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马云:路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 下一个点 >

下一个点

有人说,哥伦布航海没有目的地,只有下一个点。就是说,他发现了一块新陆地或新的岛屿,这就成了他的一个点。然后,他会再向下一个点去航行,再发现一块新的陆地或岛屿。永不放弃,永不停止,这就是一个人的伟大之处。也许,这种伟大在某一节点上并不显著,可持之以恒,结局就会完全不一样。

1994年,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英语讲师位置上已经站了5年,当初对老校长的承诺已经完成。而马云的心里早就萌生了一种冲动,这冲动是什么呢?往大的说,自然是下海经商,寻找更多的财富。但对于具体的目标,他始终还不太明晰。在他的海博翻译社已经取得成功之时,一时间,马云心中的目标还没确立,也就是说,他的下一个“点”还不太清楚。

然而,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机会总是会降临的,甚至是不期而遇。

大胡子比尔,是电子工业学院聘请的一个外教。他非常健谈,又和马云私下的关系很好。两个人经常地把酒畅谈,交流话题海阔天空,从远古到近代,从宇宙到海洋。二人虽属不同国籍,却属同一类型,他们对于世界永远是在探索、求知,对于未来永远是那么富于激情与幻想。

马云是出生于杭州的中国青年,他的经历属于中国,唯一的一次出国经历就是他的澳洲之行,这让他知道了外面有五彩的世界。当然,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由于马云有非常好的英语才能,他可以涉猎很多没有翻译却精彩纷呈的外文书籍、报刊、杂志。因此,对于新生事物,对于更多的来自于外部的信息,他了解得更多。

可比尔是一个生于美国、走于世界的年长之人。丰富的阅历、走过的岁月,都让他比马云有更多的见识、更广的视野、更大的收获。

马云喜欢葡萄酒,至今在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地窖里都有为他专备的葡萄美酒。那个时候,他当然没有那个条件,但普通的葡萄酒是没有问题的。他将比尔约到家里,张瑛备上几个菜,马云打开香醇甘甜的红葡萄酒。酒味升起,比尔的脸颊升起兴奋的红晕。比尔有着与马云相同的爱好,他认为葡萄酒是最好的饮料,这天然的发酵果汁,除了营养还有让你不喝就陶醉的芬芳。他的大鼻子抽动起来,一只手跷起大拇指:“马先生,很好,你的酒很好,你的媳妇更好。”

也许,这就是洋鬼子,坦荡直爽。马云咧开嘴笑了,他会拽上张瑛坐在一旁。

这时的马云已经是杭州十大优秀青年教师,许多夜校和技校的英语特聘教师,许多企业的特聘翻译,还是海博翻译社的老板。业务应接不暇,收入节节攀升。坦诚地讲,当时的马云收入不菲,生活完全有保障。也许,按照这条路走下去,他不可能做到轰动世界,但在现在的杭州作为一个中上阶层,生活优裕应该没有问题。可马云是谁?他天生不安分,连和他生活在一起的张瑛都会说:谁也不知道,他下一分钟会拿出一个什么主意。

更巧的是他碰上了比尔,这让他没有新的想法、没有下一个“点”都成为不可能。

在海阔天空的交流中,比尔告诉马云现在的世界上有了一个神奇的东西,它的名字叫互联网。这种东西的诞生和使用,可以使地球浓缩,使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变成一个村落。举一个例子,隔着浩瀚的太平洋,两个人可以面对面地聊天,交流见闻,分享成果。它可以使人类进入一个时代,什么时代呢?比尔抹抹嘴巴,他用不敢肯定的语气说:应该是信息时代。

马云长了一个特别大的脑袋,那里的大脑容积究竟是多少,谁也没有查考,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大脑细胞超多。马云瞬时间就弄明白了比尔的意思,感悟到了这个神奇的东西对于人类意味着什么。

他感到身体里有一股莫名的激动,这激动使他坐不安席。他在地板上走动,拿着酒杯,挥舞着拳头,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感想。他的感想是什么呢?是对比尔的响应,是对互联网的向往,是对于这一个信息时代就要到来的某种提前感悟。

如果要问:一个优秀学生和差一点的学生之间,其差距究竟在哪儿?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悟性的高低。

有语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为什么一样的师傅,一样的经文,有的人修为要高,有的低呢?就在于你心中的那个悟性,对于事物的潜在感悟。感悟得快、深、准,自然你的收获就要大,你就是高人。

也许,人类社会就是这样进步的。

也许,大胡子比尔和很多人谈论过这个,谈论过互联网。可是,没有一个人如马云这样激动,没有一个人有马云这样的感悟。马云从比尔的嘴里知道了互联网,虽然他还没有见到,可心中的感悟使他当时就认为,这将改变世界,改变人类的生活乃至生存方式。

信息的迅速传递,信息的瞬间可达,将使人们长上千里眼、顺风耳。它对于人类社会的作用,怎么估量也不为过。

当时的马云还不知道真实的互联网,也没有见过互联网,甚至见过的计算机都没有和互联网发生半毛钱的关系。但是,他相信比尔,相信这个世界已经到了信息时代。

于是,他心中的下一个“点”形成了,那就是互联网。尽管当时还很模糊,一切都是预感,可这模糊和预感是真实而有效的,一旦遇到合适的时机,将立刻变为现实。

比尔走后,马云久久不能入睡。他和张瑛谈论着这个神奇的事物,憧憬和想象着它如果被引进杭州,走进人们的现实生活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它将使知识更新更加迅捷,使交流更加简单,使人类文明成果更快地被分享;它将会更快地促使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融合。”马云就是这样认为的。

张瑛靠着他,听着马云的心跳,她知道,这个她深爱着的小个子男人又有了新的想法。从他的眸子里,张瑛就已经感到,他已经有了下一个“点”。在张瑛眼里,马云就是一艘航船。她打造的家庭就是一所港湾,马云的航船在这儿寻求补给,加上淡水,然后,肯定是下一次远航。

那个时候,张瑛就敏锐地感到,马云的下一个“点”肯定是比尔说的互联网。可机遇在哪儿呢?毕竟,当时的互联网对于中国人来讲还很陌生。

天降大任,必然眷顾。果然,不久以后,机会来了。

中国在开放,中国人在摸着石头过河。打开国门,激流涌进,大潮汹涌中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当时的杭州准备修一条杭州至安徽阜阳的高速公路,这公路将会改变浙江省内的交通状况,有效加快物流,促进经济发展。

这条高速公路也是开放的产物,因为,它是一条外国人投资,合股经营分享利润的高速公路。这位外国人长得人高马大、金发碧眼,名字叫什么卡文纳。他作为一名外商走进杭州,并受到了浙江省交通厅的热情接待。

开放的中国吸引了无数外资,特别是浙江,自古就是膏腴之地,天下赋税,大多出自江浙,其原因就是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和长江三角洲便利的交通条件。此刻,再修一条高速公路,那是锦上添花之举,将使浙江经济更上一层楼。

卡文纳的到来,没有让任何人怀疑。因为,他衣着豪华,谈吐豪爽,讲述中让官员们听得出自己是一个国际投资商。他曾经在许多地方投资,家中拥资数亿,目的就是帮助贫穷、落后的地区。当然,他从中也有收益。比如这条高速公路建成之后,就有他的股份,他可以坐地分成,收取分红。

合同很快签订,卡文纳肥吃肥喝一番,大笔一挥在合同书上签上了自己的英文名字。然后,交通厅组织上万民工,在征地之后,便开工建设了。

可是,工程进行中,卡文纳在应该履行责任的时候却迟迟不履行。他的资金不到位,工程无法进展不说,那数万民工的工资谁来发呢?

但是,要和卡文纳打交道,必须会外语。他在和交通厅交谈之时,从来不说中文,按照他的说法,他对中文是一窍不通。此刻,这也是非常别扭的事。即使是越洋电话,交通厅的官员们也弄不清楚卡文纳的意思。无奈之下,浙江省交通厅找到了马云。

“马云同志,希望你代表我们,直接与卡文纳打交道。目的就一个,让他履行合同,资金立即到位。”官员郑重地将相关文件交到马云手里。

马云有一种责无旁贷之感,当初,卡文纳和交通厅官员谈判的时候,他就是唯一的翻译。此刻,那么多的民工,那么重要的工程,其命运都在他的手上。一时间,马云能感到肩膀上的担子有多重。

他被感动了,他义无反顾!如果卡文纳不履行合同,马云甚至想凭借他的散打功夫,掐住脖子也要叫这个大言不惭的老外将答应的资金吐出来。

可惜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个卡文纳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马云就像阿里巴巴,遇上了四十大盗一样。他的这次人生历险足以像一部好莱坞大片一样,让人惊心动魄,叹为观止。

可这一切,与马云的下一个“点”有什么关系呢?又与互联网有什么关系呢?鬼使神差吧!许多事也许一开始就是那么神奇,而结局同样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