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不得贪胜 > 读书悟道,学无止境 >

读书悟道,学无止境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专攻围棋,所以没有能够进大学读 书。平常的时候和年长者在一起的时间很多,所以不知道从什么 时候开始,和同龄人相处反而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思考方式 和谈话的主题都相去甚远,渐渐地我感到与同龄人交流困难起 来。所以有一天,我这样问弟弟英镐:

  

  “现在的大学生是怎样学习知识的呢?我也应该学习一 下了……”

  

  “这个嘛……有比看书和看报纸更好的方法吗? ”

  

  和弟弟的这番对话之后,我开始改变只看棋谱的生活,开始 把书和报纸放在身边。我自己特别喜欢历史和哲学方面的书,但 是我读书的时候从中国古典小说到爱情小说,不分类别照单全 收。吸取各个领域的知识对于扩大思考的范围有很大帮助。

  

  当然读书这件事情也是有得有失。由于不再把所有的时间都 用来思考围棋,所以投入到围棋上的单纯的时间就变少了。但是 读书却成为了我生活当中的围棋,围棋之外的人生,最终反应在 棋路上,我找到了新的发展的契机。

  

  但是,我的读书习惯真是效率低下。年初的时候我通常会定 下一年看一百本书的目标,可是一本又一本地看下来,我的速度 真是慢得很。如果有句子或者单词不理解,我就绝不会跳到下一 行。有时候我读个两三行就需要5?10分钟的时间。同一个句子,同一页文章,我会读了一遍又一遍,真是无可奈何的“蜗 牛”读书法。

  

  又或者书没有挑选好,读到中间觉得味同嚼蜡,我也不放 弃,会一直读完。虽然这是件苦差事,但是一旦开始了,我只有 给它画上个句号心里才会踏实。周围的人有时会笑我“读什么书 啊,跟要嚼碎咽下去一样”。甚至有人打比方说:“李昌镐读书如 同是食草动物,会反刍的。”似乎是我的性格决定了自己很难达 到一目十行的快读多读的程度。

  

  最近读的书中有一本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就是由Root Berntein 夫妇所著的《思想的产生》。一个熟人向我推荐了这本 书,厚厚的足足有450页之多,要读完还不知道需要多少时间, 这让我感到很是负担。

  

  最终我还是读到了最后一页,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但是 越读到后来我越能感受到读书的喜悦,这真的非常神奇,对此我 有些稍稍满足的感觉。

  

  这本书通过列举分析达,芬奇、牛顿、爱因斯坦、毕加索、 歌德、巴赫等在各个领域引领世界的天才们的思维方式,并将天 才思维方式细分为13个阶段〔观察、形象化、抽象化、模式认 知、模式形成、类比、实践、感情移入、层次思考、模型制作、 理论、变形、综合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创造性思 维方式并不是少数天才专有的,在经过体系化的学习之后,任何 人都可以实现创造性思考。

  

  我通过阅读这本书,感到天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围棋中预测局势走向是相通的。其他的领域我不甚了解,但在围棋界,但凡是 接受过专业围棋培训的人,都很熟悉这种通过系统的学习而掌握 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虽然成为职业棋手并不能称为天才。

  

  职业围棋棋手们比起对“是什么”的探讨,更加注重“怎么 办”的方法追求。在贯穿一盘弈始终的职业棋手的“拆招”中, 我们随处可见这本书中介绍思维方法,比如模式认识、模式形 成、类比推理、综合归纳等。棋盘上呈现的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 都是棋手们创造性思维的结果。这和书中所说的创造性思考的顿 悟、知识的综合并无两样。

  

  “在既有模式之间发现新的模式,需要解开对现有模式的外 部结构、内在逻辑等方面现存的疑问,在找到想要的答案之前不 停地去倾听、去感受。” “在模式形成的过程中,重点不在于组成 印象的各要素是否复杂,而在于其组合是否巧妙。” “要想创造出 更多的模式,就需要我们不断补充自身的知识以扩大我们思考的 范围。”这些话充分说明了现代围棋手法是从古代围棋手法一路 发展而来的过程。

  

  另外,由“类似,就是不相像的事物之间可能的相像”这句话, 我们可以了解到新手的出现和其变形在本质上是定式的改良形态。

  

  在历史的长河中,引领文化艺术发展的天才们向我们展示的 那些思维方法,其实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运用的那些思考 工具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书最大的 美德就在于,它把人们在漫长岁月中无意识使用的那些思维工具 做了体系化的整理,并赋予了它们名称。换句话说,这部著作把散落在茫然无意思世界中的思维工具弓I入到了具有清晰意识的世 界中。

  

  虽然在这里不能够一一列举,但是每读完一个部分后都会反 过来回味天才们留给我们的可寸铁杀人的至理名言,这件事情本 身也是此书带给我的乐趣之一。

  

  “你看是看不到的。所以不要用眼睛去看,用心去看吧。这 样你会通过事物的表层,看到它们令人惊讶的本质。”

  

  ——毕加索

  

  “我所做的事情能够对核物理学有多大贡献并不重要,重要 的是这件事本身有多有意思。”

  

  ——理查德·费曼

  

  读完一本好书之后,我在一瞬间里所享受到的精神上的愉悦 是巨大的。书让我在长时间里不断反复咀嚼回味,不断思考。这 正是读书的魅力。对我来说,读书如同是在围棋中得到双倍贴子 的意外之财。

  

  在接触围棋之前,我一直是一个十分平凡,甚至在某些方面 有些迟钝的孩子。但是那时的我却有一样东西引起周围人的注 意,让他们觉得我比较特别。你一定也知道“魔方”这种益智玩 具,而在当时魔方正是风靡一时。这种把打乱的六面体按照颜色 重新排列的游戏是有一定公式的,如果知道公式的话,成年人大 概用四五分钟就能够拼好。但是如果不知道公式的话,大部分人 就只能一直拼下去永远完成不了。而我在第一次接触魔方的时候用了大约两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这让周围的人都大吃一惊。

  

  玩魔方的时候,必须在拼第一面时就考虑下一面来调整一 整圈方块的位置。并且在一面巳经完成转而拼下一面的时候一 定不能打破已经做好的部分。魔方这个游戏,必须按照正确的 Algorithm〈程序〉①(①在有限的阶段里解决问题的步骤或方法。)采取合理步骤。

  

  仔细想一下的话,围棋也是需要检验每一步棋并且要事先看 到后面的几步,已经解决的那部分不能够再次推翻。从这点上 看,围棋与魔方是有着很大共同点的。构成围棋棋艺最重要也是 最具综合性的能力是“解读招数”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则是以分 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等为基础的。正是靠这些能力把所 有可能的招数变化在头脑中演示出来。

  

  在围棋中有数不胜数的变化。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招数会不时 地出现,某一次的运算可能就会导致整个盘上局势的逆转。所 以下围棋的人不能够仅仅考虑眼前的这一步,他需要想得更远才 行。处于全盛期的职业棋手往往考虑的不是之后的三四步,而是 百步之上。

  

  另外,和魔方相类似的是,二者最髙明的玩法都是把所有可 能暴露的弱点都事先弥补掩盖。如果双方势均力敌,那么就必 须尽最大可能来掩护自己虚弱的部位;如果连势力均衡都没有达 到,甚至远远落后于对方的话,那么就要逆向思维,以对方的弱 点为中心来安排战略。

  

  如果急于从眼前的困境当中摆脱出来,而对自己虚弱之处没 有及时加固,只是大体掩盖一下或者干脆拋到脑后的话,它必 定会在之后变成威胁自己的更大的打击。围棋盘上所有的棋子 都是彼此相关联的。可以这样说,棋盘上单独存在的东西毫无 疑义。所以,如果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就采取闭着眼睛不管 三七二十一的弥补对策,一开始也许会解决问题,但到后来往往 会发现这就是那影响全局的败着。这也正是我一直强调棋盘上需 要有“操心性”的原因。

  

  我所下的围棋中有很多是以半目胜结局的,这种结局正是源 于我那发挥到极致的“操心性”。

  

  内弟子时期,我只要察觉对局中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会被对方 逆转,那么我就会放弃可以大比分赢下对方的棋路,转而耐心等 待。一次老师问我说:“为什么不走那一步? ”我如是回答:“按 我的走法,下一百盘保证赢一百盘,而且都是以半目取胜。”

  

  “操心”这个词按照汉字本身的意思来解释的话就是“操作 控制内心”。如果把畏惧解释为对危机的认识的话,操心性则是 那种认识之后的一种戒备状态的心境。表面上看似乎是意思差不 多,但是畏惧和操心性的意思却相去甚远。

  

  英国的大文豪莎士比亚留给我们这样一句话:“勇气中很大 一部分是谨慎小心。”克服恐惧的勇气正是来源于小心谨慎,也 就是我所说的“操心性”。如果没有“操心性”就不可能成为一 流的胜负师。

  

  同时在棋盘外“操心性”也非常重要。比如一个人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言谈。因为不假思索的话语有的时候会成为射向他人的 利箭,而这箭最终还是会转头射向自己。人们总是想表达自己, 但是如果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随便乱说话,那么小则失去机会, 大则失去信誉。这也是我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犹豫不决担忧用 书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故事是否妥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