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史记新读 > 作法自毙(1) >

作法自毙(1)

历史的每一步前进都充满阻碍。

强国的梦想,使他不惜付出一切。

无情的法令,使他难逃命运的捉弄。

不被重用的贤才

商君就是商鞅,姓公孙,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商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那是建立和巩固君王统治的一套法家学说。后来他做了中庶子一官,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公叔痤知道他十分聪明能干,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公叔痤就生病了,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忧虑地说:“国相的病万一遭遇不幸,寡人和国家可怎么办啊?”公叔痤回答说:“臣的中庶子商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大王可以把国政交给他,由他去处理。”魏惠王听后默默无言。当魏惠王将要离开时,公叔痤屏退左右随侍的人员,对魏惠王说:“大王假如不打算任用商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魏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就离去了。惠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痤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一个中庶子掌管,他难道是糊涂了不成?”

公叔痤又召来商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议。我当先爱君后爱臣,因而劝大王如果不任用你,就把你杀掉。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你赶快离开吧,要不就会被处死的。”商鞅却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商鞅就没有离开魏国。最后魏王既没有任用商鞅,也没有杀他。

瑕不掩玉

公叔痤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他就向西去了秦国,通过孝公的宠臣景监求见孝公。孝公召见了商鞅,商鞅为孝公大谈治国之道,孝公边听边打瞌睡,一点儿也听不进去。事后孝公迁怒景监说:“爱卿的客人真是一个大言不惭的家伙,这种只会夸夸其谈的人怎么能任用呢?”景监就用孝公的话责备商鞅。商鞅说:“我用尧、舜治国的方略劝说大王,可他对这种道理却没有兴趣。”几天后,景监又请求孝公召见商鞅。商鞅再见孝公时,把治国之道说得淋漓尽致,可是还是不合孝公的心意。事后孝公又责备景监,景监也责备商鞅。商鞅说:“我用禹、汤、文、武的治国方法劝说大王而他也听不进去。那么我知道大王喜欢听什么样的道理了,我请求他再召见我一次。”

于是商鞅又一次见到孝公,又大肆陈说了一次,没想到这次孝公对他很是友好,可还是没有任用他。没过多久,孝公却主动要求再召见商鞅。景监告诉商鞅,商鞅说:“我用春秋五霸的治国方法去说服大王,看他的心思是被说动了。果真再召见我一次,我就知道怎样更有把握地抓住大王的心思了。”于是商鞅又见到了孝公,孝公跟他谈得非常投机,膝盖不知不觉地在垫席上向前移动。他们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景监问商鞅:“您这次说的什么,居然这么合大王的心意?”商鞅回答说:“我劝大王采用帝王治国的办法,建立夏、商、周那样的盛世,可是大王说时间太长了,他等不了。我就向他陈述能够在短时间内富国强兵的办法,他才特别高兴。”

舌辩群臣

孝公任用商鞅后不久,打算变更秦国的法度,但又恐怕国人议论自己。商鞅劝说到:“办事犹豫不决一定不会成功。况且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所非议;有独道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所嘲笑的。愚蠢的人事成之后都弄不明白是怎样成功的,聪明的人却可以事先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追求完美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成就大业的人不与普通人一起谋划。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起来,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有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孝公很赞成他的说法。

但大臣甘龙却说:“不对,圣人不是通过改变民风习俗来教育感化广大人民的,有智慧的人也不是通过改变不断传承的法度来治理国家的。顺应民风民俗来施教人民,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治理国家,百姓才会安定。”商鞅说:“甘龙所说的正是世俗的说法。常人安于旧俗,而书生拘泥于书本。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事情。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霸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聪明的人敢于制定新的法度、变更礼制,愚蠢的人被旧的法律所制约、被旧礼制所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