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默克尔:一切梦想终将成真 > 出人意料的选举 >

出人意料的选举

世间万事,瞬息万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东、西德经历了从分裂到统一的历程。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后,大批东德人涌入西德。在这样的情况下,时任西德总理的科尔提出了关于东、西德的《十点计划》,此计划一经公布,便激起千层浪。科尔主张,先加强东、西德的人员往来,最后过渡到德国的统一。

次年2月13日,东德总理汉斯·莫德罗首次到访西德,提出了与科尔《十点计划》相类似的“莫德罗体系说”。坚定地相信社会主义的莫德罗,希望能放慢东、西德统一的脚步。1990年3月18日,东德首次自由人民议会选举落下帷幕,德梅齐埃总理上台。德梅齐埃本人更是不急于两德统一,甚至还打算推荐无党派人士施托尔帕出任东德总统一职,以此来延长东德政府的寿命。但这无济于事,仅仅6个月后,德梅齐埃认为可以保持东德人尊严的东德政府便永久性地消亡了。

东德马克是东德人民日常生活的保证,柏林墙倒塌后,东、西德最初的融合是在货币领域。

早在柏林墙还未倒塌的那些日子里,联邦德国就为每位进入西德的东德人准备了100西德马克的慰问金。东德经济停滞不前,20世纪90年代的东德人还依然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的生活水平上。与此对应,东德马克的价值在东德人心中比不了西德马克。

柏林墙倒塌以后,东德人民通过地下黑市,急切地将东德马克兑换成西德马克,造成了货币市场的混乱和地下黑市的兴起,这也是日后东德总资产缩水的一大原因。如此,统一货币势在必行。

1990年5月18日,东、西两德在西德首都波恩签署了关于货币、经济和社会同盟的条约。官方开放一比一的东西德马克兑换窗口,条约于同年7月1日生效,东德马克退出货币市场。

8月31日,东、西两德在柏林签署了《德国统一协定》,这份厚达1100页之多的协定规定了两德统一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但主要是为了确保较为弱势的东德的利益,协议于10月3日生效。

东、西两德的统一,在法律形式上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两国采用合并的方式统一,另一种是采用西德“购买”东德,东德人民自愿并入西德的方式。按照前一种,东、西德将讨论出新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并将产生一部全新的德国宪法。这种做法虽然能更好地讨论两德之间的问题和未来走向,是一种更理智的做法,但需要的时间较长。急切的人民并没有给政客们太多时间,所以这种方法被否定。

按照后一种做法,也就是当初两德采用的方法,则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德国统一大业。根据东德人民议会的决定,东德自愿并入西德。统一的德国继续留在欧共体(欧盟)和“北约”组织内,消亡的民主德国则退出“华约”组织。政治体制采用西德体制,法律也以西德的基本法为基础,同时改掉部分对东德人民不利的条文。

33天后,分裂近半个世纪的德国统一了。人们走上街头,庆祝这一历史时刻。这的确是值得庆祝的日子,但人们的心中不仅仅包含着喜悦,还有悲伤。因为统一后的国家基本照搬了西德的方方面面,这让部分老东德人感觉到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国度竟然没有一点可取之处。这份被“侵吞”的挫败感,直到今天仍然是部分老东德人心中的伤痕。

经济方面也带来了巨大的创伤。统一后的德国,经济在多年内始终增长缓慢,这是“并入式”统一的后遗症。统一后,由于老西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大批老东德人离开家乡,老东德地区人才流失严重,劳动力短缺,进一步拉大了两方差距。为了缩小原东、西德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差距,德国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一直到如今的默克尔政府,也从未停止过。

在德国政府的努力下,23年过去后,原东德地区人民购买力也才达到原西德地区人民购买力的80%。不过正如支持德国早日统一的默克尔所说:尽早统一才能尽快解决问题。的确如此,统一带来了复杂的经济、政治、心理问题,但如若不统一,谁又能料到以后的事情呢?或许德国将陷入长久的分裂泥潭。

在德国统一进程迅猛发展的这几个月里,默克尔也没有闲着,她首先面临的是政治身份的转变。

东、西基民盟和民主觉醒党决定合并。起先,民主觉醒党更想和西德基民盟合并,不过按照法律,必须先加入东德基民盟才能与西德基民盟合并。1990年8月4日,在东柏林特别党代会上,民主觉醒党和东德基民盟通过了合并的决议。

为了应对德国统一后的复杂政治局势,东部基民盟的主席德梅齐埃主动联系了西部基民盟主席科尔。最初,科尔对曾经和统一社会党走得比较近的东部基民盟并没有表示出善意,但出于政治大局的考虑,他还是答应组成全德基督教民主联盟,由科尔任主席,德梅齐埃出任副主席,并在基民盟内部成立了一个民主觉醒党工作小组。自1990年10月1日的全德基民盟党代会成立之时起,默克尔成为一名基民盟党员。

默克尔一边尽职地做着德梅齐埃政府的新闻副发言人,一边思考着德国统一后自己的政治未来。默克尔对于统一后的德国有自己的见解。为了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建设自己心中的德国,她决定加入全德的议会选举。

政治游戏是相当残酷的,一个人的晋升必然意味着另一个人的离去。默克尔从正式参选一路走来,她的成功并非偶然,除了她自己的不懈努力,贵人的相助也是一大助力。君特·克劳泽即是默克尔从政初期的贵人。

1990年10月3日,根据《统一协定》,东德政府在这一天停止了工作。西德政府暂时接管了东德的各项工作,等待新一届全德联邦议会的选举结果。这一天,很多原东德的政府工作人员失去了工作。默克尔很幸运,在联邦新闻局获得了一个副处级的职位。这一职位的获得与君特·克劳泽有关。

德国统一前夕,克劳泽担任东德的总理府秘书,代表东德与西德的朔伊布勒进行谈判,最终签订了《德国统一协定》。默克尔负责此次谈判的新闻工作,克劳泽对默克尔的工作相当满意,这保证了默克尔不会因为政府重组而失业。

刚开始,默克尔自己寻找选区,但人口众多的大城市早已被各大政党拿下,因此默克尔将目标定在了离自己家乡近一点的勃兰登堡选区。勃兰登堡环绕着柏林,故乡在滕普林的默克尔想借用家乡优势在选举中占得先机,不过她被告知只能做第二候选人,排在彼得·米歇尔·迪斯特尔后面。默克尔最终放弃了这个选区。

选举已经开始,时间越来越少,默克尔依然没有找到选区。最终,她找到了克劳泽,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

克劳泽当时并没有将这个政治新手放在心上,认为默克尔始终不过是小角色,不会威胁到自己,而且东德总理德梅齐埃也强调在未来的联邦议会中,需要有更多的原东德人。因此,克劳泽全力帮助默克尔,做顺水推舟之事。

克劳泽建议默克尔在施特拉尔松、吕根、格利门选区竞选,她欣然同意。施特拉尔松和吕根选区的候选人早已确定,两位候选人都来自西德。施特拉尔松选区的候选人是联盟党的工作人员克劳斯·赫尔曼,而联盟党是基民盟与基社盟组成的联合政党组织。

距离选举仅10天,默克尔才出现在选区的宣传海报上,时间十分紧张。为了赢取选举,一方面,格利门选区的工作人员玩命地宣传默克尔,争取更多选票;另一方面,默克尔自己开始全力寻找另外两个候选人的漏洞。功夫不负有心人,默克尔最终找到了一个可以攻击竞选对手的地方:赫尔曼和策姆克都来自西德。

默克尔在东斯巴德普鲁拉的军官大学进行了激烈的竞选辩论和演讲,为自己最后的选票努力。不过,当时默克尔的形势并不理想。她的主要对手——来自吕根选区的策姆克比她表现得要出色,而且一锤定音的最后投票也在吕根选区。

占据各种有利条件的策姆克好像胜券在握,至少从形式上看的确如此。在第一轮投票结束之后,策姆克获得了最多的140张选票,默克尔只获得了96张选票。票数有些差距,可策姆克并没有达到绝对多数,投票需要进行第二轮。

此时已经很晚,策姆克依赖的吕根选区至少有超过30个选民回家了。晚上11点,第二轮投票结束。两轮下来,默克尔获得了48.6%的投票,在第二轮后反超了策姆克。就这样,默克尔成功地进入了1990年12月20日在波恩组建的联邦议会。

政治经验老到的克劳泽并非没有准备后手,毕竟他心里也没觉得默克尔能在这个联合选区获胜,还为她准备了后备选区,没想到最终居然没派上用场。历经重重困难,默克尔在幸运女神的关照下,终于赢下了直通波恩联邦议会的门票。

这个结果也出乎默克尔自己的意料,她本认为自己胜率不大,甚至为自己安排了后路。在选举前夕,她还单独前往波恩,与联邦新闻局的官员签署书面协议。在确保自己的饭碗后,默克尔才回去安心参选。

大选结束以后,默克尔前往波恩拜访了全德基民盟主席——两德统一后的首任总理科尔。在与科尔的交谈后,默克尔感觉自己给科尔的印象不错,相信自己将在未来的内阁中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事实正如默克尔所猜想,她被政治大师——科尔相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