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生活的艺术家 > 3.3 截拳道的终极源泉 >

3.3 截拳道的终极源泉

启 蒙

它是本真的自我,成为自我。现实性就存在于事物本质之中,这就是事物的本质性。因此,“本真”意味着意义——从最初意义上看,它自由,不受依附、限制、偏见和复杂性的羁绊。

道 德

它教导我们,一旦决定选择一条正确道路,就应该义无反顾。

哲 学

哲学把生死置之度外(截拳道并不是为了伤害,而是生命向我们敞开其秘密的一种途径)。格斗士总是一心一意,他眼里看到的只有一个目标:搏击。他既不瞻前,也不顾后。面对每一个动作,他需要排除一切障碍——不管是情感上的、体力上的还是智力上的。

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意志力或者控制力的系统,都需要通过直觉进行启蒙。

学习截拳道要控制意志力。

忘记输赢,忘记光荣和痛苦:让对手抓破你的皮肤,而你还击以重拳。让对手还击以重拳,而你打断他的骨头;让对手打断你的骨头,而你要他的小命!不要想着安全地退却,义无反顾,视死如归。

四肢(你的天然武器)有双重用途

1.摧毁你面前的对手——消灭妨碍和平、正义和仁慈的一切事物。

2.从自我保护的本能中(使你感到烦恼的任何事情),消除冲动。学习截拳道不是为了伤害或将某人致残,而是消除贪婪、愤怒和愚蠢。在这一方面,截拳道指向的是自身。

拳击和踢腿是消弭自我意识的工具,它们代表直觉或本能的直接力量。不同于智力或复杂的东西,它不会分裂自我,妨碍自我自由前进。四肢的使用会使人勇往直前,决不瞻前顾后。

这些工具是不可见的精神象征,它使心灵、躯体和极限保持活力。

遵守规则阶段(顺其自然阶段)

心理放弃某一点,而顺应一件事,就是对物体的依附。不要让你的思维僵化,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理解这一情形。

不动心的顿悟

不动心的顿悟实际上并不意味着一动不动,麻木不仁,相反,此刻心灵被赋予无限的活动空间。

不动心的顿悟可以摧毁幻想。“不动”意思是,不要被所见到的物体分心,不要停止思考。“一心一意”“、泰然处之”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截拳道不提倡“门派之见”或“局部之见”,整体性能适应所有的情形。

流动的心灵——也就是“月印万川”——它既是动的,也是不动的。

只要两个物体之间还有空隙,就有机可乘。

“工具”处于没有周长的圆心之中,而不以中心为中心。

动中有静,紧张中有放松,眼观六路而又镇定自若。既不刻意人为,又顺其自然;既不渴求,又不指望。简言之,像婴儿一样天真无邪,同时拥有完全成熟心灵的计谋和最敏锐的智慧。

自欺欺人的心灵无论在智力上还是在效率上都会给人造成沉重的负担。从一个动作到另一个动作,它步履艰难。它不得不停下来反思自我,这就阻碍了本身的流动性——也即是创造性。

流动性像水一样顺其自然地、毫无阻碍地流动。

车轮如果被过紧地固定在轴上,就不能顺利转动。同理,一旦心灵被羁绊,它想要前行每一步都困难重重。此外,如果随意发挥,也会一事无成。不仅如此,如果作品本身的质量低劣,也可能永远没有完工之日。

回忆和预见是使人区别于动物的心灵意识。这些意识很有用,能够实现某些目的。但当某一动作涉及人的生死存亡问题时,我们必须放弃回忆与预见,因为它们会干扰思想的流动性,让我们不能在刹那间迅速出招。

截拳道积极进取的心理训练,并不仅仅是从哲理角度反思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命或僵化的思维模式,而是进入绝对真理的境界。它是真实的。

其意义在于“技进于道”,把艺术作为了解道的方式。

保持警觉意味着“严肃认真”,“严肃认真”意味着虔诚和真实,只有保持真诚,才能达到“与道为一”的境界。

涅盘再生

有意识地无意识,或者是无意识地有意识,是涅盘的秘诀。此时行动是如此直接和迅速,没有任何间隙能让智力活动插入,把它切成碎片。

除非我们触及绝对事实,否则任何性质的争论都不能获得圆满的解决。争斗的双方不能相互影响对方,也不能打破僵局或保持平静。此刻需要的是“超越”。

最终,截拳道并不是一种技术,而是精神上的洞见和训练。

正是“自我”僵硬地拒绝来自外界的事物。正是这种“僵化的自我”使我们不能接受面前的任何事物。

哪里有绝对自由,哪里就有艺术。没有绝对自由,也就没有创造力。

处于“无心”的状态也就是保持“平常心”。

由于你的自我意识或者是本我意识太明显地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反而干扰了你真实技艺水平的展现。你应该摆脱这种好出风头的自我表现或自我意识。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就像此刻没有任何特殊的事情发生。

水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流动,但是水中的月亮却能保持宁静。虽然心灵能够应对万千局势,但最好还是以不变应万变。

原始的纯净

为了把心灵的原始活动推到极致,就应该消除体能上障碍。

大脑看见什么就迅速采取行动,训练这种快速反应需要增强心灵的力量——“见”发生在内心深处。

所学到的东西也就意味着失去的东西。

你所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应该被遗忘掉,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漂流在虚空的世界里,无拘无束,安逸无虑。学习很重要,但不要成为其奴隶。总而言之,不要怀抱任何外在的、华而不实的东西。要以心为主。

只有消除了所有的精神障碍,你才可能成为知识技能的主人,才能保持虚空的心理状态(流动性)。你甚至可以毫无意识地涤除你曾掌握的任何技术。

让所有的训练随风而去,让心无知无觉地工作,让“自我”消失到无人知晓的地方,只有这样,截拳道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按照禅宗哲学,技艺的学习等于智力上的烦恼。因此,在禅和截拳道里,光能熟练地掌握技巧并不足够。禅和截拳道都要求我们实现终极现实,也就是虚空和绝对。只有绝对才能超越所有的相对性。在截拳道中,所有的技术将会被遗忘,仅仅让无意识单独应对所有的局面——只有此刻技术才能自动、自发地创造奇迹——在整体性中自由地流动。不刻意追求技术就等于拥有了所有的技术。

刻意迷恋某一技术是一种病态,不管该技术是多么的有价值。

六种病症

1.追求胜利的欲望;

2.诉诸技术和计谋的欲望;

3.把所学的全部向他人炫耀的欲望;

4.威慑对手的欲望;

5.扮演消极角色的欲望;

6.根除自身所有弊病的欲望。

“欲望”是一种依附,“想要没有欲望”也是一种依附。因此,要摆脱这种困境,就需要摆脱积极和消极欲望的束缚。换句话说,这种既“是”又“非”、似是而非的情况,从理性上来看是荒唐的,但是对于禅学来说就是如此!

这种无圆心的圆,没有周长。这样一来,练习截拳道的人应该对对立面的交替性保持警觉。如果心灵停留在任何一个方面,它就失去了流动性(灵活性)。练习截拳道的人应该随时保持心灵的“空”,只有这样行动才能达到无拘无束的境界。

一旦截拳道选手达到这种无拘无束的境界,他所有的动作就会如闪电般的迅速或者像反光的镜子一样明晰。

毫无疑问,精神是控制我们生存的关键因素(我们无从知晓它的详细情况),它超越了肉体的境界,是一种整体的存在。不管外界发生了什么情况,看不见的精神如影随形地控制着每一个动作。因此,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精神都处于运动状态,无碍无阻。

一旦截拳道选手摆出一个截拳道姿势,他就进入了精神自由和无为的状态。

“家中的主人”:让人的器官观察

所有的动作源自于“空”,心灵就是“空”的动态方面。这里没有心术不正,没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动机,因为“空”是虔诚、真诚和直接的。他不允许自我和动作之间留下任何空隙。

截拳道是由“你看不到我,我看不到你”的状态构成的——此刻阴阳浑然一体。

无论在走路还是休息,说话还是沉默,吃饭还是喝水时——都不要让自己懒惰,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此在”。

忽视现实,恪守形式(理论),只会使自己越陷越深,最终不可自拔,掉入樊笼。

由于墨守教条、心术不正、心灵扭曲,我们看不到真理的真实存在。

按照自然的本性接受训练。

成熟的过程并不是意味着成为概念化的俘虏。它是一个意识到内心自我世界的过程。

最大的错误是预测一场搏击战的结果。你不应该考虑结果是输还是赢。让一切顺其自然,你的天赋工具会在适当的时刻成功出击,一剑封喉。

截拳道

1.不应该受僵化的招式和技术所制约;

2.具备适应环境的精神;

3.涤除在我们身上积累的所有尘埃,揭示自然存在的现实性或实在性,或者赤裸的真相,它等同于佛教里“空”的概念。

因为一个人处于净心和无为的状态,他的天赋工具分享了这种品质,以最大的自由度扮演其角色。

截拳道不是无关紧要的雕虫小技,而是高度发达的精神和体格运动。

截拳道不是发展已经发展的东西,而是恢复被遗忘的东西——虽然它一直就与我们同在,除了在我们错误地运用它时,它从来没有丢失过,也没有被扭曲过。

学生在接受截拳道训练的时候,在每个方面都要积极、主动。在实战中,应该保持镇静自若,心无杂念。他应该有这样的感觉,发生的一切只不过是无关紧要的平常事。他进攻的时候,步伐应该是轻松、稳固的,他的目光不应该像疯子一样,一动不动地死盯着对手。他的动作要像平日一样镇定。他的表情不应该有异。虽然他进行的是一场生死格斗,但一切应该像平常一样,不露丝毫痕迹。

技艺应该从属于心灵的训练,最终,它将把练功者带至更高的精神境界。

截拳道选手应该面对现实,而不把形式透明化。

工具是一种无形之形。

“无常”是所有事物的终极源泉,它超越了人的理解力,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范畴。正因为它超越了所有的相对性,所以才叫“无常”,也就是任何可能发生的事,都是可能的。

他不再是自己本人,而是像机器人一样前进后退。他放弃了自我,接受日常自我意识之外的影响,再也看不到深深埋藏在潜意识之下的自我,迄今为止,他意识不到自我的存在。

艺术从来就不是一种装饰,而是一种启蒙。换句话说,艺术是自由发挥的技巧。

截拳道,像人们熟悉的那样,不是创建在任何技术或教条之上的艺术——就像你本人一样。

无思:心灵应该不受外在世界的影响,在各种现象中毫无羁绊地自然而为。

让心灵集中于一个焦点,保持警觉,它能很快地通过直觉找到真理,真理无处不在,心灵必须从陈旧的习惯、偏见、受限制的思想过程甚至日常平庸的思想中解放出来。

三个构成要素

没有思想就成为教条:在思考的过程中,不应该沉陷其中,不以线性方式思考外在物体——要做到在思考中而又不思考。

要想达到绝对的自由,“不受陈旧套路的限制”是最关键的。

无羁绊是基础。

所有线路和动作都能起作用。

在人的原始本性中,人的日常思维在连续不断地思考,没有停滞。过去、现在和未来像溪水一样,毫无阻碍的流淌。

“无”意味着没有二元对立的限制,没有玷污。

“思”意味着对存在现实和自我本性的思考。

真实的本真是思考的本质内容,而思考是本真内容的功能。

沉思意味着实现人的“不动心”的本性,意味着不受现象的限制。镇定自若意味着内心世界的“不动心”。只有摆脱外来物体的羁绊,才能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

真实的本真是不受玷污地思考,它不可能从构想和思考中得到。

除了真实的本真之外,再没有思考了。本真不“动”,但其作用和功能是无穷无尽的。

心原本不“动”,不虑而思才是道。

知识的意思是,知道心是虚空的、宁静的。

洞见的意思是,意识到本性不是创造的。

“空”的状态是没有外表,对手找不到你的招式和形式。

宁静的状态是不刻意强求,“不刻意强求”意思是不存任何幻想和虚妄。

“不练”并不意味着缺乏任何素养的训练。它所指的是,通过“不练”而“练”。为“练习”而练习,是一种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即以自我为中心的练习活动。

若即若离

若即若离不太好表达,因为一旦某人试图传达某种意义,他所表达的是事物本身。这意味着,他这样做,还是处于一种与事物分不开的状态。

为了哄小孩不哭,我们可以说,树上那飘飘下落的黄树叶是金元宝;同理,所谓的绝招和摆出的姿势并不是完全不管用,但只对那些不蓄意思考的人有用。

拥有一颗没有偏好的心。“无思”意味着不蓄意地思考。

除了日常生活之外,没有必要刻意地追求特殊的训练方法。在顿悟和日常知识之间,没有什么差异。顿悟意味着无高下之分,而所谓的日常知识有“知者”与“所知道的事”,二者是对立的存在。

两种病症

1.骑驴找驴;

2.骑在驴子身上,不愿意下来。

有些招式愿意用直线进攻或防守,而有些招式愿意选择迂回线路。固守一种有偏见的搏击招式等于作茧自缚。截拳道是追求自由的技艺——靠的是顿悟。艺术从来不是装饰品或者粉饰物。一个招式,无论多么精密,都难免会让练习者进入一种固定的套路(实战从来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瞬息万变)。人们所练习的基本上是抵抗的战术。这样一来,这种战术成了绊脚石,让我们不能理解实战,也让墨守成规的练习者就不能获得自由。搏击之道不是创建在个人的选择和幻想的基础之上,搏击之道的真谛在于,每一时刻都有变化。只有不带偏见、不盲从、不武断地去理解,才能体会到搏击的真谛。

只有在理解了招式的不实用性和来龙去脉或者是真正认同形式之后,才有这样的体会。

截拳道主张“无形”,这样一来,它可以采纳各种各样的“形”。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招式,所以它适合形形色色的招式。结果,截拳道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而不受其中任何一种的局限。同理,它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和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截拳道的技术中,效用是最重要的。

许多武术家追求更多的招式和方法,但他们不知道,真理与“道”通常以平常、简易的方式显现。就在这一点上,这些武术家没有把握住事情的关键(如果有什么绝招的话,你去刻意追求反而得不到)。身体练得上气不接下气,体力透支,却错过了最微妙之处;精神上追求理想主义、异国情调,实战中却缺乏实际效用。

当本质与非本质不能被确立和界定的时候,当变化了无痕迹的时候,你就掌握了“无形之有形”。如果仅仅拘束于形式,则是心灵的依赖,也不是通往真理之道。当技术摆脱了自身,“道”就会从无道中显现出来。

不动心

不要为比赛而过分不安,否则的话,你就会被钳制——你要教徒弟们想着如何前进一步,而不要考虑后退一步。

五个主要要点

1.最高真理不可言说。

2.精神培养不可完成。

3.绝招并不能让你获得什么。

4.教学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5.在出拳和移动中存在美妙的道。

让我们暂且不谈成仙成圣的话题,再一次回到人世间。

在逐渐理解了另外一方之后,你会苏醒过来,回到自身这一边来。

在经过磨练之后(或者没有经过磨练),人的思想继续与现象性的事物分离。此刻,人既留在现象之中,又脱离了现象。

当人和环境被消除之后——他们其实并没有消失。继续勇敢地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