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六祖坛经 >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_ 般若品 第二卷 >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_ 般若品 第二卷

六祖法宝坛经 般若品 第二卷

次日韦使君请益。师陞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是梵语,华语则译为智慧。有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般若具足三种意思,因其多含,故尊重不翻。讲般若的因缘,是应大众的要求。

第二天,韦刺史请求多听些佛法,故六祖大师就升法座法堂,宣示大众说:「你们大家现将心念清净,不要打妄想,要一心听法,先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

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接著大师又说:善知识!觉道的智慧,世人本都具足,在佛不多一点,在众生不少一点。但因执著(迷即不觉悟,不觉悟就是执著),所以不能自己明白。故要凭藉明眼善知识,因他已深入一切诸法实相,故能指示导引,使你明心见性。你应当知道,无论是愚蠢的人,或有智慧的人,其佛性是没有分别的。就因有迷有悟的不一样,所以才有愚人和智慧的人。我现在为你们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你们每个人都得自己本有的智慧。现在专心一意倾听,我为你们说法。

善知识,世间上的人天天口里念「般若般若」,而不认识本性般若,本有的智慧。就像一天到晚念食谱,但是不会饱腹。口诵般若(般若就是空),尽作口头禅,不去实行,即使经一万个大劫还是不能见本有的般若,这对你始终是没有益处。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华语意为智慧。摩诃是大,般若是智慧,波罗蜜是到彼岸。此法需要你心里真能放下看破,什麽都空了才生效,不是在口念。若只口念般若,而心理不照般若智慧去做,若还有无明,就是心里不实行,那就像虚妄幻化,像露水,像电光石火似的,毕竟无有是处。

口念心行般若,表里一如去实行,就能见到自性,就是佛,因为自己本性就是佛。自性是真佛,若离开自性,就没有佛了。所以佛教里讲「人人皆堪作佛」,只要你修行,即修行自性,回光返照,反求诸己,不向外驰求,定会成佛。

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校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瞋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

什麽叫摩诃呢?摩诃翻译为大。什麽是大呢?人的心量广大如虚空,就像心想到月球去,就发明火箭。所以说心无边际、无限度,故没有方圆或大或校心就是无形,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心量也没有青黄赤白黑等颜色的表现,也没有上和下,长和短。自性本无瞋无喜,它是中道的;也没有是或非,若有是有非,就不是你的真心了。没有善心所或恶心所。(所以六祖大师对惠明开示说:「不思善,不思恶」)心也没有头或尾。诸佛刹土和虚空是一样的。我们人本有的妙性是空的,没有一个法可得,所谓「自性如虚空,真妄在其中,悟彻本来体,一通一切通。」自性真空就像我上边所说的道理一样。

善知识,不要听到我说空,就执著空。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不执著於空。你假使说一切空,心空身也空,世界也空了,此时静坐在那地方,就会落到无记空。无记空就像死了似的,什麽也不知道,虽是活人,一坐就像死了似的。我们修道,是真空里有妙有,不是什麽都不知道。要什麽都知道,还要什麽都不知道,明明了了,清清楚楚,就像「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的道理。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谿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世界虚空能包罗万有,种种色色一切相貌均能包容——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水泉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一概兼容并蓄。虚空不会说:「你这恶人我要撵走你,你这善人我欢迎你赶快到虚空里来。」虚空没有这种的分别。它能包容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及妙高山,均在其中。一般人的自性就像虚空一样,包罗万有。 善知识,自己的本性能包含万法,这也是「大」。万法均在人自性中包含著,应该对一切人,无论是好或坏,均没有欢喜或憎恶的分别。我常对你们说,不好的人终究有好的一天,希望他能觉悟而改过。我有很多不听教的徒弟,教他向南走,他却偏向北边跑;虽不听话,我都用耐心慢慢等著,因为我知道将来他终会有一天听话的。

一切善恶均在自性里包容著,故不取亦不舍,也不染著善恶的境界。染著也就是取舍。心量等如虚空,所以叫「大」,这就叫摩诃。

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迷人但知口说,而不实行。有智慧的人就真正躬行实践,而不作口头禅的把戏。又迷人空心静坐,什麽也不想,就说这就是「大」了。这一等人落於顽空,不可与之交谈,因他是邪知邪见,而非正知正见,故不要理会他。

大师又说:「各位都是很有智慧的人!心量的广大是周遍法界,而法界是无所不包。心的用是了了分明,如镜子照物,物来则照,物去则空;它的应用便知一切,知一切即是一,一即是一切,它知自性能生万法,万法返归自性。自性是去来自由,心的本体是没有滞塞不通。没有不通就是明了一切,而不愚痴,这就是般若。」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

善知识!一切般若都是从自性而生,并非从外而来,莫向外驰求,故不要错用你的心意,这就叫做自己会用真心了。一样若真了,则样样都真。心量是广大的事情,它不走小路的。

六祖大师恐怕人著到空上,故又说:「你不要整天说空!空!般若!般若!而心里不修此般若行。这就像普通老百姓自封为国王一样。这种人始终是得不到自性的,也不是我的徒弟,因不听教。教他不要著空,他偏要著空;教他不要著有,他偏要著有;教他不要有婬慾心,他仍不断婬慾心。他说:『没关系,慢慢来。』这种人不是我的弟子9

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去常愚。常白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究竟什麽叫「般若」呢?「般若」是梵语,在唐朝中国话就叫智慧。在所有的地方,任何时候,念念明明了了,念念不迷,念念没有无明,常用智慧处理一切事,这就是修智慧行门。你若一念愚痴,般若就断绝。这断绝是个比喻,并非真正的智慧断绝了,因为真正智慧是不生不灭,那怎会断绝呢?意谓在愚痴时,般若不现前。若是不迷不愚痴,这时就般若生。例如人说喝酒抽烟是不好的,吃迷魂药是不应该的,但你不相信,这就叫般若绝。有智慧的人怎会这样呢?若有人告诉你喝酒抽烟、吃毒药是不好的,就赶快改,这就是般若生。愚痴的人,就是明知不对,但还要试一试。

世间的人都愚痴得不得了,不只一个人,而是多数人都愚痴,他自己不知般若,往往口里说智慧,而心常做愚痴事。这就是不该做的,而他去做了。他常自己说我修行智慧,念念说空,就是般若。在般若有二十种的空门,要空一切。可是他不知真正的空,虽经教懂一点,咒会持几句,经会念几句,但自己毛病仍不改,这就是口头禅。天天说空,而不知改自己毛玻真空是要把无明、毛病习气完全空了,要把你不明白,尽做糊涂事的行为都空了。

般若是没有形相,它无长短方圆,或青黄赤白黑。心生智慧而没有无明,智慧是明明了了,能知是法非法。你若是能有这样的见解,这就是般若智。

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蛋。

「波罗蜜」是印度语,中国话就叫「到彼岸」。若解释明白就是离开生、离开灭,没有生灭了。何谓「彼岸」?它是对此岸而说的,此岸就是生死,彼岸是涅盘。在生死涅盘中间经过些什麽呢?经过烦恼的大海。烦恼似海,因有烦恼,故有生死。若断烦恼,那麽,生死就是涅盘,涅盘就是生死。若无烦恼,有生死也就没有生死了。我们为何在这里受生死?就因有烦恼。为何有烦恼,就因有无明。但何谓无明呢?就是你不明白的事,若你知道,你有所明白了,此即是般若。

若著到境上,就有生灭。涅盘像水,本无波浪,但风一来就有波浪。风即无明,波浪就是烦恼。若不著境就像水无波浪,没有波浪就绝生死;我们应该在此地用功夫。你说我心里有很多杂念,那杂念就是波浪。若没有波浪,生灭就了了。生灭没有,生死也就了了。有生灭就名此岸。离开境界就无生灭,就像水常运行不息,「通流」即智慧光明遍照,这就叫彼岸,所以叫波罗蜜。

这一段经文很有用,你若能用些功夫研究明白,一生可受用无穷。

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迷人只知用口念,当口念时,心里却有妄念和不正当的念。若念念依照般若而行,即不做愚痴事,这就是依照自己真性丢修行。能明白这种法,这就是般若法。般若就是不愚痴,不做糊涂事。糊涂事有很多很多,本不应做的而你去做了,最要紧的就是婬慾心。本不应该做,但糊涂来了,不但般若忘了,波罗蜜也忘了;而任性去行,恣情纵慾。但人就是欢喜做糊涂事,而不愿修般若法。不行愚痴事就是般若行。你不修般若行,那就是凡夫;若修行般若行——即断慾去爱,自身就和佛一样。

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後念离境即菩提。

凡夫就是佛,而佛是从凡夫修成的。因佛以前修般若法,故成佛。而我们为何还是凡夫?就因不修般若法,不修般若行,故性流为情,情变为慾,终不能自拔。若能将慾归回性上,不摇不动,不被无明所转,这就是佛了。烦恼就是菩提,若没有烦恼,也就没有菩提。有人就说:「那就不要除烦恼,乾脆留著它9若留著,则烦恼仍旧是烦恼。你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来实验一下——如何实验呢?就是返本还原。譬如手心和手背,手心是烦恼,手背是菩提,只要翻过来便是,没有多也没有少,就差这麽一点点——一把它翻过来,那烦恼就变为菩提。我常说:

「烦恼菩提冰是水,生死涅盘法即空。」你若明白,则人法皆空,若不明白就仍有法执。

前念愚痴就是凡夫,後念智慧、闻悟了就是佛。前念著到境上就是烦恼。如你说此地是三藩市,它和纽约不一样,其实它们都是大城市,是没有差别。若你说三藩市不下雪,纽约下雪,那只是你的分别心作怪。若你没有那麽多分别心,就没有那麽多烦恼了。所以说前念著到境界上就是烦恼,後念离开境界就是菩提。如分别三藩市和纽约不同,不同就有烦恼。若知三藩市和纽约都是空的,分别它做什麽?不分别即是菩提。

讲是很容易的,实际上要不生分别却是另一回事。这种境界若能了解,则没有家也没有国了,既然什麽都没有,这就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叫「应无所住而生其身」。你可现身到住何地方而无罣碍,你看这妙不妙?这地方就是菩提,你何必叹气呢?若你可以这样,就这样;若不能就慢慢来。所谓:「性定魔伏朝朝乐,妄念不起处处安」。若你性定了,没有那麽多妄想,那一天都是快乐的。妄念不起,则何处都是安乐。为何你觉不安乐?就因有妄念,若无妄念则到处都是极乐世界。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

大师又说:「各位善知识,你们自性里都有无量的智慧,摩诃般若波罗蜜这种法,是你自性本具,不需向外驰求,这种法是最尊最高上最第一。自性般若智慧是不著住的,也没有往也没有来,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诸佛都是从这最尊最高最第一的法生出。你应用你的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若用小智慧则打不破色、受、想,行、识。若不能看空这五蕴烦恼,那就不能断尘劳,所以欲想有真正般若,就须照见五蕴皆空。所以心经上所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你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还要多时呢!少的时候就照不破五蕴皆空而除烦恼尘劳。你若能这样修行必定可成佛道。要将贪瞋痴变为戒定慧,就看你变不变。一变就是般若,不变就属愚痴。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於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

善知识,我这个法门,从一种的般若而出无量般若,从一种般若生出八万四千的智慧。为什麽要有八万四千的智慧呢?因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将尘劳变过来就是般若。若将尘劳变了,则智慧现前,可是般若智慧是不离自性的。你明白这种法,就是无所念,无所回忆,也不著住,故没有一切诳妄了。用你自己的真如自性,以智慧来观照一切法,不用识心、分别心来观察,不取不舍,这就是见性成佛道。

若你想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得到法的滋润和般若妙定,就应修行般若行,念金刚经。六祖大师是从金刚经开悟的,故主张所有人念金刚经。应执持而诵念,不要忘了。若能念金刚经,就可以见性。

念经须不打妄想,不生种种杂念。以前有个人天天念金刚经,有天作梦,梦见一个鬼请他念经超度他,就像我们现在七月十五来超度过去生中的父母。这人问鬼说要念多少经?鬼说:「只念一卷经就可以了。」此人第二天就开始念,正念到一半,他的仆人送来一杯茶,他就这麽一摆手心里说不要,而继续念经。晚上这鬼又来说:「你答应为我念经,只念一半,还有一半没有念。」

此人答说:「我明明是为你念了一卷经。」

鬼说:「你是念一卷经,但你念至中间有『不要』两个字,所以後边经的功德都不要,没有了。」

此人一想,我是不要茶,不是不要经。但因经上加上「不要」两个字,鬼神就以为他不要功德。大概经的功德被鬼神抢去了。後来此人说好!我再为你念一卷经。当天晚上,这鬼很欢喜向他叩头顶礼,谢谢他帮忙念经。

所以你们念金刚经不要掺杂「不要」两个字。「须菩提,须菩提,不要」,那须菩提就跑了。念金刚经是非常有感应的,能够见性。

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

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於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

你们应当知道此金刚经功德是没有数量和边际。在经中赞叹金刚经的殊胜功德是很清楚的,我现不用完全说。此金刚经是最上乘的法门,是为大智慧人说,是为具上根人说的。善根浅薄小智等人听闻此经,心里不信而说:「念经有什麽好处?你不吃饭看可不可以活著?」为什麽他不信呢?就像天龙在阎浮提降雨,因为雨水多,城廓村落皆浸在大水里,就像草叶漂流一样。假设雨水落在大海里,却是不增不减。大海代表大根大器的人,他一闻此法就知是自性本趣,就生出信心。小根小智者就像小草似的,一下大雨反将其淹死了,因为他不相信大乘法。

若大乘人,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即开悟,而知般若本是自性所具。且他常用自己的智慧予以观照,故不一定要认识很多字,才能认识般若的智慧。譬如雨水,不是从天上有的,而是龙能兴云降雨,而使一切众生、草木、有情无情,都受到雨水的滋润而繁衍,一切小川溪流均流入大海而合成一体。众生般若之智也就像天雨下到大海一样。海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己本性的智慧,无论下多少雨,它是不增不减的。所以说:「佛法如大海,唯信可入,唯智可度。」若没有智慧也不容易到这浩瀚大海的。

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入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於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校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能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善根浅薄的人,听闻这种以心印心,直指人心成佛的顿教法门,就像根性小的草和花木,若遇大雨而自倒露根不能生长。本来雨是帮助草木增长的,可惜因其根浅,不堪受用。而善根薄弱的人也就像这情形一样。

本来愚痴人和大智人的般若智慧是没有分别,只因一个会用,一个不会用罢了。为什麽小根小智的人听闻佛法而不开悟呢?就因他邪见无明深重,不生信心,障碍了圣道。就像太陽被乌云所遮盖著,风吹不散,故陽光不现。太陽光就是你自性的般若,乌云就是你所有的邪见和烦恼。

般若的智慧也没有大小的分别,就因众生习气深,造业重,故迷了。若习气没有那麽深,所造的业没有那麽重,就会悟了。迷人心外求法,向外驰求,而不知自性般若本具自性佛,向外找佛,所以愈找愈远。没有明白自己的本性,这就是小根的人。

若能闻顿教而即刻开悟,不执著,不向外驰求,自性自悟,自己明白自性的般若,在自己心里常起正知正见,有了真正的智慧,就不起烦恼;没有烦恼,自然就没有尘劳,这就是见性,因它不被烦恼尘劳所转。

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

修般若行,应不住内、不住外,内无身心,外无世界。但亦非顽空,而是内不著身心,外不著世界。你能内外不著,就能来去自由,知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来」可以说回来,回来到你的身心;「去」是去到法界。虽有来有去,但你不要执著这个来去,所以叫自由。若你执著「来去」,这就不自由,有所罣碍了。来去自由,也可说你的心来去自由,你的性来去自由,也可说是生死自由。我愿意活就活,我愿意死才死,这才是自由。如果我不愿意活著就不活著,这不是自杀,因自己知道自己怎样死法,坐在那里如入禅定,就这样走了,这不自由吗?若不自由就走不了。三祖为何手抓著树枝就圆寂而入涅盘呢?就因他生死自由,这就是来去自由。如果我愿意活著就永远不死,愿意死即刻就死去,来去在谈笑之间,就可往生。

就像道生法师,一般人都反对他讲涅盘经主张阐提也有佛性。当时人人皆以为这是错误的,众人都默摈他。故他发愿说:「如果我讲经契合佛法、佛心的话,将来我在法座上说法而往生。如果讲得不合佛心,此愿不会满的。」於是他在虎丘山为石头讲经,而它们也点头,接受他所讲的道理是正确的。所谓「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以後正当他讲经讲得非常奥妙时,就在法座上往生了,你说这妙不妙?

你说:「法师!现你讲的正合我意,我就是不愿执著,不想守规矩。你这儿要人守规矩,就是执著。」你这样想又错了,所谓除执著,是要你除执著心,除去不对的事。可是,对的事就不能不执著。就好像,守规矩才能成佛,故说:「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合乎道要不执著,合乎道者就要持诵不忘。持诵就是执著,像诵金刚经、修行等。

若说我执著,我有些小毛病总不想改,也不要旁人知,这便是执著。若说我这些小毛病就是旁人知道我也不管,别人规劝时也不理,这不是无执著,而是邪知邪见。若有这种邪知邪见,愈修离佛法就愈远。

你能离开执著,就可通达无碍,无所障碍了。能如是修行,就与金刚经道理契合,般若智慧现前,否则就不合般若妙理。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於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修多罗」是梵语,译为华语是「经」。经是「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因契理契机,故说契经。所有一切经典及诸文字,大乘小乘,十二部经(即长行、重颂、授记、孤起、无问自说、因缘、比喻、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议),皆因人才有这些经典,如果没有人,这些经典就都没有用了。它是因智慧性才能建立这一切的法。世界上所有麻烦的事,都是因人而生。若没有人,什麽麻烦事也就没有。因有麻烦的事生,故有教你免除麻烦的法生。人有八万四千尘劳,故佛说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所谓「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人。若无一切人,何用一切法?」所有一切经书,都是为人说的。如果没有人,一切经书也就用不著了。因为人中有愚痴的和有智慧的,愚痴的人,就像小孩子一样;有智慧的人就像大人一样。小孩子有不懂的事一定要问大人,大人就给小孩子解说缘由。当小孩子忽然间悟解心开,明白这一切的事,那就和有智慧人没有什麽分别。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

若不了悟,虽然是佛也是众生。若在一念那麽短暂的时间明白豁然开悟,众生就是佛。这也就是觉者佛也,迷者众生。一念觉一念佛,念念觉念念佛。一念迷一念是众生,念念迷念念是众生。何谓觉悟呢?即觉悟情、慾是戕害身体和令你愚痴的重要问题所在。一念慾心就一念愚,念念慾心就念念愚痴,所谓「业尽情空是真佛,业重情迷是众生。」没有旁的,就是把染污的念头放下。染污的念就是慾念,说得更清楚,就是婬慾的念。若是身去实行这婬慾的念,就是身业不清净。若口里尽讲绮语,这是口业不清净。若心里总想不清净的婬慾,这是意业不清净。若能身口意都不毁犯,就离成佛不远。一般人背觉合尘,合什麽尘?就是合这不清净染污的尘。你若一落到这种情慾上,就有染污。若离开情慾,染污才能离开。所以背尘就合觉,背觉就合尘。你若染污就不得清净,不得清净就不能成佛。欲想清净就不要染污,一染污就是众生,这很清楚的道理。但还要有些助缘来使你清净,最要紧就是不要有自私心,一有自私心就不清净。若能一切不为个人打箅,就会清净,因你没有贪心、瞋心、痴心、我见,这就是悟。故说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有人问:「所有的人都是佛?」不错,但要悟了才算。若是不悟,就像前边经文说一个普通老百姓,自称国王,若被真的国王知道了,就会把他抓丢关在监狱,因为这人谣言惑众,想要造反,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所以才知道万法原是从心中生出来的,那为何不在自心里头修行呢?自心只要去除染污念,去尘,就可立刻见到真如自性。

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菩萨戒经上说:本来自性是清净没有染污的,你若能知道自己的心而见到自己的性,谁都可以成佛。你见到自性你成佛,我见到自性我成佛,他见到自性他成佛,这是最平等的。

净名经就是维摩经,经上说:「忽然间豁达开悟,识自本心,便识得本来面目了。」

善知识。我於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

六祖大师又说:「各位都是有善知识的人,听我说这种法,你们是否都开悟了呢?我从五祖忍和尚处,一听到顿悟法门,就即时开悟。」

「我,是一个没有知识生长於偏僻地区的獦獠,曾遇五祖弘忍大师。」因六祖是五祖的徒弟,故不能直接称师父的名字,故说忍和尚。这位和尚受了很多气,为要传法而受座下人的压迫,他们都要他传法给神秀。你看一个做和尚连传法的自由都没有,要受人控制,这是不是受气呢?故忍和尚忍了很久,後来来了一个獦獠,五祖心想:「我要传法给这獦獠,一个不识字的人,而不管你们这些人9这也是一股气,故三更半夜传法给六祖。

而六祖也是一个知音者,他一听法就开悟了。五祖传法给六祖,并非赌气而传给这不识字的獦獠,而是因为这不识字的人是最聪明。他一听就开悟了而启说:「原来自性是清净的,自性是光明的,自性是不动摇的,原来自性是这麽妙啊9五祖一听就认可而传他法了。

六祖对大众说:「我才将这顿教法门流传广布,令所有学道者顿悟菩提,即时觉悟本心,见自本性。」

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

你若自己不能开悟,就须寻访明眼的大善知识,因为他是个过来人,所谓:「欲知山前路,须问过来人。」若不问过来人,反问道於盲,那愈走就愈离谱了。

访大善知识,解释最上乘佛法,指示正路。这明眼大善知识,你和他必有大因缘才能遇著。所谓善知识,是化导一切众生,使其明自本性,见自本心者。所有一切善法,因善知识才能生出。一切善根也是由善知识栽培、灌溉、成就的,像你遇到善知识,天天为你说法教化你,这都是增长你的善根。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切诸佛,和十二部经,在人自性中本来都具足,不是向外求来的。可是你若不能明白,就要访善知识指示你本来清净自性的妙体,这样你才能见到自己的本性。

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方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若能自己明白,就不必假借而向外驰求。若以前一向执著仰仗外边善知识的指示才能得解脱,这是不对的。应该要自性自悟,发掘自己本具的般若。什麽缘故呢?因自性有真正的善知识,这也是你真正的智慧,能自己明白。你若自己生出邪迷来,邪就是不正,迷就是不明白。譬如,你不明白它是不正的,如一些不良的嗜好:赌钱的就有赌钱的邪迷,抽烟的就有抽烟的邪迷,好色的就有好色的邪迷,好喝酒的就有好喝酒的邪迷。这种邪迷不要以为它不要紧,就因不要紧,所以就愈迷愈深,小迷後演变成大迷,由大迷再认为不要紧,就变成老迷,老迷再认为不要紧,就变成死迷,到死还不明白!这是最可怜,就因最初一念邪迷导致而成的。

妄念就是不真不实在的念头,虚妄不实在,尽打妄想。颠倒就是明知这事不对却偏要做,且狡辩说它对。你所好的虽不合法但仍任性做去,这是颠倒。不但你自己这样做,且还要影响他人学你的坏榜样,这是颠倒。想学佛法的人,一定要不颠倒不邪迷,才能有所成就。虽有良师善友教化你,你若不听,那麽他也没有办法。善知识不像警察看你不守法,就把你抓到监狱里。善知识是没有监狱的。你若不听教,他总希望你慢慢改过向善。但是对听话的众生,善知识也不生欢喜心;对不听教的众生,善知识也不恼怒他,只是心里有些凄凄然不太欢喜。

若你在自性里生出真实的般若智慧(正就是不邪,真就是不妄)。用般若的智慧剑斩断一切的邪迷妄念、颠倒,在很短的时间,所有的妄念都消灭,就像雪经过太陽一晒就溶化。若你认识自己真实的本性,一悟就到佛地。若不识,一迷就到鬼地去。一悟就是用智慧剑将邪迷斩断而明白了,所谓「觉者佛也,迷者众生。」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於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

你用本有的智慧观照,则内心身外世界有如琉璃筒一样,里边可以见到外面,外面可以见到里面,这就是「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境界。虽无身心无世界,而世界身心宛然;虽宛然而不执著,这叫识自本心。本来自性身心是内外明彻,若识本心,就得到解脱,即是不执著尘劳妄想。若得到解脕,这就是自性般若的定。定就是无念,无意就是戒,无念就是定,再没有妄想妄念这就是慧。无意、无念、无妄就是戒定慧,当戒定慧现前,贪瞋痴就没有了。

什麽叫无念呢?就是心不染著一切法,即是法空了。既然法都空了,那你为何仍要执著习气毛病呢?习气毛病不去,光说不染著法,那你叫一个什麽不染著呢?法尚且没有,何况习气毛病?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你那些习气毛病不放下,那你到底学些什麽佛法?这是自欺欺人。学佛法的人,就是要去除毛病,若只光会说几句,一点用都没有,也是最愚痴的行为。

无念就是不染著,就是正念,就是般若三昧。

这种般若三昧——定,可以运用来遍照一切处,但不执著到一切处,犹如虚空一样。就是心里无所染著,使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出六根门头——眼门、耳门、鼻门、舌门、身门、意门,在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中,无染无杂。不使六识随六尘境界转,所谓「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你若不明白,就要勤修佛法。来去自由,通用无滞,此时千变万化,万化千变,应用无穷,而无所滞碍,这就是般若的定,又叫自在解脱,又叫无念行。

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假设你说我坐在此处,什麽也不想,使念断了。但你犹有这「当令念绝」一这一念,又变成法缚。不但不能得到解脱,反被法绑住,这叫边见,落於二边,又不是中道了。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你明白无念法,并非叫你像死灰枯木一样。无念,就是要你有定力,没有邪念,而常存正念。若悟者,则所有一切法都明白了。你明白无念法,就可明白诸佛境界。若还未明白,就不可说你悟了无念法。不要像某某人,连五重玄义、七种立题都不明了,就冒冒失失各处去讲经,骗那些不懂佛法的人。若只照英文翻译本念,这谁都会念;但我不会念,因我不懂英文。讲经应将经义剖析,贯彻通达——每字、每句、每章、每篇的宗旨和义理,都要能解释得圆融无碍。

若能明白无念法,就可到佛的地位。来金山圣寺听经的,都是人来听经,而不是蚂蚁。虽人不多,但都是要学佛法,而不是像蚂蚁要找蜜糖似的。这儿是找苦头吃,而非找蜜糖吃。

善知识。後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於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

六祖大师为何成祖师呢?就因他不轻未学。他在五祖大师处时,一般人都看不起他是个乡下人,且又不识字。六祖处处受人轻慢,所以他知道受人轻慢的痛苦。故他对於善知识或非善知识者,统称为善知识。

他说:以後得到我这法的人,若能将这顿教法门,与同样见地、同一追求真理大道的同行人,互相发愿来受持这种法,就像供养十方佛那样诚心,能终身而不退转,那一定会成圣果的。传这个法,须像释迦牟尼佛传迦叶祖师,後传阿难,乃至天竺廿八祖菩提达摩(中国初祖)、二袓、三祖乃至到六祖。必要像这样代代默默相傅分付这个心印法门,不可以将正法藏起来不传,反传些邪法。

假设对见解不同、修行不同者,或者是外道,就不可传此心印法。因为这会损及先列祖师,且将来也没有好处,因为怕愚人不明白这微妙无上的真道而诽谤这顿教法门,则百千万劫断佛种性。

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各须诵龋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听吾颂曰。

说通及心通 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性法 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 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 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 合理还归一 烦恼闇宅中 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 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 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 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逍 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 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 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 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 闇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 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 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 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 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 邪见是世间 邪正尽打却 菩提性宛然

此颂趸顿教 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 悟则刹那间

善知识,我有一无相偈颂,你们大家都应该念诵,无论是在家人、出家人都可依这偈颂去修行。如果不自己去实行,躬行实践,脚踏实地去修行,单记得我所说的偈颂,那是没有用的。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说通,就是明白讲经说法。心通就是宗通,宗门禅宗,所讲的是心地法门。你明白讲经说法,也明白参禅修道,这种境界,就像太陽在虚空一样,无所著住,而光明遍照。我所传的法门,就是要你能明心见性。你明心就无难事,见性就不知愁。明白本来的面目,才是明白佛法。这种法门是专讲出世的道理,而破除旁门左道外道的宗旨。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本来法也没有顿和渐的分别,可是对迷人就要教他渐修的法门,对智慧的人就可教他顿法。所以迷人就慢一点,根性利者就开悟快些。

什麽叫顿教呢?我今对你们讲一点真话。真话不能讲多,讲少许你且不信,何况讲多呢?你更不信了。因为人不欢喜听真话真道理,也不欢喜真真实实的去修行,所以我没有法子为你们讲真法。我要等机会,好像今天机会到了,因讲到这首偈颂,道理就被揭晓了。

什麽叫顿法?顿就是叫你断。断什麽?断婬慾心。你能做得到了?你不相信吧!这一点,就是关键。要顿断无明,无明也就是婬慾心。断得了否?断不了你就不想听真法。你若能断,就得到顿教法门。渐是慢慢的,若断不了,不能放得下,这就变成渐了。聪明的人,我给你一点指示,你就断了。愚痴的人,还舍不得,放不下,说他不相信这是顿教。所以平常我不讲。你若相信,早就成佛了。就因为你不相信,所以到现在还拖泥带水在六道轮回里转。你愿意转就去转,谁也不能勉强你的。

迷和悟只是早晚的问题,你现在不断,将来成佛是一定要断的。你现在不想成佛,所以也就不想断。这个顿法就是见性门。你若能断婬慾心,就可明心见性。愚痴人不要对他讲,他不能明白的,即使你为他讲,他也不会相信的。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烦恼闇宅中,,常须生慧日」:

道理讲起来有千般、万般那麽多。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对治这种烦恼、无明的。若合到根本的理上就是一个理,就是这个顿法,叫你顿断无明,而显法性。烦恼就像在黑暗的屋子里一样。你若有智慧,就像在光明太陽下照耀似的。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邪来,就是婬慾心来了,烦恼自然就生出。不要以为那是快乐,那正是烦恼的根本。正就是般若智慧,无明破了,烦恼就除去了。当邪正都没有,这就是无余涅盘。这里说的是邪正俱不用。有人说邪由它邪,正由它正,不管它吧!不管,那你仍在暗宅里。邪正俱不用——这是说已超过去了,已经是过来人,故邪的也没有,正的也不存。为何有正?就因邪才显正。为何有邪?就因有正才显邪。当邪正都没有了,这就是清净彻底的无余涅盘。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菩提觉性莫向外寻,因般若智慧自性本具。你一起心动念,就是妄念。本来清净无余涅盘是没有一切念,它是无意、无念、无妄的。无意就是戒具足,无念是定具足,无妄是慧具足,所以净心就在妄里,就像冰里就含水,水里也有冰的成分。但常修行正法,就会离开三障——业障、报障、烦恼障。业障即所造的业障碍著你。报障即你的身体受果报而障碍。烦恼障即所有的烦恼障碍住你。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世界人若想要修道的话,什麽法门都可以成就道业,若你真正明白正法,则行住坐卧都可以修行,首先你要先见自己的过错,不要尽看人家的不对,好像照相镜子尽向外照,而不能自己回光返照。不应尽看人家的毛病,而不问问自己是否守五戒或起各种邪念妄心。若能常见自己过,就与道相应,而不违背道了。

这偈颂若常记得,则终身受用不荆六祖大师说得太好了,又简单又明白,人人都容易了解。若能会意则对修道特别有帮助的。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

色即是有形有相。就在有形有相的色里边,你若能明白、了悟,能断慾去爱而不著住到色相上,这自然就有道,不需要离开道而另外去找道。你若认识,而不被其所迷,这就是「不相妨恼」。你若离开道而另外去找道,这又是头上安头。所谓「见事省事出世间,见事迷事堕沉沦」。见到事而醒悟这事,这就叫出世,若见到这事,而生见惑,这就叫堕落。

得道,你在修什麽道呢?即是从早到晚,所做所行都合法,不做邪鄙的事,这就是修道。你若离开日用而另外去找个道,那你始终也找不到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波波就是辛苦的意思,你辛辛苦苦一辈子,到老就後悔。这时自忖:「唉!我把光陰都白白空过了,而惹得满怀懊悔。若我不喝那麽多酒,怎会愚痴到这种地步呢?若我一生不赌钱,那怎会穷得这个样子!我这一生,若有人告诉我,说我也可以修行嘛!那麽大概还不会到现在的境地。但因没遇到善知识,即使遇到也不认识。」即使善知识教你,你也当耳边风,不改自己的毛病习气。所以到头还自懊,自己後悔不已。

你想见真正的道,就要修行正当的,不要存邪,不要尽见人家的过错,尽给他人泼冷水,嫉妒障碍,就怕别人比自己好。

「自若无道心,闇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你若自己没有道心,不修道,尽做些黑暗见不得人的事,那就不是道。假使是真正的修道人,是不见世间人所有的过错。有的人说现在末法时代太坏了,已没有佛法,即使修行也不会证果。为什麽你不证果呢?法本无末,是没有邪没有正的。你要是行持正法,就是正法时代。你要是不见世间过,看一切人都是佛,那你就是佛了。你要是看一切众生是魔,那你也就是魔了。所以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若见他人非」,就是见他人的不对。「自非却是左」,若知道他人有过错,那你自己也就错了。你看佛:他看谁有过错了?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你不要跟著别人做错事,你若看他的「非」,那你就自己参加一份而合股,你也就错了。他错了你不要错,你不要见他的错,而要存大慈大悲的心,对任何人都要有慈悲心,怜悯众生而发愿度之成佛。好像以前有一嬉皮,虽然他全身魔气,但他还拜佛,所以去年他说:我对他很有忍耐心。但今年我有两个徒弟就不能忍了,将他赶跑。本来我不同意这种情形,但既将他赶跑,也就算了。其实不应看他的过错,应用慈悲心对待他。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若将自己不对的心去除,那麽烦恼就没有了。

憎爱不关心:憎就是讨厌。爱憎都是一种情。修道人要真正用慈悲心爱护一切众生,发愿度众生成佛,若众生不成佛我也不成佛。好像有人皈依,皈依之後要守规矩。信佛的人要和以前不一样,不然的话,人家会说:他信佛後仍是老样子。这样使旁人都不信佛。所以我发愿,凡皈依我的人,若不成佛,我就在这儿等著他成佛後,我才成佛。因我没有旁的办法,只有发愿等著你成佛。你们皈依之後,要快点修行,不要尽叫我等著。我等得时间太久,我也讨厌了,那时我就不等,算了。

长伸两脚卧:伸长两只脚睡觉,这正合懒人的口味。但这句不是教人去睡觉,这句是表示自由,表示一种无拘无束,无罣无碍,这才能远离颠倒,而得究竟涅盘。不要看六祖坛经「长伸两脚卧」,就躺著睡觉去。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

你要是想教化众生,自己就需要有方便权巧的法门,对什麽众生就要说什麽法,而不执著,不要令众生听法後生出疑惑心,这就是自己会运用自己的自性,而自己光明智慧的性现前。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什麽叫佛法呢?佛法也就是世间法,世出世法也就是佛法。世间法是一般的法,而佛法是在世间而出世间的法,所以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一切的般若智慧。若离开世间去找菩提,这就好像要兔子生出犄角一样,到何处去找呢?是没有的。

「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你有正见,这就叫出世法。正见就是觉悟你的婬慾心应该把它断了;邪见就是认为可随顺慾念令其发展。这种邪知邪见婬慾心就叫世间法。当邪正都扫除净尽,此时菩提性宛然现前,而不需另外去找一个菩提性。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我现在所说的偈颂是顿悟的法门,是成佛的法门,这一段偈颂亦可名大法船。它能运载一切众生,从生死的此岸经烦恼中流而到涅盘的彼岸。你若是迷惑不明白,那要经很长的时间才能开悟;但若你能顿悟,将所有慾念都放下,那麽,刹那间就开悟而真正认识了。

师复曰。今於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时韦使君与官僚道俗。闻师所说无不省悟。一时作礼皆叹善哉。何期巍南有佛出世。

六祖大师又说:「我现在在大梵寺里讲说顿教的法门,我亦发愿,愿法界众生,在讲这偈颂时,一起见性成佛。」当时韦刺史和官僚、道士、俗人等,听闻六祖大师说此无相颂後,均一一反省悔悟,并同时向六祖大师顶礼谢法,欢喜赞叹说:「太好了!太好了!真想不到在此岭南獦獠的地方,竟有生佛出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