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家老家还河南一带,送信回去需时日久。榆哥虽然着急,但这种事一旦开口,男方就只有等着女方回音,断断没有开口催问道理。善桐城里又住了小半个月,也没等到卫太太回信,便不得不带着父亲给老太太亲笔书信,先回了村里。
因西安毕竟离得近,二老爷三不五时就派人回家送东送西,音信也传得勤,这次回来,老太太也不过是问了几句孙辈们安好,便让善桐回去休息了。倒是大太太忙完了家务,又把善桐叫到身边,问了几句善檀、善榕近况,便道,“你看你哥哥姐姐西安城内不曾偷懒吧?可别仗着你父亲母亲心慈手软,就自己也放松起来。善桃如今一天做多少针线?”
事实上善桃到了西安以后,因为王氏对女孩们教养得显然没有大太太严格,确疏懒了一些,从前每天必要做两个时辰针线,现能有一个时辰针线架子前坐着也就差不多了。善桐转了转眼珠子,便避重就轻地道,“这我就不知道了,到西安之后,舅舅那边不说,还有好些朋友都是小时候认识,这么一走动,倒是很少家呆着。也没能和姐姐多相处些时候。”
把善桃脱出来了倒好,可她自己就倒了霉了,被大太太数落了两句,“怎么能光顾着玩耍,就不做功课了?女儿家这样轻浮可不是好事——”要不是老太太遣人来问,“大太太又数落三姑娘呢?她才回来,也让她好生回去休息休息再教她吧。”恐怕善桐回来第一天就要吃大伯母亏了。
有这么个方方正正,一点情面不留模范主母坐镇,小五房家风不用说那是严正了许多。丫鬟们行动也都有了分寸不说,就是那些个老资格婆子,怕大太太比怕老虎甚。就是三太太、四太太,进出内院时行动都多带了几分小心。三太太年前小产了,心绪不佳,老太太打发三老爷跟她回娘家去小住,四太太呢,没事就不敢到前院来和大太太一块了。四老爷便成为大太太盯防重点,没事出门闲逛吃酒,凡是被大太太听说,就要正色和他讲起大道理来,因此这一向也不敢随意出门。偌大个小五房,成天都是安安静静,老太太是又高兴又不高兴:虽然大太太所作所为,没有一点能挑剔地方,大家大族,确是理应如此。但话说回来,有什么样人家真个是活成这样,那也实是没有一点乐趣了。尤其她人老了又爱热闹,善桐时候还好,善桐一走,小五房小辈没人家了,便常常把善喜接来说话。今儿也不例外,善桐回去梳洗了一番,便到堂屋里,和善喜盘腿坐炕上帮老太太挑佛豆儿,一边和她说些西安城里见识。
既然要说城里事,自然少不得庞小姐和善婷那一段公案。这件事说来是小儿女间口角,二老爷自然不会特别写到信里。老太太和善喜都是第一次听说,也都听住了,过了一会,善喜才嘘了一口气,轻声道,“说起来,村里谁不给他们家几分面子呢?没想到一出门,背地里还不是被人编排?”
“庞家家教也太差了些。”老太太冷笑了一声,“这还是因为你父亲素来和气,又始终不是总督这个婆婆官,不然就因为她这一句话,日后她父亲前程恐怕就此被妨碍住了,也都是难说事呢。不说别,三年考评开个贪弊,当时就能摘了他帽子。多少事,就是因为管不住自己嘴,一句话就惹出了祸来。你们两个也引以为戒,小姐妹之间说说笑笑,褒贬装束打扮,也是常事,可除非是自己家里,外私底下道人,只可道人长,不可道人短,知道了吗?”
善桐和善喜都应了是,善喜还嘀咕道,“唉,人家家里那样兴旺,出去应酬,就因为没个官,还要受人褒贬……”
十三房若是坐产招夫,将来赘婿出门会受到多少议论,善桐简直是可以想见。她略带同情地看了善喜一眼,却不好多说什么,只是含糊着道,“可惜这一次过去,表哥似乎一直忙,也没能上门来拜访。想来桂太太生日,他这个做侄子,也有不少要出力地方。”
一说到桂含沁,她顿时就想到了善婷露出信息:小二房若对含沁有意,肯定不会因为自己几句含糊就这么算了,就不知道是不是已经登门露了请着牵线意思,祖母又是怎么回了……
也不知为什么,对这件事,善桐很是不好意思当面直接问出口,只敢旁敲侧击,又道,“也不知道善婷回来后亲事说得怎么样了,要是还没定,还能走动走动,定了之后,只怕就要专心绣嫁妆了。”
一边说,一边鬼鬼祟祟去看祖母脸色,见祖母面色如常,似乎根本没被牵动心事,便知道或者出于各种顾虑,小二房还是没有提出这门亲事来——小姑娘不禁就松了口气,又欢笑着和老太太说。“您不知道,牛姑娘可真是漂亮极啦。要是能说进门来当我嫂子,别说哥哥了,就是我天天看着也开心!”
“你开心什么!”老太太不禁笑骂了一句,“你以为你还能家几年啊?等你二姐说出门,展眼就是你啦。明年这个时候你还不村子里,可就难说喽!”’善桐顿时绯红了脸,不乐意道,“祖母您就会开玩笑,我不依,我要向大伯母告状,说您、说您为老不尊!”
“嘿嘿,我还真有几分怕呢!”老太太半真半假地说了一句,两个小姑娘都笑了起来。说话间,海鹏婶又捧着个小坛子进了屋,她亲切地道,“善喜又来麻烦您了——我做虾酱,上回听您说炸了做面可香——”
老太太忙把海鹏婶让到身侧坐了,两人说些田间地头闲话。善桐见海鹏婶虽然没什么话说,但却并不起身,时不时拿眼看看自己,神色虽然开朗,但眼下隐隐有一圈红,便知道多半是有委屈要诉,又不愿当着自己面了。她便拉了善喜,“豆子也捡得差不多了,哥哥给我带了好些泥人,都做得巧,到我屋里去,我给你看看!”
等两个小姑娘进了厢房,果然老太太那边也就关了堂屋门,海鹏婶和老人家身影映窗台上,一直到了晚饭时分海鹏婶都没出来。善喜先还不意,这会子也有点着慌了,“早上出门还好好呢,怎么下午就这样了,难道又是谁上门来为难了?也不能呀,上回有人要来闹,被我使唤人打出去了之后,这都安静多久了,怎么还有人……”
善桐也一无所知,只好安慰她,“不要紧,说不准是田里事呢?怕是有些我们听不得事也未必吧——”
正说着,大太太和四太太也都打发人来问善桐,得知是海鹏婶屋内,便都没有过来。好容易等天都黑了,海鹏婶才一边擦着眼睛,一边出来强笑着领走了善喜。善桐一面也是好奇担心,一面也是记挂着祖母说了这两个来时辰,恐怕精神疲惫,便忙赶着进了里屋,才一进去,就呛得险些都流了眼泪。
“您这是抽了几袋烟呀!”她一把抢过了老太太手里烟锅,赶着开了窗透风去味,一边半带着埋怨地道,“下回可不许这样了,您就非得招我向大伯母告状不是?”
老太太多少带了几分心虚,对孙女儿僭越举动也不曾动怒,只是讨饶笑道,“行啦,吃饭、吃饭!这不抽了还不成么?”
说着,祖孙两个便摆了饭来吃。善桐一边往嘴里塞面,一边看老太太脸色——却见老人家面色深沉,似乎正沉吟着什么,连筷子都动得慢了。
十三房眼下除了为善喜物色女婿这个问题之外,还能有什么事儿这么烦心?还就要求到老太太跟前来?善桐很有些想不明白了,但她还是忍住了强烈好奇,等吃完了饭,便自个儿收拾回屋睡觉去了:真要是能拿出来商量事,现祖母也就只能和她商量了。祖母没开口,肯定是有不开口理由。她自己烦心事就已经够多了,也着实没必要再四处嗅闻别人烦难。
不过,家就这么大,什么事也都不可能没个风声,不到两天,四太太举动就显出不对来了。
平时除了晨昏定省之外,她也就是偶然出门和小四房二太太、小二房刘氏说说话儿,因为大太太意思“大家大族太太,可不能和寻常村妇一样,闲着没事就是三姑六婆、家长里短地传播是非”,老太太没得说自然也是赞同,四太太很觉得没趣,又因为通房事没得老太太喜欢,正好四房还添了个庶子,便成天院子里带小孩儿,倒也其乐融融,很少上前院来自讨没趣。
这几天她可就不这样了,成天到晚地带着那还没起名小少爷到堂屋里,和老太太关着门一说话就是半天。善桐听丫头们唠起来,她时不时还上大房去和大太太谈天……纸包不住火,到了这地步,善桐也不可能再置身事外了,她毕竟是二房老家唯一成员,稍微使人一打听,便也就知道了事情真相。
海鹏婶到底还是顶不住压力,准备过继了。
“听说当时一关门就哭了,说是这一回媒婆是连个盲先生都往家里说,要不然就是穷乡僻壤,连饭都没得吃人家,家里兄弟还多。要不然,就是无赖闲汉,是一个正经人家汉子都没有……”六丑性格活泼,家里亲戚又多,消息自然是灵通,就活灵活现地给善桐学。“实是忍不得姑娘受这份罪。思来想去,全族里也就是咱们家家风正,一向走动得也频繁。就老着脸来,求老太太匀给他们房一个男丁……家产就是全留给他也成,只要能为他们家大姑娘做主,别让大姑娘娘家没个依靠就成了……”
“那祖母答应了没有呢?”善桐不禁就追问了一句,心里影影绰绰,倒是有了些头绪。
六丑转了转眼珠子,“好姑娘,这要是没答应,四太太犯得着见天往前院跑吗?一开始老太太还说呢,说这一过继,别人难免说三道四,让十三房太太安心找着,缘分都是说不准事。后来——后来十三房太太炕上就跪下了……老太太这就没顶住,说要和家里人商量……”
“难怪四婶这么着急上火。”善桐不禁微微冷笑。“手里正抱着一个呢——”
她忽然住了口,灵光一闪之间,已经恍然大悟,却又啼笑皆非,半晌,才感慨着摇了摇头:“我说四婶怎么忽然就改了做派,情愿犯祖母忌讳——”
原来,是早就看出来了海鹏婶心事,特地生了一个男丁预备那里!自己小产了一时半会生不出,就买个丫头来生——也亏得她心想事成,居然真生了个庶子!这会海鹏婶还真提出过继……这件事,看来四房是一定志必得了。
这么一想,确也是:小五房自己人丁也不算太旺盛。三房一个独子,这就不说了。大房两个嫡子都中举人了,是谁也舍不得过继出去,二房儿子倒是多了,可一个不顶用,一个中了举人,还有一个么,恐怕按母亲性子,也不会和四婶争这么个风头。就算祖母也和自己一样,看透了四婶动机,但一旦答应了这件事,这挑来挑去,后挑到四房头上可能性,十成里竟有九成了。到那时候,生母就隔邻,两房交情又厚,还拦得住生母和他往来不成?海鹏婶身体又不算好,万一过世得早,祖母又去了,恐怕十三房这剩下家产,十有**,还是要落到四婶手里……
这人还真是,一旦算计起来,就是四婶也能算计得这么精到。善桐一面有些不屑,一面却也觉得老太太不答应就罢了,一旦答应,多半还是要让四婶心想事成。她又为善喜着急,又觉得海鹏婶,“怎么这么糊涂,难道常常和四婶说几句话,就觉得四婶是个和气人了?”
不过,老太太似乎也有自己考虑,足足过了半个多月,她还没有吐个准话。倒是时常拿着善桐带回来那封信,翻来覆去地看着,四太太急得和热锅上蚂蚁,三天两头就正院打转,也都没能催促着老人家下了决心。反而这天傍晚,她当着一家人面打发四老爷,“你亲自去西安,把你二嫂接回来,就说家里有要事,要等她回来商量,你二哥要是空闲能回来几天,也让他回来。”
这话一出,别人犹可,四太太面色却一下就暗淡了下来。
现终于刷进来了,能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