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帝王业(上阳赋) > 第四十三章 废立 >

第四十三章 废立

  回府之后我才知道,果然又有了麻烦。

  子澹与胡妃大婚之后,原本一直相安无事,以他的性子断不会让一个女子太过难堪。昨晚却不知为了什么事,胡瑶竟连夜负气回了娘家,惹得胡光烈一早找上贤王府生事。子澹闭门不应,任他在门前吵闹,一时间闹得不可开交。左右劝他不住,只得派人飞马向萧綦奏报。

  这一次胡光烈实在太不知轻重,惹得萧綦动了真怒,命人将他绑了,打入大牢。

  眼下萧綦正要扶子澹登基,胡光烈却仍仗着一贯的跋扈,闹出这样的麻烦,莫说萧綦动怒,连我亦觉得这蛮汉太欠教训。过了两日,胡瑶终于耐不住了,入府求见我,替她哥哥求情。短短时日里那神采飞扬的女子竟憔悴了许多。问她前因后果,她却怎么都不肯说,只是一味自责。我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劝慰她,反倒随她一起心酸。莫非是我错了,只顾给子澹寻得依托,却赔上了另一个人的快乐。

  我带了胡瑶去向萧綦求情,这次惩处胡光烈,也不单是为了他大闹贤王府。萧綦虽倚重这员虎将,却也恼他一贯张狂跋扈,早有心杀杀他的气焰,好让他知道些分寸。既然有我求情,萧綦也就顺水推舟,放了胡光烈出来,革去半年俸禄,责他登门赔罪。

  子澹婚后,我再没有踏入贤王府。送胡瑶回府,到了门前,我犹豫片刻,终究还是掉头而去。

  元宵过后第三日,太医院呈上奏折,称皇上所染痹症,日渐加重,痊愈之机渺茫。

  群臣纷纷上表称皇上年幼,更染沉疴不起,难当社稷大任,奏请太皇太后与摄政王另议新君继位,以保皇统稳固。

  萧綦数次请子澹入宫议政,子澹始终称病,闭门不出。

  这日的廷议,事关宗庙祭祀大典,阁辅公卿齐集,唯独不见子澹。王府来人回话,却说贤王殿下酒醉未醒,群臣相顾窃窃,令萧綦大为光火,当廷命典仪卫官奉了龙辇,去贤王府迎候,便是抬也要将贤王抬进宫来。龙辇,是皇帝御用 之物——萧綦此语一出,其意昭然,用心再明白不过。

  太常寺卿碍于职守,匍匐进言,称贤王只是亲王身份,若龙辇相迎,恐有僭越之嫌。

  话音未落,萧綦冷笑,“本王给得,他便当得,何谓僭越?”

  太常寺卿冷汗如浆,重重叩首。公卿大臣伏跪了一地,汗不敢出,再无一人进言。萧綦摄政以来,行事深沉严恪,武人霸气已刻意收敛,鲜少在朝堂之上流露,今日却悍然将皇统礼制踏于足下。我抱住静儿坐在垂帘之后,心中一片了然——萧綦是要借此立威,给即将登基的新君子澹一个下马威,更让朝中诸人看个明白,天子威仪在他萧綦眼中不过玩物尔,生杀予夺,唯他一人独尊。

  未几,贤王子澹被龙辇迎入宫中。

  严冬时节,他竟只穿了单衣常服,广袖敞襟,不着冠,不戴簪,散发赤足地任人扶了,酩酊踏入殿来。前人有“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倾”一语,俨然便是眼前的子澹。萧綦命人在御座之下设了锦榻,左右侍从扶子澹入座。众目睽睽之下,他竟醉卧金殿,就此昏昏睡去。

  那样优雅骄傲的子澹,身负皇族最后尊严的子澹,如今倾颓如酒徒,连素日最珍重的风度仪容也全然不顾,索性任人摆布,自暴自弃,既不得自由 ,亦不再反抗。

  看着子澹近在咫尺,我忽然间忘了所有,只想掀帘而出,将满殿文武通通赶走,谁也不能再将怜悯鄙弃的目光投向他——陡然间,一道深凉目光落到我身上,只是不着痕迹的一瞥,却令我全身血液为之凝结。

  那睥睨众生的摄政王,正是我的丈夫,也是令子澹万劫不复之人——若说将子澹推入这境地的人是萧綦,我便是他最大的帮凶。

  我在这一刹那恍惚,第一次开始怀疑,一直以来,是否真的是我错了。或许我不该千方百计要子澹活下来,这样屈辱地活,残忍更甚于死亡。或许我不该一相情愿为他谋取姻缘,强加的美满之下,却是他的无望沉沦 。我闭了眼,猝然侧首,不敢再看子澹一眼。

  丹陛之下的群臣三呼千岁,高冠朱缨,蟒袍玉带,这些高贵的头颅此刻低伏在萧綦脚下,卑微如蝼蚁。

  数百年皇统至尊,一夕踏于脚下,这便是帝王天威。

  望着萧綦的身影,我渐渐觉得寒冷。

  承康三年正月,明景帝因病逊位。

  太皇太后准辅政豫章王萧綦所奏,册立贤王为帝,废明景帝为长沙王。

  正月二十一日,贤王子澹于承天殿登基,册立王妃胡氏为皇后,生母谢氏追谥为孝纯昱宁皇太后。改年号元熙。随即大赦天下,加封群臣,擢升左仆射王夙为左相,宋怀恩为右相。新君入主乾元宫,同日,废帝长沙王迁出,暂居永年殿。

  子澹登基三日后,萧綦上表辞去辅政之职,众臣长跪于承天殿外,伏乞收回成命。萧綦不允,折子递到子澹手里,他自是不置一词,此事就这样悬在了那里。表面看来,萧綦已然还政,退居王府,轻从简出。然而左右二相依然事事向他禀奏,朝政的核心依然不变,权力层层交织,被看不见的线密密牵引,最终汇入萧綦手中。

  早春新柳,萌发淡淡绿芽。

  窗外莺声婉转啼咛,我慵然支起身子,一晌贪眠,不觉已近正午。如今静儿逊位,不再需要每日早起携他上朝,顿觉闲散逍遥。

  “阿越。”我唤了两声不见人影,心下奇怪,径自挥开纱幔,赤足踏了丝履,步出内室。到底是春回渐暖,只披一件单纱长衣也不觉得冷,迎面有轻风透帘而入,捎来淡淡草叶清香,顿觉神清气爽。推开长窗,我俯身出去,正欲深嗅庭花芬芳。忽然腰间一紧,被人从后面揽住,来不及出声已跌入他温暖的怀抱。

  我轻笑,顺势靠在他胸前,并不回头,只赖在他臂弯中。

  “穿这点儿衣服就跑出来,当心着凉。”他收紧双臂,将我整个人环住。

  “又不会冷,我已经被你养得很壮了,你不觉得我胖了吗?”我挣开他,笑着旋身一转,谁知脚下一个不稳,堪堪撞上他,惊叫一声向后倒去。

  萧綦大笑,伸臂将我打横抱起,径直抱入榻上。

  我尴尬地笑,“我真的长胖了一些嘛。”

  “是胖了些。”他啼笑皆非,“抱起来跟猫儿一样沉了。”

  我用力拍开他探入我衣襟的手,“王爷 现在很清闲吗,大白天赖在闺房里寻欢 。”

  他一本正经地点头,“不错,本王赋闲在家,无所事事,只得沉迷闺房之乐。”

  我笑着推他,忽觉耳畔一热,被他衔咬住耳垂,顿时半身酥软,一声惊喘还未出口,便被他的吻封在了唇间,良久纠缠不分……我伏在他胸前,温热的男子气息拂在颈间。

  他叹息,“你要把身子养得再好些,健壮些,才能生下我们的孩子。”

  旖旎情迷之际,他的话,忽然如一桶冰水浇下。我闭了眼,一动不动,任由他轻抚我的脸颊,嘴唇印上我的额头,我缩身避开,从指尖到心底都有些僵冷。

  萧綦握了我冰凉的手,拉过锦被将我裹住,“手怎么冰成了这样?”

  我无言以对,低垂了脸,怕被他看见我眼中的歉疚,心中一片惨淡。

  午后来人禀报,请萧綦入宫议事。

  他离府之后,我闲来无事,带了阿越在苑中剪除花枝。

  大概真是着凉了,我渐渐有些头疼,阿越忙扶我回房,召了医侍来诊脉。

  靠在榻上,我不觉昏昏睡去。梦里只觉到处都是嶙峋怪石,森然藤蔓,挡在我面前,怎么也迈不过去,走了许久许久,还在原地,脚下忽被怪藤缠上,沿着我的腿簌簌爬上来……我听见自己一声尖叫,猛地自噩梦里惊醒。

  阿越奔过来,慌忙拿丝帕给我擦汗,“王妃,您这是怎么了?”

  我说不出话来,只觉后背一片冰凉,全是冷汗。

  医侍恰好到了,忙为我诊脉,只说偶感风寒,并无大碍,且从近日的脉象看来,气血亏损之症大有好转。

  我沉吟道:“已调养了这么些年,还是于生育有虞吗?”

  “这个……”医侍沉吟良久,“以眼下看来,王妃若能继续调养,应当康复有望,只是切忌忧思过劳。即便完全康复,孕育子嗣仍是不易。”

  我心中欣喜,却是不动声色地遣退了医侍,嘱他暂勿告诉王爷 。

  新晋的太医院长史是南方人,游历广博,见解独到。他让我每日浸浴药汤,早晚各一次,以此让血脉顺畅,精气旺盛。每日内服外浸,并辅以施针。萧綦起初十分紧张,不肯让我轻易尝试,而我一力坚持,数日下来见我脸色红润,一切安好,这才准许太医继续施药。

  这半年多来,我竟奇迹般没有病过,太医也说我渐渐康健了起来。

  我试探着说服萧綦,或许是时候停药了。然而他坚决不允,不许我再冒一次风险。

  然而太医也说,我服药多年,如今停下只怕已经太晚,再有子嗣的可能微乎其微。这令我刚刚看到的一线希望再次失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已经习惯了无数次的失望。只是这一次,我尤其不甘心——连尝试的机会都不曾有过,就逼着我放弃。

  陽春三月,万物始萌。

  银青光禄大夫吴隽入京迎亲,宣宁郡主下嫁江南。两大豪族的联姻轰动京城,大婚场面极尽奢华煊赫。郡主离京之日,街头万人空巷,此后一连十数日,依然沸沸传言着那一天的盛况。王氏的声望,如日中天。

  自佩儿嫁后,便只剩下婶母与倩儿相依独守在偌大的镇国公府。哥哥怜悯她们母女孤寂,又喜欢倩儿天真无邪,时常接她们母女到江夏王府客居小住。

  我原以为婶母未必肯放下昔年怨隙,未料她如今却似毫无芥蒂,短短时日里,与哥哥府中一众姬妾尽皆熟识,相处甚欢,更让倩儿跟着哥哥学画。哥哥说倩儿颇有几分肖似我少年时候,萧綦也曾赞叹过王氏的女儿个个是顶尖人物,令婶母十分喜悦。

  渐渐我却发觉,婶母越来越喜欢带着倩儿出入豫章王府,名为探访我,每次却都趁萧綦在府的时候上门。倩儿时常缠着萧綦,甚至要萧綦教她骑术,令萧綦头疼不已。婶母也总是有意无意在萧綦面前提到哥哥的儿女,提到我身子病弱云云。

  我宁愿是自己心胸狭隘,想得太多。然而初时不动声色,冷眼静观,婶母似乎以为我真的孱弱无能,越发明目张胆地试探起来。

  我素来有午后小憩的习惯,往往此时萧綦会只身在书房翻阅公函。一日午后,我醒来便听见外间隐约有笑声,起来看时,竟是倩儿带着哥哥的小女儿卿仪在庭中嬉戏,萧綦恰从书房过来,立足廊下出神地看着这一幕——鲜妍活泼的少女,逗弄着粉妆玉琢的孩子,身边花团锦簇,温暖得叫人心酸。

  我静静地放下帘子,一言不发地转身回了内室。

  倩儿走后,我怔怔地坐在廊下,凝望满庭繁花出神。手中把玩着一枚精巧奇丽的玉簪,原本是想见着倩儿送给她的……萧綦不知何时来到我身边,闲闲叙话家常,我心情低抑,寡言少应,他见我心绪不佳,也便静了下来。隔了半晌,他笑道:“方才见着倩儿逗弄卿仪,着实有趣。”

  叮的一声,那玉簪不知为何竟被我随手敲断。

  对于婶母,我可以谦和有礼,敬她为尊长,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可以忘乎所以。

  之后婶母一连数次登门求见,都被我以卧病为由挡了回去。她又设法让哥哥来邀约我们往别馆赴宴,三番五次之后,也不见她再有新的花样。

  今日我却亲自带了徐姑姑回府探视她,乍见我登门,婶母倒是十分诧异。叙话之间,我主动提及哥哥的儿女异常可爱。

  婶母与我对坐,微微叹息,“你这身子自小单薄,调养了许多年,怎么也不见好。只可惜长公主去得太早,她素来喜欢孩子,若是有生之年能够看到你的儿女,只怕再无遗憾。”我抬眼看她,微微蹙眉道,“婶母说得是。阿妩未能了却母亲这个心愿,一直深以为憾。”

  婶母垂首叹息,欲言又止。我忽而问道:“倩儿今年也快十五了吧?”

  “是,这孩子年岁也不小了。”婶母一怔,忙笑着接口,眸子在我脸上一转。

  我含笑点头,“倩儿生性活泼,叫我看着很是羡慕,若是能有她常在身边,我那府里也会热闹许多。”

  “只怕这孩子太过顽劣。”婶母忙笑道,眼中有锋芒一闪而过,“你若嫌府里清净,倒可时常让她去陪陪你。”

  我笑了笑,话锋陡转,“那样再好不过,只是如今到了京里,处处不比在故里,倩儿终究是名门闺秀,终日玩闹也是不妥,我看还需个稳当的人时时在左右提点才好。”婶母沉吟不答,目光闪烁,似在揣摩我这话里的用意。我不待她作答,回首唤来徐姑姑,“婶母大概还记得故人吧?自母亲去后,徐姑姑一直跟在我身边,这数十年来,虽名为主仆,我却视她如亲人。”徐姑姑含笑不语,目光沉静。

  “我想着,婶母离京已有多年,这府中诸事荒废,不能没有个打点管事的人。”我微笑道,“况且徐姑姑在宫中多年,深谙礼仪规制,有她在跟前,时时提点,也无须送倩儿到宫里,请教习嬷嬷来教导了。”婶母脸色一僵,怔在那里,不知如何作答。我的话全无漏洞可驳,听来俱是好意,婶母无奈之下也推辞不得,只能讪讪应了。从此有了徐姑姑在一旁,她母女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眼中。我淡淡含笑望向婶母,在她眼里看见了令我满意的警怯。

  昔日她费尽心思也斗不过姑姑,如今若是欺我年轻,且不妨来试试。

  至此,婶母收敛了许多,只是仍时常让倩儿去哥哥那里。我只作不知,有时在哥哥府中遇见倩儿,也一样言笑晏晏,时而还教她些琴技。倩儿似乎有些怕我,在哥哥面前一副娇痴活泼,见了我便敛声敛息,格外本分。我看她毕竟还是个孩子,亦不忍给她冷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