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蚂蚁金服 > 控制资损率 >

控制资损率

在消除了银行对于业务规模大小的担忧后,袁雷鸣与团队人员还需要打消银行对快捷支付资损率的担心。

熟悉中国金融业的人都知道,国有商业银行对于风险十分厌恶,特别是涉及客户资金安全方面的问题,更是非常谨慎。一些银行提出了非常高的标准,要求支付宝要保证快捷支付的资损率不高于十万分之一,这种线上收单的资损率,比银行卡线下盗刷可容忍的资损率还要低。

为了说服银行,支付宝的BD团队提出两种解决方案:首先,支付宝在银行放一笔保证金,出了问题银行可以随时扣掉;其次,双方在协议中约定,如果快捷支付的资损率超过十万分之一,支付宝必须马上整改,银行也可以随时停掉此业务。

更进一步地说,支付宝决定在与银行的协议中砍掉一个风险,将原来“卡通”业务的三方协议变成两方协议,支付宝同银行签订协议,客户同支付宝签订协议,前台的验证工作由支付宝负责,后台由银行负责结算,只要支付宝的验证通过,银行就放款,由此产生的风险由支付宝来承担。后来,银行慢慢认可了这种说法。

在技术和商业的问题解决之后,支付宝和银行的谈判进入攻坚阶段。当时,银行卡收单业务的权限在分行,所以支付宝首先要和分行谈妥。2010年,支付宝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开了分公司,BD团队就分进合击,分别找当地的银行去谈判。当时公司提出了一个基本要求:每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至少要接两家分行,每家四大行至少要接三家以上分行。只有这样才能支持支付宝全国性的业务,如果只跟一个分行对接,就会缺少备份,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就会影响业务的正常进行。

在和分行谈完后,还要获得总行的首肯,这就需要高层的“公关”。为了推动快捷支付的谈判,马云在一年中拜访各大银行的董事长和行长不下十次,这在袁雷鸣的印象中是绝无仅有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底,支付宝最先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合作,这三家银行在自己发行的信用卡中,给支付宝添加了类似MOTOpay的功能,这就是后来被人所熟知的“快捷支付”。

出于审慎的考虑,起初快捷支付只对风险比较低的商户开放,例如销售实物类商品的商户。虚拟商品由于风险太高,一开始没有开放。后来等到快捷支付业务量做到足够大时,才将虚拟商品在额度范围内开放。而用户可以进行快捷支付的额度,也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逐步放开的过程。

这样,银行就消除了对支付风险的担忧。随着业务的推进,银行发现绑定了快捷支付的银行卡活跃度大大提高,与之相适应的是,银行内部的考核指标也从新开卡的多少变成了存量卡的活跃度,这种合作方式开始被更多银行所接受。

快捷支付由此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