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 > 2.教育是发明之母 >

2.教育是发明之母

盛产发明家的国家

美国建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很依赖欧洲的技术发明。南北战争前,美国机械设备的80%依靠进口。

南北战争之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到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大潮中,美国和许多国家一样,面临着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此时在大西洋彼岸,英国人一边改造第一次工业革命遗留下来的老设备,一边加大新兴工业的建设力度。德国人则刚刚用铁与血的方式击败法国,完成了国家统一,与英国在全球展开竞争。俄罗斯刚刚废除了农奴制,希望能赶上欧洲强劲的脚步。在太平洋对岸,日本开始实行明治维新,竭力按照西方特别是德国的方式推行工业化,力图脱亚入欧,摆脱殖民地的处境。古老的中国也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开展了洋务运动,想凭借西方的科技来增强国力。在众多国家中,刚刚结束内战的美国只用了短短20年的时间就跃居世界第一,独占鳌头。

这是因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出现了一系列创新发明。美国是一个盛产发明家的国度。早在大半个世纪前,美国就已经为发明家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787年,刚刚独立的美国制定的《联邦宪法》中第一条第八款就写着:为推动科学和实用技艺的进步,对作家和发明家各自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保障其享有排他的专有权。

美国是第一个把专利权写进宪法的国家。发明和专利被国家用根本大法的形式庄严地予以保护。宪法保障每位公民的发明权神圣不可侵犯。

专利法的出现,让这一权利真正转化为鼓励发明创造的动力。

1790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专利法》。1802年,国家专利局成立。

专利局的任务就是在一定期限内,保障发明人对其发明拥有独占权,从而促进美国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实施有关专利与商标法,管理专利商标和版权事务,管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事务,从而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产生发明与专利的土壤,是美国人重视教育的表现。

当总统不如当校长

17世纪初,一批批欧洲移民开始在北美定居。这些来自西班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的拓荒者带来了欧洲近代的科技和文化,同时也带来了教育的传统。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绘当时的景象:当第一茬收割地里的麦根经风雨剥蚀刚刚变色时,当村外的狼嚎声尚未停止时,他们已经做出了安排,让子女们在这旷野荒郊立即开始学习亚里士多德,还有希伯来语的《圣经》。

美国的第一、二代移民中,每40到50家就有1名大学毕业生,他们大多数毕业于牛津或剑桥。

从1647年马萨诸塞通过《义务教育法》以后,不到半个世纪,当时北美的新英格兰各殖民地都已经相继完成了此项立法,甚至在开始普及中小学教育的同时,就已经着手建立高等学府。

1636年10月28日,哈佛学院在议会注册,成为美国高等大学建立的起点。到1776年美国独立时,全国已经有了十所学院,比如威廉-玛丽学院、耶鲁学院等。

美国立国后不久就颁布了《全民教育法案》,要求每位公民都要接受教育,并且把接受教育的权利当作人权的一部分。

开国元勋们对教育满怀热忱,以教育为立国之本。他们始终坚信,只有培养出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才能保证国家的成长和建设。国父华盛顿总统在他那篇著名的告别演讲中说,请大家把普遍传播知识的机构当作最重要的目标来加以重视和提高。

托马斯·杰弗逊总统认为,任何具备接收教育能力的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不分贫富和出身,只有知识才能照亮民众的思想。

杰弗逊在1816年时还说,在一个文明的国家,要想在无知中得到自由,过去从未有过,将来也办不到。

卸任后的杰弗逊总统回到家乡弗吉尼亚州,建议州政府出资建立一所免费的公立学校普及初等教育,选择优秀学生进入中学和大学接受教育。

当时美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州府也没钱,出资并不容易。杰弗逊和反对者争论,劝说州政府和众议院,使其最终以微弱的优势通过了建立一所公立学校的提议。

1819年,弗吉尼亚大学创立。这位77岁的退休老总统全身心地筹建大学,担任第一任校长,亲自设计校园布局,制定课程,起草学生守则,甚至用餐标准。他还从欧洲聘请最好的教师,以保证教学质量。

他明确提出,学校就是为了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

出于对国家成长和发展长期的考虑,杰弗逊认为公共教育是重中之重,他临终时在遗嘱里写道:“下列碑文,不得增添一字——《独立宣言》的起草者,《弗吉尼亚宗教法案》 的起草者,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办者”。

杰弗逊在给自己写的碑文上,甚至都没有提起自己曾经担任过总统。在他的理念里,创办弗吉尼亚大学是能够与一个国家的独立相提并论的,是比作为总统更加值得纪念的光荣。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爱迪生电灯亮瞎眼

美国在南北战争结束之后迅速进入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由于对教育的重视和对专利权的保护,以及对发明创造的支持鼓励,新发明、新创造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1879年12月25日,正值圣诞节,大雪纷飞,非常寒冷,距离纽约市38公里外的新泽西州的罗公园市,大约有3000人在这天晚上聚集到了这儿。

《纽约先驱报》描述了当时的情景:这些参观者从四面八方赶来,使这个方圆数英里的小镇挤满了从火车上下来的银行家、掮客、资本家、观望者以及急于做生意的代理人。

人们纷纷聚集于此,并不是为了庆祝圣诞节,而是为了能亲眼见证一项最新发明。

天黑以后,在万众期待、翘首期盼中,60盏电灯“唰”的一下子一起亮了起来,一时间亮如白昼,所有人都看得神魂颠倒、目瞪口呆。这是他们有生以来见过的最神奇的东西,他们忘了寒冷,直到深夜12点也没有丝毫散去的意思,还不时有人高喊:“爱迪生万岁!”

这项19世纪末最著名的发明出自爱迪生,“爱迪生”这个名字几乎成了发明创造的代名词。

美国技术发展大体上可以以爱迪生作为分水岭:在爱迪生之前,美国的技术基本是照搬欧洲;在爱迪生之后,美国才有了自己的技术。

爱迪生本人只有小学文化,完全是靠自学成才。他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专利,平均每两周就有一项专利成果产生。

作为十几种行业的开创者,这位发明大王被当时的人们称为“门罗公园的哥伦布”,电灯、印刷机、留声机、蓄电池、电影放映机都是他发明的。

其中电灯的出现更是了不起,堪称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发明。正如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一样,爱迪生为美国开辟了一块发展的新天地,也寻找到了开启强盛之门的钥匙。

1879年的60只灯泡以惊人的速度扩张,门罗公园的光明迅速辐射到了全国各地,并且向国外发展。1882年,灯泡数量增长到了10万只,1892年为400万只,1903年为4500万只。很快,电灯以让人无法抗拒的力量征服了人类。

成为世界领头羊

电灯的光芒照亮了美国纽约的股票交易所、伦敦的展览会、巴黎的歌剧院、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就连中国的皇宫里也出现了它的身影。

电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于美国来说,发电厂和输电线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给工业提供了更方便的动力,为工业插上了翅膀。

动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在使用人力、畜力的时代,人类只能以农业和小手工业走过这几千年的缓慢历程。

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以此为动力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只用了100多年就创造了相当于之前5000年的辉煌。

而电力出现的30年时间,竟然创造出相当于之前100多年的总成就,从而改变了世界力量的格局。

南北战争之后的30年,对于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应用,使美国开启了电气时代,成为电力工业的故乡。美国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并很快取代了英法的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的领头羊。

天黑以后,在万众期待、翘首期盼中,60盏电灯“唰”的一下子一起亮了起来,所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

1860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居第四位,不到英国的1/2。到了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已经跃居世界首位,赶超了英国、法国和德国,达95亿美元,相当于英国的两倍、法国的三倍,约占欧洲各国工业生产总和的1/2、全球工业总产值的1/3,美国的时代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