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中华上下五千年 > 北魏分崩离析 >

北魏分崩离析

北魏孝文帝死后,元恪继承了皇位,就是北魏孝武帝。自从元恪执政后,北魏开始逐渐走向衰落。元恪去世后,年仅五岁的元诩继承了皇位,即孝明帝。由于元诩太小,朝政大权便落入了元诩的母亲胡太后手中。

胡太后是一个穷奢极欲的人。她崇奉佛教,为了表示对佛祖的虔诚之心,她下令在皇宫旁边修建了一座永宁寺。这座佛寺气势恢弘,供奉着用白玉雕刻、用金子铸造的佛像,有一座佛像竟然有一丈八尺高。寺里佛房多达一千间,而且全都装饰着珠玉锦绣等物件。她还派人在永宁寺旁边修建了一座九层宝塔,这座塔高九十丈,夜里风吹动塔上的铃铛,声音能够传到十里之外。此外,她还派人开凿石窟,建造佛像,耗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

有一次,胡太后无意中去了趟国库,在那里发现了大量绫罗绸缎。那些绫罗绸缎全都是北魏前几代统治者从百姓手里搜刮来的财富,可是胡太后根本就没有把这些财富放在心上。她打算用绫罗绸缎来戏弄大臣们,便派人去通知大臣们,说要把国库里的绫罗绸缎赏赐给他们,那些大臣们听后都非常开心。可是,胡太后又说,每个人只能靠自己的力气来拿,力气大的可以多拿,力气小的只能少拿。这些大臣们都非常贪心,全都想多拿一些。可是,他们平时做什么事都有人侍候,身体一个比一个虚弱,浑身上下一点儿力气也没有,根本就拿不了多少。章武王元融和尚书令李崇都背了很多绢,还没走两步就摔倒在地上,一个伤了腿,一个伤了腰。胡太后看到他们二人狼狈的样子,不禁大笑起来,还派人把他们身上所背的绢全都收了回来。宫里宫外的人看到他们两个人的狼狈模样后,也都笑了起来。

在胡太后的影响之下,北魏的贵族大臣们也变得奢侈起来,以摆阔为荣。河间王元琛请同僚去他家喝酒,使用的食器不是玛瑙就是水晶所做,全都非常昂贵。除了喝酒之外,元琛还请众人去他的仓库参观,众人看到他的仓库里堆满了金银绸缎,无不暗自羡慕。

元琛对章武王元融说:“大家都说晋朝的石崇非常富有,真不知道他看到我的财富后,脸上会是什么表情。”元融觉得自己没有元琛富,竟然伤心到起不了床的地步。

高陽王元雍的财富不在元琛之下。元雍的住宅和庭院修得如同皇宫一样豪华,他家里有五百名伎乐,六千名仆人,吃一顿饭就要花费数万钱。

为了拥有更多的财富,很多官员开始肆无忌惮地敛财。元晖担任吏部尚书时,竟然公开卖官鬻爵,而且每个官职都会明码标价。

中央官员如此,地方州郡的官员也好不到哪里去。地方的太守和刺史用重秤、大斗、长尺征收租税,使得大批农民难以生存下去,很多农民纷纷出家为僧来逃避繁重的赋税。如此一来,北魏政府控制的编户越来越少,政府的收入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于是,北魏的统治阶级为了挽回损失,一方面增加未逃亡农民的赋税,另一方面大肆搜捕逃亡的农民。

随着农民阶级与统治阶级矛盾的不断加深,公元523年,北魏境内爆发了“六镇起义”。虽然起义最终被镇压下去,但是北魏政府也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价,统治阶级内部爆发了内乱,孝明帝被毒死,北魏的实权落入到大将宇文泰和高欢手里。

公元532年,高欢以晋陽(今山西太原西南)为根基,遥控操纵着北魏的政权。当时北魏的皇帝是孝武帝元修。元修不满高欢的做法,便把宇文泰封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关西大都督,派他调兵遣将,为讨伐高欢做好准备。可是,高欢也没有坐以待毙,他以清君侧为名,调集大军向洛陽开进。魏孝武帝元修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在河桥(今河南孟县南)驻守,并在邙山(今河南洛陽北)北麓构建防御工事,抵挡高欢大军。高欢领兵围攻洛陽的消息传到了宇文泰耳中,宇文泰随即将高欢的罪行公诸于世,同时派手下大将李贤率领一千名骑兵前往洛陽增援,派手下大将赵贵率领大军进攻高欢的老巢并州,派行台长孙子彦前往陕城(今河南三门峡南)镇守,自己则亲自率领大军向弘农(今河南灵宝南)发动进攻。为了抵御高欢大军,元修派大都督、颍川王元斌,行台长孙稚及斛斯椿等人领兵前往虎牢,在那里坚守。此后,高欢率领大军渡过黄河,距离洛陽越来越近,洛陽的局势十分危急。元修召集大臣商量如何应付高欢大军。大臣们各抒己见,有人主张继续留在洛陽,与高欢殊死一搏;有人主张放弃洛陽,向西进入关中;还有人提议离开洛陽,南下投靠贺拔胜。就在元修还没有最终拿定主意的时候,颍川王元斌从前线返回洛陽。他与斛斯椿在前线争夺指挥权,由于没有占据上风,一怒之下便离开前线,来找元修为他做主。他还编造谎言,称高欢率领大军已经赶到前线。元修大惊失色,立即下令让斛斯椿率领大军返回洛陽,而他则在五千多名骑兵的保护下,离开洛陽,一路西行前往长安。当赶到崤山道(今河南洛宁西北)时,元修遇到了宇文泰派来增援洛陽的部队,便一同来到长安。

高欢率领大军非常顺利地进入洛陽。他在洛陽把清河王世子元善见立为皇帝,改年号为天平,并把都城从洛陽迁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历史上把这个政权称为东魏。

不久后,孝武帝元修在长安去世,宇文泰便将元宝炬立为皇帝,改年号为大统。历史上把这个政权称为西魏。至此,北魏分裂,被东魏和西魏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