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中药材大全 > 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

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蜈蚣-药材

蜈蚣-药材

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的干燥体。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河南、陕西等地。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

【药性】辛,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应用】

1.痉挛抽搐。本品性温,性善走窜,通达内外,搜风定搐力强,与全蝎均为息风要药,两药常同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如止痉散(《经验方》);若治小儿口撮,手足抽搐,以本品配全蝎、钩藤、僵蚕等,如撮风散(《证治准绳》),又(《圣惠方》)万金散,治小儿急惊,以本品配丹砂、轻粉等分研末,乳汁下;若治破伤风,角弓反张,即以本品为主药,配伍南星、防风等同用。如蜈蚣星风散(《医宗金鉴》)。经适当配伍,本品亦可用于癫痫、风中经络,口眼斜等证。

2.疮疡肿毒,瘰疬结核。本品以毒攻毒,味辛散结,同雄黄、猪胆汁配伍制膏,外敷恶疮肿毒,效果颇佳,如不二散(《拔萃方》);本品与茶叶共为细末,敷治瘰疬溃烂,如《本草纲目》引《枕中方》验方,新方结核散,配合全蝎、土鳖虫,共研细末内服,治骨结核;若以本品焙黄,研细末,开水送服,或与黄连、大黄、生甘草等同用,又可治毒蛇咬伤。

3.风湿顽痹。本品有良好的通络止痛功效,而与全蝎相似,故二药常与防风、独活、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药物同用,以治风湿痹痛、游走不定、痛势剧烈者。

4.顽固性头痛。本品搜风,通络止痛,可用治久治不愈之顽固性头痛或偏正头痛,多与天麻、川芎、白僵蚕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5g。研末冲服,每次0.6~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忌用。

【鉴别用药】蜈蚣、全蝎皆有息风镇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二药相须有协同增效作用。然全蝎性平,息风镇痉,攻毒散结之力不及蜈蚣;蜈蚣力猛性燥,善走窜通达,息风镇痉功效较强,又攻毒疗疮,通痹止痛疗效亦佳。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噉诸蛇、虫、鱼毒……去三虫。”

2.《本草纲目》:“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伤。”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有两种类似蜂毒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含有脂肪油、胆甾醇、蚁酸及组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尚含糖类、蛋白质以及铁、锌、锰、钙、镁等多种微量元素。

2.药理作用:蜈蚣水提液对士的宁引起的惊厥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其水浸剂对结核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蜈蚣煎剂能改善小鼠的微循环,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粘度,并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蜈蚣研末装胶囊吞服,治疗顽固性偏头痛,常获满意效果(新中医,1995,3:13);用黄连20g,蜈蚣5条,冰片2g,共研细末,香油调糊,涂擦患处,治疗带状疱疹16例,全部治愈(辽宁中医杂志,1999,1:36);大量临床病例显示,蜈蚣与全蝎配用,治疗中风偏瘫,均获良效(山西中医,1987,1:37)。另有用蜈蚣等治疗癫痫、破伤风、百日咳、肺结核、各种肿毒等。

4.不良反应:蜈蚣用量过大可引起中毒,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不省人事、心跳缓慢、呼吸困难、体温下降、血压下降等。出现溶血反应时,尿呈酱油色、排黑便、并出现溶血性贫血症状。出现过敏者,全身起过敏性皮疹,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另有服用蜈蚣粉致肝功能损害及急性肾功能衰竭者。蜈蚣中毒原因:一是用量过大,二是过敏体质者出现过敏反应。故应严格掌握用量,注意体质差异,过敏体质者勿用。蜈蚣中毒一般疗法为:早期催吐、洗胃;心动过缓者,可肌注阿托品等;呼吸循环衰竭者,可用中枢兴奋剂、强心及升压药。过敏者,给予抗过敏治疗。中医治疗:内服蜈蚣制剂中毒,可用:茶叶适量,泡水频服;或用风尾草120g,银花90g,甘草60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