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二战(下) > 第二章 战争残酷几人知(苏德对决,苏联赢得战争主动权) >

第二章 战争残酷几人知(苏德对决,苏联赢得战争主动权)

战争如此残酷是件好事,不然会有人爱上它。

——题记

01.这样打仗很无语

反正我们人多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召集罗马尼亚、匈牙利、意大利等轴心国伙伴,展开“巴巴罗萨”行动,闪击苏联。前半年,德军进攻比较顺利,占领了苏联西部大片领土。截止1941年底,苏军损失兵力高达313万,其中死亡80万,被俘和失踪233万。此外,苏军损失坦克20500辆,作战飞机17900架。不过,因为苏联领土广袤,导致德军速战速决的战略方案落空。遭受了一连串惨败的苏军,终于在1941年年底的莫斯科保卫战中站稳脚跟。当时德军过度消耗,却没有稳定的补给线,加上严重缺乏冬装,被苏军阻挡在了莫斯科城下,苏军乘机在部分地区展开反攻。

但是,当时苏德战场的主动权,仍在德军一边。苏联其实没有实力反攻,不仅是因为兵力和装备损失惨重,更重要的是苏军将领的指挥水平不值一提。苏军作战时,除了以无数战士的生命为代价去争取胜利外,战术乏善可陈。二战后一直被神话的朱可夫元帅,在同行眼中根本就名过其实。叶廖缅科元帅在回忆录中曾讲到,朱可夫的作战艺术就是:必须要有敌人五六倍的兵力,否则,他就不会着手进行战斗,没有人数上的优势,他根本就不会打仗,他如今的显赫地位是用无数战士的鲜血换来的。

叶廖缅科如此评价朱可夫,他自己又怎么样呢?基辅保卫战前,包括朱可夫在内的许多将领都认为基辅守不住了,西南方面军侧翼有被合围的危险。斯大林找到叶廖缅科,问:“如果我把中央方面军配属给你,并给你一些炮兵预备队的话,你能不能阻住古德里安,掩护西南方面军的侧翼呢?”叶廖缅科无比自信地说:“我不但能阻住古德里安那个流氓,而且要消灭那个流氓。”然而,事实证明叶廖缅科的自信没有任何根据。他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突击前进了十几公里就停滞了,仅仅是轻轻扯了古德里安的大腿一下。而古德里安的坦克集群却直取西南方面军侧后,导致了基辅会战红军的惨败。

再举一个例子,1941年11月,罗科索夫斯基派遣第五十八坦克师进驻莫斯科城下,这个师刚从远东调来,没有来得及做好战斗准备就跟德国人开仗。结果,损失了四分之三的坦克和几乎三分之一的人员,但是敌军没有遭到任何损失。当时,罗科索夫斯基还组织第十七和第四十四骑兵师发动近乎疯狂的进攻,结果几乎全军覆没。罗科索夫斯基在战后拥有苏联和波兰两国元帅军衔,被誉为“常胜元帅”,在战场上却毫不吝惜部下的生命!

苏军统帅里,盲目自信、依靠人海战术胡乱指挥者,大有人在,普通士兵死伤枕藉也就不足为奇。最高统帅斯大林的命令中,最常见的一句就是:“不惜一切代价!”

让士兵去送死

苏联元帅是这样打仗的,底下的军官又是怎么指挥的呢?

在德国士兵和下级军官的回忆录中,总能看到苏军毫无意义地让士兵去送死的场景。比如,1941年8月,后来的苏军叛将弗拉索夫率领第三十七集团军,在基辅向德军占领的一处高地发起进攻,他的战术先是徒劳无益的炮兵轰炸,但是德军阵地毫无损伤,然后发起一拨接一拨的冲锋,冲锋的士兵都倒在了德军的机枪前面。一位指挥官还试图让自己的部队再次发动毫无意义的进攻,结果被德军打死。苏军向这个没有任何战略意义的高地发起进攻,居然持续了3天3夜。德国人完全无法理解,一拨人倒下,另一拨人还继续来送死?德国人是绝对不会这么傻的,一个地儿打不下来就绕过去,干吗跟这地儿死磕啊?苏联人就是这么一根筋!

这种送死式的进攻,搞得德国人都筋疲力尽。一个德国军人在战后评论,我跟我的同伴们感到最震惊、最难以忍受的就是苏联人的进攻,方法如此生硬,场面又这么宏大。苏联人为取得一点儿进展就投入这么多兵力,如果目标真的十分重要,苏联人将会投入多大兵力,发动多么频繁的进攻?

实际上,德国军官根本想不到,苏军这么干的原因很简单——他们不会别的打法,只会搞人海战术。跟德军或者美军、英军相比,苏联红军是一支落后于时代的军队,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所要求的技战术水平,让教育水平不高的苏军大部分指战员无法掌握。

真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02.最著名的叛徒

活着回来就是本事

根据俄罗斯最新公布的数字,苏联红军在二战中被俘570多万人。这570多万人,战争结束之后回到苏联的是190万,剩下的人,大部分当然是死在战俘营里了,也有很多人就在欧洲待下来了,不愿意回苏联了。

有一个笑话,在斯大林时代,一个苏联人移民美国,进海关的时候,被查出行李中带着一张非常大的斯大林画像。美国海关官员就很奇怪,就问这个人,你带这玩意儿干吗使啊?那苏联人说,这治我的思乡病,我只要把这画像掏出来一看就不想回苏联了。

很多苏军战俘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就待在欧洲了。最令人惊讶的不是苏联军队被俘人数之多,最令人惊讶的是什么呢?这570多万被俘苏军当中,有100万人居然叛变了,向自己的祖国开枪。

这些叛徒当中,最有名的就是前突击第二集团军司令红军中将弗拉索夫。他是二战当中苏军中最大的叛徒,最有名的叛将。

这样一个苏联将军为什么会叛国投敌呢?这个过程一言难尽。弗拉索夫18岁就参加了红军,在国内战争期间跟所谓的“白军”作战的时候非常英勇,内战一结束就在列宁格勒 高等骑兵学校深造,跟著名的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是同学。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是苏联高级军官的摇篮,因为那时候坦克不是主战兵种,骑兵才是陆军之王。

20世纪30年代,弗拉索夫作为军事顾问被派往中国,曾经帮助蒋介石训练军队。回国之后,弗拉索夫担任师长。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在1941年7月,弗拉索夫出任新组建的第三十七集团军司令,在基辅参加防御作战。结果基辅会战打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合围战,苏军的防御彻底崩溃。弗拉索夫侥幸脱出,徒步返回了己方阵地。在基辅会战中,能活着回来就是本事。

于是,斯大林下令用飞机把弗拉索夫接到莫斯科,授予他列宁勋章和红旗勋章。可见弗拉索夫在斯大林心目中是个人物,斯大林还任命他为防守莫斯科的第二十集团军司令。

俘虏的待遇不一样

1941年11月,德军从背后突破了苏军防线,莫斯科岌岌可危。

当时弗拉索夫奉命亲率第七、第八步兵师,强行军及时赶到堵住突破口,为保卫莫斯科立下了大功。接着在友军部队的配合下,弗拉索夫率部发动反攻,把德国人挡在莫斯科运河一线。莫斯科大反攻当中,弗拉索夫又担任先锋,率第二十集团军一马当先。可以说,在莫斯科保卫战当中,弗拉索夫是一员枭将。等到战役一结束,斯大林任命弗拉索夫为沃尔霍夫方面军副司令、突击第二集团军司令。

弗拉索夫升职之后,立刻以前所未有的干劲儿投入工作,千方百计组织反攻,并且率部深入敌后,严重威胁德国第十八集团军侧翼。可惜出头的椽子先烂,这哥们儿进展太迅速了,而其他的苏军部队进展迟缓,没能突破德军的防线。这样一来,德国北方集团军群调整部署,调来大批增援部队,把弗拉索夫的突击第二集团军给合围了。在合围圈内的苏军部队达到了13万人,弗拉索夫拼命突围,担任前卫的步兵师打开了一条通道,但是德军最终还是封住了突破口。

1942年6月25日,弗拉索夫命令突击第二集团军以小队形式分散突围。实际上就是宣布整个集团军解体,大家个顾个吧。集团军领导分成了3个小组,由总部冲锋枪连做掩护,准备退到仍然坚持战斗的第四十六步兵师阵地,但是很快就被德军的火力打散了。

弗拉索夫逃到了一个小村子,正在思考下一步怎么走的时候,德国第三十八步兵军的士兵冲进来了,用冲锋枪对准了弗拉索夫。弗拉索夫只好缓缓地举起了双手,低沉地跟德国兵讲,不要开枪,我是突击第二集团军司令弗拉索夫中将,带我去见你们的最高长官。

这样,弗拉索夫中将成为了苏德战争初期300万苏军战俘中的一员,政治身份一下子从天堂到了地狱,在纳粹的战俘营里面,他看到了近乎天文数字的苏军在这里遭到了非人的待遇。老实讲,德国军队对英美战俘还是待遇不错的,因为双方都是日内瓦公约签订国,但苏联不是,这是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德国人觉得英美人士跟自己一样是高贵民族,甚至说英国人是“荣誉日尔曼人”,而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就应该被消灭。因此,在被德意军队俘虏的27万英美盟军士兵当中,最后死掉的只有不到9000人,而被日军俘虏的9万多盟军士兵死了3万多。但是,苏联军队就没有这样的好待遇了,被俘的苏军士兵除了少部分逃脱,大部分因为饥寒交迫而死亡。

这一切使贵为中将的弗拉索夫分外胆寒。千古艰难惟一死,人落到这个地步,很难做到不惧生死。如果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一下子被子弹打死了,这很光荣,是为国捐躯的英雄。但在集中营里,堂堂的将军被人吆五喝六,最后被虐待而死,这会让人很绝望。

这个时候很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弗拉索夫没有坚持下来。但是真正促使他迅速变节的,是一份来自祖国的可悲命令。

向祖国开战

1941年8月16日,斯大林签署了那份著名而又残暴的270号命令。

命令说:“指挥员和政工人员在战斗中如果隐瞒自己的身份,开小差或者向敌人投降,将被视为蓄意叛逃人员。其家庭成员将被视为背叛祖国的逃兵家属而实施逮捕……责成每一位军人,如果所在部队被包围,务必尽一切可能战斗到最后一刻,突出重围。如果指挥员或者政委不积极组织击退敌人,而是选择向敌人投降,可以用一切办法消灭他们……”

这个命令后来发展到,所有投敌者的家人将被处决,即使是从战俘营逃脱的俘虏,也将全部被枪决。

在苏联统帅眼里,没有什么战俘,只有变节者。他们认为只要军人被俘,就是变节的人。这一点跟日本和中国等东方国家的认识一致,你没死就是变节了。原本苏联在对外扩张过程中,造成的民族矛盾就很尖锐,乌克兰人、哥萨克人、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人、车臣人、卡尔梅克人等,平日受尽欺压,加入苏军后,作战本来就不积极,甚至把德军当作解放者。因此,这份命令一出,更使军心涣散,并把他们推向敌人的怀抱。这些人会想,你们当头儿的太残忍了!反正横竖都是死,还要连累家人,不如投降了吧,还能有口饭吃。

270号命令并未对减少苏军战俘数量产生任何积极的影响,在命令发出后的2个月,苏军战俘又增加了130万!整个苏德战争中,苏军被俘人数达到570万,其中叛变的超过100万,他们组成俄罗斯解放军或类似志愿军,调转枪口,向祖国开战。

有道是:“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苏军士兵的反叛,跟苏联军官们绝不以身作则,反而集体腐败也息息相关。一份对苏联第五十九集团军的揭发材料最能说明问题:

该部队的领导和政委贪恋女色,酗酒成风,在战斗过程中不是干好本职工作,而是在前线胡作非为。比如,集团军工程部副部长、“苏联英雄”科罗温,他在酗酒后就曾带人闯入部队食堂,拔出手枪,向厨师索要香肠、果酱和面包,拿到之后,还把果酱瓶子砸到地上,并命令副官在食堂安放地雷。此人还公开与司令部女打字员同居,一起去澡堂洗澡,成为下属的“榜样”。

再有,该集团军炮兵参谋长萨莫伊洛夫在给打字员图加里诺娃的情书中写道:“亲爱的,如果你不想破坏我们的友谊,就请你收回今天说过的再不和我一起吃饭的话。这使我非常伤心,你让我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我为了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好意。我喜欢你,或者说,我已经习惯了和你在一起。”这封情书的作者,也成了炮兵部队的“榜样”。

如果军官们只是做点儿这类的事,那还只是影响士兵的心态。该部队独立话务连的军委会成员阿夫图霍夫与连助理女军医同居,因此,不让她到连里为受伤的战士医治,引起了全体人员的愤恨。

服务于该集团军的女飞行员、打字员、通信员、医护员无不受到上级骚扰,有个叫乌兰诺娃的卫生员把企图动手动脚的卫生部长官推开,结果那名长官恼羞成怒,拔出手枪对地面连开数枪,活该他倒霉,反弹的子弹击中了他的腿部。

第五十九集团军就是活脱儿的“酒色”集团军。第三七八步兵师师长多罗费耶夫总结的最妙,有一次,他在跟一群女医师鬼混了两天两夜之后对部下说:“这儿的妇女就是妓女,就得用她们,你们这些指挥员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弗拉索夫的曲线救国

苏军士兵在这样的环境中,肯定会对自己的信仰产生怀疑,这样的军队能赢吗?军官们沉溺于酒色,却让当兵的流血牺牲,这样的军官,士兵犯得着为他们卖命吗?

因此,苏军士兵变节投敌的很多。在战俘营里,弗拉索夫也丧失了信心,认为苏联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唯一应该做的就是跟德国人合作,建立一个对德国屈膝的傀儡政权。弗拉索夫认为这样可以使俄国少流一些血。

只有跟德国“合作”,才能让苏联人少流血。这个念头在弗拉索夫的思想中,越来越坚定。他跟自己的部下讲:“难道流更多的血不是犯罪吗?难道俄罗斯民族的主要敌人不是布尔什维主义和斯大林吗?难道奋起反对斯大林及其同伙不是每个俄罗斯人首要的神圣义务吗?……我终于得出了结论:我的义务是动员俄罗斯民族投入反对布尔什维克政权和建设新俄国的斗争中。”

弗拉索夫的这些话虽然是为自己的背叛找借口,并且试图拉别人下水,但是他的行为具有代表性,表现出当时的苏联人对斯大林专制主义并不认同。这种思想把弗拉索夫绑到了法西斯的战车上,担任了亲德的俄罗斯解放军的首领。

弗拉索夫想站在德国人一边,但是一开始德国人并不领情,因为不信任他,并不愿意用他。据说,当时德国将军向希特勒汇报的时候,跟希特勒说了这样一句话:“弗拉索夫有一个想法……”希特勒立刻打断这位将军的话,说弗拉索夫不配有想法,谁批准他们穿德国军装?我们没有那么多德国军装给他们穿。

直到二战的最后两年,也就是战争对德军十分不利的时候,德军才启用弗拉索夫。

03.克里米亚的决斗

一块硬骨头

到1942年初,苏德战场的优势,仍在德国一边。莫斯科保卫战后,苏联人只是站住了脚,没死而已。就像两个拳击手对垒,德国左右出击,把苏联打得摇摇晃晃,口吐鲜血,最后致命的一拳没捶死苏联,苏联站住了,还反手给了德国一拳,打了对方一个趔趄。就是这么一个形势,苏联还远远谈不上能扭转乾坤。

现在很多军事家讲,希特勒在1941年冬天,要求德军不惜一切代价,死守寸土,势必保住战线,这个决策是对的。德军因此避免了像拿破仑军队那样的崩溃。到1942年春,苏德双方进入相持阶段,战线相对稳定下来。但是,双方都在厉兵秣马,准备更大规模的战役,以争夺战场主动权。德军现在已无力发动全面进攻,所以,德军最高统帅部希望攻击苏联意想不到的战略方向,以期快速取得成效。

当时德国的陆军参谋长哈尔德 大将建议,继续进攻莫斯科。但希特勒认为,进攻莫斯科战略意图过于明显,而且中央集团军群已经受到很大削弱,德军应该放弃进攻莫斯科的计划,集中兵力在北部、南部战线发动新一轮攻势。另外,由于美国在珍珠港被偷袭之后向日本宣战,德国也向美国宣战,希特勒感到时间紧迫,特别希望在美军参加欧战之前打垮苏联,至少也要把苏联打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才有可能对付在欧洲登陆的美军。为此,希特勒要求德国第十一集团军统帅曼施坦因,彻底拿下克里米亚半岛。

克里米亚是位于苏联欧洲部分的一个半岛,它就像漂浮在黑海海面上的巨型章鱼,面积很大,南部跟土耳其遥遥相对,西部是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是连接欧洲和中东的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苏德战争爆发后,希特勒指示南方集团军群尽快攻占克里米亚,通过刻赤海峡进入高加索地区。这一战略行动,既可以避免以克里米亚为基地的苏联空军对罗马尼亚油田构成威胁,又能促使土耳其在政治上靠近德国。但是,想攻占克里米亚半岛也不容易,苏军不但在半岛上驻扎重兵,而且控制着半岛一带的制海权和制空权。此外,半岛地形十分复杂,如果从陆上进攻半岛,只能通过皮里科普地峡,这里有毫无隐蔽的开阔沼泽地,还有苏军坚固的防御工事和深达15米的“鞑靼壕沟”。克里米亚半岛曾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壕沟是那会儿修的。如果从水路进攻半岛,地峡两侧的水太浅,军舰根本无法靠近,只能沿着地峡进攻。克里米亚半岛是靠皮里科普地峡跟大陆相连的,要没这个地峡,它就是一个岛屿。

这块地方,沙皇俄国同土耳其在历史上曾进行过9次争夺。1853年到1855年,英法联军在这儿打了2年才把克里米亚半岛占领,而那会儿英法联军不论装备还是训练,都远远胜过沙皇俄国。

摆在曼施坦因面前的,是一块硬骨头。

苏联人把牛皮吹破了

此时,曼施坦因指挥的第十一集团军,共计9个师,外加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已经在克里米亚鏖战了好几个月。罗马尼亚军队的战斗力几乎等于零,德国军官到罗马尼亚军阵地上去视察,发现前线战壕里,两个罗马尼亚上尉衣装整齐,军服一尘不染,身上还喷着香水,这样的军队能打仗吗?都指望着德国人在那儿拼杀,他们捡现成的。曼施坦因只好率领德军向苏军发起一次又一次的猛烈攻击。苏军则凭借有利地形拼死抵抗,援军不断通过黑海登陆。

双方打得筋疲力尽,战役的胜负好像是摆在天平上一样,一方坚持不住,胜利就会倒向对方。最终,还是苏军先顶不住了,防线开始崩溃,除了半岛南端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外,整个克里米亚落入了德军之手,残余苏军撤到了要塞内。德军虽然击溃了苏军,但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拿不下来,就不能说占领了克里米亚。此时,苏军又在克里米亚东端的刻赤半岛登陆,双方再次陷入拉锯战。

为了打破僵局,1942年1月5日,曼施坦因出动第三十军和第四十二军向登陆刻赤半岛的苏军发起反击。这次反击十分冒险,因为这时曼施坦因手上只有3个半已被削弱的德国师和1个罗马尼亚旅,面对的苏军却有8个师和1个旅,但是曼施坦因还是取得了反击的成功,抓了1万多名苏军俘虏。曼施坦因确是名将,德国人仗打得巧,经常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是苏军并不想放弃克里米亚,仍然向刻赤半岛增兵。苏联人死不放弃克里米亚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把牛皮吹大了,宣称克里米亚的反攻是斯大林同志直接指挥的,如果玩儿砸了,那就意味着斯大林同志玩儿砸了,因此骑虎难下不好收场,只能咬着牙继续打下去。

到3月13日,苏军动用8个步兵师、2个装甲旅发动大规模的反攻,而曼施坦因也得到了新组建的第二十二装甲师和第二十八轻装甲师的增援。双方在克里米亚展开激烈对攻。为把苏军彻底赶出克里米亚,曼施坦因跟希特勒要求派大量的空军支援,先夺刻赤半岛,再拿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希特勒同意了。从5月8日起,曼施坦因用少量兵力围困塞瓦斯托波尔要塞,集中5个德国步兵师、1个装甲师和2个罗马尼亚师向刻赤半岛大举进攻,在德国空军大力配合下,经过10天激战,到5月18日,全歼苏军第四十四和第五十一集团军,俘虏苏军17万。

事实无情地证明,苏联人把牛皮吹破了。

打仗就是玩心眼儿

拿下刻赤半岛后,曼施坦因开始准备攻克苏军在克里米亚半岛的最后一个据点——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要塞由苏军海岸军团负责防御,兵力有7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3个海军陆战旅。曼施坦因对这次攻击做了充分准备,他在两英里长的阵地上展开了208个炮兵连,这在二战期间绝无仅有。

6月7日拂晓,德军对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发起了进攻。德军炮兵已经事先瞄准苏军堡垒,开始猛烈轰击,空军的轰炸机也纷纷向既定目标投下炸弹。这场攻坚战非常惨烈和残酷,曼施坦因回忆说:“无论是大型据点,还是小型碉堡,苏军常常打到最后一人一弹。双方都是寸土必争,每一个碉堡、每条堑壕都要经过浴血苦战。”苏联人把人海战术发展到了顶峰。

到6月17日,德军终于从北面深深楔入要塞地区。但德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有的连仅剩下七八个人。曼施坦因只好一方面将预备队全部投入战斗,另一方面向最高统帅部要援军。6月26日,伤亡惨重的德军夺取了苏军在要塞外围的防线。此时,德军的忍耐力已经达到了极限。所以,最后夺取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战斗,曼施坦因改强攻为奇袭。

6月29日凌晨,曼施坦因出其不意,派突击队秘密渡过了塞瓦斯托波尔湾,从南岸的岩石绝壁攀登而上,突然从背后袭击苏军。同时,他指挥德军主力在猛烈炮轰之后发起进攻,使要塞内的苏军陷于腹背受敌的困境。曼施坦因用实战给只会人海战术的苏军上了一课,让他们明白打仗不是人多力量大,而是玩心眼儿。到了7月4日,退到半岛顶端的9万多苏军突围无望,被迫投降。

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德军缴获了火炮460门,其他战利品不计其数。当然,德军也为之付出了惨重代价,有近24000名将士阵亡。至此,德军终于占领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曼施坦因也凭借这一功勋,被希特勒晋升为元帅。

04.看谁犯的错误多

错误都是下属的

1942年5月12日,正当苏德两军在刻赤半岛激战之际,苏联铁木辛哥元帅指挥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一共45个师,从东北、东南两面向乌克兰重镇哈尔科夫发起进攻,一开始进攻特别顺利,突破了德军防线,三昼夜前进25到50公里。斯大林很高兴,还批评了此前反对出战的总参谋部,说险些因为总参谋部的错误而取消了一次如此顺利的战役。

可惜斯大林高兴得有点儿早,5月17日,德国第一装甲集团军在第十七和第六集团军的支援下发起反攻,合围了苏联南方方面军第九和第五十七集团军,西南方面军第六集团军和博布金战役集群。到5月29日,被围苏军大部分被歼。苏军阵亡了3个中将、1个集群司令,24万人被俘,损失坦克1249辆、火炮2026门。令人称奇的是,苏联政府首次公开承认了这次失败,苏联这次难得的坦率是为了呼吁西方盟国赶快对德开战。

哈尔科夫战役拉开了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序幕。德军在克里米亚和哈尔科夫的胜利,把苏军来之不易的预备队消耗光了,南部战线受到严重削弱。苏军作战失利,跟斯大林错误判断战场形势有关,斯大林却把责任都推到了下属头上,从此不再信任力主发起哈尔科夫战役的铁木辛哥。应了那句话,领导没有不正确的,错误都是下属的。

苏联红军在1942年夏季,重新上演了1941年夏季的崩溃,丧师失地,一溃千里,4个集团军被歼灭,大量将士被俘。1942年的前6个月,苏军阵亡人数达82万,失踪人数超过70万。

哥儿俩是半斤八两

就在德军进展顺风顺水的时候,希特勒的狂妄症又一次发作了。当时德军有两个战略目标:一是进攻苏联重镇斯大林格勒,封锁伏尔加河;二是向南占领高加索油田,获得苏联的石油。一边是德军飞机、坦克和汽车每天都需要的宝贵石油,一边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斯大林格勒,希特勒实在难以抉择,放弃哪个也舍不得,最终,他做出了狂妄的决定: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一个都不能少,双管齐下,同时占领。

希特勒脱离实际的狂妄决定,让德军统帅部出现了严重的意见分歧。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力主集中兵力攻占斯大林格勒,并一再陈述理由,希特勒却把哈尔德的意见当作了耳旁风。

希特勒听不进正确的意见,哈尔德只好在日记中讥讽:“对敌军的力量一直做过低估计,达到了可笑的程度,并且越来越具有危险性。”哈尔德还谈过另外一件事:有人把一份真实的报告念给希特勒听,报告上说,1942年的苏联仍然能在斯大林格勒以北、伏尔加河以西地区集结100多万生力军,在高加索地区集结50万人;苏联每月为前线生产的坦克超过1200辆。希特勒没等念完报告,就把念报告的人大骂了一顿,让他今后不要再念这种蠢话。希特勒的这个做派,跟他的对手斯大林倒是如出一辙,看来文过饰非、刚愎拒谏是古往今来一切大独裁者的通病,总觉得天底下数他最伟大光荣正确。

稍微懂点儿军事的人都能明白,一旦斯大林把近200万大军投入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区,德军要干掉他们绝非易事。头脑清醒的哈尔德就向希特勒指出了这一点。恼怒的希特勒却解除了哈尔德的职务,任命蔡茨勒将军接替哈尔德,并决心在军队中全面推行自己的意志。希特勒对一战时自己在前线蹲战壕的经历非常自负,认为德国将军们不了解前线的情况。

按理说,苏联人早就应该看出德军下一步的战略意图。斯大林却一直固执己见,以为德军会再次进攻莫斯科,而对斯大林格勒的防御力量准备不足。可以说,希特勒犯了狂妄自大的独裁者会犯的错误,斯大林犯了业余军事爱好者该犯的错误,哥儿俩是半斤八两,玩儿看谁犯的错误多的游戏。

05.激战斯大林格勒

不得后撤半步

1942年6月28日,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了。

德军B集团军群左翼的第四装甲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突然从库尔斯克向东攻击,对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实施突击。6月30日,右翼第六集团军也从哈尔科夫东北发起进攻,向东南方向的斯大林格勒挺进。苏军在空旷的大草原上很难进行有效抵抗,后撤100到300公里。

然而,战役初期的顺利使希特勒的狂妄症再次发作了,他认为攻占斯大林格勒用不着那么多兵力,命令第四装甲集团军南下支援第一装甲集团军强渡顿河下游。这样,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兵力就只剩鲍卢斯的第六集团军,下辖6个军(含2个装甲军),总计14个师约27万人,有近500辆坦克,3000门火炮和迫击炮。

直到这个时候,斯大林才逐渐明白了德军的意图,决心组织军队坚守,以保卫这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7月12日,苏军在西南方面军的原有基础上组建了由铁木辛哥为司令员、赫鲁晓夫任军事委员会委员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负责保卫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共有38个师,防守着长约530公里、纵深120公里的防御地带。

1942年7月17日,德军第六集团军在鲍卢斯大将指挥下,突击苏军第六十二集团军防御阵地。同时,鲍卢斯以部分兵力向苏军第六十四集团军发起佯攻,以分散苏军注意力。23日,德军突破苏军第六十二集团军右翼防线,合围了该集团军2个师,逼近斯大林格勒西面的顿河河岸。25日,德军对苏军第六十四集团军的右翼阵地发起攻击,意图强渡顿河。26日,苏军第六十四集团军被迫退过顿河。

战况不利,斯大林对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铁木辛哥元帅极其失望,撤销了他的司令员职务,由第六十四集团军司令戈尔多夫中将接任,并委派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上将前往斯大林格勒,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协助指挥战事。

7月28日,为了提高斯大林格勒守军的斗志,斯大林发布了著名的第二二七号命令,要求苏军将士“没有上级的命令,不得后撤半步。无论他是连长、营长、团长、师长、政委,只要是在无上级指挥官命令的情况下擅自撤退,他就是叛徒,他就要被当作祖国的叛徒而受到处理。……”

这道命令篇幅极长,斯大林都被逼得夸奖起敌人来了。在他的严令下,苏军又展开了人海战术。

把城市拿到自己手中

由于缺少装甲部队,加上苏军的顽强抵抗,德军第六集团军在行进间占领斯大林格勒的计划无法实现。

7月30日,希特勒又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将霍特指挥的第四装甲集团军又归还给B集团军群。8月5日,第四装甲集团军突破了苏军第六十四集团军的防线。

8月19日,鲍卢斯和霍特重新发起进攻。第六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西北面向东南攻击,22日突破苏军第六十二集团军防线,强渡顿河,占领了卡拉奇,23日推进到斯大林格勒北郊,前出到伏尔加河。霍特第四装甲集团军向北进攻,突破了苏军第六十四集团军的防御,29日进至城南,前锋距斯大林格勒城只有5公里。

在德国陆军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同时,德军第四航空队也出动2000架次飞机对斯大林格勒进行轰炸。

斯大林格勒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形势,斯大林把希望寄托在了朱可夫身上。他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并调拨第二十四、第六十六集团军和近卫第一集团军开赴斯大林格勒。

8月29日,朱可夫飞到斯大林格勒并着手组织反击。9月5日拂晓,朱可夫指挥3个新锐集团军展开反击,由于准备仓促,反击未取得预期战果。6日,苏军再次发动进攻,再次失利。10日,苏军试图从北面实施突击,恢复同第六十二集团军的联系,又遭失败。12日,苏军撤至城区,外围防线已全部丧失,德军突破斯大林格勒城防,从南面突进到伏尔加河。

9月12日,希特勒飞抵前线,召见了B集团军群司令魏克斯大将和第六集团军司令鲍卢斯大将,要求“尽快地把城市拿到自己手中”,命令他们于13日进攻斯大林格勒市区。

震惊世界的斯大林格勒巷战开始了。

苏联人学会动脑子了

在德国陆军攻城之前,空军的轰炸机已经把斯大林格勒市区炸成了废墟。

9月13日,鲍卢斯第六集团军担当主力,从城北开始突击。霍特第四装甲集团军则从城南推进,策应鲍卢斯在城北的主攻。14日,德军从城北突入市区,与苏军展开了激烈巷战。双方的争夺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全市的街道和广场都变成了激烈的战场,在城中的每条街道、每座楼房、每家工厂内都发生了激烈的枪战,有些重要据点被反复争夺,其中第一火车站的争夺战持续了一周,前后13次易手。

直到今天,巷战都是最难打,也是应极力避免的。今天美军这么先进的装甲部队,也不敢打巷战。俄罗斯军队在车臣战争中也是吃了巷战的亏。如今的装甲部队,电子通信手段这么先进,还在巷战上吃亏。在二战时期,坦克炮仰角,顶多能打到三楼,五楼站一个人举着炸药包往下扔你就完了。如果坦克在道路上行驶,一个小孩儿抱个炸药包藏在下水道底下,坦克过去,他把炸药包一扔,坦克炸了,小孩儿顺下水道跑了,找都找不着。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打巷战,实在是以己之短、攻敌所长,苏联人用了两个残破不堪的集团军——第六十二和第六十四集团军,硬是拖住了德国最精锐的第六集团军,为苏军的反攻赢得了时间。

攻入城中的德军伤亡人数不断增加。虽然德军对伏尔加河东岸进行了频繁的轰炸,但是守军还是从东岸得到了不断的支援和补给。据统计,开赴城中的红军战士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个小时,军官的平均存活时间也只有不到3天,战役的惨烈可以想象。

二战中,德军的主要战术是多兵种联合作战,非常重视步兵、工程部队、炮兵和空军的配合。为了对抗这种战术,苏军采取了贴身紧逼的战术,尽可能地将己方的阵地贴近德军,致使德军的炮兵和空军无法有效进行远程攻击。

瓦西里击毙了德国柏林狙击学校校长科宁斯,在这场苏德顶级狙击手对决中取得完胜,由此声名大振

苏联人经过血的教训,终于学会动脑子了。

王牌狙击手顶级对决

德军陷入了巷战的泥潭。值得一提的是,苏军的狙击手在巷战中大显身手,给德军造成了极大伤亡。

2001年,好莱坞电影《兵临城下》再现了斯大林格勒的巷战情景。其中,最有名的一名狙击手名叫瓦西里·扎伊采夫,他在一个月之内,击毙了225个敌人。实际上,苏军击毙敌军数量比他更多的狙击手还有三十几个。但是,瓦西里击毙了德国柏林狙击学校校长科宁斯,在这场苏德顶级狙击手对决中取得完胜,由此声名大振!

瓦西里出生在苏联乌拉尔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扎伊采夫在俄语中的意思是野兔,这说明他们家是猎人。瓦西里刚读完小学就跟着爷爷打猎,练成了一位神枪手。苏德战争爆发后,瓦西里参军上了前线,他用一杆普通的莫辛·纳甘步枪,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前就击杀了32名德国官兵。

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后,瓦西里主动请战。于是,瓦西里加入陆军第六十二军一〇四七团作战。刚参战10天,他就用步枪干掉了将近40名德国兵。当时,德国人经常用重炮轰炸,清理占领区。开炮要有观察员,德军占领了马马耶夫高地上的一座水塔,站在水塔上,战场态势一目了然。一个德军军官带着助手藏在水塔里,天天指挥炮兵往苏联人身上扔炮弹。瓦西里觉得德国佬太嚣张了,就准备打靶。果然,一会儿水塔顶就出现一个通信兵,瓦西里一枪把他放倒。水塔上面的人莫名其妙,又派来一个通信兵看看怎么回事,结果又被放倒。军官吓傻了,缩在水塔里面不露头,瓦西里就等着他。过了1个多小时,军官刚冒个头,就被一枪爆了头。当狙击手除了要枪法好,更关键的是要有耐心。瓦西里很快出名了。当时,斯大林格勒战役正是最艰难的时候,苏联人开始大力宣传这位“狙击英雄”,团长还给了他一把真正的狙击步枪。瓦西里带着这支枪,又挑选了几十个精明干练的战士,专门挑德军上厕所和吃饭的时候下手,搞得德军心神不宁。后来他开班收徒,火线培养了一大批狙击精英。很快,德军前线军官和炮兵观察员的阵亡率直线上升,瓦西里的战绩升到100人。他手下的小战士们,也跟他一起,平均每天干掉十几个德军骨干。这么打下去,过不了两月,德国第六集团军就没几个班长、排长可用了。

所以,鲍卢斯将军很生气,向上级要求派一个手段高明的狙击手来。希特勒就派柏林狙击学校校长科宁斯前往斯大林格勒。科宁斯是一战时就扬名西线的王牌狙击手,手段毒辣,而且极为自负,他只杀那些值得杀的对手,一般小兵他认为不值得浪费子弹。科宁斯到前线之后,放出风来,要跟瓦西里决战,他打伤了好几个瓦西里的徒弟,故意不打死,就是为了给他们的师父报信,瞧见没有,爷来了!

瓦西里选择应战,到前线跟科宁斯对决。两个人相持了4天,最后瓦西里让自己的助手拿着假人,小心翼翼地把钢盔戴在假人头上,拉着假人做出撤退的样子,引诱科宁斯上钩,这才击毙了科宁斯。苏联人的数据显示,瓦西里干掉的德国兵虽然不是最多,但狙击效率却是最高的。他为狙击人才的培养和理论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的徒子徒孙前后总共歼敌3000多人,他不愧为苏联王牌狙击手。

女狙击手柳德米拉

其实,毙敌成绩排在瓦西里前面的还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女狙击手,叫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

柳德米拉在战前是基辅国立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她常常参加一家射击俱乐部的活动,沉稳坚韧的性格和勤奋刻苦的训练,使她很快成长为一名神枪手。战争爆发的第一天,她就投笔从戎。负责招收新兵的军官本来不想要她,希望她去后方做个通信兵或者护士。虽然后来苏联一共有80万女兵上了前线,她们直接拿起枪跟男性一样投入惨烈的厮杀,但在当时,苏联军队还没必要招收女兵上前线。

但是,柳德米拉很坚决,坚持要上前线。参军后,柳德米拉被派到第二十五步兵师做了一名步枪手。第一次作战的时候,她就被派去执行狙击任务。可能是上级为了照顾她是女兵,不想让她端着刺刀冲锋,怎么办呢?当狙击手吧,稍微安全一点儿。

柳德米拉第一次上前线当狙击手,还带着一个新兵蛋子给她当观察员。但是,看到德国人的时候,她不忍心开枪,毕竟跟对面的德国人是无冤无仇的,结果德国人却把满脸稚气的观察员打死了,一下子把她心中的仇恨激发了出来。柳德米拉第一次在战场上就击毙了很多德军士兵,特别是在敖德萨保卫战和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保卫战中,她作为一名狙击手,前后歼敌309人。苏联最后没有守住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要撤退,斯大林知道了柳德米拉的事迹,点名让海军一定把她救出来,不能扔在沦陷区。

柳德米拉后来还作为苏联的形象大使出访美国,成为第一个被罗斯福总统接见的苏联公民。

是活的就得上

对苏德战争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非常关键。斯大林将战略重点从莫斯科转移到了斯大林格勒,并且调动了全国所有的空中力量支援斯大林格勒。双方的援兵也源源不断地开到前线。

此时,德军在苏联的战线已达3200公里以上,但是德国的兵力根本不能维持如此长的战线。从斯大林格勒沿顿河至沃罗涅日的500多公里战线,德国自己腾不出兵力来防守,只得在这一线部署了附庸国的3个集团军。即便如此,有些地段也只有一个野战排来防守整整1到2公里的防线。德国人不是不知道附庸国部队战斗力很差,根本就靠不住,但是没办法,实在抽不出兵力了,是活的就得上。

9月28日,斯大林决定将原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顿河方面军,由罗科索夫斯基中将任司令员;原东南方面军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为叶廖缅科上将;原近卫第一集团军改编扩建为西南方面军,司令员是瓦杜丁 中将。并命令副最高统帅朱可夫大将和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上将,秘密筹备反攻。

整个10月份,斯大林格勒一直持续着激烈的巷战。至11月初,德军终于艰难推进到了伏尔加河岸,并且占领了斯大林格勒城80%的地区,但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在城区北部的红色十月工厂和拖拉机厂,苏军与德军激战的同时,工厂的工人就在侧旁修复损坏的坦克和其他武器,有时候甚至直接在战场上修理武器。有些坦克直接从工厂的生产线开到了战斗前线,甚至来不及涂上油漆和安装射击瞄准镜。可见战斗激烈到了什么程度。

据统计,从7月到11月,德军在顿河、伏尔加河和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中损失兵力约70万、坦克1000余辆、火炮2000多门、飞机1400余架。

“天王星”行动

11月中旬,苏军最高统帅部大规模集结反攻兵力,在斯大林格勒城外集结了3个方面军,共143个师,110.6万人。他们的对手是德军B集团军群,共有80个师又3个旅,约100万人。

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拟定的反攻策略是将德军继续牵制在城内,主攻德军薄弱的外侧,从而将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包围在市区。11月13日,斯大林批准了这个反攻计划,并取名“天王星”行动。

11月19日,苏军开始实施“天王星”行动,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在纷飞的大雪中发起反攻。负责保护德军第六集团军侧翼的是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在一天之内便被苏军突破阵地。20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第五十一、五十七、六十四集团军也在南部投入反攻,突破了守军罗马尼亚第四集团军的防线。22日,西南方面军开始分批强渡顿河。23日,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会师,从而完成了对斯大林格勒的包围。

至11月30日,苏军3个方面军将德军第六集团军的5个军22个师以及部分罗马尼亚、意大利和克罗地亚军队共约27万人,合围在了斯大林格勒。

苏军发起反攻后,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力主让鲍卢斯撤出斯大林格勒。然而,空军司令戈林元帅却向希特勒说,即使鲍卢斯被包围,空军也有能力为第六集团军提供补给。希特勒信了大胖子的胡话,遂下令鲍卢斯坚守斯大林格勒。

事实证明,戈林元帅又在吹牛,他承诺的空中补给成了一句空话。德国空军能为第六集团军空运的物资上限是每天300吨,而第六集团军每天的需求是700吨。加上天气恶劣和苏军防空火力凶猛,第六集团军实际上平均每天只得到100吨左右物资。德军的精锐部队,开始面临饥饿的威胁。

与此同时,苏军在不断缩小包围圈。

就不让你突围

为了营救第六集团军,希特勒将希望寄托在二战中德国三大名将之一的曼施坦因身上。

11月21日,希特勒下令将曼施坦因元帅的第十一集团军扩建为顿河集团军群,由曼施坦因任司令,并把鲍卢斯的第六集团军、霍特的第四装甲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三、第四集团军都交给他指挥。希特勒命令曼施坦因夺回失去的阵地。

曼施坦因认为,德军唯一成功的机会在于第六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向西南突围,第四装甲集团军则向东北进攻,夹击苏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但希特勒绝不允许鲍卢斯从斯大林格勒撤退,要求曼施坦因杀开一条血路,打到斯大林格勒。

12月12日,临危受命的曼施坦因发起了代号为“冬季风暴”的反攻。德军以霍特第四装甲集团军为前锋,于16日突破了苏军的防线。至19日,第四装甲集团军一部推进到了离南面包围圈50公里的地方。虽然德军英勇善战,但毕竟寡不敌众。曼施坦因发现楔入敌阵的第四装甲集团军,也有被数倍于己的苏军包围的危险。

此时,曼施坦因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不顾希特勒的命令,下令鲍卢斯立即向南突围与第四装甲集团军会合。然而鲍卢斯却没有曼施坦因这样大胆,在没有接到希特勒的命令前,不敢擅自突围,他以燃料不足的理由拒绝了曼施坦因的命令,放弃了最后的机会。

12月27日,苏军发动强大反击将第四装甲集团军击退150~200公里,使其退回了原来的阵地,粉碎了德军统帅部解救第六集团军的企图。“冬季风暴”行动宣告失败。

时间已是严冬,伏尔加河面的冰层逐渐变厚,苏军可以更加便利地补给己方部队。但在包围圈中的德军第六集团军的境况越来越糟糕,空运的物资越来越少,平均每天不到100吨。第六集团军面临弹尽粮绝的境地,分配的口粮已经减到维持生活的最低标准之下;弹药也日益缺乏;医药用品和燃料都已用尽;数千人患上疾病,冻伤的人数更多,每天都有大量的士兵死于饥饿、严寒和营养失调。

一些军官不甘心坐以待毙,试图说服鲍卢斯不顾希特勒的命令立即组织突围。但是鲍卢斯仍旧不敢违抗军令擅自突围,只是派人飞出包围圈去晋见希特勒,把第六集团军的情况当面向希特勒汇报,并请求希特勒准许突围。但希特勒还是一意孤行,命令第六集团军死守斯大林格勒。

1943年1月,苏军发起了新一轮攻势,代号为“木星”行动,迫使外围德军与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的德军相隔250公里以上。至此,第六集团军陷入绝地,已经完全失去增援。

怎么都是个死

1月8日,苏联顿河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中将向德国第六集团军司令鲍卢斯大将发出了最后通牒,敦促鲍卢斯无条件投降。

鲍卢斯看到自己已经插翅难逃,被苏军包围得铁桶一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弹尽粮绝,援兵又迟迟不到,再守下去这几十万兄弟都得进鬼门关。因此,鲍卢斯电告希特勒,请求允许相机行事。这意思就是说,请求您允许我投降。但是希特勒严厉地驳回了鲍卢斯的请求。

两天后,罗科索夫斯基指挥苏联顿河方面军向被围的德国第六集团军发起了代号为“指环”的进攻。深陷重围的德军开始从斯大林格勒郊区向城区收缩防守。1月22日,苏军占领了古门拉克机场,德国第六集团军的空运补给和伤员撤退渠道彻底中断。第六集团军已经退无可退,虽然食物、弹药都极度匮乏,但是德国军人仍然在顽强抵抗。德国人是为了活命而战,因为他们相信苏联人会处死投降的德军,横竖都是个死,干吗当俘虏不当烈士呢?

于是,在斯大林格勒城中再次爆发了激烈的巷战。苏联人对包围圈中德军庞大的数量感到惊讶,不断增兵,巩固包围圈。这个时候,鲍卢斯再次向希特勒打报告,说我的部队实在是不能再支持了,继续抵抗下去毫无意义,只能让这些德意志小伙子白白地送死,所以我请求您允许我们投降。但是希特勒的答复是,投降是不可能的,第六集团军应该在斯大林格勒尽到其应尽的责任,打到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

当时,曼施坦因元帅也力劝希特勒批准第六集团军残部投降。希特勒对曼施坦因说,我不允许他们投降,为什么呢?一来即使包围圈当中的德军分成几个较小的单位,也可以抵抗相当长的时间;二来苏联人不会遵守对第六集团军许下的投降诺言。这点希特勒倒是说对了,苏联人果然没有遵守诺言。希特勒的意思是,怎么都是个死,不如为祖国尽最后一点儿努力,光荣地战死。

1月30日,希特勒拍电报给鲍卢斯,说我授予你陆军元帅军衔。为什么这个时候希特勒把鲍卢斯晋升为元帅呢?因为在德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元帅被俘虏的事,希特勒实际是想让鲍卢斯战斗到底或者自杀殉国。

1月31日,鲍卢斯向总部发电,说第六集团军忠于自己所负的极为重大的使命,为了元首和祖国,已坚守自己的岗位,打到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就在这一天,苏联第六十四集团军第三十八旅打到了鲍卢斯的司令部,德军一名发报员自行决定向柏林发出最后一封感动德国的电报:“第六集团军无线电即将关闭,俄军已经攻占司令部!打垮布尔什维克万岁!天佑德意志!”

可惜天不能保佑德意志了,苏军已经攻到了鲍卢斯所在的地下室外面。鲍卢斯当时正受疾病折磨,已经好几天吃不下饭了。当苏联人出现在地下室外面,叫第六集团军司令部投降的时候,第六集团军参谋长施密特将军同意了投降。施密特转过头来问鲍卢斯:“请问陆军元帅阁下,您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鲍卢斯摇了摇头,无话可说,只好投降。1943年2月2日,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城北的德军第十一军残部也宣布投降,至此,历时半年多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

军衔最高的战俘

除了鲍卢斯之外,在斯大林格勒被俘的德军还有23名德国将军、2000名校级以下军官和91000名极度饥饿劳累的士兵。这些人除了将军之外,都被送到了西伯利亚劳改营,直到1955年,活下来的5000多人才返回德国,其余的人在西伯利亚经过了漫长的12年,全部被折磨死了。德军只有3万多名伤员和病号撤出了斯大林格勒。

希特勒对新晋陆军元帅的表现极度失望,公开讲:“鲍卢斯差一步就要跨入光荣的殿堂,但是他选择了退却。”希特勒发誓以后不再晋升任何人为陆军元帅,所以很多德国将军吃了鲍卢斯的亏,比如说百战百胜的舍尔纳大将,直到1945年4月希特勒自杀前才晋升他为陆军元帅,约德尔大将则始终没有得到晋升。因为二战的规模很大,所以德国元帅很多,有27个元帅(包括戈林)。

据说,当苏军出现在鲍卢斯司令部的时候,鲍卢斯还戴着三颗星的大将肩章,苏军指挥官就问鲍卢斯:“大将先生,您还有什么话要讲吗?”鲍卢斯站起来说:“我已经是陆军元帅了,没有来得及换肩章。”苏联人一听喜出望外,捡了一个大腕儿,抓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军衔最高的战俘。元帅被俘,在世界各国都很少见。

鲍卢斯和他手下的高级军官,被带往莫斯科作为苏联政治宣传的工具。包括鲍卢斯元帅在内的德国将军们,都发表了反希特勒的宣言,这很可能是出于真心。因为他们对希特勒胡乱指挥造成的损兵折将极度失望,库尔茨巴赫将军甚至提出从德军战俘当中,组织一支反希特勒的军队,但是苏联人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直到1955年,这些高级战俘才被遣送回国,最有意思的是,鲍卢斯元帅是战争结束后唯一定居在东德的前纳粹德国元帅。

在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前的几个星期,德国媒体已经停止报道相关消息,德国民众直到1943年1月底,才了解到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惨败。这并不是德军遭受的第一次失败,但是这次失败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战略意义上,都是其他战役无法比拟的。

2月18日,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发表了著名演说,鼓动德国国民接受总体战的理念,即利用全国的一切资源把战争进行到底。

相比之下,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已经看出些端倪,他说:“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损失了25万官兵,这等于打断了整个东线的脊梁骨。”

06.库尔斯克会战

苏联人高兴得有点儿早

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苏德战场的局面,似乎有扭转之势。苏军连续发动一系列反攻,德军节节后退。于是,很多人认为德国人在东线顶不住了。实际上,1943年初的德军,仍有再出手的能力。很多苏军统帅没有注意到,德国人的撤退很讲技巧,他们往往以大量杀伤苏军作为撤退的代价。比如曼施坦因指挥部队后撤时,每次都让对手付出的代价比自己高,才撤出一块地方。而苏军急于反击,根本不在乎死多少人。同时,苏军反击面过宽,战线拉得太长,首尾难以相顾。苏联人似乎正在犯德国人刚刚犯的错误。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惨败,并没有让希特勒难过多久,他仍然要把战争进行到底。此战之后,德国实行了全国总动员,竭力扩充兵员,几个月内便将苏德战场的德军总数补充到520万。希特勒和他的将领们希望夺回战场主动权,狠狠揍一顿苏联人。

在这种情形下,苏军上下仍是一片盲目乐观。斯大林在1943年5月1日签署的命令中说:“德国、意大利法西斯阵营正在经历着最严重的危机,面临着灭亡的危险。”个别苏联军官看出苗头不对,但是,谁要说出来,便会吃不了兜着走。苏军最高统帅对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遭到沉重打击的德国东山再起、招兵买马的能力,明显估计不足。那些敢于实事求是评价战局的将领,全都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比如,斯摩棱斯克炮兵学校校长彼德罗夫少将在一次会议上发表意见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德国人养好了自己的伤口,并且变得更加强大,应该给予足够重视。”结果他立即遭到逮捕,并被判处25年徒刑。

其实,两国交兵,藐视敌人是很平常之事。问题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得重视敌人。要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也藐视敌人,那就麻烦了。极端地拒绝真相,真相就会逃之夭夭吗?当然不会!1943年,苏联人带着恐怖威慑下的乐观精神,跟他们的老对手又斗在一处,他们相信德国人除了败退已别无选择。

战斗一开始也确实如此。德军第六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被包围后,苏军发动了大规模攻势,打击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其他部队。1943年1月2日,苏军发动“星球”行动,准备收复哈尔科夫、别尔哥罗德及库尔斯克。虽然希特勒下令坚守,但德军仍然在2月16日弃守乌克兰重镇哈尔科夫。

2月19日,曼施坦因指挥南方集团军群向顿涅茨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苏联西南方面军发起反击。至3月2日,苏军西南方面军遭到了重创,3月14日,苏军被迫放弃刚刚攻占的哈尔科夫,后撤至库尔斯克南面的奥博扬地区。

曼施坦因的这次反击,造成苏德战线形成了一个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部。在其北部,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控制了奥廖尔一带。在其南面,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控制了别尔哥罗德地区。在突出部内的是苏军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苏德双方重兵云集,在此形成僵持,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即将开始。德国人最新研制的“虎”式重型坦克,在白茫茫的大地上碾过,威力巨大的88毫米坦克炮让人望而生畏。

一场恶战即将打响。

曼施坦因的计划

对于库尔斯克战役,德军名将曼施坦因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趁苏军立足未稳,立即发动进攻;二是等苏军先行进攻,待其疲惫之后,德军再行反攻,并包抄苏军后路。在这两个方案中,曼施坦因更看好第二个,却被希特勒拒绝了。希特勒认为让苏军抢先进攻太过冒险。然而,希特勒虽然选择第一个方案,却又一再犹豫和推迟,以便集中足够多的新式坦克。事实却是,有了英美的援助,苏军的力量增长已经超过德军。

库尔斯克突出部就像一个拳头,从苏军的战线中延伸出来,其正面长约250英里,而底部却不到70英里。苏军有众多部队驻扎在这个突出部。曼施坦因主张在南北两翼同时发起钳形攻击,合围并歼灭突出部内的全部苏军。

曼施坦因的方案,得到了德国陆军总部参谋长蔡茨勒大将和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元帅的支持,但也遭到了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大将的反对。古德里安的反对理由是,1943年春,德军坦克在东线损失巨大,作为德军主战坦克的3号、4号坦克已被证明不是苏军T-34坦克的对手,而新研发的5号“豹”式坦克和6号“虎”式坦克,月产量却很少,分别只有50辆和25辆,数量上处于劣势。古德里安认为发动库尔斯克战役,将使德军损失大量坦克。

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都是德军名将,他俩意见不一致,搞得希特勒犹豫不决。最终,希特勒决定采纳曼施坦因的作战计划,作战代号为“堡垒”。“堡垒”作战本计划在5月4日发动,但由于雨季来临以及德军准备不足而一再拖延,最后确定在7月5日发起进攻。

虽然7月5日是德军选定的进攻时间,率先发动进攻的却是苏军。7月4日夜,在突出部南部的苏联近卫第六集团军俘虏了德军的一个士兵,得知德军即将在第二天开始进攻。7月5日凌晨,突出部北部的苏联第十三集团军也俘虏了一个德军中士,他也供认德军将在几小时后发起进攻。为了打乱德军的进攻步骤,朱可夫立即下达了炮击德军阵地的命令。

库尔斯克会战开始了。

此路不通走他路

苏军的炮击让德军措手不及,造成了很大损失,进攻时间比原计划推迟了3个小时。在损失了36辆坦克后,德军艰难地越过了苏军设置的反坦克雷区,猛攻苏联第六十七近卫步兵师的防线。面对德军3个师的强攻,苏联第六十七近卫步兵师难以抵挡,被迫后退。苏联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瓦杜丁紧急抽调预备队组织第二道防线,但德军仍然在6日突破了苏军第二道防线。这天,德国空军出击的飞机超过1000架次,完全压制住了苏联空军。经过一整天的激战,双方的损失都很大。

6日傍晚,瓦杜丁向华西列夫斯基请求增援。华西列夫斯基在得到斯大林同意后,立即把草原方面军第五近卫集团军的第二、第十坦克军的353辆坦克调给了瓦杜丁。斯大林还亲自打电话给瓦杜丁,要他不惜一切代价,挡住德军的进攻。

7日,苦战一天的德军只向前推进了几公里。第二天,德军仍然强攻苏军防线。逐渐站稳脚跟的瓦杜丁也在筹备反攻,他向最高统帅部请求把草原方面军的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五近卫集团军调给他指挥。他的请求很快被斯大林批准,但这两支部队几天后才能到达作战地点。

经过7日和8日两天的空战,苏联空军也逐渐扭转了劣势,夺取制空权只是时间问题。

9日,瓦杜丁指挥的苏军在正面抵挡德军进攻的同时,在两翼不断发动反击,虽然这些反击都遭遇了挫败,却使德军无法集中全部力量攻击他们的目标。

此路不通走他路,曼施坦因见无法从正面突破奥博扬苏军阵地,便决定先从右翼突破,他命令第二党卫装甲军转向东北的普罗霍罗夫卡。德军在右翼的进攻比较顺利,经过两天的战斗,攻到了普罗霍罗夫卡城下。库尔斯克会战的高潮——坦克大战即将上演。

德军的“虎”式坦克大显神威。“虎”式坦克的88毫米坦克炮可以在交战距离以外就将苏军的T-34坦克击毁

坦克大战

7月12日晨,苏德双方几乎在同时开始对攻,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打响了。

战斗中,德军的“虎”式坦克大显神威。“虎”式坦克的88毫米坦克炮可以在交战距离以外就将苏军的T-34坦克击毁,而T-34坦克的76毫米炮在同样射程无法对“虎”式坦克造成威胁,所以T-34坦克根本不是“虎”式坦克的对手。苏联人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苏联近卫第五坦克集团军的作战报告中说,坦克军已经丧失了进攻的能力,已经将剩余的坦克编入步兵部队。

苏联人习惯了夸大战绩,说在普罗霍罗夫卡坦克战中德国人损失了300多辆坦克。事实上,与苏联近卫第五坦克集团军交战的德国坦克兵团,只被击毁了5辆坦克,另有38辆坦克和12门突击火炮受损。而苏联近卫第五坦克集团军,则损失了不下3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苏军的参战坦克几乎是对手的4倍,与德军坦克的数量对比是1000:273。

德国坦克之所以能赢得这么漂亮,主要是由技术决定的。德国的“虎”式、“豹”式坦克在各项重要的战斗技术指标上都超过了苏联的T-34坦克。另外,当时苏联的坦克驾驶员的训练水平很低,平均实习时间只有5到10个小时,而熟练驾驶坦克至少需要25个小时。

在这次坦克大战中,德军虽然以相对较小的损失,摧毁了数倍于己的苏军坦克,却没有实现攻占普罗霍罗夫卡的战斗目标。另外,苏军仍然拥有超过1000辆坦克,有实力发起大规模反攻,战场上的主动权在向苏军倾斜。

到苏德战场练手

在北线,德军7月5日的进攻也因为苏军的炮击而推迟了2个多小时。持续几十分钟的炮火打击和空中轰炸之后,德国第九集团军开始进攻。

德国第九集团军司令莫德尔声东击西,先在左翼以3个步兵师实施佯攻,但被苏军挡住了。在主攻方向,德军投入了4个装甲师和3个步兵师,经过激烈战斗,德军艰难突破了苏军的第一道防线。战斗至5日结束,德军至少损失了70辆坦克,却只向前推进了不到10公里。

在苏德陆军激战的同时,双方空军也在空中激烈厮杀。只在7月5日一天,德国空军就出动飞机1000多架次,苏军也出动了飞机600多架次。

7月6日,苏联中央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发动反击。莫德尔也把预备队投入了战场。于是,又一场坦克大战展开了。结果,苏军的两个坦克旅遭到重创,损失了约70辆坦克。德军乘胜前进,推进到了苏军第二道防线。

7月7日凌晨,德军再次发动进攻,意图夺取交通枢纽波内里。波内里的战斗异常激烈,德军数次攻入市区,却都被顽强的苏军赶了出来。

战斗进行到7月8日,德军虽然给苏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但苏军依然坚守住了阵地。德军付出惨重代价后,占领了大半个波内里城区,但苏军仍然控制着城内的一些重要据点,使德军无法继续推进。

7月9日,莫德尔以300辆坦克向苏军阵地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却一无所获。德国第九集团军的攻击能量被消耗殆尽,被迫转入防御。

此时,苏联空军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已经夺取了库尔斯克北部地区的制空权,给德国地面部队造成了很大威慑。7月5日到10日,德国空军击毁苏军飞机1269架,自己仅仅损失了62架。德国击毁敌机上百架的超级王牌飞行员,基本都是在苏德战场上取得的成绩。甚至直到战争的最后一年半,德国的菜鸟飞行员,都是先到苏德战场练手,在那里学会超低空飞行,然后再到西线去跟英美飞行员作战,可见苏联飞行员作战能力之差。另外,德国的作战飞机性能占优,德国空军利用战术上的优势,把飞机集中在一些重要战区,对苏军发动猛烈反击。苏联空军则完全凭借数量上的优势,与德军较量。

先下场就是认输

此时,意大利局势突变。英美联军于1943年7月10日,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实施登陆作战,德国在意大利地区的兵力无法抵御英美盟军的进攻。同时,希特勒认为库尔斯克会战不仅看不到胜利的希望,而且德国第九集团军有被苏军切断后路、合围歼灭的危险。于是,希特勒决定终止“堡垒”计划,抽调苏德战场的兵力到意大利战场。

曼施坦因却强烈反对,他认为战役刚刚进行到决战阶段,此时终止“堡垒”计划是错误的,德军还有足够的力量,可以用优势的坦克消耗苏军的装甲力量,这样至少可以让苏军不能在德军撤退时立即发起有力的反击。

可是,希特勒听不进曼施坦因的劝告,最终下令终止“堡垒”计划。

曼施坦因担心的苏军反攻,开始了。斯大林决定于7月12日发动反攻,并以打败拿破仑的俄国元帅库图佐夫的名字作为战役代号。12日凌晨,苏军向奥廖尔的德军阵地进行了持续2个多小时的炮击,随后发动反攻。德军顽强抵抗,给苏军造成了重大伤亡。

7月16日,感到无力抵抗的莫德尔向希特勒请求放弃奥廖尔,但被希特勒否决。7月25日,墨索里尼下台,任谁都看得出来,意大利即将退出战争。希特勒不得不紧急从东线抽调兵力开赴意大利,而在奥廖尔突出部的德军又面临被苏军合围的危险。莫德尔再次请求后撤,希特勒最终同意弃守奥廖尔。

8月5日,苏军占领奥廖尔,并乘机追击撤退中的德军。至16日,苏军的反攻基本结束。

在奥廖尔战役中,苏军歼敌20万人,向西推进了150公里。为此,苏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伤亡43万人,比德军伤亡人数多出了一倍。

鲜血换来的胜利

在南线,苏军的反攻日期最终确定在8月3日。

8月3日凌晨5点,苏军万炮齐发,炮击持续了2个多小时,大量炮弹如暴雨般倾泻到德军阵地上,最后以一阵“喀秋莎”火箭炮齐射结束,随后苏军坦克和步兵发起攻击。苏军很快突破了德军的第一道防线,经过一天的战斗,苏军纵深推进了10~15公里。8月5日苏军收复别尔哥罗德,7日占领德军后方的后勤供应基地博戈杜霍夫,缴获大量德军物资。

在接下来的两天,苏军坦克部队推进过快,而步兵忙于清理被包围的德军,导致苏军的坦克部队和步兵的进攻步伐已经脱节。敏锐的曼施坦因看到了这个契机,希望抓住苏军的漏洞实施反击。

8月11日,准备反击的德军已经集结完毕,曼施坦因开始反攻。而此时苏军的坦克部队仍然处于追击状态,分散很广,各个部队之间缺少联系和配合。最致命的是,苏军没有察觉德军的进攻意图。11日晚,苏联第一坦克集团军的第四十九坦克旅和第十七坦克团被德军围歼,如果不是苏联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及时赶来支援,第一坦克集团军很可能会全军覆灭。12日,苏军被迫后退。14日,苏联第六近卫集团军的第六坦克军遭到惨败。

战斗进行到8月17日,苏德双方都遭受了巨大损失。德军的反击,虽然重创了苏军,曼施坦因却没有力量进一步扩大战果。苏军在数量上的优势,再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们很快站稳了脚跟,并展开了反攻。苏军在20日强渡位于哈尔科夫西面的乌德河,并在南岸建立了桥头堡,随后展开对哈尔科夫的进攻,攻城战斗异常激烈。22日晚,苏联第五十三集团军率先攻入城内,并于次日收复了哈尔科夫。

此时,库尔斯克战役才算结束。

苏军虽然取得了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却付出了令人吃惊的代价,共有大约167万人阵亡、受伤和被俘。库尔斯克战役期间,苏军的伤亡人数达到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高峰。关于德军的伤亡,苏联人说是50万,实际上德军伤亡36万。可以说,苏军的胜利是由无数战士的鲜血换来的,这话没有一点儿水分。

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让苏军获得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此后德军再也没有在东线发起有威胁的进攻。由此,苏联人将胜利的一切荣誉归给斯大林,称他是库尔斯克战役的总设计师。斯大林在评价库尔斯克战役的结果时说,它证明了红军不仅在冬季,而且在夏季都有能力进攻。这次会战后苏军又向德军发动了连续攻势,收复了大量失地,在11月收复了基辅。同时,苏军的各级指挥员也在战火中迅速成长,指挥水平有所提高。但即便如此,德军的素质仍然远在苏军之上,苏联军官即使吸收了实战经验,但将领的瞎指挥,也让苏军在此后仍要蒙受巨大的损失才能换取胜利。苏德战争中,苏联损失的坦克、战机、人员数量都超过德军,坦克的损失更是达到德军损失的20倍。但在盟国强大的军事工业支持下,苏联的损失,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弥补,而德国却不能。这次大规模杀伤苏军的战役,竟然成了德国的失败。

库尔斯克战役结束后,苏联的崔可夫 将军说:“德军在战术上并无错误。但是,他们拿希特勒来做统帅,却犯了战略上的错误。”

07.王牌英豪竞风流

只有挨打的份儿

1943年8月,库尔斯克战役结束后,苏德战场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变化。此时,苏军兵力扩展到了630多万,士兵作战能力普遍提高。而德军及其仆从国军队缩减到了490万人,士气低落。同时,英美盟国给苏联提供了大量先进武器和燃料,使苏军实力很快增长。到1943年底,苏军坦克、大炮的数量超过德军70%,飞机数量超过德军170%,德军丧失了战略进攻能力,被迫转入防御。但是,要想在漫长战线上建立稳固的防线是非常困难的。于是,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抓住时机,发动全面反攻。

从1944年年初开始,苏军连续发动了10次迅猛突击,肃清苏联境内的德军,把战线推到了国境之外。

苏军第一次突击地点选在苏德战场北翼。虽然1943年苏军突破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但还没有解除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威胁,列宁格勒随时有被再次围困的危险。希特勒命令北方集团军群不惜一切代价,坚守列宁格勒外围地区,以保障德国舰队在波罗的海的自由行动,保持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威胁。为了长期坚守,德军在围困列宁格勒的27个月时间,构筑了坚固的纵深防御工事。

为此,斯大林决定对列宁格勒附近的德军实施一次强有力的打击,彻底将这一地区的德军驱逐出去。

1944年1月14日,苏军3个方面军的兵力向列宁格勒附近的德军发起大规模进攻,揭开了“第一次突击”的序幕。到1月27日,苏军推进了150~200公里,击溃德军23个师,歼灭2个师。到2月底,苏军打通了列宁格勒通往莫斯科的铁路,彻底将列宁格勒从德军的围困中解脱了出来。当天,列宁格勒鸣礼炮20响欢庆胜利。这次突击的胜利,为随后苏军攻占波罗的海沿岸打通了道路。

在北线反攻的同时,1944年1月至3月,苏军又在南部第聂伯河西岸发起“第二次突击”。当时,德军统帅部为了扼守第聂伯河西岸的乌克兰地区,在此集中了96个师,180万人,其中装甲师的数量占东线德军装甲师的70%以上。德军统帅部意识到,能否坚守这一地区,将决定德军在整个东线战场胜利或溃败的命运。

苏军为彻底歼灭苏德战场南翼的德军集团,收复整个第聂伯河西岸的乌克兰地区,集中了乌克兰4个方面军共200万兵力。这次突击开始于早春时节,积雪消融、河水泛滥、天降大雨、地面泥泞,德军根本没有料到,苏军会在这种非常不利作战的季节发动大规模进攻。苏军的突击,重创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歼灭德军10个师又1个旅。到3月底,苏军向西推进了400公里,收复了第聂伯河以西的全部乌克兰领土,并进入了罗马尼亚境内,打开了进入东欧和巴尔干的道路。

1944年3月底,苏军乘胜出击,又发动“第三次突击”,一举收复了敖德萨和整个克里米亚半岛,夺回了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歼敌近15万人。苏联黑海舰队重新获得行动自由,为从海上进攻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这3次突击,掀起了苏军全面反攻的浪潮。苏联士兵凭着3年来用鲜血换取的作战经验,开着美英提供的坦克、飞机一路杀来,德军全线疲于应对,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跟战争初期的苏联一样,只有挨打的份儿了。

战争进行到这个阶段,德军唯一的优势就是士兵的战术素质仍然优于苏军。其实,不论你的武器先进与否,充分发挥武器的作用才是最关键的,只有这样,才可以以弱胜强。

此时,德军东线战场上涌现的各种“王牌”发挥了作用,德军全靠这些精英鼓舞士气,苦苦支撑。他们之中,既有王牌飞行员,又有王牌坦克手。

王牌飞行员的处女秀

二战中,空军的巨大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德国空军中,出现了埃里希·哈特曼这样的头号空战王牌。

哈特曼于1922年出生在德国,当时的德国正处在一战后百业萧条、民生困苦的时期。哈特曼3岁时,举家迁往中国,他爹老哈特曼是个医生,在湖南长沙开了一家诊所。岳麓山下、橘子洲头,哈特曼喝着湘江水长大。中国近代有句话:无湘不成军。湖湘子弟能文能武,出了不少铁血男儿。哈特曼日后成为王牌飞行员,可能跟他的童年经历也有关系。

1929年,哈特曼回到德国。他的飞行天赋遗传自母亲,飞行技术也是被母亲训练出来的。哈特曼的母亲是德国飞行界“教母”级人物。哈特曼幼年时,母亲鼓励他用滑翔伞从屋顶跳下来,体验飞翔的感觉。等儿子长大一点儿,母亲就开着飞机带他上天去感受。到1934年,哈特曼夫人发起成立航空俱乐部,担任教官训练飞行员。那时,哈特曼正在上中学,也成了学员。

1937年,哈特曼15岁时,就拿到了最高级别的飞行执照,还成了希特勒青年飞行团的教练。可以说,这个人悟性很高,是个天才。1939年,哈特曼高中毕业,想去投奔空军,但是老爹不想让他参军,认为德国一定会战败,参加空军没什么好果子吃。事实证明,他老爹的眼光很准,真是一个预言家。

但是,母亲愿意他参加空军,要圆儿子这个飞行梦。哈特曼在母亲支持下加入了空军,开始接受战斗机飞行训练。因为有良好的飞行基础,哈特曼参加空军飞行员训练一个月就放单飞了,半年之后,被派去驾驶最先机的BF-109战斗机。当时,他遇到的教官是德国最厉害的特级飞行员瞿哈根,此人特别欣赏哈特曼,把一些飞行“老鸟”才摸透的空战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也就是说,哈特曼不但学到了武功的招式,还学了一套内功心法。

1942年,哈特曼毕业,军衔是少尉。10月,刚满20岁的哈特曼被分配到第五十二战斗机联队——德国空军最有战斗力、最声名赫赫的战斗机联队,然后就投入了东线战场的厮杀。

哈特曼第一次参加空战时,手忙脚乱,很难想象日后大名鼎鼎的空战王牌会是这个样子。当时,他求战心切,自视技艺过人,一个劲儿地往前冲,一下子钻到了一群敌机的中央,哈特曼心脏都快跳出嗓子眼儿了,眼看自己就要完蛋,出师未捷身先死了。后面的战友很仗义,掩护他突出了重围。接着,哈特曼又迷路了,飞机油料用尽,最后竟然迫降在一条公路上,这就是王牌飞行员的处女秀,全秀砸了。事后,队长掰着手指头一数,“菜鸟”爱犯的七种错误,哈特曼都犯齐了,就罚他扫跑道。哈特曼一边扫跑道,一边对自己说,这是好事,一个人一次把错误都犯齐了,以后就不犯了。

从菜鸟到王牌

不到一个月,哈特曼再次参加空战,对手是以“皮厚”著称的苏联伊尔-2强击机。这次哈特曼倒很冷静,一直到距离敌机很近——100米了才开火,打中了!但是,伊尔-2是强击机,有厚装甲,机枪子弹伤不着它。最后哈特曼钻到敌机下方,打中伊尔-2的化油器,这次成功了!可惜,由于跟敌机距离太近,被敌机爆炸的碎片击伤了,敌机坠毁了,他自己也只好狼狈迫降,搞得非常郁闷。

在受伤住院期间,哈特曼开始反思德国空军的战术,从这儿也能看出,他真是个空战天才,两场实战就让他看出了德国空军战术的缺陷。哈特曼认为,以后跟敌机作战,发现敌机后先不要忙着攻击,要注意探明情况。如果敌机没有增援,再发动突然攻击,然后迅速脱离。概括起来就是:蛰伏待机,打完就跑。这也成为他日后空战的战术精髓。

哈特曼出院后,开始凭借新的战术崭露头角。到1943年3月,他击落15架敌机,获得二级铁十字勋章;到10月份,战绩飙升至150架,平均一个月击落18架,最多时候一天击落6架,一直到获得骑士铁十字勋章,成为超级王牌飞行员。

1944年前两个月,他又打下50架飞机,个人战绩达到200架,声名远播。因为他的座机机头画着一个郁金香花心箭头,苏联飞行员给他起了一个“黑死神”的绰号。甚至,苏联飞行员看到哈特曼的座机飞来就远远避开,以至于哈特曼很长时间没有战果,变成《笑傲江湖》里的孤独求败了。怎么办呢?哈特曼改变策略,他让下属开着“黑死神”出去,自己开一架普通战机混在大队人马里,当苏联飞行员看到“黑死神”匆忙躲避时,他从斜刺里突然杀出,几次之后,哈特曼的战绩又直线飙升。

1944年3月2日,哈特曼回国接受希特勒授勋,然后衣锦回乡看望父母。母亲因为儿子成为了不起的飞行员而特别骄傲,但是老爹非常悲观,他告诫儿子,你个人能力再强也无法挽回战局,这场战争德国已经输定了。哈特曼是熟知战争内情的,他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所以无言以对。

1944年,德军空军面临一个强劲对手——美国的P-51“野马”战斗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天安门广场上空飞过的就是这种战斗机。它是螺旋桨式飞机的极致,性能全面超越德国的BF-109战斗机。所以,大批德国飞行员都调回本土参加空中防御作战,东线全靠哈特曼这些精英苦苦支撑。

实际上,德国这时已经丧失了东线的制空权。但是,哈特曼仍然企图力挽狂澜。到1944年7月1日,他击落敌机的纪录达到250架;8月23日,达到290架;8月24日,突破300架,而且纪录还在不断往上涨。当时,德国已经处在绝望中了,把希望就寄托在这些所谓的“民族英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