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海路与陆路:中古时代东西交流研究 > 乾隆年间清政府处理朝鲜海难事件案例研究看待宗藩关系的另一种视角 >

乾隆年间清政府处理朝鲜海难事件案例研究看待宗藩关系的另一种视角

一、问题的提起

翻检有关明清两代中朝两国往来的史料可以发现,其中有大量有关朝鲜漂海人,即因海难事件漂流至中国的朝鲜人的记载。这些漂海人在现代意义上可以说是因为自然灾害这种不可抗力而流落我国的难民。

既往有关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中朝宗藩关系的研究中,有相当大的部分集中于双方的官方往来。(注: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中心的研究人员刘卫,其有关专著有:《清代中朝使者往来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资料集有:《清代中朝关系史料选辑》,与吉林省档案馆合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其有关专题论文有:《朝鲜赴清使团的文化交流活动》,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3期;《清代中朝宗藩关系下的通使往来》,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第3期;《清代朝鲜使团贸易制度述略》,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4期。据报道,刘卫所承担的有关项目还有《明代中朝使者往来研究》,为该中心重点项目。)这些研究对中朝关系做了有益的探讨。历史是人民的活动,不同国家官方之间的往来是建立在人民往来的基础之上的。以此认识为出发点来看待有关朝鲜漂海人的史料,可以发现上述史料中所反映的中朝双方的民间交往的史实。

漂海人问题并非仅存于中朝两国之间。在古代东亚,中国、朝鲜、日本与琉球几国隔海相望,海难事件经常发生。因此漂海人是历史上长期存在于上述诸国之间的问题。这一类问题台湾已有学者注意,并作了深入的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有台湾中研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汤熙勇副研究员(注:(1)汤熙勇:《清代台湾外籍船难的处理方法及其影响》,提交“第一回台湾史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日本大阪台湾史研究会举办,1997年9月5—6日。作者的《清代台湾的外籍船难与救助》,收于《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七辑》,中研院社科所出版,当与此报告有关。作者的台湾“行政院”国科会1998年度专题研究计划成果研究报告《清代台湾外籍船难的处理方法及其影响》亦当与此论文有关。(2)汤熙勇:《明清时代环中国海的海难事件研究:以中国、日本、朝鲜、琉球之海难资料整理为中心》,提交“国际海洋经济社会、文化研讨会”论文,厦门社会科学院主办,1998年11月15—18日。此文当系作者受台湾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1998年委托研究计划“近世环中国海的海难数据集成:以中国、日本、朝鲜及琉球为中心”(An 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on Shipwrecks off the China Coast in Premodern Times)之结果。(3)汤熙勇:《清初中国救助朝鲜难船之政策及措施》(共23页),提交“第八届中国海洋发展史学术研讨会”,中研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主办,2000年3月30—31日。作者与此课题有关的还有《清代前期中国之朝鲜国海难船及漂流民救助》,收于《南岛史学》第59号(共26页)。此乃作者提交“第三十一回南岛史学会大会”论文,南岛史学会主办,东京举行,2002年6月。(4)汤熙勇:《明代中国救助外国籍难船及漂流难民的方法(初探)》,提交厦门大学主办“第九届国际明史学术研讨会”论文,2001年8月24—29日。(5)汤熙勇:《清顺治至乾隆时期中国救助朝鲜海难船及漂流民的方法》,收于《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八辑》,中研院社科所,2002年5月,第105—172页。(6)汤熙勇:《海难事件与海防安全:以清代处理外国籍海难船及人员为中心的探讨》,提交“第二届近代中国海防国际研讨会”论文,香港历史博物馆主办,2002年6月。(7)汤熙勇:《晚清中国救助朝鲜难船方法的调整及其意义》(A4,共50页),台湾“行政院”国科会2002年度专题研究计划成果研究报告。

以上据http://www.issp.sinica.edu.tw/chinese.index.html。)及台湾中研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刘序枫副研究员。(注:(1)刘序枫:《明清时代环中国海的海难事件研究:以中国、日本、朝鲜、琉球之海难资料整理为中心》论文,提交“厦门海洋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厦门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1998年11月15—18日。(2)刘序枫:《近世环中国海域之海难资料收集》,提交“第一回海域交流史研讨会”论文,日本海域交流史研究会主办,1998年11月22—23日。(3)刘序枫:《清代档案收录外国关系海难史料目录》,收于《前近代东亚海域交流成立条件有关之基础的研究》,日本丰田财团助成研究报告书,天理大学:海域交流史研究会,2000年4月,第117—178页。(4)刘序枫:《清代档案中与外国有关之海难史料目录稿》,台北中研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出版,2000年。(5)刘序枫:《清代中国对外国遭风难民的救助及遣返制度——以朝鲜、琉球、日本难民为例》,收于《第八回琉中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冲绳:琉球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2001年3月,第1—37页。作者2002年度中研院东北亚区域研究计划之成果报告书《清代中国对外国海难难民的救助及遣返制度——以朝鲜、琉球、日本难民为例》,2002年3月,第1—35页,当与此有关。(5)刘序枫:《清代环中国海域的海难事件研究——以嘉庆年间漂到琉球、吕宋的朝鲜难民返国事例为中心》,提交“第九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福建师范大学主办,2002年11月5至9日。(6)刘序枫:《近世环中国海域的海难救助制度研究——以中国、日本、朝鲜、琉球为中心》。

以上据http://www.issp.sinica.edu.tw/chinese.index.html,并见上引刘序枫:《清代中国对外国遭风难民的救助及遣返制度——以朝鲜、琉球、日本难民为例》,《第八回琉中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冲绳:琉球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2001年3月,第4—5页,第26—27页注1—4。)

记载历史上朝鲜漂海人的资料极为丰富。其中主要有:

1.明代朝鲜人崔溥所著《漂海录》。崔溥是朝鲜全罗道罗州(即今韩国务安郡)人,朝鲜国弘文馆副校理、五品官。明弘治元年(1488)正月,崔溥率从吏、护军、奴仆、水手等42人,自济州岛渡海返乡奔父丧,因遇大北风,船只遭破坏失控,漂入茫茫大洋,经14天漂流,历九死一生,终于漂至“大唐国浙江台州府临海县界”牛头门获救登岸。(注:《漂海录》所记地名历500余年沧桑,发生了很大变化。浙江三门、宁海、临海等县、市外事及地志研究人员根据文中描述进行了多次实地踏勘,并将文中的地名和实际地点一一对应了起来。经过中韩双方的共同考证和认定,最终确认崔溥的“登陆点”就在浙江省三门县沿赤乡的牛头洋。)经桃渚所指挥刘泽对他们验明身份后,受到中国官员和老百姓的礼遇。后地方官府派人专程护送崔溥去北京。崔溥一行自台州走陆路至杭州,沿大运河水路至北京,再取陆道至鸭绿江,返回故国。崔溥在中国达4个半月,行程数千余公里。回国后用汉文以日记体记叙其经历。其全文约5.4万字,涉及明朝弘治初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通以及市井风情等方面的情况,为后世研究中韩友谊关系及中国明朝海防、政制、司法、运河、城市、地志、民俗的重要历史文献。崔溥的《漂海录》受到了中外学界的重视。(注:此书在朝鲜李朝时期就曾5次重版再印,并曾译成韩、英、日等多国文字。当前较易得到的有北京大学亚太研究中心朝鲜学丛书《朝鲜汉文古籍〈漂海录〉——中国行记》,韩国学中心丛书,崔溥著,葛振家点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此还葛振家还写有:论文《朝鲜汉文古籍〈漂海录〉初探》,收于《朝鲜学论文集》1(1992年),第48—72页;专著《崔溥漂海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论文《〈漂海录〉学术价值再探》,收于《当代韩国》1994年3期,第43—48页;《崔溥〈漂海录〉价值再探析》,载《韩国学论文集》6(1997年10月),第82—90页等。

北京大学国学时代文化传播公司出版的《地理文献典》中第89种收有《漂海录》。应当关注的还有:〔日〕松浦章:《明代朝鲜船漂到中国之事件》,收于《海交史研究》,第40辑(2001年第2辑);汪如东:《朝鲜人崔溥〈漂海录〉的语言学价值》,载延边大学中朝韩日文化比较研究中心所编:《东疆学刊》第一期(2002年),第9—14页。)

崔溥北上途径健跳时,受到千户李昂隆重接待。健跳举人张辅也把他请至家中款待交谈,并写有《送朝鲜崔校理序》一文,收录于《台州府志》与《宁海县志》(当时健跳属宁海)。

2.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吴晗20世纪30年代在清华大学史学系读书时,利用周末赴北海图书馆阅览,得赵万里先生之助借朝鲜《李朝实录》,从中抄录了有关中国的史料,至1936年共阅至498本,抄有关史料80册。50年代后,吴晗继续努力,终于完成。吴晗原设想作为国庆十周年(1959)献礼,但最终于198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3.《清代中朝关系档案史料汇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中华书局,1996年影印;《清代中朝关系档案史料续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年影印。二种合计收清代145件有关朝鲜漂海人问题的档案。

4.《朝鲜文献选辑〈清实录〉中朝关系史料摘编》,长白丛书,云南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摘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4月。

5.《同文汇考》。朝鲜史料,为李朝正祖命掌对外文书之承文院编,书成于1787年。其后陆续增补,分为原编、附编、别编、补编、原续编、补续编、附续编、原编续、附编续等,收录文件止于1881年。海难事件均集中于原编,原编续之“漂民”、“漂风”条。

6.《济州启录》,朝鲜史料,济州牧守呈报朝鲜国王的状启,由朝鲜备边司誊抄成册。现残存1846年至1884年间之誊录五册,年代不完整,藏于汉城大学图书馆奎章阁文库。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之影印本,收于《各司誊录》十九,全罗道编二。收有漂到中国后被送还之济州岛民和漂到济州之中国船记录共23件。

7.《燕岩集》、《燕辕直指》,均为朝鲜文人文集,其中记录有漂到中国之朝鲜难民口述见闻。(注:上述诸种文献未见,此据《近世环中国海的海难资料集成解说》,《朝鲜史料篇》,见http://www.issp.sinica.edu.tw/chinese/chinasea/aindex2.htm。此外,据报导,台湾所出史料集还有珪庭出版社所编《中韩关系史料辑要》。)

本文拟集中于乾隆时期处置朝鲜海难人员与海难物资的问题。其资料主要依据的是上述一档馆出版的《清代中朝关系档案史料续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