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董明珠:倔强营销的背后 > 甘愿吃亏,工业精神得弘扬 >

甘愿吃亏,工业精神得弘扬

董明珠一直倡导在中国的企业中,要大力弘扬工业精神。目前,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迈进,需要强大的工业精神来支撑。工业精神就是重视理性、重视实业、重视科学、重视创新,提倡合理谋利,实现多边共赢双赢,把贪图财富的个人行为转化为合理的社会行动,摒弃一夜暴富、短视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这种工业精神意味着要不怕吃亏、勇于奉献,对消费者、对社会、对公众有高度责任感。只有拥有这种工业精神,才能正确引导行业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董明珠认为,工业与商业是不同的。工业是一座用一块块砖头构建起来的大厦。大厦的高度取决于地基的牢固程度。因此,侥幸与投机在这里都不起作用,只有秉承一种“工业精神”,朝着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才能走向未来。对于格力来说,企业的发展不仅要具备核心竞争力,更需要用一种灵魂性的东西去充实它的文化。董明珠结合个人实践指出,尽快实现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从“商业精神”到“工业精神”的转化,是当前中国企业发展的一项灵魂性的支撑工作。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大部分企业长期用“商业精神”来指导发展,什么赚钱做什么,完全用一时的利润标尺来衡量。仿冒与跟风、价格战、同质化、产能过剩等,其实都是“商业精神”带给中国企业的后遗症。

董明珠所理解的“工业精神”就是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精神,就是全心全意关注消费者需求的精神,就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就是用企业的力量来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就是所有行为都必须对未来负责任的精神。把这些归纳起来,就是“吃亏精神”。企业有了这种“工业精神”,就可以把人的力量和智慧无限地聚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主创新,创立民族品牌,推动中国的制造业和国民经济向前发展,最终实现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当代中国需要“工业精神”,格力也需要“工业精神”,如果不是这股工业精神在提供支撑,格力不会走到今天。提到这一点,董明珠总有很多感慨。

她说:“做企业,不能把目光盯在追求短期利益上,忽视对长远利益的考量。要想脚踏实地地做好企业,一方面,要在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上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另一方面,要切实关注消费者的根本需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用企业力量推动社会发展。”她还直言,在国内具有劳动力、土地资源成本优势的条件下,众多企业用纯粹的商业精神来决定发展思路,从而导致了只注重追逐短期利益,而忽视对长远利益的审视。

对利益的绝对追逐是商业精神的最大特征。董明珠说:“由于我们的社会缺少商业伦理的监督,加上整个社会精神的缺失、整个社会责任的缺失,这种对金钱的追逐已经放大到了极点,钱似乎成为了企业行为的主宰。这一点,在零售业和制造业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众多的案例表明,凡是以商业精神来指导行为,无论是零售企业,还是制造企业,都无法成为真正的赢家。”

董明珠说:“在我心中,真正的工业者必定是‘工业精神’的实践者,有理想、有抱负、有社会责任感,愿意为长期价值放弃眼前利益。真正的工业者会把推动社会进步作为自己事业的核心,而非简单地获取利润。中国要发展,需要的就是这种真正的工业者和他们的‘工业精神’。他们要获得利润,但并不仅仅为了获得利润。他们的利润是由自主创新而实现的核心技术发展带来的。我自认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只是一味朝着认定的方向前进。对我而言,我所在的格力电器的方向就是我的方向。我希望格力空调能成为世界上叫得响的品牌,能让中国空调业在国外同行面前挺直腰杆。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只做空调,不给自己留一点后路;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建起中国最大的空调实验中心;为了这个目标,我们一直不愿意多说什么,而是全力服务于我们的顾客……”

多少年来,格力一直不懈地在拥有独立的技术和独立的市场方面搏击着。不喜欢抛头露面的朱江洪,专注于攻克技术难关;而雷厉风行的董明珠,则侧重于打造独有的营销模式。两人优势互补,奠定了格力内外兼修的强大基石。而人们更为关注的还是董明珠。在中国的制冷业,董明珠是一个坚定地把工业精神作为发展信条的人。在众多企业都在走多元化扩张之路的时候,格力却一直坚持专业化道路,一心一意把空调做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消费者能用上更好的空调。

董明珠最喜欢阅读《福特自传》这本书。了解福特故事的人,就会发现董明珠与福特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福特放弃自己稳定的工作,专心致志搞研究、搞试验,就是为了能尽早实现发明汽车的梦想。汽车造出后,福特又不辞劳苦,潜心研究,最终发明了汽车生产流水线,创造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奇迹。而支撑他行为的动力,就是为了让每一个美国人都能开上福特汽车。一百多年前,福特因为执着的工业精神而成功。

工业精神与商业精神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工业精神是一座用思想与汗水构建起来的精神大厦,是与侥幸和投机格格不入的。董明珠阅读《福特自传》后发出了这样的感言:这个工业精神,简单地说,就是吃亏精神。她甚至傲气地吐露:在聪明人居多的美国,却只有一个福特发明了汽车。而同样,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工业界,也很难再找到能与格力惺惺相惜的同行之音。

董明珠觉得,企业和个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没有一点奉献精神是不行的。她就是从一个小小的业务员做起,一步步做到今天格力电器董事长、总裁的位置,她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全部都投入到了格力的事业中。而让她一直痛心的是,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整体浮躁,中国的大部分企业都在用商业精神来指导企业的发展方向,一切以赚钱为目的,完全抛弃了对社会负责的精神。甚至是一些地方政府也在利益的驱动下忽略了社会的协调发展。

很多人对董明珠倡导工业精神的做法感到有些疑惑。一个人做企业,尽心尽力地把企业做好、让企业赚钱就行了,讲那么多的责任担当干吗?

董明珠认为:从表面上看,商业精神和工业精神都是追求利润,但从获利的方式来看,就会发现商业精神与工业精神有本质上的不同。工业精神与科学技术有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工业精神实际上就是科学精神的延伸。与商业精神相对照,工业精神更讲求信用,讲求公平竞争,讲求长远利益。这方面,可以从格力的发展轨迹中得以验证。正因为董明珠对工业精神的执着,才让格力发展得更加迅速,也吸引了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到了跟跑的行列。

董明珠经常用强硬的口气来规范经销商的行为。她说:“要先做事,再赚钱。你不能今天卖格力,明天去卖其他品牌,后天又换了一个其他什么牌子。空调不好卖,你就去卖洗衣机;洗衣机不好卖,你就去卖冰箱。这不行。我所要求的,是要你一辈子都卖格力空调。”她要求全国的格力经销商都要理解和认同格力的企业文化。董明珠以一种不容置疑的态度,把她所倡导的工业精神融入到格力的流通渠道里。她完全知道商业精神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后果。商业精神所带来的不是大家的共赢,而是互相残害。

在空调行业习惯于靠价格战来占领市场份额的时候,格力却默默无闻地潜心于工业制造,每年都要拿出巨额资金来搞产品的研发试验,并且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依旧采用名牌压缩机电机以及优质镀锌钢板和优质螺旋钢管,坚决不在材料上偷工减料。其实,这恰恰是工业精神的具体表现。工业精神不仅仅是吃亏精神,还包含着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

董明珠强调:“一味地追求商业精神,很容易使企业团队变得懒惰。企业为了赚钱,把各种手段都用到了极致,喜欢抄近道、走捷径,往往忽视了产品的研发,最后养成了懒惰的习惯。企业总想在短时间内捞取暴利,时间久了,产品技术就会跟不上市场的需求。从短期效益看,工业精神确实是一种吃亏精神,因为企业必须要耐得住寂寞,要投入巨资潜心搞研发试验。但从长远来看,这一切都非常值得。”

董明珠所追求的目标,就是把格力打造成世界级的名牌产品,让格力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事实上,董明珠二十多年一直恪守一个信念:一个有责任的人,要敢立潮头勇担重任;一个有责任的企业,要产业报国造福社会。到2013年,她已经把格力打造成年营业总收入超过1200亿元的全球知名企业,自2005年以来,一直蝉联着世界空调销售的年度冠军,缔造了家电行业的发展奇迹。

在商业精神泛滥的今天,董明珠却一直高举着工业精神的旗帜,不打价格战,不打概念战,老老实实地做产品,老老实实地做品牌,老老实实地做服务。她专注工业精神,专注中国制造,用中国制造,创造了世界纪录,让全球都为格力喝彩:好产品,中国造!

格力的社会责任还体现在股市方面。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格力一直都在按照上市公司规范的行为去运作。既不违背上市公司的相关规定,也不像一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那样,把上市公司作为摇钱树来圈钱。当初,格力上市时,募集资金不过7亿元,而到2013年,格力给股民的分红累计超过了84亿元,是募集资金的整整12倍,企业的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累计纳税超过290亿元,实现了股民、企业和国家的多赢。

董明珠一直考虑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格力电器从1997年起,就不再需要银行贷款来经营自己,而完全依靠自有资金来谋求发展。2001年,格力开始在重庆建设生产基地,当年就给国家和地方创造了3000多万元的税收。目前,重庆基地的员工人数超过8000人,年生产家用空调500万套,成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西部最大的生产基地,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到2013年,格力电器已在全球建立了九大生产基地,格力专卖店近2万家,自主品牌空调远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用工业精神规范企业行为的格力,必将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