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秦始皇武则天上榜
第一名:秦始皇,名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活了50岁。他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划时代的人物。
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童年却是很不幸的。他的不幸与他父亲的不幸遭遇,有着直接关系。他的父亲是秦国的公子,叫异人,后来改名叫子楚。异人的祖父是秦国的国君秦昭襄王,异人的父亲是秦国的太子安国君。异人虽然生在富贵的国王之家,但就在他十五六岁时,却被派往和秦国敌对的赵国,当了一名“质子”。
中国那时是“战国七雄”争霸的时期,这七雄是秦、赵、魏、韩、楚、燕、齐七个大国。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相互制约,往往把自己的兄弟、儿子或孙子送到别国作抵押。这些被抵押的人质,就叫做“质子”。
质子异人的日子很难熬。他虽然是秦国太子的儿子,可是他的兄弟太多,有20多人,他又居中,将来很难接班。同时,秦国在各国当中又不讲信义。因此,在赵国,人家也不把他当回事儿。有一段时间,他的经济来源断绝,生活十分困窘。这时,他的命运降到了人生的最低点。然而,恰在此时,他遇到了大商人吕不韦,他的劣运从此有了巨大转机。
吕不韦是个腰缠万贯的富商大贾。他很有政治远见。他从穷愁潦倒的异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曙光。他潜意识里深深感到,这位落难他国的公子异人,是一个难得的奇货,可以用他来囤积居奇。于是,他决定在异人身上预先投资,弃商从政,去干建国立君的大事。
吕不韦拿出500金送给异人,又携带500金到秦国去游说。他在秦国游说很成功,异人终于当上了太子。回国后,他又把他的能歌善舞的美妾赵姬,配给了异人。过了10个月,生下了一个婴儿。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他的名字叫嬴政
嬴政在赵国过了9年孤独的生活。直到他的父亲异人做了太子,他才随母回到了秦国。这之后,嬴政的祖父死,其父异人即位。在嬴政13岁时,其父异人死,嬴政便即位了,是为秦王。尊母赵姬为太后。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夫。国事都是吕不韦说了算。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22岁,举行了成年加冠典礼。从此,他便开始亲政,执掌政权了。这位血气方刚、年轻气盛的国君,迅速平定叛乱,幽禁太后。次年,罢黜专横跋扈的相国吕不韦,吕不韦自杀。提拔重用李斯,并确定了统一天下的决策。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终于灭掉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从而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诸侯割据、战乱不已的混乱纷争的局面,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自此,秦王政称号皇帝。皇帝是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此后,皇帝一词就取代了王,而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专有名称了。秦王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即秦始皇。
秦始皇为了使其江山永固,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他废除了封建制,实行了郡县制。他认为,在各地分封侯王,形同设立小柄,对中央集权不利。为此,他下令废止分封,而在中国首次实行了郡县制。全国分设36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或亭,乡下设里。郡设郡守,县设县令,乡有三老,亭有亭长,里有里宰。
中央国家机关,设立了三公九卿之制。
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庞大完整的官僚体系,最高权力归皇帝所有。这是秦始皇的首创。
他又下令统一全国的法律制度。主要的是三大统一,即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是因为各诸侯国原来都各自拥有自己的货币,现在全国统一,货币必须一致。特规定,货币使用外圆内方的秦钱,逐步淘汰原各诸侯国的布、刀型的异型钱。统一度量衡,是把原来秦国使用的度量衡,硬性推行到全国。统一文字,原来各诸侯国使用的文字不统一,现在规定官方文字一律使用小篆。当然,民间流行的仍然是秦隶。这三大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融合和社会的稳定,更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这是秦始皇对历史的一大贡献。
为使江山永固,他又把原六国富豪12万户,一律迁到首都咸陽附近,以便监督,控制。
同时,他又下令在全国收缴兵器。各地不敢怠慢,各色兵器纷纷运至咸陽。兵器都是由青铜制成的。堆积如山的兵器,重达数百万斤。这么多的青铜兵器,如何处置呢?他忽发奇想,何不把它们铸成几个大铜人,置于宫前。此时,恰好传来一则民间故事,说是在临洮显现了12个奇特的又高又大的夷狄怪人。而这一年,正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一年,夷狄怪人的出现,被视为吉兆。因此,他顺势下令销毁兵器,铸造了12个大铜人。因为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泛称为金,所以大铜人,又被称为大金人,叫做金狄。现在猜想,这个金狄,大概就是深眼窝、大鼻子的中亚一带人的形象。这使它披上了神秘莫测的光环。据说,每个铜人重达24万斤。12个,用铜288万斤。这12个大金人,都置于咸陽宫前,以显示秦始皇的威严。世事沧桑,它们早已不复存在了。收缴兵器,秦始皇的初衷是使天下长治久安,但是,天下却没有安定。这主要是因为他大兴土木。
他大造骊山陵墓。13岁即位,就动工修建。全国统一后,又调发役夫徒隶70余万人,大肆修建,耗时38年。直到秦始皇死,陵墓工程尚未完工。现在此墓叫秦始皇帝陵,地处陕西省西安市郊区。此陵的主墓尚未发掘,其周围的附属地带进行了部分发掘。已出土5万余件文物,其中多有罕见之精品,如铜马车等。尤其令世人瞩目的是兵马俑坑的发现,法国总统希拉克惊羡地称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他大修万里长城。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騷扰,他下令修筑长城。修筑长城的100余万民工,都是人民服的徭役。他修筑的长城,西起临洮,中经陰山,东跨鸭绿江,直达今朝鲜境内清川江的临海处。长达万里,故叫万里长城。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
他大搞“焚书坑儒”。焚书,他为了统一思想、钳制人口,下令把凡不是秦记的书,凡不是博士官所需要的书,全部烧掉。这是一场文化浩劫;坑儒,他认为儒生乱发议论,妖言惑众,就亲自圈点了460余人一律杀掉。这是压制言论的残酷手段。由此,“焚书坑儒”便成了毁灭文化、摧残士子的代名词。他不顾人民死活,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积怨很深。而他自己则贪生怕死,一直梦想长生不死,到处求长生不死药。但他终至病死于出游的途中。
第二名:世界之王----成吉思汗
他发动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他创建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他将军事艺术推向了冷兵器时代的巅峰,他是世界历史阶段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他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成功者,他给人类带来了最大的灾难,他的作为给后人留下了最大的争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帝王--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三代鏖战几十年,统中国,掠欧洲,征印度,战埃及,并朝鲜,侵日本,入越南,平爪哇,先后灭亡四十多个国家,征服七百二十多个民族,发动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蒙古骑兵横扫十三世纪整个人类世界的五分之四,踏出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蒙古帝国,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贵族世家。九岁时,父亲被毒死,母亲带着铁木真和他的几个弟弟度过数年艰难生活。少年时期的艰险经历,培养了铁木真坚毅勇敢的素质,使铁木真从苦难中崛起,逐步担当起历史赋予他的重任。
使他由一个弱小部落的首领,成为统一蒙古、统一中国、征服欧亚大陆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他逢敌必战,战必胜的神奇将人类的军事天赋穷尽到了极点。成吉思汗一生进行过无数次的战争,无一败绩。
兵锋所向,号称世界征服者的西方常胜军人仰马翻,一败涂地。黄金家族三代麾下的铁骑,势如破竹,硝烟漫卷到了俄罗斯、奥地利、德国、埃及、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在广袤的欧亚大陆,成吉思汗成了战无不胜的神,对手无不闻风丧胆,屈服于脚下。
什么人才能称得上战神?惟有成吉思汗!就连桀骜不驯的军事奇才拿破仑提起成吉思汗也自叹不如。
各国学者虽然对成吉思汗评论各异,褒贬不一,但在两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成吉思汗是世界上最大的成功者,是对人类历史产生过最大影响的人。上个世纪将要结束之际,美国、日本等国发起了评选千年伟人的活动,结果揭晓列成吉思汗为“千年风云第一人”。成吉思汗留给后人一种民族的自豪,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英雄人物。西方学者称成吉思汗为“全人类的帝王”。
第三名:汉武帝
秦朝只延续了两朝,秦二世而亡。继起的是汉朝,第一个皇帝是刘邦。汉武帝,名刘彻。是西汉的第五位皇帝,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雄主。他生于公元前156年,死于公元前87年,活了70岁。他的父亲是景帝刘启,祖父是文帝刘恒,曾祖父是高祖刘邦。他4岁立为胶东王,7岁立为太子。公元前141年景帝病逝,16岁的刘彻登基,是为武帝。他是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在位,计54年。
景帝对太子刘彻的教育,有他特殊的想法。为了把太子刘彻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皇帝,给他特意选配了一位儒学大师卫绾。本来汉初至今,在道家黄老思想的影响下,几代君主都无一例外地提倡黄帝、老子之学,主张清静无为,因循守成。但是,景帝面对纷乱的国内外现状,隐隐感到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他很有远见地开始寄希望于儒家学说。为此,他决定把对儒家学说有着深湛修养的、为人行为端正的卫绾,选作太子刘彻的老师。以后的实践证明,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刘彻是个好学上进的皇太子。他的兴趣十分广泛。他学黄老,习儒术,调丝竹,作辞赋和舞刀剑。他胸襟开阔,广结良友。他作为皇太子,平时学习父皇如何理政,也注意观察大臣的举止言行。为将来顺利接班,他作着全面的准备。公元前141年,他16岁,景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冠礼。加冠典礼的举行,说明皇太子可以有资格有能力独立掌权了。不料,在冠礼之后,景帝突患重病死去。当日,皇太子刘彻即位,君临天下,是为武帝。
16岁的少年天子,雄心勃勃,欲为国效力,一展才华。武帝胸中有数。他深知,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必须选贤任能。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举贤。消息传遍全国,国内学子振奋。或举荐,或自荐,各地贤良之士,纷纷汇聚京师。武帝十分重视,亲自出题,亲自阅卷,亲自面试。他从中选拔了大批人才。而尤须特别提到的一件事是,他从中选拔了一位拔尖的儒学大师董仲舒。
董仲舒自幼熟读儒家经典。据说,为了刻苦攻读,他三年不出门,以致不知春夏秋冬。武帝早已微知其名,此次亲阅其试卷,被其惊人的论点、严谨的逻辑和优美的语言所慑服。在其试卷上批了“贤良之首”四个大字,并命速传董仲舒进宫当面策问,即天子面试。
策问的当天,武帝就天道、人世、治乱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三次策问,董仲舒一一从容作答,史称“天人三策”。“天人三策”主要是说,君主受命于天,就要奉行天道。天道,就是使国家走向大治的途径。而儒家的仁义礼乐,是推行天道的具体方法。国家的治乱关键在于国君。国君首要的是用人。用人得当,方法正确,国家就会大治。反之,国家就会大乱。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武帝被他的君权神授、天下一统的宏大理论所振奋。他要以儒家学说治国了。后来,经他的老师丞相卫绾的建议,武帝批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汉朝推行新政的指导思想。
人是推行新政的根本。为了选拔通晓儒经的学士,武帝想了很多办法。有察举选拔,天子征召,上书自荐和设立太学等。武帝选人用才,不拘门第,不论辈分。这就使许多有才之士,得到了重用。这对推行武帝的新政起到了关键作用。
武帝下令修增汉律,对各级官吏严加管理。有功则赏,有过则罚。
武帝推行了“推恩令”,以削弱各诸侯国的势力。汗高祖刘邦,实行的是周代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郡县制相结合的制度。除15郡外,又设立了9个诸侯国。封国的诸侯王,权势很大。他们在本国有人事权、财政权,甚至有部分的军事权。他们逐渐闹起独立来。景帝时,吴楚七国终于叛乱。叛乱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诸侯国强大的势力终究是块心病。武帝想解决这个难题。
大臣主父偃建议实行“推恩令”。其主要内容是,在诸侯国内,诸侯王虽有几十个王子,原来只有嫡长子可以继承王位。现下令,推恩各诸侯王,可以在其国内用自己的领土,分封王侯。这样,大诸侯国就自然分解为几十个小柄了。表面上恩及他们,实则是削弱了他们的势力。这个政策的实行,大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武帝采纳大臣桑弘羊的建议,决定统一货币。下令取消郡国铸币权,郡国原有旧钱一律收回销毁。铸币权归中央所有,统一发行五铢钱。这一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汉朝经济的发展。
武帝重用大将军卫青、霍去病,三次反击匈奴的侵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强盛近百年的塞北匈奴,从此逐渐衰落。汉朝北部边境10余年没有发生战争。
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由张骞开辟的东起长安,中经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翻过帕米尔高原,通向中亚和西亚,西达地中海东岸的贯通亚欧的大通道,绵延1000余公里,后人称为“丝绸之路”。这条大通道的开辟,对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意义重大。
武帝于公元前87年病逝。
第四名:贞观长歌----唐太宗李世民 他使一个国家有了傲视群雄的气度,他使一个民族有了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辉煌的经济文化成就,他令世界各国纷纷前来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可谓万国来朝,德化远播。他铸造的强盛国力和开放包容的心态,使一个民族赢得了外族空前绝后的尊重。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武全才帝王--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生于贵族世家,18岁随父举兵反隋,统领三军,为唐王朝统一全国立下了头号战功。随后成为唐朝第二代皇帝,史称太宗。北方草原民族突厥首领一直窥视中原千里沃野,乘太宗立根未稳之时,亲率二十万铁骑威逼长安,兵临城下,唐朝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生性强悍善于用兵的李世民处乱不惊,亲率大军击退强敌。 随后李世民审时度势,力排众议,做出了倾其府库向强大的突厥媾和以换取柄家生养发展时间的艰难抉择,从而使国家民族避免了覆亡灭族的危险。胸怀大志、性格坚韧的唐太宗决心尽快带领军臣民众振兴大唐,消灭称雄北方多年的突厥,实现国家一统,重振大汉雄风。 在以后的三年多时间里,李世民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他一方面发展生产,增强国力,另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提高唐军的战斗力,打造出了一支能够与突厥铁骑争锋的骑兵。唐朝对荒漠枭雄的反击战终于打响,按照李世民的精心计划,一支具有超强作战能力的精锐骑兵千里迂回到突厥大军背后发起突袭。饱含报国热情的大唐将士同仇敌忾,大获全胜。
唐太宗以超凡勇气和军事才能,统帅唐军一举击退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战争过后,太宗为了让国家迅速走向和平建设的轨道,竭力摒弃仇恨,实行民族团结政策,大胆地将处于灾荒中的数十万游牧民族部众迁徙到内地,将良田划给他们耕种,让游牧民族绝处逢生。 这次规模宏大的人口迁移拯救了草原百姓,他们深为唐太宗对各民族爱之如一的博大胸怀所感染,几百年间兵戈相见积淀下来的矛盾得到化解,各族儿女在大唐广阔疆域内和睦相处,共建东方强国,进一步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历经多年战火,贞观初期的唐朝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年仅二十九岁的李世民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为国家选择了“揠武修文”的和平建设道路,推行了一系列开明的治国方略,坚定不移地把理政的重点放在支持促进农桑上,大胆裁官安民,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虚心纳谏,使得唐朝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一幅用热血和汗水描绘的盛世鸿图,开始展现在中华这块曾经多灾多难的辽阔大地上。 唐太宗以过人的领导力,举重若轻地驾驭着身负超凡智略的中华英才,做到了治国与治人的完美结合,在文治武功上均取得了超凡建树,被史家公认为中国古代最有作为的帝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千古帝王的典范 第五名: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 他使一个民族绝处逢生,他使一个文明得以延续,他使一个不再是国家的国家奇迹般的再次统一,他为一个民族的盛世打下根基。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帝王--隋文帝杨坚。 汉朝灭亡后,年轻的汉民族陷入了长达三个半世纪的撕杀战乱之中。到东晋时,经过漫长战乱的汉族已经消沉,在中国大地上占统治地位的已不是汉人,而是被汉人称之为蛮夷的民族。因为汉人已无力再战,强壮的青年大多战死,剩下的多是老弱病残。汉族已没有能力阻止异族的入侵。南北朝时期,各种蛮族大批侵入中原,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人数已经多于汉人。入侵者已经占据统治地位,史称五胡乱华。 这时,在中国最黑暗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个闪亮的名字,一代伟大帝王--隋文帝杨坚。杨坚在汉族面临灭族的最危险时刻成功篡得当时中国大地上最强大的胡人政权,建立隋朝。 胡人统治者都极端排斥汉人,热衷于胡化。杨坚先辈因辅助胡人有功被赐胡姓,杨坚篡位后立即恢复了自己的汉姓,停止了军界和政界胡化趋势,力行汉化。隋文帝崇尚节俭,勤理政务,对百姓实行宽仁的政策,实现了胡人政权到汉人政权的平稳过渡。杨坚通过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人口显着增加,衣食逐渐富足,国力日渐强盛,汉族民族力量终于恢复强大。隋文帝带领这支坚强的民族力量,先后征服各族蛮夷,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惊天壮举,史称“开皇之治”。
杨坚拯救了汉文化,挽救了华夏文明。春秋、秦汉的文化典籍经过五胡乱华遗失大半,隋文帝统一全国后下诏重金求书。战后余生的汉人纷纷献书,使隋朝藏书量达到中国历代最多。虽然大部分典籍难逃战火,多少优秀的学者、多少伟大的着作、多少中国的文明辉煌都消失在历史的尘霭里,但只要诸子百家思想尤在,只要儒家经典尚存,汉族大旗依旧飘扬,华夏文明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杨坚废除胡人的官僚体制,恢复并改革了汉朝的体制,后来又被唐太宗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国古代官僚体制自隋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朝。杨坚开创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留存长达一千三百多年,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杨坚开创的隋朝尽避只有37年,但对后世中国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隋朝的军队拖延阻止了周围异族的强大与崛起,为盛唐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唐太宗继承了隋文帝创立的国家体制以及政治经济制度,接过随文帝的火炬,终于造就了中华盛世。同期的西方文明,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随即陷入了分裂的黑暗深渊,古代罗马文明也随之消失,此后欧洲从未再次统一。而对比当时的东方文明,汉帝国崩溃后,正是有了隋文帝,中国重新走向了统一的道路,华夏文明从此远离了被摧毁的危险。隋文帝由于对中国的统一和华夏文明的延续做出的卓越贡献,被历代西方史学家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 第六名:中华始治----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是汉朝的第四个皇帝,在位23年。 汉文帝为人节俭敦朴,严于律己,私用物品很少增添。有一次他想修筑一座露台,算了一下需花费黄金100斤,相当于中等人家l0户的家产,就作罢了。他反对厚葬,其墓陪葬品全用陶器,不准用金银等贵重金属。他还主张死后把夫人以下的宫女遣送回家,让她们改嫁。 汉文帝在位期间,轻徭薄俺,甚至12年免收全国田赋。他还亲自耕作,做天下之表率,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恢复与发展。政治上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政权,对外妥善处理同南越和匈奴的关系,对南越王赵佗实行安抚政策,对匈奴在实行和亲政策的同时,加强了边防的力量。匈奴曾三次侵犯汉境,汉文帝均及时派兵还击击退强敌。 汉文帝废除严邢苛法,带头执行法制判决,并且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提拔重用人才,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使汉朝从国家初定逐步走向繁荣昌盛,为后来汉武帝的横扫四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汉文帝刘恒历史功绩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一前157年)是汉朝的第四个皇帝,高祖刘邦第三子,惠帝刘盈弟,母薄姬,初被立为代王,建都晋陽。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吕产、吕禄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刘恒在周勃、陈平支持下诛灭了诸吕势力,登上皇帝宝座,是为文帝,在位23年。
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他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俺的政策。他两次把田租减为三十税一,甚至12年免收全国田赋,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他还亲自耕作,做天下之表率,对当时农生产的迅速恢复与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逐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当时各诸侯王掌握着封国内的政治、经济大权,对国家的统一和中央政权的巩固形成了严重威胁。汉文帝先后粉碎了刘兴居和刘长的谋反,又接受贾谊提出的分割大的诸侯的建议,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他还妥善处理好汉朝同南越和匈奴的关系,对南越王赵佗实行安抚政策,对匈奴继续实行和亲政策的同时,加强了边防的力量。匈奴曾三次侵犯汉境,都被他及时派兵还击,赶出了塞外。 汉文帝在高祖的基础上,进一步废除了肉刑和诽谤妖言罪等一些严邢苛法。他实行平狱缓刑,约法省禁的政策,并带头执行法制判决,作为一个封建国君,这是难能可贵的。 他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提拔重用了贾谊、晃错、张释之、周亚夫等人才,开创了文景盛世的繁荣局面 第七名:明太祖 明太祖,名朱元璋。1328年出生,1398年病死,时年71岁。17岁,出家当和尚。25岁,参加起义军。37岁,自立为吴王。41岁,称帝,是为明太祖。国号大明。在位31年,由他开辟的明朝延续了276年。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君主。他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位出身贫苦农民的开国皇帝。 他的青少年时代,充满了神秘的传奇色彩。他的父亲朱**,是个地道的贫苦农民。朱元璋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朱**靠租种地主的田地过活。一家8口,食不裹腹,饥寒交迫。为了逃债,经常迁徙。朱元璋10岁时,勉强读了几个月的私塾。17岁那年,淮河两岸爆发旱灾,流行瘟疫,他们家半个月就死了4口人,只剩5口了。朱元璋走投无路,只有出家,到凤陽于皇寺当了和尚。他忍气吞声,在寺里干了50多天低下的杂活。但因饥荒,寺里也维持不下去了。他只好走出寺门,去作四海为家的云游僧了。他云游了3年多,看尽了白眼,受尽了欺凌。但3年的流浪乞讨生活,陶冶了他的性格,磨练了他的意志。更主要的是,他了解了苦难的社会。从此,他完全成熟了。20岁的他,又回到了于皇寺。在寺里,这个身无分文的穷和尚,刻苦攻读,冥冥中想要干一番大事业。 机会来了。元朝末年,政治腐败,贿赂公行,经济凋敝,饥民遍野。人民揭竿而起,奋起反元。因头戴红巾,元末的农民起义军,统称为红巾军。朱元璋毅然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后因朱元璋作战勇敢,足智多谋,郭子兴便把自己的义女马氏,嫁给了他。自此,朱元璋在军中改称朱公子。这时,他才正式起名元璋。作了郭子兴的女婿,他的地位有了较大的提高。 以后,经过胜利与失败的多次磨砺,他逐步掌握了军权。在攻城略地的征战中,他重儒士,讲策略,严军纪,明赏罚。他非常重视知识分子作用,每到一地,一定要把当地的名儒请来讨教。如攻取应天[今南京],创立帝王之业,就是儒士陶安建议的。以后,每忆及此,他都称赞陶安。就这样,经16年的奋战,于1368年,刚刚步入中年的41岁的朱元璋,在应天称帝。 统一强大的新王朝取代了腐败透顶的旧王朝,历史向前迈进了一步。 明太祖是很爱学习的。在马上打天下的战争年代,他争分夺秒地读书。他把饱学的儒士置于左右,经常与他们讨论天下大计。大儒们向他游说,把汉高祖作为效法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他受到了润雨细无声的熏陶。同时,他也非常羡慕儒士渊博的学识,也自觉地向儒士们学习。 定都之后,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他是绝顶聪明的。他本来文化水平不高,但到后来,他不仅可以快速地阅疏,而且可以自由地作诗,甚至能够流畅地写赋了。要知道,赋是很难掌握的一种文体。他的诗作得很好,有磅礴的气势。现存有他的100余首各体诗词。 明太祖是非常勤政的。他一天的时间表,安排得很紧凑。凌晨起床,天没亮就临朝。正午短暂的休息,还要同儒士们讲论经史。午后3时,又继续听政,亲自处理国事,直到黄昏。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全国的政事,他事必躬亲。他每天批阅的奏章,多达200余件。处理的国事,多达400余件。他有着惊人的精力。 明太祖主张施惠于民。他不是一般的主张,而是真正去做。明朝初年,他实行轻徭薄俺政策,还在各地设立预备仓,大量存贮粮食,以备荒年之用。他在位的31年里,下诏减免税赋和赈济灾民达70多次。还设立了惠民药局,给没钱看病的穷人治病。他教导皇子说:“凡居住食用,事事处处要想到农民的辛劳,取之有制,用之有度,使他们不至受饥寒煎熬,这才是统治之道。” 明太祖对农民的痛苦生活,有着多年切身的经历。他亲自体尝过饥寒交迫的痛苦,而且对民间的困苦感同身受。他也深知“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哲理。为此,他从理智上和情感上都注意让利于民。他常说:“百姓富足,国家才能富足;百姓生活安定,国家才能安定。”由于他正确地实行了施惠于民的政策,百姓生活安定,国家也就强大了。 明太祖惩治贪官污吏,毫不留情。无论是功臣勋旧,还是皇亲国戚,只要触犯刑律,都要治罪。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例证。 明太祖对患难与共的结发妻子马皇后,是非常尊敬的。他们视亲生女儿安庆公主为掌上明珠。安庆公主的丈夫驸马欧陽伦,自然被高看一眼。可是,欧陽伦不知自重,竟然敢公然触犯刑律,结果招来杀身之祸。事情很简单。明太祖下令禁止私贩茶叶,违令者严惩。欧陽伦不顾禁令,顶烟上。仍然派家人到边境去私贩茶叶。结果被人告发。明太祖极为愤怒,下令斩首了自己的爱婿,并奖赏了举报的小吏。可见,他执法之严。 明太祖毕竟是一个封建皇帝,他也作了许多错事,尤其在他晚年。他心性偏狭,颇好猜忌。他总感到过去的功臣宿将不可靠,想要篡他的权。尤其是太子朱标病笔,立朱标次子朱允汶[火字旁]为皇太孙。皇太孙太小,必须给他的未来制造安全的环境。因此,他有意制造冤狱,借以杀掉了许多功臣宿将。大将军蓝玉一案,就是典型的冤案。蓝玉转战多年,战功卓著。明太祖曾下诏,称赞他是大破匈奴的汉代名将卫青和唐代名将李靖。并封他为凉国公。可是,他在回京后,说他谋反,很快就把他杀了。又大肆株连,乱砍乱杀。蓝玉一案,就杀了1.5万人。而先前的左丞相胡惟庸一案,处死胡惟庸后,又迁延10余年,杀掉3万多人。明太祖快死时,功臣宿将差不多都杀净了。他的目的,是使他的万世基业得以永固。 71岁病死,葬在南京东郊的孝陵。殉葬的宫人10余人,陪葬的嫔妃46人。野蛮落后的以人殉葬制早已废止,他又带头兴起。殉葬人数量之多,十分惊人。明太祖毕竟出身农民,他对落后的事物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他这样做,也就不奇怪了 第八名:明星帝王----清圣祖康熙 康熙帝,名玄烨。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1654年出生。1661年,8岁的玄烨即位。1722年,69岁的康熙帝病死。在位近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因其年号为康熙,故人们习惯地叫他康熙帝。
康熙帝是一位伟大的皇帝。他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其父顺治帝福临病死,8岁的玄烨即位。根据顺治帝和其母后孝庄皇太后的旨意,设四大臣辅政。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而索尼病死,苏克萨哈被处死,遏必隆又完全听鳌拜的,鳌拜实际已经掌握了辅政的全权。他专横跋扈,独断横行。这就严重地威胁到了皇权。这引起了康熙帝,尤其是其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不满与警觉。清制,皇帝未亲政是没有颁布上谕权的。一般皇帝是16岁大婚,大婚后方可亲政。为了使康熙帝尽早亲政,孝庄太皇太后让12岁的康熙帝提早大婚,14岁便亲政了。 但是,鳌拜的嚣张气焰毫无收敛。被逼无奈,在孝庄太皇太后的导演下,16岁的康熙帝一举智擒了鳌拜。在对鳌拜集团的处理上,康熙帝采取了宽大政策。鳌拜本人没有处死。只处死了鳌拜集团的9名首要分子,其余的都加以宽免。但是,要害岗位都安排了皇帝自己的人。在清除了鳌拜集团的同时,也为受鳌拜迫害的官员平了反。只半年的时间,便解决了鳌拜辅政8年所积累的问题。可见,年轻康熙帝的解决复杂问题的才能。当然,他的背后是睿智的孝庄太皇太后。从此,康熙帝是真正地亲政了。 康熙帝亲政后遇到的第一个最大难题,是三藩的撤留问题。三藩是指三个有功的汉王所领的藩地。平西王吴三桂驻昆明,辖云南、贵州两省,镇守西南边陲。平南王尚之信[尚可喜之子]驻广州,辖广东,镇守南国大门。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之孙]驻福州,辖福建,防备在台湾的郑成功的抗清势力。还有已死的定南王的女婿孙延龄驻南宁,辖广西。这些藩王原来都是降清的明朝将领。他们在其藩地拥有很大的特权,即兵权、人权、财权,渐成尾大不掉之势,对中央皇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经慎重考虑和多次谋划,康熙帝于1673年下令裁撤三藩。当年,吴三桂反叛。一时,叛声继起,江南震动。20岁的康熙帝,镇定自若。他采取军事征讨和政策安抚等软硬兼施的策略,经8年的奋战,于1679年,终于平定了三藩之乱。这就实现了国家的安定团结。 统一台湾是康熙帝的一大英举。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郑成功和他的儿子郑经,凭借台湾,长期抗清。康熙帝多次招抚不成,便下决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1681年,郑经突然病笔。台湾内部发生内讧。康熙帝决定起用施琅。施琅原为郑成功的得意爱将,后来背郑降清。1663年,康熙帝命其出任福建水师提督[即福建海军司令],征讨台湾。他两次出海,均遇台风,无功而返。朝内一些大臣对他产生怀疑。但此次,康熙帝力排众议,仍然对施琅委以军政全权。施琅不负圣恩,取得海战大捷,台湾收归清朝所有。设置台湾府,隶于福建省。派兵戍守。康熙帝统一台湾,意义重大。 康熙帝运筹帷幄,制止了沙俄的侵扰。17世纪中叶以来,沙俄不断侵扰我国边境。1681年间,沙俄的侵扰愈演愈烈,移民东进,建立据点,其中以雅克萨城为最重要。康熙帝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于1683年设黑龙江将军,在黑龙江城[今瑷珲]置将军衙门,任命萨布素为首任将军。并派兵驻守。又建立了水师营,有100余艘船。同时,又派人深入沙俄后方打探敌情。经过充分准备,于1685年,康熙帝发兵3000人,水陆直逼雅克萨城。打败俄军,拆毁城堡,胜利班师。但是,第二年,俄军又卷土重来。清军没有给他们以喘息之机,又打败了他们。在此情形下,清方主动让步,与沙俄签定了平等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此,中俄黑龙江边境保持了一个半世纪的安定局面。 康熙帝用兵西藏,成功地实行了驱准保藏的军事行动。清朝中央同西藏一直保持着君臣关系。早在1653年,达赖五世就接受了顺治帝的封号。又册封了和硕部的最高领袖为顾实汗,并通过他间接地统治西藏。然而,顾实汗死后,西藏政局不稳。准葛[左有口]尔军队攻入西藏拉萨,和硕部在西藏75年的统治被推翻。康熙帝不能坐视不管。于1718年,他调兵入藏,攻打准军。但由于轻敌,大败而还。当年,他又任皇十四子为抚远大将军,并下诏确认格桑嘉措为真喇嘛,决定护送他进藏。这一次,康熙帝非常谨慎,经过充分的准备,于第三年才采取军事行动。行动顺利,取得全胜。西藏光复。这说明康熙帝进军西藏的决定是正确的。 康熙帝对官吏的选拔,极为慎重。在清廷当官的法国传教士白晋,给法国国王的信中说:“皇帝为了选拔重要官员,尤其是各省巡抚所费的苦心,以及为了监督他们的行为而费的心机,达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这是一个外国人说的真心话。 康熙帝非常注意严惩贪官。他对贪官深恶痛绝,一旦发现,必加严惩。他说,别项人犯尚可宽恕,贪官之罪断不可宽。因为不加严惩,不能起到儆戒作用。一次秋审,他就亲自勾决了一批贪污要犯,以儆其他。对一些封疆大吏,他要求更严。如陕西巡抚穆尔赛贪赃枉法。他说,对这样秽迹显著的要犯,不用重典,何以示惩,应立即处死。从1681年起的25年里,他惩处的总督、巡抚一级的贪污分子,就达26人。康熙帝严惩贪污分子,对贪污行为起到了很好的遏制作用。 与此同时,康熙帝也特别重视对廉吏的奖励。他说,治理天下应以惩贪奖廉为最重要。贪婪者惩,一以儆百;廉洁者奖,一以劝众。什么是清官呢?他认为,选拔官吏,一定要德胜于才,这是最可贵的。这种德胜于才的清廉之士,就是清官。为了使官吏廉洁成为一种风气,他一再下诏让在朝各官推举清官。他自己也亲口表彰了一批清官。著名的有山西的于成龙,说他是“今时清官第一”。 康熙帝慎选辟吏,惩贪奖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康熙一朝,政治比较清明。 康熙帝对自己的要求很严。他崇尚节俭。他说到自己的衣着:“我自从即位以来,办一切事,都提倡节俭。我身上穿的是普通的衣服,脚上着的是一般的布袜。”其实真是如此。还是那个法国人白晋,在给法国国王的信里写道:“他喜爱简朴,甚至在他的衣着和他的一切生活用品上都能看到。”他在位60余年,始终爱惜物力,提倡节俭,并身体力行。由于他的提倡,官场有一股节俭的风气。这对于追求奢侈的腐败官风,有一定的警戒作用。 1722年,康熙帝病死,享年69岁。他死前,传位给皇四子胤祯[右为真],是为雍正帝。 第九名:绝代女皇----圣神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出身于官宦之家,天生丽质,聪颖过人。当时皇帝唐高宗多病,武则天用计谋废当时皇后,自立为后,并开始参与朝政。唐高宗死后,武则天连废中宗睿宗二帝,改国号周,自立为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帝王。 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为中国古代史最大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一个贡献是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贵族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贵族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第二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虽然,早在贞观年间就提出过“劝农桑”的政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很好的施行。因此,武则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议“劝农桑,薄俺役”。在她掌权以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人口也由唐高宗初年的380万户进一步增加到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9.1%。这在中古时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也是反映武则天时期唐代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 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 武则天执政后,边疆并不太平。西方西突厥攻占了安西四镇,吐蕃也不断在青海一带对唐展开进攻。北边一度臣服的东突厥和东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则天一方面组织反攻,恢复了安西四镇,打退了突厥、契丹的进攻,同时在边地设立军镇,常驻军队,并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广到现甘肃张掖、武威、内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萨尔一带。以温和的民族政策,接纳多元文化的发展。对在屯田工作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娄师德,武则天特致书嘉勉。书中特别指出,由于屯田,使得北方镇兵的粮食“数年咸得支给”。 第四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到:“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沈既济的这些话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一是武则天重视科举,大开志科。有一次策试制科举人时,她亲临考场,主持考试。二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三是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不问你是否是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者中间选拔高级官吏。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多,这就大大刺激了诗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这就是沈既济所说的“浸已成风”。开元、天宝年间“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气,就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崔融、李乔都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雕塑、绘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史称武则天当政时期为“贞观遗风”。 第十名:千古仁君----宋仁宗赵祯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后,第二个比较开放和宽容的时期。其根源就在于太祖皇帝赵匡胤的洪量宽容。宋仁宗赵桢即位后,把这个传统弘扬到最大。宋朝的法律规定不能在朝庭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臣下除了谋反和叛逆外,不得杀戮。又专门建立了言官制度。从此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期。宋朝皇帝对属下的不同意见,或任之,或贬官,或免职,而从不杀戮,也从不迫害。宋朝不兴文字狱,对读书人比较宽容。因此造就了很多杰出的诗人词人,写出了流传千古含沙射影的愤恨张狂之诗词,有了宋词之盛。 赵祯生于帝王世家,12岁即位,23岁亲政。宋仁宗统治时期,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受到历代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 能臣侍明主。宋朝有名的治世名臣几乎都出现在宋仁宗时期。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屡屡犯颜直谏,情急之下唾沫时常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
赵祯治国追求的是天下太平而不是大一统。有一次,使者报告说高丽的贡物越来越少了,要求出兵。仁宗说:这只是国王的罪过。现在出兵,国王不一定会被杀,反而要杀死无数百姓。所以最终置之不理。 宋仁宗主张宽容、宽厚、宽松,甚至容得下“大逆不道”的言论。四川有个秀才屡试不中,便写诗煽动造反,成都太守将他缚送京城,交给皇帝严加惩治。可是仁宗却道:“这是老秀才自觉怀才不遇,急于要做官,写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机会,看一下他的表现吧。"于是就给了他个官做。 宋仁宗个人魅力的影响力在其在位之时就已跨越了国界。宋仁宗在位42年,周围敌国在宋朝边境的驻军逐渐全部撤除。仁宗临终前留下遗诏:丧礼必须从简。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举国上下一片悲痛,就连乞丐也都焚烧纸钱大哭。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整个都城,以至天日无光,偏远地区的人们也带孝帽哀悼。讣告送到周围敌国,敌国百姓竟然自发沿街痛哭悼念,就连辽国皇帝也握着使者的手号啕大哭到:我们已经42年没有兵戎相见了啊。 宋仁宗赵祯的仁德和气量可谓一代明君圣主。虽然没有实现大一统,但百姓生活在宋仁宗时期的宋朝,远比生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其他任何时期更幸福。宋仁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给后世历代帝王做出了表率,成为以后历代明君推崇的榜样。宋仁宗的治国模式至今仍是国内外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学习和研究的重点。仁政一直是传统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将国家的文治艺术推向了古代社会的巅峰,造就了古代中国一世繁华,被誉为千古第一仁君。
荒婬至极!中国古代最好色的十大皇帝
自古帝王多婬棍,古代帝王拥有数之不尽的后妃与宫女,无非为了发泄婬欲。翻开史书,在性事上面有“能人”皇帝实在太多了。
中国封建史上大概出过408位大小帝王,至少有三分之二都是荒婬之君。其中有十位好色皇帝问题最大,最让人恶心……看看这“史上最婬乱的十大帝王”的性史,这些现在大家兴趣很浓的话题早不新鲜啦,老祖宗早就会啊!所谓好色无轻重,所以我们按朝代排列最好色的十大帝王。
【汉朝】
【第一位:汉废帝刘贺】
入选理由:一次就泡一整车美女。
汉废帝刘贺在前往京城的路上,派人寻到济陽特产“长鸣鸡”,以此打发路上无聊的时光;行至弘农时,派人强抢民女,整来一车的漂亮美女。
【第二位:汉成帝刘骜】
入选理由:与男宠搞基,专宠赵氏姐妹。
公元前20年,汉成帝刘骜在男宠张放的陪同下,着便装,到闹市区去寻欢作乐。后遇赵家姐妹,专宠。
【第三位:汉哀帝刘欣】
入选理由:留下经典搞基故事《断袖之癖》。
在位时,汉哀帝刘欣爱男宠董贤,并留下割袖故事。但董贤空有皮囊,无恶不作。
【三国】
【第四位:吴末帝孙皓】
入选理由:拥有不计其数的皇后。
据学者考证,吴末帝孙皓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拥有皇后最多(多得数不过来)的帝王。
【南北朝】
【第五位:宋孝武帝刘骏】
入选理由:儿子都说其好色,可见其有多好色。
宋前废帝刘子业即位后,曾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指着父亲孝武帝刘骏的画像说道:“此人好色,不值得尊重!”
【第六位:北魏文成帝拓跋濬】
入选理由:看见漂亮姑娘,荷尔蒙就暴涨,身体就要占有。
李氏(父亲李方叔)在家中待腻了,便到街上溜达。时魏文成帝拓跋濬正与群臣在一城楼上。拓跋濬四处乱瞟,便瞅到了李氏,认为其是仙女下凡,便叫臣子们看。这一下,臣子们也不能自拔了,目不转睛地看李氏。拓跋濬第一次问话,大臣没反应,第二次问到这女子是否漂亮时,群臣异口同声地答道:“漂亮!”拓跋濬二话不说,便把李氏接到了宫中。这个李氏便是日后的李贵人。
【第七位:魏孝明帝元诩】
入选理由:与大臣的老婆偷情。
魏孝明帝元诩是孝文帝的六弟。他是个色狼,与员外郎冯俊兴的老婆偷情。后在去找冯俊兴老婆的路上,被冯俊兴截住,暴揍一顿。
【宋朝】
【第八位:宋度宗赵禥】
入选理由:一夜临幸30多个妃子。
据学者考证,宋度宗赵禥曾一夜临幸30多个妃子。据《续资治通鉴》记载,“帝自为太子,以好内闻;既立,耽于酒色。故事,嫔妾进御,晨诣合门谢恩,主者书其月日。及帝之初,一日谢恩者三十余人”。
【金朝】
【第九位:金废帝完颜亮】
入选理由:计划占有天下所有美女。
金废帝完颜亮为人婬荡,靠玩弄女人过活。他这样做的目的便是“只要是美女,我都包了(得天下美色而尽妻之)”。
【元朝】
【第十位:元太宗窝阔台】
推荐七个助性游戏 让男人欲火焚身
入选理由:一次糟蹋四千少女。
元太宗窝阔台曾对自己作过评价:朕继大统,平生做过四件好事,也做过四件坏事。四件好事是征服金国,入主中原;建驿站,通四方;旱地掘井,力保民生;驻守地方,保卫一方。四件坏事是贪图酒色,强夺美色(曾经一次糟蹋四千少女),误杀功臣,贪图天地所生野兽。
盘点史上杀兄夺嫡十大篡位皇帝:中国十大残暴皇帝
一、秦二世胡亥
秦二世,也称二世皇帝,姓赵氏,名胡亥。是秦始皇第十八子,太子扶苏的弟弟。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谋杀了其兄扶苏后就当上了秦朝的二世皇帝。
胡亥杀兄夺嫡,登上皇帝大位,却不问朝政大事,安享后宫之乐,将朝中大小政事都由赵高一人来独断专行。赵高虽然大权在握,但他也害怕朝中大臣联合起来反对他。为了试验这些大臣对他的真实态度,赵高便精心策划了一起在历史上遗臭万年的“指鹿为马”政治事件。
在公元前207年,即秦二世三年的一次朝会上,赵高派人牵来一只鹿作为礼物献给胡亥,却对胡亥说这是一匹好马。胡亥当然不相信,不禁哑然失笑。但赵高仍然坚持说这是马,胡亥便问在场的大臣们。大臣们不明白赵高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有的说是鹿,有的说是马,也有的装聋作哑。事后,赵高便根据大臣们的不同说法区别对待:说是鹿的人一律找借口杀害,说马的人则被当成结党营私的人选。
三、宋孝武帝刘骏
刘骏,是南北朝时期宋文帝的第三个儿子。宋文帝北伐失败后被他的大儿子刘劭所杀。但刘劭只当了短暂的三个月皇帝,又被其弟刘骏击败处斩。刘骏在新亭即位,是为宋孝武帝。不久,将刘劭全家男女妃妾一并诛杀。时人流传这样一句歌谣:“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
婬乐生性的刘骏,即位之后,寝宫之内不论尊卑长幼,只要略具二三分姿色,都免不了被刘骏强逼成欢,甚至连自己的生母也不放过。
刘骏的叔父荆州刺史刘义宣四个女儿个个生得花容月貌,刘骏也不管是否近亲竟一起召幸了。刘义宣十分痛恨,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十万反对刘骏。刘骏则派兵把刘义宣和他的十六个儿子全部杀光。
四、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拓跋嗣,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儿子。公元409年10月,拓跋珪为其子拓跋绍所杀,拓跋嗣在宫中卫士的拥戴下杀了其兄拓跋绍,于同年即位,改年号“永兴”。
太宗泰常八年,即公元423年,拓跋嗣攻打宋国一举获胜,此役称为南北朝第一次南北战争,但拓跋嗣却因攻战劳顿成疾而终,享年三十二岁。
二、昭武皇帝刘聪
刘聪是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创者刘渊的第四子,自幼聪慧好学,通习经史、百家之学,对孙吴兵法尤为精熟。永嘉四年,即公元310年,太子刘和继位,刘聪遂杀刘和自立,改元光兴,是为汉烈宗,史称昭武皇帝。
刘聪在位期间,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有一些建树。永嘉五年,刘聪进攻西晋都城洛陽,俘晋怀帝司马炽。不久又攻破晋陽。建兴四年,即公元316年,刘聪最后攻陷长安,西晋愍帝投降,被迁往平陽,西晋灭亡。
五、隋炀帝杨广
杨广,隋文帝杨坚的次子。公元581年被封为晋王,在南下灭陈和抵御北方突厥的过程中立有大功,并一心要取代兄长杨勇的太子地位。
太子杨勇由于生活奢侈,渐渐失去隋文帝的欢心。杨广就伪装生活俭朴,不好声色。公元600年,在杨广精心设计下,隋文帝废杨勇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
公元604年7月,随文帝病重卧床,杨广带兵包围了皇宫,谋杀了隋文帝。随后又派人假传隋文帝要杨勇自尽的遗诏并将其兄杨勇杀死。杨广夺取皇位,史称炀帝。
六、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唐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公元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李渊建立唐朝,立大儿子李建成为太子。
但随着李世民的功名日盛,李建成开始排挤李世民。是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亲信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目的是掌握兵权并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先发制人,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事变。三天后,李世民便被立为皇太子,从他父亲李渊手里接过实际的皇权。随后不久,唐高祖李渊禅位,李世民即位,是为太宗皇帝。
七、宋太宗赵光义
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驾崩,其弟三十八岁的晋王赵光义登上皇帝大位,是为宋太宗。
宋太祖驾崩前夜,曾诏晋王赵光义入宫。赵光义入宫后,宋太祖屏退左右,与赵光义酌酒对饮。室外的宫女和太监在烛影摇晃中远远地看到赵光义时而离席,摆手后退,似在躲避和谢绝什么,又见宋太祖手持玉斧戳地,“嚓嚓”斧声清晰可闻。
然而到了凌晨,宋太祖却不明不白地驾崩了。得知宋太祖去世,宋皇后立即命太监王继恩去召皇子德芳入宫。然而,王继恩却去开封府请来了赵光义,皇后因心有所惧,只好承认赵光义做了皇帝。于是,后世就留下“烛影斧声”杀兄登位的故事。
八、后梁末帝朱友贞
朱友贞,梁太祖朱全忠的第三个儿子。他的二哥名叫朱友珪,其母原为亳州营妓。唐僖宗光启年间,朱全忠有一次率军经过亳州,召其母陪侍,并且使之怀孕并生下一子,即朱友珪。
乾化二年,即公元912年,趁朱全忠病重,其次子朱友珪率所部政变,诛杀其父并假传遗诏,自登帝位,翌年正月改元凤历。
朱友珪登上帝位之后,虽然大量赏赐将兵以图收买人心,然而很多朝中老将还是颇为不平,而朱友珪本人又荒婬无度,因此人心沸腾。凤历元年,即公元913年,朱全忠四子朱友贞再次发动政变,逼迫朱友珪自死身亡。
九、齐肃明孝皇帝王延钧
王延钧、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国主王延翰之弟,原任泉州刺史。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即公元926年,王延钧发动政变,谋杀了其兄闽王王延翰。其后,王延钧被推为闽王。后唐长兴四年,即公元933年,王延钧称帝,国号大闽,改元龙启,改名王鏻,又作王璘。史称齐肃明孝皇帝。
称帝之后的王延钧,自知国土狭小,土地偏僻,因此谨慎与四邻相处,境内还算安定。王延钧相当宠爱一位名叫陈金凤的嫔妃。这陈金凤原是其父王审知的婢女,容貌丑陋但十分婬荡,然而因王延钧晚年得病,陈金凤遂与王延钧的部属归守明、李可殷私通,一时惹得千夫所指。
闽国永和元年,即公元935年,陈金凤被册封为皇后。同年,王延钧病重,王延钧之子王继鹏与皇城使李仿欲联手铲除陈皇后的势力,便发动了兵变。王延钧虽然躲到为他特制的九龙帐下,但也被叛军刺成重伤而痛不欲生,宫女们不忍见其受苦,遂杀死王延钧,陈皇后一党随被铲除。
十、南朝汉中宗刘晟
刘晟,南朝汉帝刘玢之弟,原封晋王。南汉帝刘玢即位后骄傲奢侈,不理政事,并且猜忌诸弟。南汉光天二年,即公元943年,刘弘熙与刘玢饮宴观赏角力表演,刘玢大醉,刘弘熙即命力士抓住刘玢,摧击其前胸毙命。刘弘熙随即继位,并改名刘晟。
谁知刘晟即帝位后也和其兄刘玢一样猜忌诸弟,因此不久后就逐渐杀光其弟,并将他们的儿子杀死,女儿收入后宫。又兴建离宫一千余间,命宫女为女侍中,参与政事,一时间,朝野上下宦官、宫女当道。
中国十大怪癖皇帝
从夏启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我国共有过67个王朝、446位帝王(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和农民起义政权未计)。从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开始,皇帝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稷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皇帝与普通臣民不同,臣民可以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皇帝的唯一职责就是使国家繁荣昌盛,使人民安居乐业。皇帝若置国事而不理,而像臣民一样放纵个人的爱好,那就是“不务正业”的“怪癖”皇帝。 同性恋皇帝 同性恋是一个时尚的词语,但它不合中国国情,因为它在中国的存在非常古老,汉哀帝刘欣就是其中的一个。董贤英俊潇洒,又是御史董恭之子,因而被选为太子舍人。哀帝在与他的交往中产生了爱恋,封他为董门郎,并封其父亲为霸陵令,迁光禄大夫。不久,董贤又被封为驸马都尉侍中,《汉书·董贤传》载,这时董贤“出则参乘,入御左右,旬月间赏赐巨万,贵震朝廷。”两人形影不离,同床共枕。有一次哀帝醒来,衣袖被董贤压住,他怕拉动袖子惊醒“爱人”,于是用刀子将其割断,可见其爱恋之深。哀帝还为董贤建造了一栋与皇宫类似的宫殿,并将御用品中最好的送给董贤,自己则用次品。他为了与恋人生生世世在一起,还为董贤在自己的陵墓旁边修了一座冢茔。《汉书·董贤传》载,哀帝还曾开玩笑地对董贤说:“吾欲法尧禅舜,何如?”吓得大臣们目瞪口呆。这种要“爱情”不要江山的恋情在历史上实为罕见。如此忠贞于爱情,国事当然糟得很,哀帝死后不到10年,王莽就篡位建立了新朝。 市侩皇帝 齐废帝东昏侯萧宝卷是赫赫有名的昏君,捕老鼠、睡懒觉、驱百姓、出游玩乐……各种怪行为都有,但他最有名的怪癖要算开店铺。 《南齐书卷七·东昏侯》载,东昏侯“又于苑中立市,太官每日进酒肉杂肴,使宫人屠酤,潘妃为市令,帝为市魁,执罚,争者就潘妃决判。”陪他玩耍的人就有好几千,半个京城的百姓都吓得东奔西躲。《南史·齐本纪下》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又开渠立埭,躬自引船,埭上设店,坐而屠肉。”东昏侯与潘妃的怪癖行为在当时流传很广,有着这样一首民歌:“阅武堂,种杨柳,至尊屠肉,潘妃酤酒。” 东昏侯作为堂堂的一国之君,却做着如此的市侩勾当,可见他的昏庸。他即位后仅两年,萧衍就起兵围困建康(今南京),一代市侩皇帝被部将杀死,年仅19岁。 菩萨皇帝 历史上有过“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宗、北周武帝、唐代武宗、五代周世宗)灭佛,但也有过梁武帝、武则天、唐中宗那样忠实的佛教信徒。其中以“皇帝菩萨”(大臣们在奏章中这样称呼)梁武帝萧衍最为突出。 武帝大力倡导佛教,耗费巨资修建庙宇,当时全国有大小寺庙2846所,其中以大爱敬寺、智度寺、解脱寺、同泰寺规模最大。唐朝诗人杜牧曾感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他还写了大量的佛教著作,“虽万机多务,犹卷不掇手,燃烛侧立,常至戊夜。”且部头极大,其中《制旨大涅经讲疏》有10l卷。同时,武帝还创立了儒佛道三教同源的理论,认为儒教、道教皆来源于佛教。还提出佛教徒不可以吃肉的戒律,以前佛教中无此规定,他根据《涅经》等上乘佛教的内容写了《断酒肉文》,从此,以身作则,过着苦行僧的日子:每日只吃一顿饭,不沾酒肉,住小殿暗室,一顶帽子戴了三年,一床被子盖了两年。武帝还曾三次舍身寺庙:大通元年(527年),他突然跑到同泰寺当奴隶,与众僧一起生活,后来被大臣“赎回”;两年后,又跑到佛庙里去了;太清元年(547年),84岁的他第三次舍身寺院,且坚持呆了一个多月。三次“赎回”武帝花钱四亿。 佛祖没有保佑这位忠实的信徒,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发动政变,攻克建康,菩萨皇帝被俘,后来被活活饿死。 象棋皇帝 “闷来时,取饼象棋来下,要学作做士与象,得力当家。小卒儿向前行,休说回头话。须学车行直,莫似马行斜。若有他人阻隔了我恩情也,我就炮儿般一会子打。”(《桂枝儿·咏部八卷》)唐肃宗李亨热衷于象棋,却不学士象,不学卒车,偏偏学马行斜。 上朝积祸加天宝之乱(也称安史之乱)。肃宗与爱妃张良娣拥兵西逃。逃命途中,他还念念不忘象棋,置堆积如山的军情战报而不理,与张氏整天下棋作乐。丞相李泌进言劝说:若不悬崖勒马,有重蹈“马嵬坡事件”(士兵哗变,杀杨国忠等人)的危险。肃宗仍毫无收敛,为了掩人耳目,命令太监将“金铜成形”的棋子换成“干树鸡”雕成的木质棋子,这样,旁人就听不到他们下棋掷子时发出的声音了。人们称这种棋子为“宝应象棋”。文学作品中,东晋谢安、三国孔明、元末刘伯温都能“帷幄之中下棋,千里之外决胜”,肃宗好像也不示弱。 蹴鞠皇帝 唐僖宗李儇嗜好骑马、斗鸡和蹴鞠。他曾得意地说:“朕若应击球进士举,须为状元。”他有时一玩就是二三个时辰,连饭都忘了吃,急得身边的太监侍女们团团转。他还多次勒令地方官员举荐球技高超的青年入宫陪他击球,有不少人因善蹴鞠而被封为封疆大吏。宦官田令孜的哥哥陈敬碹赢了球,被封为西川节度使。当然,也有许多人因踢球失误而丢了性命。 玩物必丧志,乾符元年(874年),王仙芝在长恒起义,随后黄巢响应。起义好不容易平息后,田令孜又专权,蹴鞠皇帝常常和亲信们谈起朝政而泪流满面。光启元年(885年),李克用进兵长安,僖宗四处逃命,文德元年(888年)忧愤而死。 词学皇帝 南唐在中主李时已经向宋称臣。李善于诗词,至今传有《摊破浣溪沙》等名篇。其子李煜史称南唐后主,不思进取,却继承了先父好词之癖。 李煜施政无能,在词学方面却有着较高的地位。他的前期作品多以宫中的声色娱乐为题材,风格柔靡,技巧高超,如《玉楼春》、《一斛珠》等等;后期多写亡国之痛,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如《破阵子》、《虞美人》、《浪淘沙令》、《乌夜啼·秋闺》等等。 李煜苟且偷安,生活奢华,常常在宫中营造销金红罗幕壁,镶以白金和玳瑁,并插上奇花异草,题曰“锦洞天”,与皇后周宪于其中作词嬉戏:每到七月初七,就命人用红罗绢装扮成月宫天河的情景,为作词创造灵感。然而,现实并不像诗词中的世界那么美好,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词学皇帝被俘。“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生活已经成为泡影,他不禁发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叹,可惜为时已晚,还是被宋太祖毒死。 诗人郭麟也为之叹息:“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渔隐丛话前集·西清诗话》中宋太祖也说;“李煜若以作诗工夫治国事,岂为吾虏也?” 将军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代最荒唐的皇帝。他重用宦官奸臣(刘瑾、江彬),沉迷于后宫,爱好游玩射猎,最可笑的是作为一国之君,竟然想当将军,曾自封为威武大将军。 武宗统治时期,社会动荡,大权旁落,农民起义不断。他无所作为,常常出游玩乐,大臣们请都请不回。有一次,他想偷偷出关游玩,巡关御史张钦闭关拒命,这才悻悻回宫。正德五年(1510年),他自号大庆法王,并命令有关部门铸造法王官印。正德十二年(1517年),鞑靼数万骑兵进攻明朝,明朝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击退敌兵。武宗闻信后,还恬不知耻地自封为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他一度还想做将军总兵。正德十四年(1519年),他以威武大将军的名义讨伐江西宁王朱宸濠,其实是带着10多万人游玩作乐。 皇帝作为神圣的一国之君,竞自封为将军,这是大损帝王威严的事情。无怪《明史》评日:“然耽于嬉游,暖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 书画皇帝 宋徽宗赵佶醉心于书法和绘画,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将国事丢在一边,使得蔡京、朱劬、王黼、李彦、童贯、梁师成(时称“六贼”)专权和方腊、宋江起义,最终步词学皇帝李煜的后尘,丧身丧国。 宋徽宗曾跟黄庭坚学习书法,后又糅合蔡稷、褚遂良的风格而创立了流传至今的“瘦金体”。他在绘画方面的成就更大,擅长花鸟画,其中《腊梅山禽图》、《杏花鹦鹉图》、《芙蓉锦鸡图》等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人物画《听琴图》、《文会图》以及山水画《雪江归棹图》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宋徽宗凭个人的爱好而设立了翰林书画院,年年选拔画家,比科举考试还重视,这在书画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 宋徽宗在书画方面才华横溢,对国事却漠不关心。他滥用奸臣,无心上朝,勉强来到殿上与臣子们见面后,便匆匆跑往睿思殿写字习画。他曾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临摹爆内所藏的17位名家的传世佳作。据说,他还将自己的作品编成《宣和睿览册》,每15幅一册,累有“千册”,单是他的《梦游化城图》“凡天地间所有物,色色俱备”,要几个月才能画成。 徽宗于书画倾注了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朝政当然是糟得很,以致金兵袭来,这位书画皇帝成了阶下囚。 宠猫皇帝 武则天对猫是深恶痛绝,因为被她害死的肖淑妃曾骂过:“阿武妖精,乃至于此,愿他生我为猫,阿武为虎,生生扼其喉。”而明世宗朱厚熄对猫却情有独钟。 世宗迷信道教,道士邵元节和方士陶仲文受宠,先后授予礼部尚书。户部主事海瑞因上书谏止,几乎丧命。阿谀逢迎的官吏竞相进贡白鹿、白雁、白鹤、白猫等宠物,以求封赏。 世宗最喜爱的宠物是两只漂亮的猫,名曰雪眉和狮猫。他经常与猫儿一起逗玩,竟然二十多年不上朝(从1539年陶仲文拜为神仙高士、兼领三孤、任礼部尚书到1566年病死)。可笑的是他曾以帝王身份举行仪式,庄重地封雪眉为“虬龙”。 后来,虬龙死了,世宗几天不吃不喝,将它葬于万岁山,并立碑刻文,题名“虬龙墓”。狮猫死后,世宗命人用黄金铸造一棺材,将它敛人其中,并举行隆重的葬礼,还请当朝大臣为它作祭文。侍读学士袁神的祭文中有一句“化狮为虎”的颂词大得世宗的欢心,不久,他被提升为少宰,时称“青词宰相”。明朝功臣名臣众多,却没有哪人受到过这两只猫儿般隆重的礼遇。世宗玩物丧志,不理朝政,武英殿大学士严嵩乘机专擅朝政。 木匠皇帝 明熹宗朱山校不听先贤教诲——“祖法尧舜,宪章文武”,却去学鲁班,学喻皓,学李诫,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 熹宗时,外有金兵侵扰,内有山东徐鸿儒起义和陕西王二之起义。熹宗却不务正业,只知道制作木器,盖小爆殿。吴宝崖在《旷园杂志》中写到:熹宗“尝于庭院中盖小爆殿,高四尺许,玲珑巧妙”。由于经常沉迷其中,技巧娴熟,据《先拨志》载:“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虽巧匠,不能过焉。”熹宗的贪玩使得宦官专政,奸佞弄权,正如《酌中志余》所述:“当斫削得意之时,或有急切章疏,奏请定夺,识字女官朗诵职衔姓名毕,玉音辄谕王体乾辈曰:‘我都知道了,你们用心行去。’诸奸于是恣其爱憎,批红施行。”魏忠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扩充势力,步步夺权的。 《明史卷二十二·熹宗》中评说:“滥赏婬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熹宗专心致志地盖着他的“宫殿”,奸佞们却在悄悄地挖着他的墙脚,熹宗死后仅十多年,明朝就灭亡了。
中国哪10个皇帝死得最惨 十大帝王惨死乱臣刀下
赵高杀过皇帝,梁冀杀过皇帝,刘裕杀过皇帝,宗爱杀过皇帝,宇文泰杀过皇帝,完颜亮杀过皇帝,特克实杀过皇帝……中国历史上杀过皇帝的人还真不少——但谁杀的皇帝最多?杀了几个才得到冠军? 史上第一个被杀的皇帝——赢胡亥 公元前207年,一个月黑风高之夜,23岁的年轻皇帝赢胡亥,正在首都咸陽东南郊外的望夷宫里,祈祷上天保佑大秦皇朝岁岁平安,盗贼早除,以便他永享人世尊荣,永远作威作福之时,忽然外面传来一阵阵呼喊厮杀声。胡亥惊疑中,一群明火执仗之人,剑戟晃晃,已经冲到他的面前。为首之人正是他素所信赖的中丞相赵高的女婿首都市长阎乐。 赢胡亥惊怒中,召集左右平叛,但左右仅余之人都战战兢兢不敢动手。阎乐上前大声道:“你傲慢自恣,诛杀无道,天下已经全都背叛你了,你赶紧自己做个了断吧!”胡亥惶恐道:“我可以见见丞相么?”阎乐道:“不可以。”胡亥道:“我不当皇帝,做个小小郡王可以么?”“不可以!”“不做郡王,做个小小万户侯可以么?”“不可以!”“那么,那么就让我和老婆做个可怜的小小老百姓吧。”阎乐道:“你讨价还价,以为在市场买菜么?你以前杀人,由得人家讨价还价么?快快自决,省得污我宝刀!”于是赢胡亥只得自杀。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杀的皇帝。尽避历史上还有不少最高统治者被杀的案例,如启杀死了推举出来的伯益而自立为王,从此开始了中国社会家天下的历史。不久,羿赶走了启的儿子登上王位。又不久一个叫寒浊的人把羿杀掉(也许羿太思念自己那在广寒宫里与桂树和白兔为伴的妻子了,夜夜对酒消愁,望月兴叹,而忘记了国事),登上王位。后来少康又杀死了寒浊,恢复了夏朝的统治。又如《史记太史公自序》所写的:“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但他们都没有皇帝的称号,所以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杀皇帝当然主要是为了自己要当皇帝,所以敢于杀皇帝的人一般都是凶残的(历史上,改朝换代而抓住的皇帝一般也都不杀而给以礼遇的)。但也并非全部如此。有的人杀皇帝只是为了看皇帝不顺眼,或者觉得皇帝看自己不顺眼要杀自己了,于是他们杀了皇帝,自己却没有当皇帝的要求和准备。甚至还有为了私人情怨、个人后事而杀皇帝的。真是世事纷繁,难以一概而论。 南朝刘裕登基杀二帝 刘裕是南朝刘宋皇朝的开创者。他出身贫寒,却是力大无穷,精通武艺。正逢孱弱的东晋末世,他以自己的武艺和胆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扫平各处叛乱,将实际上已经灭亡的东晋又挽救回来。 然而刘裕挽救回来重登帝位的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却是一个白痴,史书说他:“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凡所动止,皆非己出。”以刘裕的雄才大略,事奉这样一个白痴皇帝当然不甘心。于是刘裕令人将他缢死而另外立了司马德文为皇帝,史称晋恭帝。 司马德文当了一年多的皇帝,刘裕耐不住自己要当皇帝,又叫人请他禅位。司马德文倒也有自知之明,欣然谓左右曰:“晋氏久已失之,今复何恨。”于是下诏禅让于刘裕。刘裕当上了皇帝,却还是不放心这个退位的皇帝,两年之后,又派人杀死了司马德文。 我国有句古语:杀降不祥。是说不应该杀死已经投降的人。这是我国朴素的人道主义的隐晦表现。但刘裕却开了一个杀死已经“禅让”、于他没有什么威胁的皇帝的先例。这说明刘裕是一个凶残的人,但这也确实是不祥的。多年以后,他的后代基本被斩尽杀绝,最后一个十三岁的小皇帝刘准,也被迫禅让于萧道成。尽避刘准嚎哭说:“愿今后世世代代不要降生在帝王家”,还是免不了被杀死。 刘劭为当皇帝杀亲父 刘裕二传至宋文帝刘义隆。刘义隆是史上有名的有为、清平皇帝。他的年号为“元嘉”,元嘉三十年,是刘宋史也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清平年代,史称:“内清外晏,四海谧如”。刘义隆志图恢复中原,曾几次北伐,可惜“元嘉草草”,没有成功。 刘义隆的长子叫刘劭,被立为皇太子。这刘劭却是想当皇帝心切,私下搞了不少小动作,甚至使出汉武帝时相传说的“巫蛊”手段,想镇咒死皇帝爸爸,自己早日登位。不料这些事都被刘义隆知道了,大怒之下,刘义隆想废掉刘劭另立接班人。未料刘义隆还在议论准备之中,事机不秘,刘劭得知了此事。于是刘劭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早春的一个凌晨,刘劭派出的二千甲士骗进皇宫,直冲进皇帝寝宫。刘义隆惊恐之下,举起几案挡架,却被削断五指,随即被杀。 象这样为当皇帝而杀亲父的事,后来又发生一次,那是公元913年,后梁太祖朱全忠乾化三年。朱全忠第二子朱友珪为恐皇帝爸爸传位于他人,而于一个仲夏之夜,亲自率领甲士冲进皇宫,在破口大骂“老贼(不是老爸!)万段(不是万岁!)”声中,指挥手下杀死了朱全忠。 这两个人虽然都当上了皇帝,但在以孝为重的吾国里,这种杀死亲父的大逆不道行为是要人神共愤的。所以他们做了没几天就又被别人杀死了。 萧鸾的先扶后杀 萧鸾是南朝齐高帝萧道成的侄儿,一向生活俭朴,行为谨慎,又博学多才,甚有才能,因此一直得到信任和器重。齐武帝萧赜临死时,因为太子已经先他而死,于是立孙子萧昭业为太孙,并遗诏让萧鸾处理一切政务。然而当时有一个叫王融的却封锁皇帝遗诏,并下令不许萧昭业进宫,企图扶立另一人当皇帝。萧鸾闻讯后,急忙赶往皇宫,驱开拦阻的卫兵,拥着萧昭业登上金銮宝殿。 谁知这个萧昭业竟是一个十分虚伪又荒婬昏庸的人。他在老爸得病期间,天天守候在病床前面,哭哭啼啼,显得凄切万分。但一回到自己房间,就立刻欢笑酣饮。立为太孙后,齐武帝也已经得病,他又叫女巫祈祷,但愿皇帝爷爷早死。一听到皇帝濒危的消息,他欣喜若狂,赶忙给人写信,信中只有一个大大的“喜”字,旁边还围绕着36个小喜字,以表达自己的心情。正式当上皇帝后,他更是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齐武帝十几年积储在国库里的几万亿钱,他不到一年就挥霍殆尽;祖父齐武帝的漂亮妃子他取来侍侯自己;左右聚集着一批阿谀奉承的小人,任他们干预朝政,卖官鬻爵,欺上压下。 扶立起并辅助着这样一个皇帝,萧鸾当然是想不到的。起初,他多次谏诤,然而皇帝却很少听他,并开始讨厌和疑忌起他来。于是,萧鸾抓住皇帝身边一些人胡作非为的事情,连续除掉了几个人,既杀了皇帝及其身边人的威风,又赢得了许多大臣的赞许和支持。当萧鸾向他们透露出要废昏君另立新君的意图时,绝大多数都表示赞成。其时,皇帝及其身边剩下的一些人获悉了萧鸾的意图,也准备动手除掉萧鸾。于是萧鸾先下手为强,派人带兵冲进皇宫,杀死萧昭业,另立十五岁的萧昭文为皇帝。又于当年十一月,废萧昭文为海陵王(十几天后也将其杀死),宣布自己为萧道成的第三个儿子而自己当了皇帝。 完颜亮的一次猛击 完颜亮也是史上大大有名的人。他的出名,首先是因为他对当时南宋领土的狼子野心。人们印象最深的是,他命人将当时南宋首都杭州的风光画在皇宫里的屏风上,并在上面加上自己在杭州著名的风景区吴山上骑马的画像,然后自己在画上题诗道:立马吴山第一峰。以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另外一个著名的事例是:金国有人出使南宋回来,向他描述宋高宗的刘贵妃之美丽,称得上是倾国倾城、天下少有。这更引起他色心騷然,他竟马上叫人准备一些干净名贵的床褥,以备将来灭亡南宋后抢来刘贵妃好用。他当上皇帝后,果然出兵大举伐宋,结果不但惨败,自己也被部下杀死。他出名的另一方面,就是他的荒婬好色。《醒世恒言》有一篇“金海陵纵欲亡身”,就是以纪实手法写他的无耻丑事的。 完颜亮是通过象刘劭一样突然袭击皇宫的手法,杀掉皇帝的。 金熙宗皇统九年,公元1149年,时任金国宰相的完颜亮聚集了一批大臣将军,又收买了金熙宗的贴身侍卫。十二月九日夜,他们用窃来的皇帝符命骗开宫门后,直冲到皇帝的寝宫外面。金熙宗完颜亶听见脚步声不对,大声喝问。众人心怀鬼胎,一下子都不敢动。完颜亮说:事情已经到如此地步,还可以不进去吗!于是大家一起破门而入。完颜亶连忙去拿平时放在床上的佩刀,没想到早已被平时信任的侍卫长偷偷放在床下了。慌乱之中,众人已经乱刀齐下,完颜亶就此死去。完颜亮当上了皇帝。 历史上以类似目的杀皇帝的还有南梁的萧衍、侯景和北齐的高洋。 宇文护杀了三个皇帝 以上大家已经看到,刘裕、宗爱、萧鸾和宇文泰四人都杀了两个皇帝,虽然并列,却不是并列冠军,而是并列亚军。历史上还有比他们杀得多的。 老话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把皇帝拉下马已经是凌迟碎剐之罪了,何况杀皇帝!皇帝是国家的象征,权力的代表,杀一个已经是惊天动地了,杀两个更是有点不可思议,难道还有更厉害的! ——历史上有一个叫宇文护的人,竟然杀了三个皇帝,这才是真正的杀皇帝冠军。 宇文护,字萨保,就是前面提到的宇文泰的侄儿。他从小追随宇文泰,既为之管理家族,又随军转战,东征西讨,功绩不小,很得宇文泰的信任和器重,官拜骠骑大将军爵封中山公。却说宇文泰杀了元钦后又立元钦的弟弟元廓为帝,是为西魏恭帝。三年后,宇文泰因病死去,临死前,因为自己的儿子还小,于是他委托侄儿宇文护执掌政权。 宇文护掌权后不到两个月,就逼傀儡皇帝元廓禅让与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不久就杀死了元廓),这样就最后灭亡了西魏而建立了北周。这是公元557年的事情。 北周建立后,宇文护就任大冢宰(宰相),继续执掌朝廷大权,“官总己以听之”。在他眼里,年方16岁的皇帝宇文觉还是个孩子,完全可以也应该由自己作主。谁知,宇文觉年纪虽小,性格却很坚毅刚决,他很不满意宇文护的专横跋扈。同时,朝中另有一批大臣也看不惯宇文护的作为,认为“军国之政,当归天子,何得犹在权门!”他们一起鼓励宇文觉除掉宇文护。于是宇文觉招了一批武士,经常在皇宫后园演习如何擒拿宇文护;他又与大臣商量,决定于某一天开宫廷宴会时,抓住宇文护杀掉。谁知他们的陰谋还来不及实施,就有人向宇文护告密了。于是宇文护先下手杀掉了宇文觉。 除掉宇文觉以后,宇文护又立宇文毓当了皇帝,是为北周明帝。宇文毓,史书说他:“宽明仁厚,敦睦九族,有君子之量”。大概是认为他比较仁儒不大会对自己造成威胁的缘故,所以宇文护把他抬了出来当皇帝。 然而宇文毓却并不如宇文护所想象的那般懦弱无能,他在处理事务中逐渐显露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才干。他周围逐渐集聚起一批老臣元勋。他致力于发展经济,在百姓中也威望日高。所有这些,都引起宇文护的疑惧和不安。为了试探一下,宇文护假惺惺地搞了一次“归政于帝”的举动,把除了军权以外的所有权力都交还给皇帝。谁知宇文毓毫不客气地照单全收,并把自己的名号正式改为皇帝(在此以前,北周的最高统治者不称皇帝而叫天王)。这样一来,宇文护害怕了。他买通了主管皇宫中饮食事务的一个官员,在皇帝的食物里暗中下了毒药,毒死了宇文毓。这是公元560年的事情,宇文毓在位不过两年半。 这样,宇文护在公元557年到560年的短短三年多时间里,先后杀死了西魏恭帝元廓,以及北周的闵帝宇文觉和明帝宇文毓三个皇帝,夺得中国历史上杀皇帝的冠军。(东南一箫对世界史所知不多,不知道宇文护在世界史上排不排得上冠军,望有识之人教我。) 杀皇帝是最严重的造反行为。所以敢于杀皇帝的人,必然已经做好准备,杀得了是我运气,杀不了我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杀了皇帝的人,一般都是自己要做皇帝,并且后来做了皇帝的人。象刘裕、萧鸾、萧衍、高洋、完颜亮等。象刘劭、朱友珪等,虽然很快被人杀死,但终究也做了几天皇帝。 那些杀皇帝而不是自己想做皇帝的人,虽然一时成功,但后来下场基本是个死。象东汉梁冀,杀了个小皇帝,又立一个皇帝,后来终于被刘志所杀。太监宗爱杀了两个皇帝,也很快被杀死。胡充华杀了自己当皇帝的儿子,杀唐朝两个皇帝的宦官,以及元朝的特克实,也都很快被人杀死。 例外的人很少,但不是没有。一个是杀司马曜的张贵人,她杀了司马曜后,谎称皇帝突然暴病而死。东晋那个混乱的朝廷,竟然相信了她的话,没有治她的罪。一个是宇文泰,他是象曹操一样,能当皇帝而不当。所以他杀了两个皇帝而能无事。再一个是慈禧太后,她的情况更特殊。 最奇怪的例子就是那个冠军宇文护了。按理说,那么多例子摆在前面,他又杀了那么多皇帝,当然知道杀皇帝而不当皇帝最后只有死路一条。但他就是自己不当皇帝,而又让自己的另一个堂弟宇文邕当了皇帝。 也许宇文护杀了两个堂弟皇帝,觉得自己的堂弟都是脓包?也许他认为只要自己始终保持权力和警惕,就能永远做不是皇帝的皇帝?也许他认为“杀皇帝的冠军”这个头衔比当皇帝还伟大,还想继续展示自己这方面的才能? 谁知他的堂弟竟是一个比一个厉害。 宇文邕,史书记载他:性格深沉不露,但却有远见卓识。平时没有人去问他,他从不主动开口。宇文毓曾经感慨地说:他这个人啊,要么不开口,开口就必定说到点子上。所以非常欣赏和器重他,平时有大事就必定和他商量,临死时又把重担交给了他。就这样,宇文邕登上了帝位,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北周武帝。他韬晦不露,装聋作哑,并尽量提高宇文护的地位和名誉,借以麻痹宇文护,以免重蹈两个哥哥的覆辙。上任才一年,他就下令:所有大事,先由宇文护研究决定后再奏闻于他。几年后,他又下令:大冢宰晋国公(指宇文护)德高望重,今后所有文字(包括皇帝诏书)都只能称他的职位名或爵位名而不能称呼他的名字。对于宇文护拥有的卫兵超过了皇宫,宇文护滥用职权残害忠良任用奸邪,以及宇文护的儿子们的胡作非为等等事情,他都一概不闻不问,任其所为,“人不测其所为”。 这样,宇文护认为他是一个无用而只能依靠自己的人,渐渐不再提防他。经过长长的十二年,宇文邕终于设计亲手杀死了这个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杀皇帝的冠军。 例外的人很少,但不是没有。一个是杀司马曜的张贵人,她杀了司马曜后,谎称皇帝突然暴病而死。东晋那个混乱的朝廷,竟然相信了她的话,没有治她的罪。一个是宇文泰,他是象曹操一样,能当皇帝而不当。所以他杀了两个皇帝而能无事。再一个是慈禧太后,她的情况更特殊。 最奇怪的例子就是那个冠军宇文护了。按理说,那么多例子摆在前面,他又杀了那么多皇帝,当然知道杀皇帝而不当皇帝最后只有死路一条。但他就是自己不当皇帝,而又让自己的另一个堂弟宇文邕当了皇帝。 也许宇文护杀了两个堂弟皇帝,觉得自己的堂弟都是脓包?也许他认为只要自己始终保持权力和警惕,就能永远做不是皇帝的皇帝?也许他认为“杀皇帝的冠军”这个头衔比当皇帝还伟大,还想继续展示自己这方面的才能? 谁知他的堂弟竟是一个比一个厉害。 宇文邕,史书记载他:性格深沉不露,但却有远见卓识。平时没有人去问他,他从不主动开口。宇文毓曾经感慨地说:他这个人啊,要么不开口,开口就必定说到点子上。所以非常欣赏和器重他,平时有大事就必定和他商量,临死时又把重担交给了他。就这样,宇文邕登上了帝位,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北周武帝。他韬晦不露,装聋作哑,并尽量提高宇文护的地位和名誉,借以麻痹宇文护,以免重蹈两个哥哥的覆辙。上任才一年,他就下令:所有大事,先由宇文护研究决定后再奏闻于他。几年后,他又下令:大冢宰晋国公(指宇文护)德高望重,今后所有文字(包括皇帝诏书)都只能称他的职位名或爵位名而不能称呼他的名字。对于宇文护拥有的卫兵超过了皇宫,宇文护滥用职权残害忠良任用奸邪,以及宇文护的儿子们的胡作非为等等事情,他都一概不闻不问,任其所为,“人不测其所为”。 这样,宇文护认为他是一个无用而只能依靠自己的人,渐渐不再提防他。经过长长的十二年,宇文邕终于设计亲手杀死了这个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杀皇帝的冠军。 但凡敢杀皇帝的人大多都是自己想当皇帝的人,但历史上竟有不少不是因为想当皇帝而杀皇帝的事情。这里面又可分为几种类型。 看皇帝不顺眼或觉得对自己有威胁而杀之 1.1 公元145年,东汉大将军梁冀为主,扶立起八岁的刘缵当上皇帝,史称质帝。刘缵年纪虽幼,却非常聪明。他知道梁冀以外戚身份当上大将军,平时专断朝政,凌轹大臣,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因此很看不惯梁冀。一次朝会时,梁冀又指手画脚,大声喝斥。刘缵不由说了一句:“这真是一个跋扈将军!”没料到这一句话就断送了他的小命——梁冀指使人在他的食物中下毒,只当了一年多的小皇帝就此一命呜呼。 1.2 就在南朝刘劭杀他父亲的前一年,公元452年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突然被太监宗爱杀死。 拓跋焘也是历史上有名有为的一个皇帝。北魏是在他的统治下,灭后燕,灭北燕,灭夏,灭北凉,于公元439年统一了北方。所谓南北朝的北朝从此正式开始。 宗爱是拓跋焘皇宫里的一个太监。史书上说他:“宗爱,不知其所由来,以罪为Yan人,历碎职至中常侍。正平元年正月,世祖大会于江上,班赏群臣,以爱为秦郡公。”一个太监而得到公爵的称号,可见他极得皇帝信任。 拓跋焘的已立为太子的儿子拓跋晃及其手下一批官员,看不惯太监宗爱的作为,双方结下了很深的梁子。宗爱怕今后敌不过他们,就在拓跋焘面前诬陷太子及其手下人意图谋反。拓跋焘相信了他,下令清洗太子府,杀死了许多人。拓跋晃见父亲如此,忧惧而死。但拓跋焘后来知道太子是清白的,十分懊悔。宗爱见此,怕皇帝杀自己,竟先下手杀死了拓跋焘,然后扶立一个叫拓跋余的人登上帝位。拓跋余为感谢宗爱的扶立,封这个太监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师。后来拓跋余见宗爱权力太大,想削去一些。宗爱得知后,竟又先下手杀死了拓跋余。 这样,宗爱这个太监也杀了两个皇帝。 1.3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元修讨伐高欢失败,惊恐西奔长安,去投靠关陇军阀宇文泰。见到来接他的宇文泰的部下时,元修哭着对说:黄河水往东流,而我却在往西走。将来假如我能再回洛陽,全都是你们的功劳啊! 但宇文泰却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不但没把他当一回事,还对他抱有极大戒心。因为元修不是一个甘心听命于人的人,他连高欢那样的枭雄都敢反抗,何况势力远不如高欢的自己。因此宇文泰虽然表面上尊他为帝,却自己一切大权独揽,“军国之政,咸取决焉”。而且不久就看他不顺眼。仅仅过了四个月,宇文泰就派人用一杯毒酒鸩死了他。 宇文泰杀死元修之后,又立了一个叫元宝炬的人为皇帝,是为西魏文帝。这个元宝炬总算和宇文泰相处无事,当了16年皇帝,平安死去。然后,是元宝炬的儿子元钦即位。元钦当了两年皇帝,就因不满宇文泰的专权而想除掉他,结果因为事机不秘,反被宇文泰先下手。宇文泰废黜了元钦,不久又杀死了他。 这样,宇文泰和刘裕、宗爱、萧鸾相等,都杀了两个皇帝。 1.4硕德八剌当上皇帝,是为元英宗。元英宗算是元朝口碑较好的一个皇帝。针对元朝当时奸官贪官横行,朝政混乱的情况,他下大力整顿。在宰相拜珠的协助下,杀了和罢免了一批奸官贪官。这引起其他奸官贪官的不满和恐惧。以御史大夫特克实(《元史》写为铁失)为首的一批高官害怕自己的奸贪事情败露,也被问罪,于是密谋废立。1323年八月的一个晚上,在元英宗从夏宫回北京半路的宿营地,特克实等人突然带兵杀散侍卫,冲进皇帝卧室,杀死了元英宗和宰相拜珠。 因为其他原因而杀皇帝 2.1 公元397年八月中秋,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在后宫和嫔妃们筵宴,欢度中秋佳节。歌舞半阑,酒酣人醉之际。司马曜带醉对自己最宠爱的年近三十的妃子张贵人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道:“美人啊,你虽然姿色还不减当年,年纪却已经徐娘半老,应该退休了。寡人要喜欢那些更年轻的妹妹了。” 张贵人一听,气得发昏。想你司马曜小子,方刚七月初七和我在长生殿上海誓山盟,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不过一个多月,竟然变心如此!你不爱我,我也不能让你爱别人!真是怒从心底起,恶向胆边生。当晚,当司马曜酒醉熟睡后,她指使两个小爆女用被子蒙住司马曜,活活将他闷死。 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子因情爱而杀死皇帝的事。 2.2 公元528年二月,北魏皇太后胡充华派人毒死了自己十九岁的亲生儿子北魏孝明帝元诩。 胡充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太后之一。元诩当皇帝时才六岁,于是胡充华垂廉听政。史书上说她:“太后性聪悟,多才艺……亲览万机,手笔断决。”显然是一个能干的人。可是年轻守寡,又聪明能干,又手握大权,不免做出些热情奔放的事来。然而古时女子讲究温柔娴静,热情奔放是不为礼教所容的。史书说她“婬乱肆情,污乱宫掖,为四方之所厌秽”。于是朝政紊乱,四方纷扰。元诩年岁渐长,对她的作为有所不满,想任用一些大臣除掉她周围的人。但是胡充华却不让他有所作为,凡是元诩想任用的人,她都想法除去。元诩无法,就想依靠外地军人来削除太后的势力。胡充华及其身边的人不想失去自己的权力,于是下毒,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东南一箫读史至此,总要无奈地摇头:胡太后啊胡太后,你的聪明美丽,多才多艺,热情奔放,全被这一杀抹杀了!人说虎毒不食子,难道情欲和情人真的比亲生儿子还重要吗?) 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为了自己的欲情而杀死亲生儿子兼皇帝的事。 2.3 伟大的唐朝从后期开始,宦官的势力开始膨胀。开始重用宦官的皇帝是因为不信任担任军队指挥官的将军们,而将保卫自己的中央近卫军的指挥权和监督外地军队的权力交给宦官。没料到宦官掌握大权之后,竟然比将军们还厉害。他们利用近在皇帝身边的机会,玩弄皇帝于股掌之中。遇到不听话的或者对自己有威胁的,就一杀了之。唐朝后期至少有两个皇帝是明显被宦官杀死的。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后期有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任用裴度等人,一平刘辟,二平李锜,三灭吴元济,四平李师道,重振了中央政府的威信,给已显衰颓的唐朝带来中兴的希望。可是他虽然信任宦官,却又不许宦官胡来,一胡来就杀。结果宦官害怕被杀,竟然于公元820年一个新春的晚上,将他杀死。 李纯死后不过短短六年,公元826年,又一个皇帝,登位不到三年的唐敬宗李湛,也被宦官杀死。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被杀的一个皇帝,也是唯一一个因为别人要死了而不让他活下去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