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奥威尔传:冷峻的良心 > 前言 >

前言

《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已译成六十多种文字,销量超过四千万。为何这位被V. S.普里切特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心”的人吸引了如此广泛的读者?他在文学上的特点——有力的文风、动人的真诚、机灵的隽语——一上来就吸引了我们。他的个人品质——正直、理想主义和执着——在其文字中闪耀着光芒,如同清溪中的卵石。终其一生,奥威尔热切渴望能将不同阶层的人团结起来,并在英国建设一个公平的社会。他的这种渴望为他赢得了尊敬,也为他戴上了一道光环。

极讲原则的他严于律己,对道德价值不懈的追求为其随笔及小说注入了活力,而他易懂的文字代表他成功战胜了外表之下自我怀疑的纷扰。奥威尔的传奇故事一定程度上是由他自己创造的,而他所做的有过——现在仍有——很大的政治及文化影响。奥威尔的书并未过时(尽管他出生于一个世纪前),我们现在仍能看到他进行过的斗争之复杂性,也能感受到他做出了多么大的成就。

本书是第一本利用彼得·戴维森所编巨著《奥威尔全集》(1998年出版,20卷,8500页)中丰富的文学及文献资料写出的奥威尔传记。我自己的研究和采访,以及利用伦敦的奥威尔档案库中未发表的资料揭示了一些新情况,包括他与软弱被动的父亲之间的紧张关系,在20世纪20年代缅甸的社会及政治剧变中扮演的角色,在两所糟糕的学校中的教师生涯,与文学代理人伦纳德·摩尔长期不变的关系,还有在朱拉岛上的艰苦生活。苏联的警方报告显示,奥威尔在西班牙时几乎被捕并处死。这本传记也描述了他与两位不为外人所了解的朋友乔治·柯普和雷金纳德·雷诺兹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与欧内斯特·海明威、埃德蒙·威尔逊和温德姆·刘易斯等人的文字交往。

奥威尔生于爱德华时代,一战时尚年幼,他排斥令人窒息的英国阶级体系和大英帝国江山永固的观念。他放弃当缅甸警察而当作家的关键决定使他创造了一个新形象,形成一种新意识。他渴望脱离体面的世界——去令人望而却步的贫民窟和在一间令人厌恶的餐馆工作——使他寻找磨难重重的环境,而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去西班牙参加内战时,他将一切置之度外,个人负起创立一种基于人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的责任。他常常不顾自己的健康,特别是在偏远而多雨的朱拉岛上。46岁时,他的生命便过早结束。

奥威尔也有人性的弱点。他向往过富有、长相英俊、追逐女人无往而不胜。女人对他而言总是重要的,从缅甸的妓女、巴黎的“流莺”和摩洛哥的柏柏尔族女孩到梅布尔·菲尔兹(他的第一位资助人和支持者)、女朋友埃莉诺·雅克、凯·韦尔顿以及他妻子爱琳·奥肖内西——在这本书中,她是个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女主人公。婚姻之外,他也追求过别的女人,包括有外国背景的俄罗斯裔心理学家莉迪亚·杰克逊,并与作家伊内兹·霍尔顿和斯蒂维·史密斯结下了亲密友谊。爱琳死后,他向西莉娅·佩吉和安妮·波帕姆求过婚,用语匪夷所思,揭示了其性格中极为浪漫的一面。他对爱不顾一切地渴望——在他所有的小说中都是主题之一——存在于其人生及作品之中,而且也导致他临终之际与索妮亚·布劳内尔(她是《一九八四》中茱莉娅的原型)结婚。本书中呈现的奥威尔形象上不及那个传奇形象高大。他品质高尚,但也有暴力倾向,会做出残忍之事,他被内疚感所折磨,自我惩罚到甘于受虐的程度,有时有自毁倾向。

在这本传记中,直到1933年前,我都以埃里克·布莱尔称呼传主。在那一年,他出版了《巴黎伦敦落魄记》,并以乔治·奥威尔作为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