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鲜卑帝国传奇 > 拓跋 >

拓跋

第三章 拓跋

了解北魏的历史,一定要清楚北魏的统治者拓跋氏的姓氏由来,据《魏书·序记》中记载:“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就是说北魏的先人是被黄帝封在北土的后代,因此他们就以封地(土)加上母亲(后)为姓氏,按照当地的鲜卑语就叫拓跋。这样讲也不无道理,我们的许多姓氏中,由封国而来的,如“齐、鲁、燕、卫”等等;以采邑名为姓氏的,如“苏”;以居住地为姓,如“门、乡、野”等等。我们知道姓氏是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的,由于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有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土”加上“后”字组成复姓也无可非议。然而这只是后来北魏政府自己宣称的,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魏书·铁弗刘虎传》称:“北人谓胡父鲜卑母为铁弗,因以为号。”胡泛指以匈奴为主的其他北方少数民族,胡父鲜卑母亲繁衍的后代称为铁弗,那么反之,鲜卑父亲胡母繁衍的后代称为什么呢?

据《晋书·秃发乌孤载记》也称:“秃发乌孤,河西鲜卑人也。其先与后魏同源。八世祖匹孤⋯⋯ 卒,子寿阗立。初寿阗之在孕,母胡掖氏因寝而产于被中,鲜卑谓被为秃发, 因而氏焉。”秃发是拓跋的异译。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称产于被中之说不可信,但这说明鲜卑父胡母的混血种得称为拓跋。反映鲜卑拓跋部落联盟中,匈奴族和鲜卑族的婚姻关系。拓跋鲜卑进入匈奴故地后,与留居故地的匈奴融合。匈奴部落加入拓跋鲜卑联盟后,与之杂居共处,相互通婚,逐渐被鲜卑化。“拓跋”的含义,乃是北人谓鲜卑父、胡(匈奴)母所生后代之意。

《魏书·序纪》中有段非常神秘的记载:圣武皇帝讳诘汾历尽九难八阻,始居匈奴之故地,“圣武帝尝率数万骑田于山泽,欻见辎軿自天而下。既至,见美妇人,侍卫甚盛。帝异而问之,对曰:“我天女也,受命相偶。”遂同寝宿。旦,请还,曰:“明年周时,复会此处。”言终而别,去如风雨。及期,帝至先所田处,果复相见。天女以所生男授帝曰:“此君之子也,善养视之。子孙相承,当世为帝王。”语讫而去。子即始祖也。

将这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语言,那就是一个非常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洁汾率好几万人的部众在原野山泽间围猎(他们不是玩,是劳作),忽然看到辎軿从天而降,所谓“辎軿”即辎车和軿车。(軿车是一种带帷幔的妇女乘坐的篷车,双辕单马,方形车舆,四面施以帷幔,成“四面屏蔽”状。辎车也是一种双曲辕驾单马的带篷车,辎车、軿车在汉代都是极为舒适而又装饰华丽的高级马车,专供贵族妇女乘坐。)

车上坐着一个盛装的美艳女人,随行的侍卫众多,仪卫甚盛。洁汾很奇怪(从天而降自然奇怪),问你们哪人?干什么呀?美女道:“我是上天的女儿,奉命许配给你。”可想而知,随后会发生什么事,他们只渡过了一个良宵,第二天,天女要走了,并且约定明年此时相见。第二年,天女果不食言,不仅与洁汾见面,还给他带来了一个儿子。并且说,他会成为帝王,而且子子孙孙永为帝王。他们的这个儿子日后果然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开拓了大片的领土,他就是被北魏朝廷尊称为始祖神元皇帝的拓跋力微。后人演绎了这段美丽的神话,给天女起了个动人的名字叫“相思”,并把他们相会的地方叫做“相思谷”,搁孩子有块大名,冠名为“相思石”。

当然,这个故事乍一看,荒涎不经,纯属编造,一派胡言。但我们结合历史,可以从中看到不少端倪,我们知道匈奴自称天之骄子,他们的女人自然是天女,仪卫甚众,一定是贵族女人,说不定是单于或者左右贤王的女儿。北魏先人为什么要掩盖他们与匈奴的联姻呢?编个故事?他们给谁看呢?当然不给鲜卑人自己看,也不是给匈奴人看,因为拓跋人知道他们本身是怎么一回事,匈奴人也知道。拓跋力微时的75个异姓部落中,属于匈奴的就有贺赖氏、须卜氏、丘林氏、破六韩氏、宿六斤氏等。这个神话其实给汉人看的,从而来显示拓跋人高贵的血统。匈奴人在汉族眼里是胡族,拓跋人自诩黄帝之后,怎么会是和胡人结合的产物呢?他们是天的儿子,是天女后裔。

公元174年力微出生,并且有了真正的姓氏-拓跋,他的部落也正式叫做鲜卑拓跋部。洁汾、力微父子依旧在努力寻找他们理想中的土地,他们在匈奴故地辗转迁徙,终于一片美丽的土地印入他们的眼帘。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一曲雄浑豪放的敕勒歌唱出天野相接、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辽阔大草原的美丽。所有的人都会为她美丽富饶而震撼,当年的拓跋人也不例外,历经九难八阻的拓跋鲜卑人终于找到他们的归宿,当时这个美丽的地方叫做长川。

大草原永远是弱肉强食,拓跋人没过上多少年太平的日子,诘汾死后,对长川虎视眈眈的西部鲜卑打上门来,拓跋人战败,部众逃散,拓跋力微投靠五原郡(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没鹿回部大人窦宾。“西部内侵,国民离散,依于没鹿回部大人窦宾。”投靠之始,拓跋力微虽有雄杰之度,但窦宾并未发现。没鹿回部与西部鲜卑发生战争,窦宾战败,坐骑弄丢了,力微把自己骑的骏马给他逃命。窦宾回到部落,四下寻找赠马之人,意欲重报,可是拓跋力微不是擎功邀赏之徒,“隐而不言”。过了很久,窦宾才知道赠马之人是力微,惊讶于他的人品准备裂土分封“大惊,将分国之半以奉始祖”。力微固辞,窦宾那里肯依,不仅把女儿嫁给他,还再三询问他有什么要求?拓跋力微泣道:“长川,祖宗千辛万苦得来的土地,愿居长川。”窦宾同意,在没鹿回部的庇护下,拓跋部在长川定居下来,失散的部落纷纷回来依附,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经营,拓跋部实力大振。

公元248年,窦宾死了,临死之前让他的两个儿子奉拓跋力微为首领,谁知他的两个儿子不肯居人下,合谋欲杀掉拓跋力微。

之后的大草原上流传着一句谚语:“诘汾皇帝无妇家,力微皇帝无舅家。”皇帝二字肯定是后来加上去的,诘汾无妇家倒也可以理解,他的妻子是天女嘛。力微怎么可以没有舅家呢?当然有,不过被其杀光了。《魏书皇后列传》中详细记载了此次屠杀,极其残忍,拓跋力微预先知道窦宾儿子们的陰谋,先杀死妻子窦氏,然后告诉他们,你们的姐姐突然死了,速来,然后设伏兵围杀窦氏兄弟。“神元皇后窦氏,没鹿回部大人宾之女也。宾临终,诫其二子速侯、回题,令善事帝。及宾卒,速侯等欲因帝会丧为变,语颇漏泄。帝闻之,知其终不奉顺,乃先图之。于是伏勇士于宫中,晨起以佩刀杀后,驰使告速侯等,言后暴崩。速侯等惊走来赴,因执而杀之。”

拓跋力微吞并没鹿回部众,更加强大,草原上的各个部落大人悉皆畏服,拓跋部人多马壮,威震草原。史称“控弦上马二十余万。”

公元258年,拓跋力微八十五岁的时候,拓跋部来到云中郡盛乐城。仍然没有离开那片美丽的土地,云中郡也在土默特大草原。

战国时,赵武灵王励精图治,胡服骑射,沿陰山山脉筑长城1000公里,并在塞上建造城池。先于河西筑一大城,未就即有一厢崩塌,终不能成,于是改筑于陰山河曲。占卜选址时,"昼见群鹄游于云中",遂于其下筑城,取名"云中"。(在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盛乐原为成乐城,为定襄郡治所,后划归云中郡。

拓跋部来到云中,拓跋力微将成乐更名为盛乐城,成为实际意义上的都城。直到

公元386年(即东晋太元十一年),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复兴代国,正式把盛乐定为都城。后来尽避北魏朝廷几易都城,但在迁都洛陽之前,北魏历代皇帝都被埋藏在云中盛乐。

拓跋部的强盛让拓跋力微开始图谋草原上的霸权,他要建立一个更大的部落联盟,象檀石槐那样的鲜卑联盟。迁到盛乐的同年四月,拓跋部举行祭天大典,要求草原诸部大人皆往助祭。盛乐祭天是拓跋力微向草原诸部宣示自己权力的一种手段,他效仿大禹演了一出“涂山之会”。将观望不至的白部大人召而戮之“使远近震慑,相继归附”。拓跋部确立自己部落联盟的主导地位,力微将各部私有权力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当起了他的世袭部落联盟首领。拓跋部占有大漠南北,和匈奴人一样也必须与中原王朝打交道,此时东汉已经灭亡,曹丕称帝,魏蜀吴三分天下。

拓跋力微吸取前代匈奴和东部鲜卑的教训,一力主张与中原王朝通好,据《魏书.帝纪》记载,他在部落联盟会议中说,匈奴为什么和汉人打仗?无非是贪财好利,抓些奴隶,抢点财物,“我历观前世匈奴、蹋顿之徒,苟贪财利,抄掠边民,”你抢人家就得付出代价,“虽有所得,而其死伤不足相补,”还会遭到人家的报复性的打击,“更招寇雠,百姓涂炭,非长计也。”在上述思想指导下,力微采取与中原王朝和亲的政策,这一政策对他的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代国被前秦灭亡的百余年间,拓跋部很少与中原王朝发生冲突,使其得到平稳发展,逐渐强大,可由于软弱不思进取的态度决定了日后一度被灭亡的命运。

公元261年(曹魏景元二年),拓跋力微派其子沙漠汗到魏国学习先进的文明 ,“且观风土”。在此其间,司马氏篡魏建立晋朝,两国之间依旧保持良好的关系,当然两者不会是平等的,拓跋部只是晋王朝的藩属而已。而且不管力微表现得多么诚恳,晋王朝当权的士族对北方的游牧民族抱有很深的戒备之心,沙漠汗在洛陽一呆就是十六年,从这一点看,拓跋部是个勇于嬗变的民族。由一个野蛮的林地民族到接受匈奴的草原文明再到虚心向农耕文明学习,拓跋人向往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极其迫切。然而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必不可免,力微日渐衰老,有意让沙漠汗回国执政。为了大晋国的长治久安 ,征北将军卫瓘认为沙漠汗为人雄异,“身长八尺,英姿瑰伟,在晋之日,朝士英俊多与亲善,雅为人物归仰。”又熟悉中原风土人情、地形地貌,加之对汉文化十六年的学习研究,经国之道造诣颇深,怕他继承鲜卑联盟首领后成为另一个冒顿。为杜绝后患,卫瓘请求晋武帝留住沙漠汗,不让他回到大草原。晋武帝不肯失信于邻邦,不许。这是晋武帝一惯的民族政策,我们将在后面详细探讨。

卫瓘见晋武帝不采纳他的意见,便又献了一条反间计,离间鲜卑联盟诸部大人与沙漠汗的关系。“(卫)瓘复请以金锦赂国之大人,令致间隙,使相危害。”这一次晋武帝听从他的意见,又把沙漠汗留了两年,使卫瓘有充分的时间实施他的反间之计,直接导致沙漠汗之死。

魏书夸大了卫瓘反间计的作用,其实一个团结的民族是不会遭受离间的,鲜卑联盟称不上一个国家,仅仅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各部大人只是摄于拓跋部首领力微的武力暂时俯首,在力微老迈,首领位置变更的当口,用不着卫瓘的那些“金锦”诸部大人也会有异图的。

公元277年,沙漠汗回国了,力微大悦,把沙漠汗当做部落继承人来对待,派诸部大人到陰馆迎接。诸部大人迎接的不再是一个草原之子,而是一个中原英才。酒席之上,沙漠汗用弹弓射落飞鸟取乐引起诸部大人哗然,弹弓是中原流传很久的一种娱乐工具,春秋晋 公以弹弓射人取乐。但当时交通不发达,塞内塞外风俗各异,草原上没有弹弓,人们对于这种没有箭的弓大为震惊。其实诸部大人震惊的不是沙漠汗的弓而是他所具有的文化,部落大人相当清楚,一旦这位经受汉文化熏陶出来的王子继承汗位,必定会变易草原的各种制度,让他们既得权利受到损害,于是乎相互达成默契,“太子风彩被服,同于南夏,兼奇术绝世,若继国统,变易旧俗,吾等必不得志,不若在国诸子,习本淳朴。”(注意,那时候沙漠汗的称呼不会是太子,立史的人是北齐大臣魏收,本着崇尚前朝的习惯,拓跋的部落首领均称皇帝,继承人自然是太子。)各部首领纷纷对力微说,“太子才艺非常,引空弓而落飞鸟,似得晋人异法怪术,乱国害民之兆。”汉文明排斥草原文明,草原文明也排斥汉文明,相互排斥而不是吸收,又怎能缔造一种更为先进的文明呢?力微一向是个有主意的人,一听之下,马上明白诸部大人的意思,为诸部反对的人是不可以做上首领位置的,所以他冷酷地下令说:“不可容者,便当除之。”诸大人怕力微反悔,马上飞驰塞南,沙漠汗人头落地。沙漠汗是拓跋部第一个因为汉化被杀的人。

史书称拓跋力微杀掉沙漠汗后“甚悔”,违背自己的意愿杀死亲生儿子怎么会不后悔,为了部落联盟的稳定力微只能咬碎牙和血吞,然而诸部大人并不买他的帐,趁他年老有病,各部落陰谋脱离拓跋部的控制,乌桓王库贤成为主谋。魏收很可爱,他收集了一个故事讲述了本次叛乱,我想库贤的后人一定没少反对魏收讲的故事,乌桓人在北齐应该衰落了,没有发言权,魏收即使三易其稿也没有删掉这个典故。他说乌桓王库贤是个贪财小人,被力微信任却收受卫瓘的财物出卖主子,见力微对杀死儿子有些反悔,便想出一条毒计。一天,他在庭院中磨斧头,磨得蹭亮,诸部大人看到后很惊奇都问他,你这是干什么呀?没事磨什么斧头啊?库贤一本正经地说:“老可汗恨你们谗杀太子,想把你们都杀干净。”“啊?”诸部大人一听,这还了得,雪亮的斧头砍下去脑袋如何受得了?一轰而走。故事虽然夸张了一点,鲜卑联盟就此解散却是事实。老力微经受不起如此重大的打击死掉了。共计做了五十八年的部落首领,享年一百零四岁。人到暮年看着自己千辛万苦创立的事业败落怎么不心痛,对百岁高龄的老人来说太残酷。政治斗争永远如此,不会因为你是个老人而可怜你,人们只会为自身的利益考虑,所以我们要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力微死后,部落联盟变得脆弱不堪,而他的中原邻国西晋却如日中天,在力微去世三年后,西晋攻入建业,打败最后一个敌人东吴,统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