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白话史记 > 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

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屈原,名平,和楚国王族同姓。担任楚怀王的左徒。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深明国家安定与动乱的道理,擅长辞令。屈原在朝内就和楚怀王商议国家大事,以便颁发号召命令;在朝外就接待宾客,应付诸侯。楚怀王十分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等,为了争夺宠信,因而内心嫉妒屈原的才能。有一次,楚怀王指派屈原制订法令,屈原刚起草,还没有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想夺取这份草稿,屈原不给。上官大夫因此诽谤他说:“大王委派屈原制订法令,众人没有谁不知道的。每颁布一项法令,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认为‘除了我,没有人能做得出来的’。”怀王因此恼怒地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惜怀王听闻这样闭塞,让谗言谄媚蒙蔽了明智,奸邪歪曲伤害了公道,使端方正直的人不为世俗所容,所以忧愁深思而写成了《离骚》。所谓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上天,是人类的始祖;父母,是人类的根本。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就会反思本原。所以,劳苦疲倦到极点的时候,未尝不呼唤上天;极度伤痛惨恻的时候,未尝不呼叫父母。屈原品行正直,竭尽忠心和智能来事奉他的国君,而谗邪小人却从中挑拨离间,这处境可说是困窘到极点了。诚信却受猜疑,忠直却遭诽谤,怎能没有怨愤呢?屈原写作《离骚》,大概是因为怨愤而产生的。《国风》中的诗虽然流露出爱慕美色的情调,但不至于淫秽;《小雅》里的诗虽然抒发了幽怨讥讽的感情,但不至于暴乱;像《离骚》这首诗,可说兼有《国风》《小雅》的长处了。在《离骚》中,从上古称述帝喾的事迹,至近代称道齐桓公的霸业,对中古表述汤、武的事功,用历史来讥刺时政。阐明道德的广博高深,治乱的同条共贯,无不详尽体现。他的文字简约,他的言辞含蓄,他的心志高洁,他的品行廉正。他运用文词拟写的虽是细小平凡的事物,而旨意却极其博大,列举的虽是眼前事例,而体现的思想意义却非常深远。他的心志高洁,所以称道的都是芳香的事物;他的行为廉正,所以死也不为世俗所容。他远离污浊的世俗,在污泥浊水之中自我洗涤,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而游离于尘埃之外,不沾染世俗的污垢,清白高洁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推论这种崇高的心志,就是跟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屈原已经被贬,此后秦国打算攻打齐国,齐国跟楚国合纵相亲,秦惠王忧虑这件事,就派遣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带了丰厚的礼物去投靠侍奉楚国,说道:“秦国很憎恨齐国,齐国跟楚国合纵相亲,楚国如果确实能跟齐国断交,秦国愿意献出商、于一带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贪心地听信了张仪的话,就跟齐国断交,并派遣使者到秦国去接受土地。张仪诈骗楚国的使者说:“我张仪跟楚怀王约定的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国报告楚怀王。楚怀王恼怒,大肆兴兵攻打秦国。秦国出兵迎击楚军,在丹水、淅水一带把楚军打得大败,斩杀八万楚兵,俘虏了楚军将领屈,乘势夺取了楚国汉中一带地区。楚怀王就出动全国兵力,来深入攻击秦国,在蓝田交战。魏国听到这个讯息,发兵袭击楚国,一直深入到邓邑。楚国军队恐惧,就从秦国撤军回国。而齐国终因恼怒而不肯援救楚国,楚国大为困迫。

第二年,秦国要割让汉中地区跟楚国议和。楚怀王说:“我不希望得到土地,而希望得到张仪才称心。”张仪听后,就说:“用我一个张仪却抵得上汉中之地,我请求到楚国去。”张仪到达楚国,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的当权大臣靳尚,还在楚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编造花言巧语。楚怀王竟然听信郑袖的话,又释放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再在职,他出使齐国,等到回国后,就向楚怀王进谏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楚怀王后悔了,派人追捕张仪,可是没能追上。

这以后,各诸侯国共同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斩杀楚将唐枺。

当时,秦昭王跟楚国结为姻亲,想要和楚怀王会晤。楚怀王打算前往,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相信,不如不去。”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楚怀王前往:“为什么要断绝秦王的友好!”楚怀王终于出发了。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断绝了楚怀王的退路,就地扣留楚怀王,要求割让土地。楚怀王恼怒,不肯听从,逃奔到赵国,赵国不接纳他。他又回到秦国,终于死在秦国,然后归葬楚国。

楚怀王的长子楚顷襄王继位,用他的弟弟子兰担任令尹。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楚怀王到秦国去而不得生还。

屈原早已痛恨子兰,他虽然被流放,但是仍然眷念楚国,内心牵挂楚怀王,总是不忘记想回到朝廷中,期望国君能够醒悟,风俗也能够改变。他为了维护国君,振兴国家,扭转楚国局势,在一篇作品中再三表达这种心志。然而终究无可奈何,所以不可能重返朝中,终于由此看出楚怀王始终不觉悟。国君无论愚蠢的、明智的、贤能的、无能的,没有谁不想寻求忠臣来维护自己,选拔贤才来辅佐自己,然而国亡家破的事却接连发生,而圣明的君王和太平的国家历代都不曾出现的原因,就在于国君所认为的忠臣并不忠,所认为的贤才并不贤啊!楚怀王因为不明了忠臣的职分,因此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受到张仪的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结果军队受挫败、国土被掠夺,丧失了楚国六个郡的土地,自己也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不能识别人才招来的祸害啊!《易》中说:“水井疏浚后没有人饮用,使我很难过,这是可以汲用的哟。君王如果圣明,上下都享受他的幸福。”君王不圣明,哪能得到幸福呢!

令尹子兰听到消息后,大为恼怒,终于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把屈原放逐得更远了。

屈原来到江边,披头散发慢步低吟水边。容貌憔悴,形体干瘦。一位渔翁看见了就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世道都混浊,唯独我清白;众人都昏醉,唯独我清醒。因此我被放逐了。”渔翁说:“有圣德的人,不拘泥于事物,而能随着世道转移。世道都混浊了,为什么不随世俗的大流而推波助浪?众人都昏醉了,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酒糟喝薄酒呢?为什么要怀抱白玉般的德操而自己弄得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过,刚洗了头的人必定要弹一弹帽子,刚洗过澡的人必定会抖一抖衣服,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清洁的身体,去接触污秽的东西呢?我宁愿投身长流的江水,而葬身江鱼的腹中算了,又怎么能让高洁的品格去蒙受世俗的污垢呢!”

于是写作了一篇《怀沙》赋。赋辞说:

暖洋洋的初夏啊,草木茂盛绿苍苍。受伤心灵长悲哀啊,我匆匆奔向南方。眼前是一片渺茫啊,四周寂静无声响。委曲痛苦结心头啊,犯愁受困日子长。扪心自问察矢志啊,蒙冤受屈忍心房。

刻削方木成圆器啊,正常法度不更替。改易当初的正道啊,将为君子所鄙弃。彰明规矩记绳墨啊,前人法度不改易。心性耿直而稳重啊,则为君子所赞美。能工巧匠不动斧啊,哪能知道曲和直?黑色花纹投暗处啊,瞎子说它不显见。离娄一瞥能明了啊,盲人以为瞎睁眼。把白色当成黑色啊,颠倒上方成下方。凤凰关进竹笼里啊,只有野鸡乱飞翔。美玉顽石混一起啊,一个标准来衡量。党人鄙陋且顽固啊,我的善意岂知详?

肩负的任务繁重啊,停滞不前难成事。怀揣珍宝握美玉啊,身处困境怎展示?城里狂犬成群叫啊,新鲜事物疑异怪。非议才俊疑豪杰啊,本是庸人丑心态。外表平凡内朴实啊,众人不知我英才。像木料堆在一旁啊,不知功用何所在。重视仁德传礼仪啊,恭谨忠厚以为丰。虞舜不能再逢遇啊,有谁知道我所从!自古圣贤难同时啊,哪知其中何缘故?商汤、夏禹已久远啊,遥远渺茫难追慕。平息怨恨和愤激啊,压在内心自图强。遭遇忧患不移志啊,愿给后人留榜样。前进道路通北方啊,暗淡夕阳将下山。忧愁为喜哀为乐啊,生命里程到终点。

尾声:浩荡沅水和湘水啊,各自潺潺泛波浪。漫长道路黑且险啊,前途荒远又渺茫。不断悲吟和哀歌啊,深深慨叹叹不完。世人皆已不知我啊,谁人能与诉衷肠?我怀真情抱实质啊,独立无以匹成双。伯乐已经逝世了啊,骏马有谁能鉴赏?人生禀受的命运啊,各有不同的归向。信心坚定胸怀广啊,我有什么可惊慌?无穷忧伤和悲哀,不尽叹息和感慨啊!世道混浊不知我,衷肠能对谁诉说啊!明知死亡不可避哟,生命何必太顾惜啊!光明磊落的君子哟,我将以你为榜样啊!

当时屈原怀抱石头,就自己沉入汨罗江而死了。

屈原已经死去以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这一班人,都爱好文学并以擅长辞赋著称。可是,他们都只是效法屈原言辞的委婉含蓄,毕竟没有谁敢直言进谏。从此以后,楚国一天比一天削弱,几十年以后,终于被秦国所灭亡。

自从屈原自沉汨罗江以后的一百多年,汉朝有个贾生,做长沙王的太傅,经过湘江时,写了一篇文章投到江水中来悼念屈原。

贾生名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秀,就召见并安排他到自己门下,特别器重他。孝文皇帝刚登位不久,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为全国第一,还因为他跟李斯是同乡,曾经向李斯学习过,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吴廷尉就向孝文皇帝推荐说贾生年轻有才,很精通诸子百家的书。孝文皇帝就征召贾生,授任他为博士。

这时,贾生二十多岁,在同僚中年纪最小。每当皇帝下达诏令让臣子们议论问题,各位老先生都不能回话,贾生都替他们应对,人人都感到说出了他们所想说的话。各位老先生从此都认为自己才能比不上他。孝文皇帝也很喜欢他,越级提拔,一年之内就提升到太中大夫。

贾生认为,汉朝从建国到孝文皇帝时二十多年了,国家安定团结,就应当改订历法,改变服饰色彩,订立法令制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于是起草上述各种仪式法度,崇尚黄色,采用五行之说,取定官职名称,全部改变了秦代的旧法。这时孝文皇帝登位不久,谦让而无暇变法改制。后来各项法令的修改审定,以及列侯全都赴任封国等,这些主张都是出自贾生的提议。于是汉文帝建议用贾生担任公卿的职位。这时,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冯敬这一班大臣都嫉妒他,诽谤贾生,说:“这个洛阳人,年轻学浅,专心想独揽大权,使各种事情造成混乱。”于是天子以后也疏远他,不采纳他的建议,就派贾生去作长沙王的太傅。贾谊告辞后就起程去长沙,他听说长沙地方低洼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是受到贬斥而去,内心很不自在。当他渡过湘水时,写了一篇辞赋来吊祭屈原。这篇辞赋说:

敬受皇帝的恩惠啊,我将到长沙待罪。我从旁听说屈原啊,他在汨罗江自沉。我前来寄托湘水啊,恭敬地吊唁先生。他遭逢乱世无道啊,就只好自我牺牲。哎呀哎呀多悲哀啊,恰逢不幸此时光!鸾鸟凤凰都潜逃啊,只有恶鸟任飞翔。平庸之辈享高禄啊,谄媚的人愿已偿。圣贤不能顺路走啊,耿正刚直居下方。世人都说伯夷贪啊,盗跖反被称清廉。莫邪宝剑变钝铁啊,普通铅刀成利剑。哎呀您默默无闻啊,却无故招来灾难!抛弃周朝的宝鼎啊,却珍视那大瓦壶!乘驾疲病的老牛啊,代马拉车跛脚驴!骏马垂着两耳朵啊,拉着盐车多辛苦!华贵礼帽当鞋垫啊,浸渍易坏不耐用!堪叹先生真悲苦啊,独自遭受这祸殃!

尾声:算了吧!算了吧!国人没谁了解我啊,独自抑郁谁可叙?凤凰飘飘高飞离啊,本能退缩而远去。效法渊里的神龙啊,潜藏深水来自御。韬光晦迹而隐居啊,岂跟蚁与蛭蚓聚?圣人品德诚可贵啊,远离浊世自珍藏。倘若良马可系羁啊,怎说它不同犬羊?乱纷纷地遭祸殃啊,您自己也有错处。经九州择君而事啊,何必眷恋这故都?凤凰飞翔高千仞啊,见德君才肯归附。见奸细阴谋征兆啊,展翅奋飞而远渡。那平常的污水沟啊,怎容得吞舟巨鲸!搁浅江湖的鲟鱼啊,必将受制于蚁群。贾生担任长沙太傅的第三年,有一天有一只鸮鸟飞进贾生的屋内,停在座位旁边。楚地人把鸮鸟称作“服”。贾生已经受贬谪移居长沙,长沙低洼潮湿,他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为此而伤心哀痛,就写了一篇赋来自我宽慰。那赋辞说:

在丁卯这一年啊,四月初夏的时候。庚子这天日斜时啊,服鸟飞进我房屋。停在座位角落处,样子很闲适自如。怪鸟突然来栖息啊,心疑其中有缘故。打开卦书来占卜啊,策辞说出那定数。说是“野鸟飞入屋啊,主人要把家搬出”。于是我请问服鸟啊:“搬出以后去何处?是吉就要告诉我,是凶也把灾祸数。灾祸迟速竟何如啊,可把这期限指出。”服鸟听罢就叹息,抬起头来展开翅。它的嘴巴不会说,请用动作把意示。

万物变化无穷尽啊,本来就未曾静止。斡旋流传而变迁啊,推移回返而不已。形体精神相转续啊,有如蝉虫自蜕皮。这道理深远无穷啊,哪能用言语尽说!灾祸啊傍依着福,幸福啊隐藏着祸。忧愁喜悦聚一门啊,吉祥凶恶同区域。那吴国虽然强大啊,夫差失败被俘虏。越国被困在会稽啊,勾践终于成霸主。李斯游秦得成功啊,最终被五刑罚处。傅说原是受刑徒啊,武丁宰相他担负。祸患福祉相因伏啊,就像绳索相依附。天命何如难解说啊,谁知终极在何处?水流湍急气势猛啊,弓箭迅速射程远。万物反复相撞击啊,相互振荡而运转。云上升而雨下降啊,错综复杂相纷乱。自然造化育万物啊,范围广阔无边际。天太高远难思议啊,道太深奥难谋计。长寿短命由天定啊,怎能预知那死期?

天地是个大熔炉啊,自然造化像铸工。阴阳二气是焦炭啊,万物像被铸的铜。事物的聚散生灭啊,哪有一定的行踪?总是千变和万化啊,未曾有相同始终。偶然间形成了人啊,有什么值得珍重?死后化成了他物啊,有什么值得哀痛!浅薄的人太自私啊,轻视别人而自重。通达的人心胸广啊,万物一概能包容。贪财的人为财死啊,节烈之士殉名声。矜夸的人死于权啊,一般的人却贪生。人困于名利贫贱啊,难免终日奔西东。清高的人很超脱啊,万物变化视等同。愚人被世俗牵绊啊,窘境和囚犯相同。至德者遗弃物累啊,独与大道相依附。庸人惑乱而自扰啊,内心积满甘和苦。真德的人很淡泊啊,独与大道共相处。舍智虑而弃形骸啊,超然物外不自顾。神游空泛的境界啊,与大道一起飞舞。顺着流水就前行啊,遇到沙洲就停住。任凭身躯托命运啊,别把身躯当己物。活着像浮寄尘世啊,死去是长久闭目。淡泊像宁静深渊,浮游似不系之舟。不因活着而自贵啊,培养灵性如浮游。有德者胸无牵挂啊,顺从天命不忧愁。小事一桩如芥蒂啊,怎值疑惑在心头!

一年多以后,贾生被召回朝廷进见皇帝。孝文帝正在虔诚地承受神灵降福,坐在宣室里接见贾生。孝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生询问鬼神的原本。贾生便详细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谈到半夜,孝文帝移动坐席向前靠拢。听完之后,文帝说:“我很久没见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现在看来还是比不上他啊。”过了不久,任命贾生为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宠爱,又爱好读书,所以叫贾生作他的老师。

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生谏阻,认为这样做,国家的祸患就由此开始了。贾生几次上奏疏,陈述诸侯的封地有的连接几个郡,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它。孝文帝不听劝谏。

过了几年,梁怀王骑马,从马背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后代。贾生感伤自己作太傅不像样,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贾生死的时候三十三岁了。到孝文帝去世,孝武帝登位时,选拔贾生的两个孙子做到了郡守,其中贾嘉最好学,继承了贾谊的家业,和我有书信往来。到孝昭皇帝时,贾嘉官至九卿。

太史公说:我读了《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之后,很哀怜屈原的心志。来到长沙,游览了屈原投江自沉的地方,不禁流下眼泪,想念他的为人。等到读了贾生吊念屈原的赋,又私下怪屈原凭着他那样的才能,如果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他呢?而竟然使自己落到这样的境地!读了《服鸟赋》之后,领悟到死生可等同视之,身世的浮沉也不足重视,我不禁茫然若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