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李彦宏:百度与智能时代的畅想 > 百度使命:知识与人 >

百度使命:知识与人

2008年4月,百度百科成立两周年。此时,其已经取得了傲人的战绩,仅用两年时间,就已积累了110万个词条,并以每天1000条以上的词条数量疯狂增长。最重要的是,这110万个词条共经历了270万次修改,每天平均修改多达4000余次,换言之,每个词条都要被修改2.5万次,几乎每分钟都在发生变化。

回望两年来的发展历程,百度百科实现了一个创举——它帮助人们重拾对掌握无尽知识的信心,并在分享、协作及对真理的追求上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很多人都感谢百度为互联网用户提供的最全面、最开放、最权威的知识平台,而李彦宏则觉得,百科的用户不应该感谢百度,而应感谢他们自己。他说:“倘若知识和信息是一个海洋,百度其实是一艘船,而且是一艘大船,应该帮助很多人。从此岸到彼岸,从片面到全面,从一个点到很多点,从成功走向成功。”也就是说,百度只是一个传承文化知识的载体。

李彦宏从小生活在听书和看戏的世界里,这使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进入北大之后,枯燥冗杂的学习生活并没有让他失去求知欲望,反而更增喜好之情。

他曾在自己的日记中表达过对国学的看法:“国学是中华民族灵魂之所在,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文化之根是不可能消逝的。同时,国学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使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以及历史中林林总总的文明产物统一在国学的范畴内,形成一个整体。”

在李彦宏眼中,中国正朝着世界霸主的地位一步步走去,一个强大的国家,一定会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引领人们前行。国学,正扮演着这个“角色”,它是使中国进化成一个有思想、有文化、有传统的民族和国家的最大功臣。

互联网,是人们最容易获得知识的平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可比拟的。因此,李彦宏迫切地想要把这沉睡了百年之久的国学,且鲜有人问津的国学文化,以一种全新的形式推荐给所有使用中文的用户。

如此,百度推出了新产品——“国学频道”,旨在使国学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快速崛起,并通过联网的力量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国学频道中的大部分内容均来自国学网,故而国学频道算是百度和国学网的合作项目。

2006年1月12日,国学频道正式上线,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很少出现在媒体面前的李彦宏专程赶到现场,一方面是为了突出百度对国学频道的重视,另一方面,则是想要向所有人展示百度必将做好国学的信心。

同时,百度还邀请到了著名国学大师冯其庸以及国学网的尹小林等国学资深学者。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也到了现场,他主要担任国学频道中国传统语言顾问。郭德纲本人表示,他想借助百度国学平台,利用互联网来推广中国传统艺术精粹。

百度接下来的计划,是邀请更多对中国语言文字有研究的专家参与进来,共同为国学频道献计献策,将其打造成一个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学习平台。

时任盛大在线公司(SDO)副总裁、前百度公司搜索引擎产品市场部总监边江,在当时曾对国学搜索引擎与普通搜索引擎之间的区别做出过解答:“百度搜索引擎中一直都拥有丰富的国学知识,但是互联网中海量的信息使国学信息变得参差不齐,甚至有些经典国学内容已经被曲解。”

其时,国学频道的存在,似乎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国学频道只搜索频道内的国学信息,不会出现杂七杂八的网页搜索结果,更强调单纯的国学内容,堪称传统文化方面的权威性搜索。显然,国学频道足可称为国学爱好者的净土,不会有被扭曲的文化,也不会出现国学知识内容良莠不齐的情况,这便于爱好国学的互联网用户深入学习和研究。

时至今日,国学频道已成功地将权威性和专一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国学频道中已拥有10万以上的网页数量,形成了1.4亿字的国学资料库,其中收录了先秦到清末,近两千年的历代汉字文献,其整体国学内容意境包括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且载体多样,除文字外,还有图片、拓片等,还包括一些现代音乐家所制作的古典音乐作品。显而易见,百度的终极目标,即是将国学频道打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的超级百科全书。

在国学频道之后,百度于2006年11月至12月,仅1个月的时间又推出三款产品——“搜藏”、“空间搜索”、“博客搜索”。

其中,“搜藏”最被用户关注,它可将喜欢的网页保存起来,并利用百度快照功能,将信息永久保存,因此被用户称作“网上的个人图书馆”。最重要的则在于其超强的搜索功能,使用“搜藏”的用户,不仅可为自己创建专属图书馆,还能将此图书馆共享,只要愿意共享给其他人,网友就可对其进行搜索,进入被共享的“个人在线图书馆”查找目标资料。

“搜藏”实行用户注册机制,用户只要登录就能查看存储在百度服务器上的资料。“搜藏”还具有目录性质,此特性便于用户快速找到目标资料。

与百度的很多新产品一样,搜藏在得到用户追捧的同时,一样饱受言语上的“攻击”。很多IT业内人士认为,百度“搜藏”并不具备实际意义,浏览器都具有收藏夹和保存网页的功能,故而并无新意可言;还有人认为,百度“搜藏”有抄袭雅虎DLISI的嫌疑。

诚然,表面来看,百度“搜藏”与雅虎的DLISI有很多相似之处,且两者在功能上都具有将收藏夹共享给互联网用户的功能,但在设计概念上却截然不同。雅虎DLISI的核心功能,是满足用户的分享需求,而百度却并不依赖于此,用户分享只是“搜藏”的一个附属功能。

百度历史上首位Fellow——孙云丰称,百度“搜藏”拥有自身的设计理念和应用特点。很早之前,贴吧的用户就提出过对于收藏夹这一功能的需求设想,但百度方面则更希望将其独立成为一个用户服务。

2004年时,百度产品部门进行过市场调查,内容是互联网用户是否需要搜索引擎与网络收藏夹相结合的产品?调查显示,很多用户在浏览网页时,经常会在网页上看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但由于无法保存,再想看这些内容时便十分困难。孙云丰说,收藏夹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就是为了满足用户保存网页信息的需求,百度必须要开发一款这样的产品以便为用户提供服务。这便是“搜藏”诞生的根本原因。

百度“搜藏”的设计理念与一般的收藏不同,普通收藏夹只是单纯记录网页路径,一旦这些网址改变地址,或是被更新之后,用户就很难再次浏览到了,这也是普通地址收藏夹存在的最大缺陷。

基于这个问题,百度“搜藏”将收藏的重点放在内容收藏上,当用户通过保存的路径连接目标网页时,“搜藏”就会将保存在数据库中的网页内容提取出来,并再次形成网页。

前百度产品副总裁、首席产品架构师俞军,当年在百度任职时,就遇到过一次类似收藏夹的囧事。当时,在研发百度产品时,他整理了很多资料,大概有几千篇文章,且经过详细分类,标明文件内容后便储存在移动硬盘里。但郁闷的事来了,硬盘突然坏掉,他的心血也都付之东流了。想来,若是有了“搜藏”,这样的恼人之事便不会发生。

很多人都认为,“搜藏”的出现,一方面是为满足互联网用户的需求,另一面也是为国学频道推出的配套式服务。李彦宏时常会提起“百度的使命感”,在他眼里,百度的使命之一就是推动互联网文字和文化复兴。在百度的发展过程中,李彦宏已经意识到,不管是国学还是其他知识,通过互联网,这些知识就会与人们缩短距离,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个距离终有一天会消失。那么,基于使命而考虑到的这个“距离”,到底会让百度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