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 > 第二讲 独立飓风卷北美(美国独立战争) >

第二讲 独立飓风卷北美(美国独立战争)

1.北美人民要独立

茶叶全给你倒海里

到1770年前后,北美殖民地跟英国基本上快要分道扬镳了。很多北美人认为英国阴谋反对殖民地获得自由,为了粉碎这种阴谋,北美人有权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展开抵抗。

177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茶叶法案》,这项法案彻底摧毁了英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促使北美人民跨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177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发现自己在对华贸易当中生意做亏了,囤积了大量中国茶叶,而这些茶叶已经没法销往英格兰,因为英格兰市场已经饱和,此时东印度公司濒临破产的边缘。

因此,当时英国政府做出了一项决定:将这批茶叶转售到北美洲殖民地去,不征收任何关税,以此来拯救即将破产的东印度公司。

当时北美洲殖民地的广大群众已经养成了跟英国人一样喝下午茶的习惯,对茶叶有很大需求。

英国本以为自己的这项决定会受到殖民地人民的欢迎,因为这批茶叶不收关税,很便宜。但殖民地的商人对此非常愤怒,因为他们从中国进口茶叶是要交税的,而且路途遥远,运费也很高,如今英国送来的茶叶这么便宜,明摆着就是要让他们破产。

于是,由波士顿商人带头,北美各殖民地立即发起了抵制英国茶叶的运动。

1773年9月—10月,东印度公司七艘商船驶向北美,船上一共装载着2000箱中国武夷红茶。这七艘船中,四艘驶往波士顿,另外三艘分别去往纽约、费城和查尔斯顿。

抵制英国茶叶的运动,就此在这些港口爆发。

在纽约和费城,殖民地政府态度很坚决:不允许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卸载茶叶。

茶叶没法卸载,那两艘商船只好另谋出路,改道前往英国。

在查尔斯顿,茶叶被强制性封存在货栈里,不能办理上岸手续。

在波士顿,由于当地没能阻止四艘东印度公司商船进港,所以只能分别给它们规定了最后的离港期限。

1773年12月16日傍晚,也就是商船离港时间截止之时,“自由之子”协会的130名成员乔装打扮成印第安人,登上了那四艘东印度公司商船。

他们将船上342箱上等品质的中国武夷红茶一股脑全部倒进了海里,很快其他殖民地也纷纷开始效仿。

这就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大陆会议先出招

英国政府对这些无法无天的波士顿商人忍无可忍,决定采取强硬行动予以反击。

当时的英国首相诺斯勋爵发表讲话说,无论后果如何,我们必须得采取行动,否则我们将彻底失去颜面,失去一切。

尽管以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是今天100美元上印的那位爷)为首的北美温和派,答应赔偿东印度公司的全部损失,但英国政府还是在1774年通过了一系列被殖民地人民称作“强制法案”(也称“不可容忍的法案”)的法令和《魁北克条例》,殖民地把这些法案看作英国向北美宣战的标志。

为了回应英国议会通过的这些“强制法案”,协调各殖民地采取统一行动,1774年9月5日,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北美13个殖民地中的12个派出了一共5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只有佐治亚没派代表。

大陆会议就当前北美的形势简短地交换了意见,做出了一些决策。

第一届大陆会议产生了两个成果:第一个是所有与会的北美殖民地代表共同签署了一项条约——《殖民地权利宣言》(即《权利宣言》)。

“自由之子”协会的130名成员乔装打扮成印第安人,登上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将船上342箱上等品质的中国武夷红茶一股脑全部倒进了海里

这项条约规定:各殖民地需共同抵制从英国进口的货物。

1775年,北美殖民地从英国进口的商品量比上一年下降了97%。

第二个是确定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

第一届大陆会议呼吁,一旦他们要求英国国王终止实施“强制法案”失败,他们就将举行另一届大陆会议。

不自由,毋宁死

第一届大陆会议召开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775年,在弗吉尼亚议会上,议员帕特里克·亨利自称不以一个弗吉尼亚人的身份,而以一个美国人的身份,发表了一场演讲。

这场演讲很成功,甚至都打动了乔治·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就连后来的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也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代表们都觉得请愿斗争已经无效了,如果要跟英国国王讲话,必须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来争取独立。

帕特里克发表的这场不朽演讲,主题就是“不自由,毋宁死”。

他说:“它们是英国政府用来囚禁我们的锁链,英国政府很早就已经锻造好了,我们拿什么来反抗?还用争辩吗?我们已经争辩十年了,我们必须战斗……我再说一遍,先生们,我们必须战斗!求助于武力和上帝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先生们,他们说我们太弱小,无力与他们这么强大的对手抗衡。但是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够变得强大呢……犹豫不决和怠于行动能增加我们的力量吗……先生们,如果我们恰当地运用造物主上帝赋予我们的力量,我们并不弱小。300万人民,在我们拥有的这块土地上,在这个神圣自由的事业里,武装起来就是不可战胜的,无论敌人派来什么样的军队……对于我,请给我自由,否则就给我死亡。”

“不自由,毋宁死”,这句口号一经喊出,就激励着千百万北美人民为自由而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来的美国人。

“不自由,毋宁死”,这句口号一经喊出,就激励着千百万北美人民为自由而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来的美国人

他们坚信自由是跟他们的生命一样宝贵,甚至比他们的生命更宝贵的东西,因为有些东西一旦缺失,生命就会变得无比惨淡。

这也是美国公民教育的一个基础。

帕特里克唤醒了北美人民心中沉睡的理性和战斗的意志。

在“美国国庆节”后的第一天,他就当选了弗吉尼亚的首任州长,之后完成了三年的法定任期。1799年去世,享年63岁。

就在同一年,美国“国父”华盛顿也去世了。

帕特里克发表的这场“不自由,毋宁死”演讲,奏响了北美人民争取自由和独立的华丽乐章。

别拿独立不当常识

帕特里克是以嘴皮子奏响北美人民争取独立自由的乐章的,也有人是以笔杆子为北美人民抗争英国呐喊的。

有一个著名的北美人托马斯·潘恩,1776年写了一本名叫《常识》的小册子,吹响了独立战争强劲的冲锋号。

这本50多页的小册子一经出版,立刻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六个月内,在只有300万人口的13块殖民地,卖出了50万册,相当于在现在的美国卖出5000万册。据说《常识》是18世纪北美殖民地除了《圣经》之外销量最大的书,可谓超级畅销书。

这本书号召人们为争取独立自由而战斗,以透彻的说理、平实的语言、强烈的感染力和极富预见性的判断,让殖民地广大人民深受震撼。

潘恩在《常识》中揭露了当时英国政府对北美殖民地的压迫,并驳斥了在北美流行的很多妥协观点。

他说,是分离的时候了,甚至连上帝在英国和北美之间设置这么远的距离也是一个让我们和他们分离的强大而自然的证据。英国对北美的统治从来不是上帝的设计,一个大陆被一个小岛永远统治,是非常荒谬的。

潘恩对还在犹疑不决的北美人高呼,以上帝之名,让我们做最后的分离吧,以免我们的后代被割喉。热爱人类的人们,你们不但要敢于反抗暴政,而且要敢于反抗暴君,勇敢地站出来吧!请接纳被暴君压迫的逃亡者(指自由),为人类准备一个避难所吧!

潘恩的《常识》以一传十十传百的速度在北美大陆迅速传播,一个旧时代很快就将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