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褚时健:每一处都是人生巅峰 > 步入婚姻 >

步入婚姻

第四个走进褚时健情感世界里的女人,是最幸运的,因为只有她最终和褚时健走到了一起,也只有她,最坚定地陪伴在褚时健左右,经历了别人没有经历的,也深深地嵌入到褚时健的生命中。

这个女人就是马静芬,一个和褚时健共辉煌、同荣辱的铁血娇妻。

作为一个风云人物的妻子,马静芬并没有完全隐退在褚时健的光环背后。当记者们的镁光灯一次次对准褚时健狂闪不断时,他们也会用镜头记录一下褚时健身后的这个女人。在成功男人的身后,总会有一个女人在默默地付出,而她的奉献和支撑,常常起着外人难以估量的作用。所以,这些幕后的女人,更应当被掌声和鲜花包裹。

在褚时健的人生路上,苦难和坎坷是宝,她的妻子马静芬也不例外。褚时健选择与自己的妻子马静芬步入婚姻的礼堂,携手共度余生,也正是因为马静芬曾给过他感动。这份感动中,有支持、有鼓励,更多的则是热得发烫的爱。

在没有认识马静芬之前,褚时健的感情经历总是一波三折,有善始却没有善终。所以在一段时间内,褚时健几乎不再去考虑个人问题了,而是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工作上。然而在遇到马静芬之后,他的“守身如玉”终于被打破了。

1954年的春天,天空放晴,大地复苏,百花盛开,到处都是一派和谐并充满暖意的景色。这时候的褚时健,已经成长为玉溪地委宣传部干部管理科的一名科长,负责玉溪市以及玉溪市管辖范围内的各个县城的文教卫生宣传工作。

作为工作组组长,褚时健带领着自己的组员来到呈贡县听取工作汇报,在和县文教科长聊天的时候,他听科长反映,中心小学的一名女教师总是给教学革命工作带来麻烦,导致教学革命每次都不能顺利进行,她堪称是教学革命中的“蛀虫”。这名女教师,就是褚时健后来的妻子马静芬。

革命尚未成功,谁有这么大的胆子在教学革命工作中捣乱,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褚时健在脑海中想象着这名捣乱的教师:涂脂抹粉,烫着卷发,画着口红,叼着烟卷——和电影中的女特务没什么两样。褚时健觉得,这个叫马静芬的教师太不识时务,他决定好好“教训”她一顿。

在呈贡小学的大会上,褚时健谈到了当前教学革命的重要性和大好前景,批评了一些教学界的不良现象,指名点出了马静芬的名字。

顿时全场鸦雀无声,所有目光都聚集在了马静芬这名年轻的教员身上,马静芬慢慢地站了起来。

在这之前,褚时健没见过马静芬,当他看到马静芬站起来时,不由得惊呆了。眼前这名年轻、清纯、有朝气的女教员,跟自己想象中的“捣乱分子”的形象大相径庭。愣了几秒钟后,他马上和颜悦色地说:“你的问题,会后我们单独谈,现在继续开会。”

“会后谈就会后谈,谁怕谁呀!”马静芬十分不屑地看了褚时健一眼就坐下了。初次见面,褚时健被马静芬的几句话顶了回去,想不到这个年轻的女子这么大火气。在人数众多的会议上,褚时健顿感自己丢了面子,可又不能发火,只好装作无所谓的样子继续开会。

冷静下来后,褚时健觉得自己的做法欠妥,怎么能当着全校老师的面,批评一个初出茅庐的女孩子呢?他决定亲自找马静芬谈谈。

在这之前,他对马静芬进行了预先“调查”。他了解到,马静芬这种大小姐脾气是有根源所在的。马静芬出身于名门贵族,其父亲是昆明市银行的经理,她在家中排行老二,被人称作“二小姐”,从小做事就是直来直去的,说话大胆,生性有些顽皮,还带着一点任性,不过做事却雷厉风行。

大致了解这些情况后,褚时健找到马静芬,并诚恳地向她道歉。起初,马静芬对褚时健的批评没怎么往心里去,后来褚时健的一句话让她备受感动。当时的情况是,马静芬跑到昆明去游山玩水,褚时健便指责她这样做会让学生无法上课,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而马静芬的回答却是:谁能没有一点私事儿,她也是有着特殊情况的。

褚时健听到这儿,便没有继续责怪下去,而是缓和了口气说:“特殊情况你也应该提前说一声,你一个姑娘家,万一有点啥状况,我怎么向你的家人交代?”

就是这一句饱含着关爱的话语,让马静芬顿时感受到了一种温暖,她也忽然发现褚时健也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随后,褚时健又承认了自己在会议上的行为实在欠考虑,希望得到她的谅解。殊不知,听到这一声“对不起”的马静芬竟然哭了起来,弄得褚时健不知所措。

马静芬的哭其实不是源自褚时健,而是觉得“委屈”。她跟褚时健说,学校里正是有些嘴脸丑恶的教师存在,才有不正之风的。一股脑地,她把呈贡县教育界的种种腐败都说给了褚时健,听得褚时健一身冷汗。

在褚时健的心中,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是不允许有一点杂质掺入其中的。可他从这名年轻教员的话中,听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褚时健有点为难了,因为科长之前交代过,这个女教员蛮横不讲理,可眼下的实情,却是一个弱女子在用自己的方式与“黑暗势力”做斗争,到底孰是孰非?

为了摸清真相,褚时健背着科长,私下里找来了几位老资格教师了解情况,结果发现,马静芬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一瞬间,褚时健对这位年轻、漂亮又充满正义感的女教员马静芬肃然起敬。

在随后的一次次交谈中,马静芬也从褚时健身上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教育工作者,这个年轻的副科长和自己一样,有着崇高的信仰,充满了正义感。可以说,两个人是“不打不相识”,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交谈,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后来,只要褚时健一有空,就会去学校找马静芬,不光是谈工作谈学校,也谈人生和理想。日子一长,两个人彼此产生了好感,恋情也慢慢浮出水面。

有一次,在学校旁边的一个山坡上,褚时健对马静芬说:“我这个人是吃过苦的人,跟我在一起,只怕也会跟着吃苦。”马静芬听了之后说:“苦点怕啥?只要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快乐。你到哪,我跟到哪。”就这样,1955年冬天,褚时健和马静芬牵手结为伉俪,组建了属于他们的家庭。而在这一年,褚时健还当上了玉溪行署人事科科长,可谓是双喜临门。

出身于大户之家的马静芬很体贴丈夫,没要求新房,也没要求任何彩礼,他们的婚礼更简单,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凑个热闹,就算是结婚了。

褚时健和马静芬没有置办什么像样的家具,只不过是让双方的同志们聚在一起,吃点糖果、喝点茶、开开玩笑罢了。当时,马静芬还高唱了一首《红梅花儿开》助兴,褚时健也被“闹洞房”的逼着唱了一首《渔光曲》,最后幸福地接受了双方领导对他们的祝福。

不过,结婚之后的褚时健和马静芬,很快就分居了。一个继续在玉溪当科长,另一个在呈贡当教师,只有周末的时候才能相聚在一起。一年过后,马静芬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叫褚映群。又过了一年,小两口开始时不时闹点别扭,然而再过一年情况就变得危急了:马静芬向褚时健提出了离婚。

在旧中国,离婚几乎是男人的特权,妇女想也不要想。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妇女地位得到了提高,离婚也不再是男人的“专利”,作为社会主义的新女性,只要对婚姻不满,也有主动提出离婚的权利。

当时的情况是,马静芬不满和丈夫的两地分居,而女儿褚映群又是跟着爸爸在玉溪生活,马静芬则在一个叫大庄街的小学当老师,虽然距离玉溪只有5公里,然而由于工作很忙,所以她十天半个月才能见到女儿一次。此外还有一个外部因素是,马静芬得罪了玉溪县的文教科长,所以导致她的人际关系非常紧张。每次从学校回到家里之后,马静芬就会向褚时健大倒苦水。

让马静芬没想到的是,褚时健对她的遭遇不仅不表示同情,反而觉得是她自己造成的,总是对她说:“你要多找找自己的原因,干好本职工作,不要乱讲。”

马静芬失望透顶,她没想到作为丈夫的褚时健竟然对自己这么冷漠,于是她只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很快,马静芬决定要在学校里贴出大字报,批评专横跋扈的玉溪县文教科长。其实,文教科长也在等着这张大字报,他也早就看马静芬不顺眼了,当时正好赶上反右斗争,如果马静芬真的贴出去正好给了他打击对方的一个绝好机会。

与此同时,褚时健也知道了这件事,不过他没有表示对这个问题的反对,而是告诉马静芬不要和文教科长闹得不可开交,这样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最后,马静芬没有贴出大字报,但是却和丈夫闹起了别扭,一个多月不回玉溪一次。最后,马静芬给褚时健写了封信:

我在乡下实在没意思,太孤独。结婚没意思,太没意思了。每次回城见到女儿,我都要在心中流泪,我对不起孩子,没有给她应有的母爱。我现在唯一的愿望,也是对你唯一的请求,就是能让女儿回到我身边。我太孤独了,需要有人作伴。不知这个你能理解吗?你能答应我这个小小的请求吗?

褚时健收到这封信之后,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或许他天生就是一个对女人不是很了解的人,也不愿意费心去研究,所以对妻子一个多月没回城的危险信号视若无睹。他给马静芬的回信也是非常简单:

说实话,我很难理解你的“艰难处境”。我很难理解,在这样一片大好革命形势下,身边有那么多革命同志,还有人感到“太孤独”,感到“太没意思”。我们每个革命者,都要自觉改造世界观,自觉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自觉投身到火热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中去。

马静芬收到这封回信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褚时健在给她上政治思想教育课,而且答非所问,根本没花心思去理解她作为一个女人和母亲的心情。于是,从小被宠惯了的马静芬马上回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

我出身于一个非无产阶级家庭,思想行为无不打上资产阶级的烙印。对于我这样的人,唯一出路是“彻底向无产阶级投降”,才配做“革命者”的老婆。我也想明白了,为今之计,最妥当的办法,就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如果方便,请你起草一个离婚协议书,我会在上面签字。

这封信,不能不让褚时健震惊,他这时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马上请了假来到乡下,对马静芬好生安慰。马静芬对这迟来的安慰很是不满,又哭又闹,将心中压抑已久的委屈释放出来。不过很快,她愤怒的情绪终于得以安抚。从此不再提及离婚两个字。因为,她从褚时健的表现可以看出丈夫还是爱她的,生怕失去她。

婚后的生活自然是甜蜜的,可好景不长,刚怀了孕的马静芬收到丈夫被捕的消息。挺着大肚子的她,执意要跟随褚时健一起去接受组织的批斗,褚时健很生气,他让马静芬赶紧回家,而马静芬的倔强劲儿来了,说什么都要跟着一起去。

后来,褚时健被送去“劳改”,马静芬就带着女儿一起跟着他去农场住。那时,人们总能看见一个女人领着一个孩子在田间劳作,这个女人就是马静芬。在马静芬的世界中,褚时健在的地方才是家,虽然自己的家境很殷实,可嫁给了褚时健,就要和他在一起,她不怕吃苦,不怕干脏活累活。她知道,自己也非千金小姐,没那么矫情。

从这之后的60多年的岁月长河中,褚时健和马静芬不管是在人生最辉煌的顶峰,还是在最艰难的谷底,无论是人前风光还是人后垂泪,他们都相濡以沫地互相搀扶着,走过了一段段传奇的人生。

这才是真正的同享福和共患难,也正是彼此之间不离不弃的陪伴,才给了对方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