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千古之谜 > 刘勰隐居写《文心雕龙》的定林寺在哪里? >

刘勰隐居写《文心雕龙》的定林寺在哪里?

在山东莒县西20里的浮来山,松柏耸天,郁郁葱葱,在通往山上弯弯曲曲小道转侧处,你可看到坐立有“刘勰故居”的一块碑石,原来由此继续前进,在登上有几十级石阶后,前面的那幢幢别致的房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定林寺。定林寺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南北朝的刘勰隐居和写《文心雕龙》的地方。有人说“定林寺的骄傲和光荣,莫过于它是文学巨星刘勰的故居,是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的写作地方”,“许多文人墨客来到这里,写出‘萧梁事业雕龙迹,空响霜钟报定林’。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对它都有过新建和修葺,这是它至今还保持完好的原因。”(田辰山《访刘勰故居定林寺》,《文史知识》1982年第3期)。鉴于莒县定林寺的特殊身份,80年代初期,莒县人民政府还对其进行整修,并在当年刘勰从事佛经校订撰译的“毗庐阁”(现名“藏经楼”)开辟刘勰纪念堂,陈列刘勰图像和生平史迹,包括他的《文心雕龙》各种刻本。

刘勰出身贫穷,24岁起就寄居定林寺。他一生爱好读书,在定林寺闭门就读长达10年。寺院不少僧侣碑志,还多出自他的手笔。至今在寺中留有巨碑“象山树”三个篆字。并刻有“隐士慧地题”字样。据称,慧地者,即是刘勰出家为僧的法号。《文心雕龙》就是他在此处历时3年的结晶。今寺中那株高耸冲云的银杏树,据传当年刘勰经常在树荫下写作《文心雕龙》和翻译佛经之处。此后,刘勰就因《文心雕龙》,受到南梁大学者沈约青睐。他就此离开定林寺,到建康(南京)做官,由奉朝请历任东宫通事舍人、太史令等。并与《文选》主编萧统(昭明太子)结识。晚年,他奉佞佛的梁武帝萧衍之命,又重返定林寺和僧人撰经,不久就出家当了和尚。“有敕文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证,功毕,遂启求出家,先燔鬓发以自誓,敕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未期而卒”(《梁书。刘勰传》)。

刘勰的一生和定林寺关系密切,晚年他还圆寂于定林寺。江山也要文人捧,由于这个原因,山东莒县定林寺也以刘勰和《文心雕龙》的写作地而出了名。1962年,郭沫若还应邀就纪念刘勰和《文心雕龙》,为莒县定林寺写了“校经楼”匾额和“文心亭”三字。按,文心亭者,传称为刘勰藏《文心雕龙》处,“梁时刘勰作《文心雕龙》,欲得名山藏之,于小阆苑作石室。

后人立为‘文心亭’设像供之。今昆山(山东日照西北二十里)有古佛寺,相传为文心亭故址“(清《日照县志。掇余》)。为此莒县有关部门还遵照郭沫若意见,在”象山树“岩石之上修建了文心亭。

但是,多年以来,人们认为刘勰写《文心雕龙》的定林寺,并非是他家乡莒县的定林寺。早在唐人修撰《梁书》时,就指明莒县定林寺“非彦和(刘勰字)校经之定林也”。詹瑛《刘勰和文心雕龙》即持此说,诸家分撰的刘勰年谱也未见有在莒县活动迹象。王汝涛和刘心健等曾就田辰生“刘勰故居为莒县定林寺”说提出异议,“所谓定林寺,应该界定是建康钟山的定林寺,而非山东莒县定林寺”(《文史知识》1982年12期)。他们的理由是(一)

刘勰是“东莞莒人”,只能说明他的祖籍;他的祖先四代生活在南朝,说明刘家早就南迁,刘勰只可能出生在南朝;而此处的“东莞莒县”,应是东晋时已设的侨地“南徐州东莞莒县”(今江苏镇江);(二)与刘勰关系最为密切的定林寺主持僧祐,是在“永明(南齐武帝年号)中,敕入吴”的,他把所获一布施“悉以治定林,建扩及修缮诸寺”,并“造立经藏,搜校卷轴”,可知僧祐所治之定林寺在吴而不在鲁。并引《重修莒志。古迹》:“考僧祐,梁之高僧,于武帝时居钟山之定林寺。彦和随其家族流寓江南,因往依之。

与莒县浮来山之定林寺无涉“。(三)莒县当时在北魏控制区,身为南梁临川王记室参军的刘勰不可能赴敌国寺中去抄经、校经、著书、出家,更何况他抄经是梁武帝派遣,出家又得到梁武帝批准。这位皇帝有什么必要叫他离开佛寺众多的南朝,跑到山东去抄经、出家?(四)现存的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万历七年(1579年)、万历三十五年的三通《重修定林寺记》碑碣,都没有刘勰在莒县定林寺校经的记载。只是到了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长庚撰文的《重修浮来山定林寺碑记》,才首见”浮来山定林寺即刘勰校经处“。(五)”隐士慧地“,不合情理。按南朝通例,应称”释慧地“

或“沙门慧地”,此石刻却在和尚法号前冠以“隐士”头衔,古今未见,以刘勰之文化修养,不致荒唐如是。(六)所谓“文心亭”,也是一种附会之说。笔者近日也就此请教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秘书长林其锬研究员,林也认为刘勰先辈早已过江,侨居京口(江苏镇江)。他青年时依僧祐,后出家均在今之南京定林寺。据说南京有上下定林之别,下定林据说即今之鸡鸣寺。刘勰出家之定林是上定林还是下定林?已难确考。

牟世金《刘勰总年谱汇考》(巴蜀书社1988年版)且以僧祐影迹推理刘勰行止。僧祐是江南名僧,为梁武帝敬奉。萧子良招致名僧,在建康大讲佛法,其中即有僧祐在焉。《高僧传》还记述,当时在定林寺的高僧有僧柔、法通、道富、慧弥等人,他们和刘勰都有交往。因此,陆侃如教授在1963年应山东莒县刘勰纪念堂请,而撰写的《刘勰年表》也称,“这里所说的定林寺,应指京口的庙宇,现在山东莒县也有定林寺,恐怕是另一所了。”

看来,刘勰隐居撰写《文心雕龙》的定林寺是在江南建康(南京)或京口(镇江),那么,何以又说是在他故乡山东莒县的定林寺呢?

(盛巽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