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旅行使我们谦虚 > 莎草纸 >

莎草纸

到埃及旅行的时候,我带了一个电话号码——3488676。别人以为是一个好友或是某个机构的联系电话,其实否,它是一个售卖莎草纸的商店。到了开罗之后,我对导游说,我要找到这个商店,据说它是在一条船上,叫作莱凯布博士莎草纸研究所,位于吉萨谢拉顿饭店南面。

导游是一位永远戴着头巾的阿拉伯女性,由于热带阳光的直射,皮肤黝黑,看不出年龄,名叫丽达。丽达的墨绿色头巾包得很严实,用一种带着彩色珠子的大头针把头巾的边边角角都别在鬓间,锱铢必较地把每一根头发都深藏起来。没有一丝头发露出的女性让人感觉到寒冷和严厉。我总怕那些大头针会伤了她的脸,但她自己毫无畏惧的样子。丽达毕业于埃及大学中文专业,没到过中国,中文说得不大好,但我们略为思索一下,听懂是没有问题的。比如她介绍神庙壁画上一位女神用“胸前的奶粉”喂养另外的神,我们就愣了,不知“胸前的奶粉”是个什么东西。再瞅瞅壁画,原来女神是用乳房哺育小猫头鹰,恍然大悟。她说,莎草纸啊,哪里都有,我会带你们去买的。

可能是因为常常写字的缘故,我对纸有一份特别的尊敬,约略相当于老农喜欢好骡子、好马、好镰刀。

莎草纸在英语中写作“papyrus”,它是希腊语“papuros”的拉丁文转写,也是英文中“纸(paper)”一词的词源。出发之前,看了很多有关莎草纸的资料,但还是没法想象莎草纸的模样。也许是对蔡伦造的纸印象太深,无论怎样琢磨,纸依然只能是我们平常所见的A4纸的架势,至多把它想成早年间用的草纸模样,也许因为都属“草”系,私下里又觉不敬。在古埃及,莎草纸是很神圣的,将莎草纸尊称为“pa-per-aa”,意思是“法老的财产”,表示只有万能的法老才拥有对莎草纸的专有生产权。带有皇室“胎记”的纸张,应该骨骼清奇、法相庄严才对。

在丽达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一个院子。水塘里生长着一些碧绿的草梗,初看起来有些像芦苇,但是比芦苇要粗壮和挺直。丽达说,这就是纸莎草,阿拉伯音译为“伯尔地”。听说在尼罗河谷野生的纸莎草,茎秆可高达三米,长得比甘蔗还要粗,简直像丛林。我们看到的家养纸莎草远没有那么彪悍,高约一米,直径和大拇指相仿。无论粗细,纸莎草的茎秆都是三角形的,属多年生绿色长秆草本植物,切茎繁殖。茎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茎端有细长的针叶,如披头散发的小号松树。

现在,允许我把两个名词说清楚一点。纸莎草是一种草,就是能做成莎草纸的草。莎草纸是一种纸,是用纸莎草做成的纸。有一点像绕口令,是不是?

第一眼看到成品莎草纸的时候,有些许失望,没有想象中的珠光宝气,不像完整的纸,像一种编织物,平凡而暗淡。

要具体形容它的长相,容我把话荡开一点。丽达曾经说过,埃及到处都是卖莎草纸的,不要随便买,不然你们会上当。

我们就好奇,说,一张白纸,还有什么猫腻呢?

丽达听不懂“猫腻”是什么,就说,这和猫没有关系,和香蕉有关系。

我们就更不明白了,说,纸和香蕉有什么关系?

丽达说,也不是和香蕉有关系,是和香蕉皮有关系。假冒的莎草纸,是用香蕉皮的内层做成的。

在丽达的解释下,我们终于明白了。香蕉皮被剥下来之后,内皮有一种丝缕样的网状结构,好像一些年代久远的旧白绸糊在香蕉外皮之内。把这些香蕉的内皮叠加在一起晾干,就大致完成了假冒莎草纸的造型。真的莎草纸在外形上和香蕉皮莎草纸非常近似。

现在,你能否想象出莎草纸的样子呢?

在这家店铺中,除了种植有纸莎草的样本外,还展示莎草纸的制造过程。先将纸莎草茎的硬质绿色外皮削去,把浅色的内茎切成40厘米左右的长段,再把里面的芯剖为竖条,然后一片片切成薄片。切下的薄片要在水中浸泡至少6天,以除去所含的糖分和胶质。之后将这些竖条并排摆成一层,然后在上面覆盖上另一层。记住啊,两层薄片要互相垂直,类似经纬相交的编织工艺。再然后,将这些薄片平摊在两层亚麻布中间,趁湿用木槌捶打,直到将两层薄片打成一片,并挤去一切能够挤去的水分。现在,纸莎草的膜片已经相当干燥了,但是还远远不够,要用石头等重物压(以前是手工,如今多半改为机器压制)。压后再晾干,等到彻底干燥后,用浮石磨光,此时就得到莎草纸的成品。为了使墨水不至于洇开,还要在书写的那一面施胶,让莎草纸更臻完美。

莎草纸和蔡伦造纸之间最大的不同,是蔡伦纸要经过多种介质的发酵和搅拌,然后还要把纸浆晒干,蔡伦纸其实是一种混合的物质。我记得授课时老师讲到蔡伦造纸要用旧渔网,以增加纸的韧性。我曾举手提问,说是如果旧渔网用完了怎么办?蔡伦是停产还是改用新渔网?老师斥责道,真是没脑子!蔡伦不会用新渔网的,那太浪费了。再说,新渔网没有旧渔网好用,捣不烂的。那时候到处都是江河,旧渔网多得很,根本就用不完。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至今想起来,还觉得老师硬是英明,那时候到处都是江河啊!

莎草纸是单纯和唯一的,它只用一种原料,也不搅拌和发酵,只是把水分沥干。利用植物纤维进行编织,没有制作纸浆的步骤,因此不是造纸。从这个意义上讲,莎草纸更天然和纯粹,虽然不是很洁白,但泛着柔和的象牙黄的光泽,有着永不重复的纵横交错的纹路,柔韧而抗压。纸莎草在古埃及是象征永恒的神草,用来造纸已经有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它不怕折卷,不怕水浸,如同一种不死的精灵,在几千年后,色彩依然鲜艳如初。

古埃及人对纸莎草十分崇拜,把它当作王国的标志。在壁画中,你常常会看到国王手持纸莎草茎状的权杖。莎草纸后来成为地中海地区一种通用的书写材料,希腊人、罗马人以及阿拉伯人都曾经用它不倦地书写过。和子孙昌盛的蔡伦纸相比,莎草纸命途多舛。它被使用到8世纪左右,就渐渐消亡了。从阿拉伯传入的廉价纸张代替了烦琐的莎草纸,在此之前,羊皮纸和牛皮纸已经在很多领域取代了莎草纸。它们来源广泛,在潮湿的环境下更耐用。

在欧洲,幸好教会对莎草纸独有青睐,直到11世纪左右依然在正式文件中使用莎草纸。现在留存下来具有确切年代的莎草纸实物文件是一份1057年的教皇敕令和一卷书写于1087年的阿拉伯文献。

莎草纸消亡以后,制作莎草纸的技术也因缺乏记载而失传。后来,跟随拿破仑远征埃及的法国学者虽然收集到古埃及莎草纸的实物,也没能复原其制造方法。直到1962年,埃及工程师哈桑·拉贾(Hassan Ragab)利用1872年从法国引种回埃及的纸莎草,重新发明了制作莎草纸的技术。

我们看到的就是这种死而复生的莎草纸制作方法。除了制造工艺之外,这家店铺的墙上、玻璃框内陈列着各色各样的纸莎草纸画,尺幅从一本书大小到一丈见方应有尽有。题材大多取自流传几千年的神庙壁画,也有埃及的风土人情和阿拉伯文字,所绘人物有一种特殊的生动。如果脸面是侧向的,身体就是正向的。或者相反,脸面是正向的,身体却是侧向的。不知为什么,古埃及人的身体和头颅好像总是不屑于完全统一。画以线描为主,勾画准确,线条中间填满了饱胀的颜色,多以金、蓝、红为主,颜料是由动植物和矿物为原料特制而成,色彩夸张而浓烈。可惜我们对古埃及的历史不是很了解,搞不清画中人物的起承转合,只有目瞪口呆的份儿。在二楼售货处,摆着用纸莎草编织的篮、罐、鞋、帽、绳等各种工艺品,售货员们穿着传统的阿拉伯袍子,和满墙满地的画张交映在一起,更让人眼花缭乱。看看标价,很不便宜,就和丽达讨主意。丽达说,买这里的,别的地方常常是假的,没办法识别。你们要选好的,这里的最好。

但我们还是不愿轻易掏钱包。看起来工艺并不是特别复杂,一张画就要几百块钱,是不是太贵了呢?丽达说,你看墙上。

我们就看墙上。丽达说,墙上有你们领导人的照片。我们果然看到了出访埃及的领导人在这里参观时的微笑照片,于是便放下心来。

买了几张画之后,我看到一张绚烂的莎草纸,四周的图案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太阳鸟,中心写满了字。我问丽达,这是什么东西?

丽达永远是言简意赅的,说:“文书。”

我说:“什么文书呢?”

丽达说:“契约。”

这基本上和没回答差不多。我也能看出它好像是一份证书,但证明的是什么呢?是尼罗河上的某一块土地的归属,还是金字塔下某一群骆驼的主人?

我穷追不舍地问,丽达终于说:“结婚证。”

我说:“谁的结婚证呢?”

丽达说:“谁的结婚证都可以的。”

看来,丽达是没有法子说得更清楚了,我站在地当央,独自猜想这张纸到底是怎么回事。售卖此物的盛装小姐看我迷惘的样子,拿出一支蘸满了金粉的笔比画着。这可不是一支普通的笔,是纸莎草茎削成的三角形短棒,笔端蘸着金粉,熠熠闪光,好像一支魔棍。小姐手舞足蹈,不停地用魔棒在契约上笔走龙蛇。我问丽达:“她要干什么?”

丽达说:“她在问你的名字。”

我奇怪,说:“我的名字和她有何相干?”

丽达说:“你和谁结婚了,她就用古埃及文字把你们的名字写上去,万古长青。”

原来是这样。我想告诉丽达,这里用“白头偕老”可能比“万古长青”更相宜,想了想,没说。这是一种用法老的文字复制的结婚证书,款式完全是复古的,和从木乃伊身边挖出来的结婚证书一模一样。只要告诉这位小姐你需要填写的名字,现场办公,她很快就可以把夫妻的名字写好,交到你手中。

当然,收费也不菲。

写到这里,我介绍一下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在埃及漫步,你总是会不期然遭遇这些古老而神秘的符号。它们镌刻在石碑上,描画在神像旁,在金字塔,在法老墓,到处都有它们魔幻般的身影。它们不像是字,像是一些绘画和咒语,讲述着绚烂而复杂的历史。

资料上说,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真的就是一种绘画形式的文字体系。前身基本上就是图域,是一种靠想象描写的象征符号,被古埃及人用来记载事件。它用一定的图形表示一定的事物或概念。画三条波浪的横线表示“水”,画两座夹峙的河谷边的山峰表示“山”,画个中间加点的圆圈表示“日”。后来有了表意字,如画许多小蝌蚪象征成千上万的“多”字,牛在水边奔跑表示饥渴的“渴”字,这多少有点抽象的含义。要是写成一个句子,表达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就把这些单个的图画符号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复杂的表意图形。初时常用的象形字有五六百个。用这样的图画符号记录发生的事,显然不太方便。写一个字就需要画很多画,遇到复杂抽象的概念或事物,有点少慢差费。后来,古埃及人把象形字发展成为表音字,放弃原来的字义而赋予其一定的声音,甚至连声音也不全部采取,只采取第一个音节。例如:埃及人把猫头鹰叫作“姆”,它的图形既表示猫头鹰,又表示“姆”这个声音。这样的表音符号有24个,都是辅音,没有元音。

这种象形文字(又称圣书体,或碑铭体、正规体)的文字体系,同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一样,都是独立地由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衍生出来的,它们仿佛是寓言,甚至是魔术。这种神秘的字体由于形体复杂,书写速度太慢,所以那些经常要使用文字的僧侣逐渐将其简化,并采用速写与圆笔的形式创造了一种草书体,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僧侣体了。僧侣体文字先是用来抄写文学作品和商业文书等,大约到了第二十一王朝前后,僧侣体才开始用于书写宗教文献。

公元前525年,古埃及被波斯人征服。此后,埃及人被迫使用波斯文字来记载发生的事情。而记载古埃及历史的那些图画和图形,随着掌握这种技术的祭司逐渐去世,后来竟没人能识,成了天书。

历史蹒跚向前,当马其顿人、罗马人在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下面徘徊时,只能惊叹眼前建筑的辉煌灿烂,却对其他情况一无所知,因为完全读不懂古埃及的文字。灿烂一时的古埃及象形文字,湮灭在历史的荒凉萋草之中。

1799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他手下的一名军官布夏尔带领士兵在罗塞达城附近修筑防御工事时,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岩断碑。碑上用两种文字、三种字体刻着同一篇碑文。最上面用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间是古埃及的草书体象形文字,下面是希腊文字。这就是著名的“罗塞达碑”。

发现“罗塞达碑”的消息在当时的《埃及通讯》报上发表后,立即引起各国学者的浓厚兴趣,他们纷纷试图译解碑上的文字。碑上的希腊文很快就被读通了。碑中间的那段文字也很快就被确认是古埃及的草书体文字。但是,尽管学者们能借助碑上的希腊文领悟到象形文字和草书文字的含义,却依然没有解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之谜。

年仅11岁的法国少年商博良决心揭开“罗塞达碑”上古埃及文字的秘密,让石碑说话,告诉人们古埃及的秘密。为了读懂埃及象形文字,他勤奋工作了21年。商博良发现,古埃及人写国王名字时都要加上方框,或者在名字下面画上粗线。“罗塞达碑”上也有用线条框起来的文字,是不是国王的名字呢?经过不断探索,商博良终于对照着希腊文,读通了埃及国王托勒密和王后克里奥帕特拉这两个象形文字。它们可以从右到左,也可以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拼读出来。商博良由此确信,象形文字中的图形符号,总的来说,代表的是发音的辅音符号。经过不懈的努力,到了1822年,这个在一千多年间始终令人茫然不解的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终于被商博良解开了。

原来,“罗塞达碑”上的碑文是公元前196年埃及孟斐斯城的僧侣们给当时的国王写的一封歌功颂德的感谢信。这位国王就是第十五王朝法老托勒密。他登上国王宝座后不久,取消了僧侣们欠缴的税款,并为神庙开辟了新的财源,对神庙采取了特殊的保护措施,给僧侣们带来了一系列好处,很快赢得了僧侣们的敬仰。僧侣们写了这封感谢信,并把其内容用三种文字刻在这块黑色玄武岩碑石上。

小小的罗塞达城,由于有了这块借以解开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的碑石而举世闻名。不过,这块著名的碑石如今并不在埃及,而是被收藏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了。

埃及象形文字与汉语所不同的是,它们依然保持单独的图形字符。这种文字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可以向右写,也可以向左写,到底是什么方向则看动物字符头部的指向来判断。至于在单词单元上则怎么匀称美观怎么写,只要不影响意思,上下左右,天地自由。

我们一下子从开罗的售卖莎草纸的商店,跑到了几千年之前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罗列的这些资料有点枯燥,请原谅。简言之,古埃及文字是充满了想象的自由散漫的文字,它们花哨而饱含着魔法的意味。比如,和现代字母“A”相对照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大致像一只神态自若的鸟。和现代字母“F”相对应的好像是一条蜿蜒的蛇。和“B”相对应的近乎一只向左撇着的脚。和“U”相对应的仿佛是一圈盘起来的绳。“Z”则像两把背道而驰的匕首……

当然,以上的描述,仅仅是我在对照着商店里发给我们的字母表匆匆一瞥所得出的粗浅印象,很不准确。未曾请教过专家,甚至也没有和丽达核对过,丽达此刻正忙着呢,被大家东拉西扯地砍价,根本没工夫理会这样枯燥的问题。

一位朋友可以用法文和售纸小姐交流。我说,古埃及文字能书写咱中国人的名字吗?

朋友说,这还不简单嘛,你的名字是由哪些字母组成的,她在表上一对照,依样画葫芦地把象形文字填到莎草纸上,不就大功告成了?

我有心想买,说,你帮我问问,价钱可否商量?

朋友如实翻译过去,售纸小姐很优雅地摇着头,不停地说着什么。不用朋友翻译,我也知道没戏。果然,朋友说,小姐告知我们,莎草纸本身的价钱虽然并不是很贵,但所用的颜料都是由矿物质提炼的,很珍稀。特别是书写名字的金粉,用的是真金,可以保证永不变色。人们当然希望自己的结婚证书能够长久保存,以象征爱情的永不褪色吧。所以,不能便宜。

得,缄口吧。在这样的攻势之下,你甚至觉得如果继续讨价还价,就是对姻缘的大不敬了。

我在国内的一对朋友正准备结婚,我决定为他们置办一张法老的证书,当作独特的贺礼,婚礼时拿出来也许会震惊四座。我正在一笔一画地书写他们的名字时,站在一旁的朋友悄声对我说,建议你还是不要这种古怪的结婚证。

我一惊,停了笔,说,怎么啦?

朋友说,一个已经覆灭了的王朝,一种已经消失了的文化,一份已经无人能识别的文字,这吉利吗?

哦,哦!我还真没从这个角度想过问题。我说,你的意思是……

朋友说,反正要是我结婚,就不喜欢这种东西。

我看着这位朋友年轻的脸,心想也许她说得有道理。我已经上了年纪饱经风霜,对兆头之类的东西就趋向麻木淡然。但年轻人也许比老年人更迷信呢,还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吧。

我就放下书写名字的笔,对售纸小姐说,对不起,我不要法老的证书了。小姐惊异地扬了扬眉毛。眉毛很细很弯,轻轻抖动。

我对朋友说,可我还是非常想要莎草纸。

朋友说,你的意思是要一卷空白的纸吗?

我说,是的。我喜欢这种以几千年前的古老工艺制出来的纸,喜欢它能够经历几千年的风霜依然洁白柔软。

朋友说,这很简单,我来跟她说,就买几张空白的莎草纸吧。

我也以为这是很简单的事,不想朋友却和售纸小姐好一番交涉,小姐还请示了一个长胡子的中年男子,可能是他们的领导吧。最后好不容易才成交,价钱是彩色画的80%。我说,什么都不用画了写了,为什么打折并不多?

朋友说,我也是这样和他们论及的啊。我说,不是说颜料很贵吗?不是说金粉很贵吗?现在我们不要这些东西了,为什么价格并不便宜?他们说,从来没有人单独买过空白的莎草纸,这等于让他们售卖原料。他们如果很便宜地把莎草纸卖掉了,就没法经营了。本来他们只同意打九折,现在还是优惠了呢!

我说,谢谢你了,就这样吧。

待我付完钱之后,兴冲冲展开看着空白的莎草纸往外走时,小姐还和朋友喋喋不休地说着什么。朋友只是微笑,也不答话,和我一道挽臂走出。

我随口问道,她和你说什么呢?

朋友俏皮一笑,说,我不告诉你。

我好奇起来,说,售纸小姐虽然长得俏丽,可你也是个漂亮的中国MM(网络用语,“妹妹”的变体),也没法向你施展美人计。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还不可告人吗?

朋友说,她说你没有购买法老的结婚证书,都是因为我向你说了什么。她希望我以后再来的时候,不要破坏他们的买卖。

我说,小姐的眼睛够毒的。

朋友说,她还看出你非常喜欢空白的莎草纸,说哪怕是9折,相信你最终也会购买。她对我说,为什么要这样拼命地为了别人讨价还价呢?如果最终以9折成交,他们会只收8.5折扣的钱,把那0.5的折扣让给我。这样他们能多赚一些,我也可以有点小收入。她还说,如果我不习惯从他们那里拿回扣,也可以在我购买他们货物的时候,把这点钱折算进去……

为之绝倒。阿拉伯人会做生意,由此让我深深佩服。

还是对法老文耿耿于怀,觉得一定要带走一件铭刻着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纪念品,才算来过埃及。

我对丽达说,哪里还有法老文的东西?除了莎草纸画以外。

丽达说,我会告诉你的。

我就死心塌地地等着。这一天终于等到了。一只小帆船带我们到尼罗河上冲浪。护送我们的水手,是两个当地的土著黑人。他们几乎不说话,只是露出雪白的牙齿微笑。帆船到达尼罗河上游的河口,丽达指着远处一座红色小楼对我们说,这就是英国惊险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住过的地方。我们说,就是那个写作《尼罗河上的惨案》的阿加莎吗?丽达说,就是她。我们说《尼罗河上的惨案》是在这里写的吗?丽达很实在地回答,这我就不知道了。但是,她住过这里,尼罗河的风光一定给了她灵感。

这话肯定对。

写到这里,让我介绍一下尼罗河。在埃及走动,你就是围着尼罗河转,甚至在飞机还没有降落的时候,你就在空中看到它庞大的水系。这是一条如此浩渺博大的河流,让你不由得敬畏和爱戴。

通常我们面对地图是“上北下南”,但面对尼罗河方位的时候,称呼就恰好颠倒了过来。尼罗河是从南方流向北方,所以当人们说到上尼罗河的时候,指的是南方。说到下尼罗河的时候,指的是北方。

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全长6670公里,流域面积334.9万平方公里,9起源于非洲中部的乌干达和埃塞俄比亚,往北途经尼罗河三角洲后注入地中海。

几千年来,尼罗河每年6~10月定期发洪水。尼罗河流经埃及的那一段,只占全长的六分之一。河流泛滥,一般来说是坏事,但对于埃及来说,是大大的好事。每年,当尼罗河发源地埃塞俄比亚山区进入雨季的时候,尼罗河河水就上涨。从7月中旬开始,洪水滔滔,开始淹没埃及的盆地。8月河水上涨最高时,河岸两旁的大片田野被完全淹没,成为沼泽,人们纷纷迁往高处躲避。10月过后,洪水消退,留下了肥沃的淤泥,大自然给埃及的土地普遍施了一次肥料。在这些一把能攥出油的土壤上,人们栽培了棉花、小麦、水稻、椰枣等农作物,大获丰收,在干旱的沙漠地区上形成了一条生机勃勃的“绿色走廊”。富饶的尼罗河河谷的收成足够全国人民的吃食,剩下的财力就去修建金字塔,也成为产生古代文明的一个摇篮。想想那神妙的象形文字,就能体会到当年得天独厚的埃及人过着怎样异想天开的日子。只有富足与闲暇,才能产生出如此匪夷所思的复杂文字,直到今天还令人叹为观止。

丽达告诉我们,埃及的旅游收入占到了国民收入的70%以上。埃及人称尼罗河是他们的生命之母。而开罗是尼罗河送给埃及的礼物。

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顶部附近,东、南、西三面都被撒哈拉沙漠包围,气候炎热干燥。公元969年,美洲大陆还没有被发现之前,开罗已是阿拉伯帝国法蒂玛王朝的国都了。“开罗”在阿拉伯文中是“胜利”的意思。

开罗的市区分布在尼罗河两岸,尼罗河是开罗新旧城区的分界线。东岸,有着建于11~16世纪的老城,开罗的名胜古迹大都集中在这里。其中有建于12世纪的萨拉丁城堡和许多著名的清真寺,还有具有阿拉伯古代风貌的大市场,市场上陈列着铜器、纺织品、地毯、琥珀、香料等物品,空气中都弥漫着奇异香料的气味。老城区的房屋比较低矮,街巷狭窄,保持着古代风貌。尼罗河西岸,是19世纪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市区。新市区内高楼林立,187米的开罗塔高高地俯瞰着全城。在宽阔的新区马路上,到处奔驰着电车和汽车。而在老城的街道中,不时可以看到古老的马车和沙漠特有的骆驼在往来。

我们的小帆船停在了尼罗河的中心,这里水天一色,让你生出航海的感觉。两个黑人突然拿出很多木雕和石头的项链、耳坠等,向我们兜售。丽达说,他们很辛苦,工资也很低,如果买一些他们的货物,就是帮助他们。我买下了一串木制的项链,是由十几只木雕角马组成的,算不上精致,但自有一种野性的韵味让你感动。每只角马都是寥寥几刀,就雕出了奔跑的英姿。你不得不承认,这些无名的工匠并不是有多么出众的手艺,只是他们的眼睛无数次地遭遇过角马的奔驰,所以哪怕是最蹩脚的手艺人,也沾染了角马魂灵的神韵。

买完黑人的物件之后,丽达很严肃地对大家说,在埃及,导游向客人私下兜售旅游纪念品,是犯法的。如果被举报,就会面临很严重的处罚。但是,我不忍心看你们买到伪劣的产品,埃及人向游客售卖不良的物品,是很有本事的。

我们就笑起来,这些天的经历,证明丽达所言不虚。但是,丽达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有点自曝家丑的意思,让我们无法贸然回应。丽达说,有人希望得到一些有法老文的纪念品,我认识开罗一家很好的银饰店。他们可以为客人定制手链,用皮和银来制作。在银饰上,可以用法老文把你的名字刻在上面,还有一些美妙的吉祥的图案可以选择,比如猫头鹰、太阳鸟、生命的钥匙等。

风帆落下来了,小船在尼罗河的中心好似一片树叶,随着尼罗河的水波微微荡漾起伏,让人有一种微醺的昏然。

我问丽达,什么叫生命的钥匙?

丽达说,在古老的埃及传说中,每一个生命降生之后,并不是马上就打开的,需要生命的钥匙。只有用生命的钥匙打开的生命,才会更有意义和幸福。

哦哦,古埃及人可真是聪明啊!他们把生命分成了两种,被钥匙打开的和没有打开的。想来这两种生命的质量和结局也应是不完全相同的。本想和丽达问个清楚,无奈当时丽达忙着收钱,不忍心坏了她的买卖,心想以后再问吧。

我对丽达说,那我就要一只手镯吧,用法老文写上我的名字,再要一把生命的钥匙。

丽达很仔细地记下了大家的不同要求,有的人要太阳鸟,也有要猫头鹰和鳄鱼的,反正在古埃及的神话中,世上万物皆有灵性,都有丰富的寓意和祝福。她又拿出一卷小尺,说手腕的粗细是不同的,特别是皮革制品,要稍微宽松一点。我就让她量了手腕,并特别把尺码放大了一些,以防老年越发富态的时候套不进这生命的钥匙了。

离开埃及的时候,包囊里多了一卷无字的莎草纸,一串非洲木雕角马的小项链,一只用法老文雕刻着我的名字的手镯,银饰中央是一把生命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