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历史的温度2:细节里的故事、彷徨和信念 > 明明是刻骨铭心的仇恨,但日本战后为什么会感激美国人? >

明明是刻骨铭心的仇恨,但日本战后为什么会感激美国人?

我们一直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那么,如果在极度仇恨之后,又转变为极度的热爱和崇拜,背后的原因,就更值得探寻了。

1

1945年8月30日,下午2点05分。

一架飞机在日本横滨以西的厚木机场缓缓降落。

整个机场高度戒备,全部戒严。因为,这架名叫“巴丹号”的飞机,是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的座机。

麦克阿瑟作为“二战”期间的“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现在的头衔是“驻日盟军最高司令”——没错,他是在日本战败投降后,来接管日本的。

但久经沙场的麦克阿瑟,在迈出机舱门的时候,还是有一点紧张。

麦克阿瑟走出飞机

麦克阿瑟其实应该提前一周就抵达日本。但是,他得到的情报是,厚木机场停着数不清的日本“自杀式”飞机,而一大批“神风特工队”的队员已经表态: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渴望,与这位沾满大日本皇军鲜血的刽子手同归于尽!

太平洋战场上,美国人在中后期把日本人虐得体无完肤,从硫磺岛到关岛,从冲绳岛到东京大轰炸,再加上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日本数十万军民尸骨无存——当然,日本人未必会检讨是他们自己先偷袭珍珠港的。

而麦克阿瑟呢?是他指挥着美国军队,冲破一层又一层日本人用尸体堆积起来的防线和壁垒,一直从澳大利亚打到日本——在很多日本军官和士兵心目中,他就是“罪魁祸首”。

此时此刻,日本的本土还有300万士兵尚未完全缴械,对于孤身前来接受投降的麦克阿瑟来说——他自己是很得意这种“孤胆英雄”行为的——只要有一点点“哗变”,他就可能被愤怒的日本人撕碎。

所以,麦克阿瑟在命令厚木机场的所有日本飞机拆除螺旋桨之后,才敢降落到这里。

事实证明,麦克阿瑟的担心不无道理。

从机场到横滨市区,有13公里的路程。一路上,麦克阿瑟发现,沿途的道路两旁,站满了日本士兵,可能有3万名之多。

而所有的日本士兵,都背朝他的车队。

旁边有人给麦克阿瑟解释:这是他们拱卫天皇的方式。

但麦克阿瑟没有理由因为这种安慰而平静下来。面对明显有敌对情绪的日本士兵,他的任务非常艰巨:接管这个国家,稳定这个国家,恢复这个国家。

但首先,他决定要震慑这个国家。

2

1945年9月2日,上午9点。

日本的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在东京湾的美军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盟军的代表团,以麦克阿瑟领衔,日本的代表团首席代表,是新任的外相重光葵——就是1932年在上海虹口公园被炸断腿的那位。

麦克阿瑟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舰上代表盟军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当时中方受降代表团的团长是徐永昌

签字仪式只进行了18分钟就结束了,然后,让现场所有人都大为震撼的一幕发生了:整整400架美国当时最先进的B-29轰炸机列队掠过“密苏里”号战舰的上空,队列旁围绕的,又是整整1500架舰载机。

整个天空都被遮蔽,整个海洋都被震动。

当时的日本代表团成员面面相觑,沉默不语——如果能回到1941年,他们估计一定不会发动偷袭,去招惹美国这个拥有超级生产力的怪兽。

而麦克阿瑟安排这一出的用意也很明显:你们之前不是不肯投降吗?不是要“玉碎”吗?“碎”给我看看?

3

第一步是震慑,第二步就是瓦解意志。

瓦解谁的意志?当然是日本国民的意志。日本国民的意志来源于哪里?来源于一个人:日本天皇。

在投降仪式举行之前,美军曾给日本天皇草拟过一份天皇的投降诏书,第一句是:“我,天皇裕仁……”当时麦克阿瑟觉得这句话很正常,但身边在场的日本人都面露愠色。

旁边有人悄悄告诉麦克阿瑟:“天皇从来不用‘我’,用‘朕’。”

麦克阿瑟由此深深体会到了日本民众对天皇那种近乎癫狂的崇拜。于是,他立刻告诫所有部下:“不要不尊敬日本天皇,这样会惹怒日本的军人!”

但尊敬归尊敬,不解决“天皇”这个问题,是不可能让日本人彻底接受改造的。

于是,麦克阿瑟让日本的裕仁天皇发表了一个宣言。这个宣言,就是著名的《人间宣言》。

宣言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

“朕と尔等国民との间の纽帯は、终始相互の信頼と敬爱とに依りて结ばれ、単なる神话と伝说とに依りて生ぜるものに非ず。

(朕和诸等国民之间的纽带,是依靠互相信赖互相敬爱所形成,而不是单靠神话传说而生出。)

天皇を以て现御神(あらひとがみ)とし、且つ日本国民を以て他の民族に优越せる民族にして、延いて世界を支配すべき运命を有すとの架空なる観念に基くものにも非ず。

(说朕是神,日本民族有比其他民族更优越的素质,拥有能扩张统治世界的命运,这种架空事实的观念,也是无根据的。)

朕の政府は、国民の试炼と苦难とを缓和せんが为、あらゆる施策と経営とに万全の方途を讲ずべし。

麦克阿瑟与日本裕仁天皇

(朕的政府是为了缓和国民的苦难和磨炼,为了能够更好地运营国家和发布政策才有如此之说。)

换句话说,就是天皇通过一份诏书的形式告诉全体日本国民:我不是神,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凡人。

这样一个举动,既保住了日本军人的颜面,但也让天皇的威信在平民老百姓心目中大大降低了。

当然,麦克阿瑟却为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埋下了一颗大地雷:天皇若不被彻底清算,日本军国主义又怎么可能不招魂?

4

前两步基础打好以后,麦克阿瑟正式开始了他对日本的改造。

首先,麦克阿瑟要为日本制定一部新宪法。

新宪法的草案被称为“麦克阿瑟草案”,但其实是麦克阿瑟让占领军中那些参战前是律师的军官和士兵经过详细讨论后写出来的。日本的新宪法是美国制度与英国制度的结合,代表着那批年轻律师最大的理想:最大程度保障国民权利。

这部宪法曾被一些人认为是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最自由的宪法,也被一些人认为是麦克阿瑟在占领日本期间最大的成就。

1946年4月10日,日本根据新出笼的宪法举行了战后的第一次国会选举。在那次选举中,有1300万日本妇女参加了投票——麦克阿瑟坚持一定要给妇女投票权,因为他认为这也将打击处于男权社会的日本男子的自信和尊严。

结果,有一位妓女也被选进了众议院。有很多人反对,麦克阿瑟就问妓女获得了多少选票,得到的回答是“25.6万张”。麦克阿瑟随即向那位妓女发出了贺信,他说:“那么多的选票,绝不会仅仅是依靠她那暧昧的职业得到的。”

政治体制搞定,麦克阿瑟的第二步是搞经济。

在这一方面,麦克阿瑟用的秘诀就是一个字:拆!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本大约80%的工业和金融财富都控制在一批大财阀的手里:三菱、三井、住友……这些大垄断公司不仅垄断了国家财富,还左右了国家的政治和决策。“二战”期间,这些大财阀公司也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的发动机之一。

于是,麦克阿瑟就下令把这些大财阀全都解散——规定财阀们必须交出所控制的股票,一半公开出售,剩下的一半作为财产税上缴。让这些“巨无霸”公司都成了普通公司,既增强了市场的活力,又避免这些公司以后再能影响国家政策。

这种简单粗暴的行为当然会引起反抗,但没事,和强迫日本人接受新宪法一样,麦克阿瑟手里有飞机大炮和机枪(但这项改革其实收效不大)。

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同时,麦克阿瑟还要解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农民问题。

怎么解决?说穿了也是一个套路:搞土改。

在战前,日本的土地高度集中,全国大约有一半的耕地集中在地主手里,他们靠收租就能过着非常舒适的生活,贫苦的农民没有地种,这种行为大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麦克阿瑟在1946年6月正式提出自己的土改方案:在村子里的地主,可以保留大约两亩半的土地,多余的全部由国家收购;不在村的地主的土地,全部由国家收购。然后这些土地再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转给佃农。

由于缺乏粮食和物资,黑市一度成为战后日本人的主要物资来源

到1950年,日本大概有3000万亩的土地被国家收购,475万余户的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占日本全国农民总数的75%),日本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

除了这三项重要改革,麦克阿瑟还对日本的教育体系和宗教体系(主要是针对神道教,麦克阿瑟曾想一把火烧了靖国神社,但出于冷战考虑而最终没有进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无论是教育还是宗教,绝对不能再宣扬对天皇效忠,鼓吹民族狂热情绪。

这些改革的方向都没问题,虽然在过程中肯定会引起很大的反弹,但最终还是被保障施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已经被全部解除武装的日本民众在全副武装的美军面前,其实是没有什么反抗能力的,一边是棍棒,一边又是蜜糖(麦克阿瑟为日本争取来了大量粮食援助),所以麦克阿瑟有足够的筹码保证他的改革能得到有效的推行。

而另一方面,是因为日本赶上了一场对他们极其有利的战争。

5

1950年6月25日拂晓,朝鲜战争爆发。

这场突如其来的朝鲜战争,不仅打乱了中国原先的步骤,也出乎美国的意料,但对于日本而言,却是一块天上掉下的馅饼。

由于日本离朝鲜战场非常近,又是美军驻扎的主基地,所以日本立刻就变成了美国在远东的兵工厂和前沿基地。

由于战争的需求,纤维、金属乃至汽车等行业迅速振兴:生产化学纤维的东洋人丝公司利润率一举超过45%,本来赤字已经高达7600万日元的丰田公司得到大量的美军卡车订单后,公司利润极速攀升,原来的工人罢工和骚乱全部停止。

朝鲜战争期间,日本的出口量明显增加,仅1950年的下半年,就比上半年的出口额增长了55%,日本的外汇储备从1949年底的2亿美元飙升到了1951年底的9.4亿美元。1951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恢复到了1934年的水平。

日本战后的首任首相吉田茂后来回忆:“由于朝鲜战争的军需物资在日本订货,以及海外市场的全面繁荣,日本的商品输出有了飞跃的增加……”

可以说,麦克阿瑟对日本的各方面改造,如果没有朝鲜战争这个机遇,不敢说肯定失败,但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也正是因为朝鲜战争和冷战,美国彻底改变了“要彻底惩罚和限制日本”的初衷,转而大力帮助发展日本,使其能成为“对抗共产主义的防波堤”。

6

麦克阿瑟在日本坐了六年“太上皇”,直到1951年4月,他被解职。

为什么被解职?因为他在朝鲜战场上糟糕的表现,以及对美国总统杜鲁门糟糕的态度。

那么如何评价他在日本的六年“垂帘听政”呢?或许,从他离开日本时日本民众的反应就可以看得出来。

4月16日清晨,麦克阿瑟悄悄坐上了去机场的汽车。在此之前,他除了告诉少数身边的日本高官外,并没有通知任何人——毕竟,被解职回国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

但他坐上汽车后发现,沿途的马路两边,密密麻麻站满了日本的民众,从他的官邸,一直延伸到厚木机场,人数达到了数十万之多。

又有谁能想到,六年之前,多少日本人是恨不得剥麦克阿瑟的皮,喝麦克阿瑟的血的呢?

而此时,他们齐声一致地不断高喊:“大元帅!大元帅!”

日本媒体报道麦克阿瑟被解职的消息

戎马一生的五星上将,在那一刻泪流满面。

馒头说

麦克阿瑟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的一生。

这位曾经创下西点军校毕业生分数纪录的将才,一生经历过不少大起大落,有仓皇撤退,也有复仇凯旋,有奇袭成功,也有一筹莫展。但人们回顾他戎马一生,一直津津乐道的——包括他自己回忆录里也颇为得意的——却是他改造日本的六年。

平心而论,军人出身的麦克阿瑟让所有人都有些意外:一个满目疮痍的战后日本,在他的治理下,居然有了勃勃生机。

人类历史上诞生过很多伟大的军事家,他们留下一个个经典的战例,但真正能让人耳熟能详的,并不多。

比麦克阿瑟还要伟大得多的拿破仑,如果不是拿破仑迷或欧洲史迷的话,有多少人能说出奥斯特里茨战役和耶拿战役?那可是充分展现拿破仑军事天才的经典战例。

但一说“拿破仑法典”,知道的人肯定比知道那两场战役的人要多很多。

不仅仅是因为“拿破仑法典”对法国,对整个资产阶级国家都产生了延续至今的重大影响,更是因为,“拿破仑法典”是建设和生产,而不是杀戮和破坏。

1951年4月19日,卸任后的麦克阿瑟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时,引用了那句著名的话:

“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Old soldiers never die,they just fade away.)

是的,花儿之所以不死,是因为它们曾留下过给人希望的芳香。

读者评论

邓鑫:纵观全文,麦克阿瑟对日本的建设,不是本心和初衷,而是将日本作为对抗中苏的工具,这是历史和美国的抉择,不是他个人的决定。然而,无论本心为何,他也为日本战后恢复做出了贡献,所以得到了日本人民的尊重。另,对于老兵不死,只会慢慢凋零,我更认同的一句话是,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毕竟,所谓春秋无义战,大多数的战争是源于贪欲,基于利益。

SUN:“当然,麦克阿瑟却为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埋下了一颗大地雷:天皇若不被彻底清算,日本军国主义又怎么可能不招魂?”是埋下地雷还是清除了地雷?(作者回复:埋下。天皇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玄同:拿破仑被流放时曾经说过一句话,我这辈子最大的骄傲,不是我打了60场胜仗,而是创立了民法典。

霞:战争的杀戮、破坏让人畏惧从而敬畏;而重建家园的修复,建设让人看到希望从而由衷地尊敬。一个因怕而敬,一个因爱而敬,分量却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