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史记新读 > 汉相逸事(5) >

汉相逸事(5)

日渐宠信

公孙弘见闻广博,常说皇帝的毛病在于心胸不广大,人臣的毛病在于不节俭。公孙弘盖着布被,吃饭也十分节俭。他后母死了,他也依礼守丧三年。他每次上朝同大家议论政事,总是先陈述种种选择,让皇上自己去定夺,他从不肯当面驳斥某个人的观点,也不在在朝廷上与他们争论。皇上暗中观察他,发现他的品行忠厚,善于言谈,熟悉文书法令和官场事务,而且还能用儒家学说加以文饰,皇上非常喜欢他。两年之内,他就被提拔为左内史。武帝曾经召见他和主爵都尉汲黯,汲黯先向皇上提出问题,公孙弘则随后把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皇上常常很高兴。他所说的事情也常被采纳,从此,公孙弘一天天受到皇帝的亲近,地位也显贵起来。

一次,他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与皇帝辩论,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顺从了皇上的意旨。汲黯在朝廷上责备公孙弘说:“齐地的人多半都欺诈而无真性情,他开始时同我们一起提出这个建议,现在全都违背了,他不是个忠厚的人。”皇上责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厚,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厚。”皇上赞许公孙弘的说法。皇上身边受宠的大臣每每诋毁公孙弘,但皇上却从没往心里去,而是越发厚待公孙弘。

双面公孙弘

公元前126年,汉武帝任命公孙弘为御史大夫。汲黯对皇上说:“公孙弘位列三公,俸禄优厚,但他却盖布被,这实际上是沽名钓誉的虚伪行为。”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有这样的事。九卿中与我交好的人没有能超过汲黯的了,但他今天在朝廷上诘难我,确实说中了我的毛病。我有三公的高贵地位却盖布被,确实是巧行欺诈,妄图钓取美名。况且我听说管仲当齐国国相的时候,有三处住宅,其奢侈的程度可与齐王相比,但齐桓公最终依靠管仲称霸。晏婴为齐景公的国相,很少吃肉,他的妾也不穿丝织衣服,齐国也治理得很好,这是晏婴主动向下面的百姓看齐。如今我当了御史大夫,却盖布被,这是从九卿以下直到小辟吏都没有了贵贱的差别,我是真如汲黯所说的那样。况且没有汲黯的忠诚,陛下怎能听到这些话呢!”武帝认为公孙弘谦让有礼,对他越发厚待,终于让公孙弘当了丞相,封为平津侯。

公孙弘常常猜疑忌恨别人,他外表宽宏大量,内心却城府很深。那些曾经同公孙弘有仇怨的人,公孙弘虽然表面与他们相处很好,暗中却设计陷害他们。像杀死主父偃、贬黜董仲舒之类的事,都是公孙弘的主意。但他生活俭朴,他的俸禄全部用来供给他的老朋友和门客的衣食之用,家中没有余财。士人都以此认为他很贤明。

主动辞官

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后,朝廷正加紧追究党羽,公孙弘却重病不起,他自认为没有什么功劳可以身居高位,身为丞相应当辅助国君安抚天下,使人人都遵循当臣子的准则。如今诸侯反叛,这是丞相工作不称职的结果。他害怕自己病死,无法表明心迹,于是上书武帝说:“我听说天下的常道有五种,用来实行这五种常道的有三种美德。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和长幼的次序,是天下的常道。智慧、仁爱和勇敢,是天下的常德。所以说:‘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知道这三种情况,就知道怎样自我修养了。知道自我修养,就知道怎样治理别人。天下没有不搞好自我修养却能去治理别人的,这是百代不变的道理。现在陛下躬行大孝,以三王为借鉴,采用起周代治国的方针,兼备文王和武王的才德,根据才能授予官职。我才质低劣,没有功劳,陛下却特意把我从平民百姓提拔起来,封为列侯,赐给三公之位。我的品行才能不能与您的赏赐相称。我平素就有旧病,恐怕先陛下而去,无法报答陛下的恩德。我希望交回侯印,辞官归家,给贤者让路。”

武帝却说:“古代奖赏有功的人,表彰有德的人,守住先人事业要崇尚文德教化,遇到祸患要依仗武功,这个道理是永久不会改变的。我从前能够幸运地继承皇位,心中十分不安,一心想同各位大臣共同治理天下,你应当知道我的想法。君子都是善待贤良,憎恶恶人的。你不幸得病,不要担心治不好,也没有必要辞官归家,您这样做实际是彰显我的无德呀!你还是安心养病吧。”几个月后,公孙弘病情好转,再次上朝办理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