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世界名人故事 > 最高副统帅朱可夫 >

最高副统帅朱可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军是击败德国的主力部队,而朱可夫又是苏军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其赫赫战功在二战各国将领中无人可比。这位从莫斯科到柏林诸大战役的胜利者,是苏军“胜利的象征”。

朱可夫于1896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里,1918年参加红军。在与高尔察克白军的战斗中,从士兵升至连长。以后屡次深造,先是1920年毕业于骑兵训练班,后于1925年又毕业于骑兵指挥员进修班,1930年再毕生于高级首长班。之后,历任骑兵旅旅长、骑兵监察部助理、骑兵第4师师长、骑兵第3军和第6军军长、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副司令等职。1939年6月,朱可夫调任驻蒙苏军第1集团军群司令,指挥苏蒙军队成功地实施了围歼日军重兵集团的哈拉哈河战役,粉碎了日军北进的企图。朱可夫因此被首次授予“苏联英雄”称号。之后,一跃而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1940年6月,他晋升为大将,并被任命为基辅特别军区司令。1941年1月,朱可夫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成为苏军的首脑人物。

苏德战争期间,朱可夫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和代表、战时最高副统帅、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方面军司令、方面军总司令,多次参与制定战略计划,指挥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白俄罗斯、柏林等一系列重要战役,曾代表苏军接受德军投降。战后,任驻德集群总司令兼苏占区最高军事行政长官、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部长。他作风果断,具有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善于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集中大量兵力,擅长使用坦克兵团,穿插迂回,分割合围。朱可夫4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获列宁勋章6枚,著有回忆录《回忆与思考》。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在德军包围列宁格勒,形势岌岌可危之际,朱可夫受命出任方面军司令。他一跨进斯莫尔尼宫,就当即中止了正在研究撤退方案的会议,毫不留情地撤换了两个集团军司令,逮捕和处决了一些擅自撤退的军官。他迅速拟定了守城计划,建立纵深的防御体系,并以部分兵力出击德军侧后,终于打破了希特勒妄图夺取“十月革命的摇篮”的美梦。

1941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德军从西部迂回,直奔莫斯科。10月10日,朱可夫奉命任西方面军司令员,担负保卫莫斯科的重任。朱可夫知己知彼,料定墨守阵规的德军还将采用强攻两翼、分进合击的战法,因此,他格外重视两翼的防守,同时掌握部分兵力在紧急时从正面支援翼侧。11月15日,德军以51个师180万人向莫斯科发起总攻。朱可夫指挥若定,沉着应战,只以一线部队抗击敌军而不动用预备队。守旧的德军果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在两翼部队苦战之时,正面的部队却按兵不动,从而使朱可夫得以把正面兵力机动到两翼抗击德军。12月13日,红军击溃德军两翼,使希特勒损兵折将50万人,打破了法西斯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战争进程的根本转折奠定了基础,朱可夫也从此名扬天下,连“和朱可夫打过仗的德国人都承认他是苏俄将领中最大的天才”。

1942年夏,不甘心失败的希特勒企图利用第二战场尚未开辟之机,在南翼发动一次进攻战役,斯大林格勒处在危急之中。此时,朱可夫被任命为苏军最高副统帅,并被派往顿河前线了解情况,提出战略决策。朱可夫经过实地考察,与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反复讨论研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作战方案:坚守斯大林格勒,将德军第6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紧紧地牵制在这里,待苏军各后备集团军组建完毕后,对之实施战略反包围,予以全歼。这是一个冒风险的大胆的战略决策,关键在于斯大林格勒守军能否坚持到大反攻。战争实践证明这一决策完全正确。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成为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从此,德军由战略进攻转入了战略防御,开始走下坡路了。

朱可夫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他多谋善断,具有远大的战略目光。当他率领大军直捣希特勒的巢穴柏林时,他的辉煌战功达到了顶峰。

1945年春,对德的最后一战开始了。而奉命直捣柏林的正是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为了实施这一不寻常的战役,朱可夫要求部队进行特别周密细致的准备,为了出奇制胜,他决定打破常规,改变过去那种从凌晨实施炮火准备白昼开始冲击的老办法,计划在黎明前两小时实施夜间冲击,并利用140部探照灯的突然照射惊吓敌人。

1945年4月16日4时,朱可夫下令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发起进攻;4月18日晨攻克泽劳弗高地,打开了这把“柏林之锁”;4月20日,突破柏林近郊的德军防线;次日,朱可夫的三个集团军突入市区;4月30日15时50分,朱可夫下属的两名军士将红旗插到了国会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