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读后感——才子三宝 >

《资治通鉴》读后感——才子三宝

《通鉴》行文至隋炀帝一带,曾着重写过一个人的事迹,这个人的名字可能陌生,他的一句诗您应该知道:“空梁落燕泥”。这句诗有多出名呢?可能会和历史上许多无头诗一样,人们都听说过,还会偶尔吟诵一二。但若要说出这一句的出处或作者,多数人会顾左右而言他。相似命运的诗句俯拾皆是。比如此时正应景的“落花人独立”,还有网上签名必备诗:“莫问奴归处””花开堪折“之类。。。不一而足。

我本人头一次认得这句诗是在刚刚接触网络的时候。那时候的QQ还很干净,不像现在满眼是脑残的火星文。大家都很有礼貌地起一个古典的名字,引用诗词的也很多。给我印象最深的好友有两个,一个叫“杨不悔”,另一个就是“空梁落燕泥”。杨不悔的故事以后再说。那个时候,几乎所在男孩子的梦想都是网络对面的那个轻舞飞扬,所以,我也曾为这位“空梁落燕泥”沉迷了好一阵子。

这句诗出自一首叫《昔昔盐》的古诗。昔昔盐放在当时,应该就是夜曲的意思,讲的不外是汉晋六朝时流行的怨妇心情,一个独住的年轻妇女,独自怀想着西北的高楼,一切事一切物都让她想念远方的良人。本没有什么高远的立意,只因为词藻清丽对仗工整而积累了不少粉丝。唐人赵瑕“广之”,把这首《昔昔盐》的每一句作为主题,重新做了二十首古体诗,可见他有多闲暇。“空梁落燕泥”这一句到了他这里就演化成“帷卷闲窥户,床空暗落泥”,从梁上掉床上,格调自然低了些。可贵这位赵先生会跟随自己的偶像进行再创作,将粉丝作到了极至,总算好过现在那些只会尖叫的小女生们。

扯远了。现在这首诗的原作者终于要出场了。他正是隋朝著名诗人薜道衡。这位可是隋代数一数二的大才子,放到群星闪耀的盛唐也毫不含糊。话说才子有三宝:诗好、话多、假清高。薜先生三都占全了,所以他是当之无愧的大明星。

先说他的诗名。以《豫章行》为代表作的歌行体思归诗,不输于后来李白的作品,甚至可以在后者的诗句中找到被模仿的影子。譬如这几句“鸳鸯水上萍初合。鸣鹤园中花并新。空忆常时角枕处。无复前日画眉人。”把离妇的心理刻画得丝丝入扣。当然也有气势雄浑的作品,例如《出塞诗》:“绝漠三秋幕,穷陰万里生。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鸿声“,此种气魄非胸中有大丘壑者不能为。

以他的这种诗才,并且苦捱过了北周、北齐乱世,等到了新隋朝的建立,应该会迎来知识分子的春天。的确,他在英明的隋文帝手上出入机要数年,直到有一天因罪被罢。

这个时候一个本应是他仕途中的贵人向他伸出了手。这就是杨广,后来的炀帝。杨广是位文青皇帝,当时还是晋王。他对薜道衡这位首席诗人仰慕已久,想趁机把他招至麾下。不料薜道衡可比他想像中的清高,他看不上杨广的行径,不肯屈就。这一来就和杨广结下了梁子。得罪了后来的皇帝,能有好日子过吗?

可是薜先生仍不肯消停。人虽在野,心怀宣室,与当时名士结交游吟之间,多有臧否人物之论。才子之所以话多,换成现代职场的专业说法就是对自身的期望值高于现居职务的客观定位,不平则鸣,于是才子们多有些伤时骂世之语。虽然没有大的害处,总会让当权者不有些不爽。杨广即位之后,薜道衡偏偏作了一篇《高祖文皇帝颂》,把杨广的父皇夸上了天。这下杨广不开心了,我坐在这个龙椅上,你来夸夸我,倒是要追思先帝,是何居心!有人立刻敏锐地读出了皇帝的心思,开始罗织罪名要治薜道衡于死地。最后的罪名是”腹非私议“,薜道衡被逼十自杀。

有才的人,往往很不低调,如果恰好运气差一点,遇上一个暴脾气的皇帝,他的末日就到了。前赴后继的故事太多了,大家也不肯互相吸取教训,一个比一个死得更有姿态。我常想,有时候,其实就是心里忽然的一股刚硬之气,让人有不理智的举动。我不能判断这种气是好是坏,至少他是才子们心里底里压抑既久的原始冲动--大概我们都曾有过这种冲动,当然大多数时候会隐忍下去。正是这一下冲动,在不恰当的时机,让人掉了脑袋。

当然也有运气好的。史上第一才子苏东坡,生在仁宗朝,当时的皇帝是出了名的心肠软,所以他可以一贬再贬,但性命无虞。他要是生在炀帝时,一百个头也给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