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周易注 > 上经需传卷二 同人 > 上经需传卷二 同人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1)。《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2)。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3)。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4)。 【注释】(1)二为同人之主。(2)所以乃能“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非二之所能也,是乾之所行,故特曰“同人曰”。(3)行健不以武,而以文明用之,相应不以邪,而以中正应之,君子正也,故曰“利君子贞”。(4)君子以文明为德。 《象》曰:天与火,同人(1)。君子以类族辨物(2)。 【注释】(1)天体在上,而火炎上,同人之义也。(2)君子小人,各得所同。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1)。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注释】(1)居同人之始,为同人之首者也。无应於上,心无系吝,通夫大同,出门皆同。故曰“同人于门”也。出门同人,谁与为咎? 六二:同人于宗,吝(1)。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注释】(1)应在乎五,唯同於主,过主则否。用心扁狭,鄙吝之道。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1)。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2)。 【注释】(1)居同人之际,履下卦之极,不能包弘上下,通夫大同;物党相分,欲乖其道,贫於所比,据上之应;其敌刚健,非力所当,故“伏戎于莽”,不敢显亢也。“升其高陵”,望不敢进,量斯势也,三岁不能兴者也。三岁不能兴,则五道亦以成矣,安所行焉?(2)安,辞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1)。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注释】(1)处上攻下,力能乘墉者也。履非其位,以与人争,二自五应,三非犯己,攻三求二,尢而效之,违义伤理,无所不与,故虽乘墉而不克也。不克则反,反则得吉也。不克乃反,其所以得吉,“困而反则”者也。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1)。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注释】(1)《彖》曰:“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然则体柔居中,众之所与;执刚用直,无所未从,故近隔乎二刚,未获厥志,是以“先号咷”也。居中处尊,战必克胜,故“后笑”也。不能使物自归而用其强直,故必须大师克之,然后相遇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1)。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2)。 【注释】(1)郊者,外之极也。处“同人”之时,最在於外,不获同志,而远於内争,故虽无悔吝,亦未得其志。(2)凡处同人而不泰焉,则必用师矣。不能大通,则各私其党而求利焉。楚人亡弓,不能亡楚。爱国愈甚,益为它灾。是以同人不弘刚健之爻,皆至用师也。 下一章 上一章 周易注
《象》曰:天与火,同人(1)。君子以类族辨物(2)。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1)。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1)。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1)。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2)。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1)。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1)。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1)。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