克尔登台之时,摆在她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萎靡的德国经济,这个持续十几年的问题已经难倒数届德国掌舵人。

从国际上来看,法国的经济一向不景气,每当为此感到郁闷和痛苦时,他们总是用“还有德国落在后面”来安慰自己。

那么,德国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景象,为什么会被法国奚落?

这肯定与国内的大环境有关,当时,整个德国长期处在萎靡不振的经济状况之中,这直接导致国内就业岗位的减少,进而引起德国的高失业率。即使没有失业的家庭,收入也少得可怜。

新世纪初始,德国的8000多万人口中,只有50万左右的家庭可承担得起部分社会费用,不过一旦电费上涨或者他们的家庭出现需要修理的电器,其就会一跃成为债务者。

另外,东德和西德的经济差距还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从德国将这两个地方统一之后,它们彼此就看对方不顺眼,好像两个向妈妈争宠的孩子——德国政府每年拨给东德的补贴达到900亿欧元,西德非常生气;而西德的工资和民众的生活条件都比东德好,东德人也异常气愤。经济和统一是相互影响的两个问题,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另一个的发展,从东德和西德合并后的发展上,就能看出这一点。

原本,两德统一后,应该是大团结、大喜悦的局面,但令执政党没有想到的是,它们之间的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呈现出扩大的趋势。主要原因就是经济不景气,造成东德就业率持续下跌,这让穷人变得更穷了。

以2005年西德和东德两个处于同一水平的家庭来说,前者每收入100欧元,后者只有82欧元。当这些钱不能够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时,他们只能求助于社会补贴救助。救助金来源于社会上较富裕的那部分民众,他们将自己的一部分收入用来养活没有工作的人,从资源利用的角度上来讲,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浪费。

施罗德没能连任总理,或多或少和他任职期间经济没有起色有关。

施罗德当政期间,经济的增长就像一只背着沉重外壳的蜗牛,半天挪不动一步;就业率不但没增加,反倒持续下降;社会各项福利制度的施行也面临着各种挑战。2005年,德国经济增长率为0.9%,这个比例让德国稳坐欧盟各国经济增长的倒数第一名。要知道,这一增长率与前一年相比,下降了0.7%;而这一年的失业率基本保持在11%以上;财政赤字更是接连4年超过欧盟规定的财政赤字标准。

默克尔确认掌管德国之后,在其发表的第一篇演说中,重点讲述了她对德国经济发展的意见。不管是经济增长还是债务危机,都已到了一个底线,这应该引起从政府到民众每一方的注意。

默克尔相信,所谓危机就是危险中的机遇,是国家以前没有把握住的机遇。只要联盟党和社民党齐心协力,就有信心迎来德国新的机遇,目标就是:10年内,将德国带入欧洲经济前三甲。

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默克尔也重申了这一信心。在她看来,德国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重拾建设经济强国的决心,稳步有力地将改革施行下去。

在对民众进行充满感染力的号召之后,默克尔开始大刀阔斧地推动德国经济的改革,而社会制度的改革和社会结构的改革也同步进行。默克尔在宏观上调控德国经济:面对严重超出欧盟标准的财政赤字,从两个方面做出要求,一是减少国家财政支出,另一个是降低税收补助。

拿降低税收补助来说,默克尔带领的执政党对于社会各个税种进行了改革。比如,2007年起,增值税从16%上调3个百分点;另有两类人群的个人所得税也上涨3个百分点,达到45%,分别是年收入过25万欧元的单身人士和过50万欧元的家庭;全国职工原有的交通补助被撤掉,换成“21公里之内不予补助,超过部分按30欧分每公里计算补助”;原来德国的儿童补助金发放到27岁,从改革之日起,下调至25岁。

改革有时是件痛苦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因改革而自身利益被触动的人来说。不过,虽然这些具体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民众的利益,但在大局上还是带来了一定的效果。

2006年,德国财政赤字达到2%,低于欧盟规定的3%的标准;不但如此,2007年德国财政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终于摆脱了财政赤字,实现了国家财政收支的平衡。

德国许多经济领域的专家曾经建议说,要想从根本上挽救国内经济,最有用的一剂药方应该是提高企业在技术方面的开发和创新能力。默克尔很重视国内的技术创新,她组织成立了专门针对这项工作的委员会,还带领政府要员和专家制定了德国的高科技发展与创新策略。

默克尔想的是,德国不但要在汽车和机械制造等传统领域走在世界的前端,还要在IT、能源、环境、基因、宇航以及纳米、通信等新技术领域引领世界。

真正的科技创新要交给专业的人才,政府在这其中的职能是为科学研究提供合适而充足的费用,为高精尖人才提供科研所需的物质保障。当然,除了在物质上保证科研创新的顺利进行,默克尔还设立了相关的鼓励机制,同时提供法律援助和社会实践应用方面的支持。如果技术只是停留在科研层面,那为社会大众带来的便利将十分有限,因此默克尔提出,要将科学技术应用到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将能与实际接轨的科研成果变成产业,再变成企业,从而促进德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率提升。

不管从哪一时期看,这样的改革之法都行之有效,也可充分体现领导者的高瞻远瞩。

另外,默克尔还想办法吸引外资的投入。包括为企业简化相关的税务流程,且大幅度地减税;为失业的员工调整保险费率等。新政府还公布,将从2007年起下调失业保险,上调养老保险,并从2008年起撤除医疗保险补助。

德国未来几年,还将面对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为了让老人们没有后顾之忧,默克尔大力推行切实可行的家庭政策,如增加“父母金”的数额,提高有困难家庭的特殊补助,以及加大对学前教育的重视。

除了从直接的经济建设上进行改革,默克尔还特别关注国内严峻的就业形势。原本,德国的就业政策仅规定,假若一个人55岁不再工作,那他将会连续一年半领取到救济金。

为了降低失业率,默克尔想到要将民众退休的时间向后延长,因此,新的改革方案中规定:50岁之后退休,救济金可以领取15个月;55岁之后退休,可领一年半;58岁后退休,可以领两年。这是默克尔针对老年失业者采取的一种政策,而对那些年轻的失业者,就要施加一定的压力了。比如,就业部门会给失业人员提供他们可以胜任的岗位,但如果失业人员不接受工作,继续保持失业状态,那将会受到惩罚——减少或者免除他们的救济金。

经济能否增长,与企业是否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联盟党都认为德国企业发展不好的根本原因在于高福利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降低他们的劳动成本,默克尔的主张是取消最低工资制度。

她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市场上不同行业的工资增长,而很多企业是不愿意这样做的,这样会增加劳动成本。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企业可能会采取裁员的方式,这就会直接造成全民就业率下降。基于这一考虑,除了邮政和建筑行业之外,其余行业一律取消最低工资制度。

政府操持国家与家庭理财是一个道理,每年都要对具体的事务做出具体的财政预算。新政府提出,要让预算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也就是财政支出的速度不能比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快,不然只能面对入不敷出的局面。

另外,所有国家收入都不得隐瞒,要公开透明地加入财政预算之中。在社会福利方面,新政府将继续贯彻之前默克尔提出的政策,包括不再设定最低工资标准,维持原有的失业补助金等。

为了进一步打破东德和西德之间的隔阂,新政府将会统一管理所有民众的养老金,不再设立不同的制度标准。在首次当选德国总理时,默克尔说:“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兼顾到所有的改革。”但她从未忽略任何一项改革,这些政策成为德国如今经济稳步发展的强有力的发动机。

未来的路到底有多长,谁也不知道,可以肯定的是,默克尔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她认为适时适势的经济政策,为德国的经济发展引航掌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