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蒋氏家族全传 > 第八章 隆重婚礼 >

第八章 隆重婚礼

一场在中国空前隆重的婚礼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几经周旋,好梦成真。

霭龄办事认真,只要她认准的事,非办成不可。同时,也让世人看到,她在家庭这个舞台上的作用与威信、威力。实际上,这个颇为解放的家庭也保留着“无父尊长”的传统风俗。

1927年9月17日《纽约时报》于头版头条的位置刊登一则令人吃惊的消息《蒋总司令即将与宋美龄女士结婚》,并在左上角刊载了蒋介石与宋美龄的近日俪影。

该报驻上海记者米塞尔维茨发回的这篇报道说:

这场在中国空前隆重的婚礼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据说蒋已请来了一位英国著名裁缝正在为他赶做礼服、礼帽,宋家正在为其妹赶制嫁妆,据说这份嫁妆价值3.5万美元,是中国姑娘中至高无上的。据说蒋总司令已同结发之妻毛氏离婚,采取的是中国最传统的做法——休妻制,宣布她再也不是他的老婆了。除了原配夫人外,蒋似乎还送走了另外两个“老婆”;另外宋美龄也同她的情人、当年赴美留学生刘纪文分手。

米塞尔维茨还说:

种种迹象表明:即将举行的美龄的婚礼没有因为这些形形色色的蒋夫人的存在而推迟,他们之间的婚姻完全是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的。蒋同宋家的罗曼史将使蒋身价倍增,成为中国第一人……

据米塞尔维茨说:

向他提供这一重要新闻消息的,既不是蒋总司令本人,也不是宋美龄,而是赫赫有名的孔夫人——宋霭龄。

整个事情都是孔夫人一手操办的。

她9月16日在西爱威斯路的寓所举行了记者招待会。

她把委员长和美龄“介绍”给一群记者,宣布:“将军要同我的小妹结婚。”然后,大家都到正规的庭院给这潇洒漂亮的一对拍照。全世界的报纸和杂志都预先刊登了这些照片。当时谁也没有想一想婚姻掮客霭龄究竟起到什么作用,谁也不想问一问1921年已与蒋结婚的蒋夫人怎么办?所以这些更具有新闻价值的东西,往往被一些记者忘记了。但是历史不会忘记。蒋介石清楚。宋美龄更清楚。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人生的恩人——宋霭龄。

蒋介石镰仓参拜岳母

婚前,新郎拜见岳母是中国的传统。

1927年9月28日,在日本的镰仓。

秋雨打着人们的脸,一团团饱含雨水的乌云,在低空慢慢移动。在镰仓的宋老夫人倪桂珍接见了未来的门婿蒋介石。

宋老夫人来镰仓已有半年多了。宋查理死后,她遇到了一些感到失望的事。尤其是女儿们的婚事,更使她头痛。她作为基督教徒,希望女儿的婚礼都应在宋查理的教堂举行,由本教堂牧师主持。霭龄是在日本结婚的,未能这样做;庆龄私自出走,也不可能这样做。三个门婿儿,最中她意的还是霭龄的男人孔祥熙,对于孙中山和蒋介石,说心里话,她是不中意的,或者说是反对。开始蒋介石来电要来镰仓看她,她拒绝了;后来霭龄和美龄来信劝说,她才勉强答应了,时间就在今天。

往日不大看重打扮的蒋介石,今天却破例穿戴一新。他脱下了军服,少了点威武。考究的衣服色彩使他精干了些,显得年轻,精神焕发;他的脸擦了油,红光发亮;下巴上的胡须,是他40岁年龄的象征,不过他今天刮得铁青。他手中的盒装礼品,是霭龄深知母亲的口味,特意提醒蒋买的。

“妈,我来看您老来了……”蒋介石一进门便说。

“漂洋过海,这么老远,你还何必再跑一趟。”宋老夫人并不是十分热情。

“这是我给您买的礼品,权作我的祝寿!”蒋介石说完把那盒礼品献给宋老夫人。

“家里什么也不缺,你又何必破费。”宋老夫人道,“坐下喝茶吧。”

蒋介石在宋老夫人的指点下,坐了下来。他善于察言观色,从老太太的脸上看,似乎对他不大感兴趣。既来之则安之,蒋介石压着心中的火。

“妈,临来时美龄让我给您老问好。”蒋介石没话找话道。

“好。”宋老夫人理了理腮边的头发问道,“听说,你要和美龄结婚?”

“对,妈妈,我这次来正是向您老正式求亲的。”

“你不是还有原配妻子?”宋老夫人提出了疑问。

“我们已经离婚了。”蒋介石把早已准备好了的离婚证取了出来,“妈,请看我们的离婚证明。”

宋老夫人接了过来,认真看了起来。不错,是份离婚证明。接着,宋老夫人又问:

“你也是知道的,我们宋家是一个基督教徒之家,你既愿意同我的女儿结婚,你愿意成为一个基督教徒吗?”

“妈,我愿意。我要试一试,要学习《圣经》,并且尽力去做。”蒋介石事先有准备地讲,“如果妈妈同意我与美龄的婚事的话,我们的婚礼愿在父亲的教堂里举行。”

“好的!”宋老夫人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喜色,显然对方的回答使她感到满意。她对蒋的偏见看法从中也得到了抵消。幸运的蒋介石,深为这几句事先有准备的话而感到庆幸。

“你既愿入教,就得遵守教规约束,这不是儿戏的!”宋老夫人叮嘱道,“你要和美龄每周到西摩路的私邸,一起祈祷一次。”

“儿子明白!”蒋介石面目庄重。

“那你就回去吧。”宋老夫人下了逐客令。

蒋总司令乘飞机回到了中国。不久,他们的婚期就确定宣布了,喜日选在12月1日。美国的《纽约时报》抢先发布了消息,陆续全世界21家报刊作了宣传。

舆论宣传无疑助长了人们对这场政治姻缘的重视。同时,也给这场即将举行的隆重婚礼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它像广告牌一样,招揽着全世界的观众,翘首盼望着这一天。

上海大华饭店热闹非凡

1927年12月1日。

蒋介石期待多时的婚礼在上海举行了。

婚礼分两次举行:一次是在宋家,这是安静的并且合乎基督教的习俗,时间较短由霭龄操办;另一次是在豪华的大华饭店,带有外交性质,有些中国传统的味道,婚礼时间很长,持续到当晚12点钟。

清晨,当慕尔教堂沉闷的大钟撞响的时候,宋家的亲戚好友已经聚集到西摩路的私邸。他们是宋霭龄、孔祥熙、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等51名基督教徒和至亲好友。明眼人会注意到,这里没有宋庆龄。这场婚礼本来已向庆龄发了请帖。1927年9月30日,庆龄接到了请帖,回到上海她和孙中山曾一起住过的家,但是,她在上海没待多久,便匆匆离开了上海,她同一位名叫雷娜·普罗梅的美国朋友去了莫斯科。说实在的,她很爱小妹的,认为小妹这样做为自己的痛苦打下了基础。她力求说服小妹,但生米做成了熟饭,为时已晚。

当教堂钟声再次响起的时候,人们聚集在耶稣的像前,一对新人——蒋介石和宋美龄站在最前排。第二排是宋氏家族的人,其次是宋氏家族的亲朋。宋老夫人头发已经花白,但神态很好,神采奕奕,她对今天的一切安排很满意。可以说对第三个女儿的婚礼,她是最满意的。她闭目祈祷几句后,主持婚礼的牧师从后门步入教堂,他不是别人,正是南方卫理公会及阿伦纪念教堂的余日章。此人是黄仁霖的岳父,办事干练,在江浙一带是小有名气的。本来教堂是沉静的,他干咳一声后,教堂更是寂静无声。

在余日章牧师的主持下,婚礼进行得很顺利。

接着是一阵朗朗可闻的圣经祷告声漫过这阴森寂静的教堂,这声音像一部合唱的歌曲一样悦耳动听。

蒋介石、宋美龄在牧师的指挥下进行各项仪式,直至婚礼告一段落,大家簇拥着蒋、宋二人走出了严肃宽敞的教堂,被转移到外滩的大华饭店舞厅,举行邀请来宾参加的婚礼。

如果教堂过于严肃的话,那么大华饭店则是异常的热闹。偌大的大华舞厅,在沪是出名的。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个巍峨的大华饭店和舞厅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组成了一幅庄肃绚丽的图画;屋内豪华装饰的天花板上,吊着金黄流苏的五彩宫灯,宫灯四周又有小彩灯相配,犹如众星捧月一般。辉煌的大厅布置得光彩夺目,刘易斯育婴堂用彩带和白色鲜花组成巨大的婚礼之钟。在临时搭起的台子上有一幅孙中山的大幅画像,画像两边是国民党党旗和国旗。台上摆着各色鲜花,一个大“喜”字占了显赫的位置。在另一个台上坐着白俄的管弦乐队,他们个个穿着白衣白裤,可谓浑然一体;在管弦乐队的旁边,来自世界各地30余家报刊的记者,他们手提照相机正在焦急地等待这场婚礼的进行;大厅里早已坐满了1300多名被邀的来宾,他们怀着兴奋的心情耐心地等待着;遗憾的是在这1300多来宾中张静江这个月老没能来,他是昨天被送进医院的;舞厅外面还有1000多看热闹的人被门卫堵在门外;大华饭店六层楼的房顶上垂下十行花花绿绿的鞭炮,一直到地面。看热闹的人围观着,谈笑着。只要那爆竹点燃,便是这隆重婚礼的开始。

下午4点一刻,爆竹点燃,乐队开始奏乐,煞是热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把沉寂多日的大华饭店震醒,把人们的兴致推向高潮。如果说外面热闹,那舞厅里更是热闹。当婚礼主持人、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登上礼台、立在孙中山遗像下的时候,台下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那掌声震耳欲聋。蔡元培先生是一位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人物,是南京政府的教育部长。本来这场婚礼应由张静江主持,因他有病,临时改为蔡元培先生。此时,蔡先生目扫一周,只见来宾中有英国、美国、日本、挪威、法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领事。陪同这些贵客的是国民党众位元老,以及上海各界的头面人物,他们分别坐前3排。杜大耳朵也夹在中间,剃光的脑袋闪闪发光。自然也有霭龄——这位牵线搭桥的红娘,以及她的丈夫孔祥熙。他们的高兴不像前者,更多地埋在心底。此时他俩负责接待,等宾客到齐坐下后,便主动离开了。

蔡先生用英、汉两种语言向来宾致意。台下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先生们、女士们,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客盈满厅,让我把各位来宾以及外国来宾介绍一下。”舞厅里顿时鸦雀无声。

蔡先生一一将众来宾向观众介绍,足足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末了,他宣布:“欢迎新娘、新郎入场,向众位宾客致谢致礼!”

同时,蔡先生也指挥舞女们跳起来,白俄的乐队奏起来……

蒋介石穿着高雅的欧式礼服,在孔祥熙和作为男傧相的首席秘书的陪同下出场,舞厅里热闹响起。但见他穿的是条纹裤子、鞋罩、燕尾服、银色领带,像花生形古怪的脑袋剃得光亮。他满面挂笑,向来宾们挥手致意。人们热烈鼓掌欢迎这位军事领袖。摄影师把镜头对着他不停地转动、拍照。

又一次掌声响起,后面的人们再次登上椅子,伸长了脖子。伴随着“新娘来了”的古老名乐曲,新娘挽着她的姐姐霭龄及哥哥、前财政部长宋子文先生的臂膀从廊子后面走进舞厅。廊子上铺着大红地毯,两边摆着各色的鲜花,美龄穿着白色长裙礼服,披着银白色乔其纱,披纱用一枝香橙花别着,稍稍偏向一边。饰以银丝的软缎长裙长长地拖在身后,像一只出水的白天鹅,透过轻纱裙可以看到银色皮鞋。她的乌发藏在白色尚蒂利桃花的罩纱里,罩纱垂到肩上,形成第二层披纱。她手里捧着一束用银白色缎带系着的淡红色的康乃馨。

有4位女傧相伴随着美龄,她们是郭小姐、王小姐、孔小姐(罗莎蒙黛)和倪小姐。前两人穿的是桃红色软缎衣,上面镶着钻石和桃红色珠子。软缎袖子长仅齐肘,在肘部用浓淡相宜的桃红色乔其纱做成宽大的袖口。另外两位年纪较小的女傧相,穿着同样的衣服,但是颈上装饰着带褶的乔其纱,袖口也带褶。女傧相后面,跟着撒花的小女孩周小姐和陈小姐。她们身穿撑开来的桃红色塔夫绸衣裙,手持装满花瓣的小花篮。最后是两位小侍从孔珍妮小姐和孔路易少爷,他们身穿黑色丝绒衣和缎子马夹。

这是一次高雅文明的婚礼,与基督教的习惯相反,新郎、牧师或其他人都没有拥抱或亲吻新娘。

新娘款款走到新郎身边停下,镁光灯闪烁着,拍下了一个个动人场面……

“向国父孙中山三鞠躬!”蔡先生指挥道。

“向宋老夫人鞠躬!”

“向来宾来客鞠躬!”

“夫妻对拜鞠躬!”

新郎、新娘按照主婚人的指挥,一丝不苟地做了。他们知道,不认真做,观众是通不过的。

接着,蔡元培先生宣读结婚证词。宣读完毕,一个大印盖在结婚证书上,一式两份,新郎新娘每人一份。在接受证书的时候,一对新人向主婚人蔡元培先生躬身施了礼。然后他们又向证婚人蒋介卿施礼,向周围观众施礼。

“向新郎、新娘献花!”在蔡先生口令下,只见两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据说是霭龄的女儿),头扎红头绳,手捧鲜花,跑上台前向新郎、新娘献了花。

在乐队的伴奏下,美国男高音歌手霍尔唱起了《哦,答应我!》,洪亮的歌声,伴着人们有节奏的掌声,弥漫于大厅。

“先生们,女士们!为新郎新娘祝福!为祖国的统一祝福!唱吧!跳吧!”顿时,舞厅活跃起来,对对舞伴结伴走出,挽臂搭肩,跳了起来,轻歌曼舞。

……

舞会一直持续到晚上7点钟,接着,大华饭店又为来宾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宴会中,新郎新娘又举杯为1000名来客碰杯,致谢……午夜12点钟时,蔡先生宣布晚宴结束。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蒋介石和新娘快步穿过廊子,走到由鲜花组成的大钟下面的椅子边。缎带拉开了,数百数千的玫瑰花瓣从花钟里落下来,撒在新郎新娘的身上。

美龄退席了。她悄悄从后门出去,乘车到西摩路换装。晚上,她和蒋带着200名卫兵上了专列,去莫干山青帮的一个寺院。在那里他们开始了新婚蜜月的生活。

《纽约时报》第二天在头版头条的位置报道了婚礼的盛况,这是近年来的一次辉煌盛举,也是中国人的一个显赫的结婚典礼……国民党将在星期六召开全体会议。该报说:“如果会议开得圆满,蒋将再次成为中国的实权人物。”蒋发表了一项声明,说他准备重新掌握指挥权:“我们结婚以后,革命工作无疑将取得更大进步,因为我今后能安心地担起革命的重任!从现在起,我们两人决心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最大的贡献。”

旁观者没有忽略参加婚礼的整个外交团。人们注意到布里斯托尔上将参加了在西摩路举行的家庭婚礼仪式和在大华饭店公开举行的婚礼,他手下的人同他一起参加了大华饭店的婚礼。宋氏家庭的新成员蒋介石得到国际认可,美国感到满意。

美龄和新婚丈夫刚到寺院,第二天一早,蒋就被叫去参加一个据说是“党的重要会议”。会议从早上8点一直开到晚上8点。

正如宋庆龄说的:“他俩的结合是政治,不是爱情!”1927年12月10日,即婚后第9天,蒋介石恢复了总司令的职务,后来又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即委员长。

在1928年10月10日庆祝1911年武昌起义的“双十节”时,蒋介石抵南京政府,宋美龄也成了第一夫人,从而实现了她那“非英雄不嫁”的誓言。作为大姐霭龄,也松了一口气。

蜜月中的新人

12月的莫干山寺院,正是梅花盛开的时节。

这里天然的风景不用人工煞费心机地设计,十分醉人。莫干山高,白云缠在山腰。毫秒之间,景物不同;同一地点,瞬息万变。一忽儿阳光灿烂,一会儿雨雪飞驰,却永有云雾,飘来拂去,整个寺院藏在其中。蒋介石、宋美龄的蜜月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他们住在寺院里,青帮特意为他俩准备了新房新床。

清晨6点,他们起床洗漱,然后到林中小道散步;早饭后,也就是上午时间则接待各方来宾;下午,他们一对新人在讨论国家大事,对时局的看法;晚上,蒋介石陪同宋美龄跳舞。殊不知美龄的舞蹈在学生时代就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她的爵士舞、帕斯舞、丛林舞、摇滚舞跳得别致,清新活泼。蒋介石学跳舞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不过,他老踩美龄的脚尖。气得美龄啧他:“你真是一个不开窍的阿木林。”每逢这时,蒋介石总是笑笑:“夫人,我们是会合作好的!”

在宋氏三姐妹中,宋美龄脾气反常,具有超凡的能量和强烈的支配人的欲望。说穿了,她具有一般女性所不具备的特点,那就是权欲心。美龄在政治上极右。她不像二姐庆龄那样浪漫,一切寄托于理想和对于穷人的怜悯;她也不像大姐霭龄那样过分爱钱,养成一种贪性,以至于发展到嫉妒人,包括姐妹之间。所以说,当时有人把他们三姐妹比做“龙、虎、狗”不能说没有几分道理。

这个意思是说:孙夫人宋庆龄女士道德高尚,思想进步,政治上的操守极纯洁高贵,为全世界民主进步人士所敬仰,是“龙”;宋美龄帮助蒋介石做外交工作,在蒋介石的家庭里是只母大虫,是“虎”;而宋霭龄则一贯的贪婪成性,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能做,包括美龄的婚事,任何问题都在所不惜,是看家“狗”。但就她们三姐妹之间,宋霭龄和宋庆龄二人是看不对眼的,是有矛盾的,而宋美龄则居间。她同情二姐庆龄的不幸遭遇,她又不同意大姐那样恶言恶语地攻击二姐,以至于没有了姐妹之情。

宋美龄和蒋介石在度蜜月期间,大姐霭龄携丈夫祥熙,断不了三天两头来莫干山寺院看她,美龄是很感激的,所以姐妹俩一说起话儿就长。

“嗨,政治把我们姐妹分开了!庆龄姐要是来看看我该多好哇!”美龄不胜感怀。

“她,她算个老几,我们宋家全当是没有了她!她要现在来,我抬脚就走!”美龄的一句话燃起了霭龄心中的一团火。

美龄见大姐生气,马上把话语收了回来说:“大姐,不要生气,就算我说错了,今后就不提二姐好了行不行?”

霭龄笑了,说:“那我还能在这里坐会儿。”……

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新娘宋美龄失踪

美龄一当上第一夫人,就急于行使新获得的权力。蜜月刚结束,她就使蒋介石同青帮发生一场纠纷……

那是他们俩从莫干山回到上海以后。要知道,上海是青帮所辖地。青帮有一项规定:每一个要人都要给青帮付保护费。蒋介石过去是定期向青帮支付这笔“费”的;宋美龄这些年来的保护费,一直是由宋子文悄悄地替她支付的。关于向青帮支付保护费,她是这次在莫干山度蜜月时得知的。她听了很气愤。当夜,便在枕边向蒋介石吹了风:

“青帮在上海这么坏,无恶不作,你为什么老跟他们走?”

“人嘛,社会中的人,哪个不交往的。古人云,多个仇人多座山,多个朋友多条路嘛!往后你慢慢地就知道了。”蒋介石答道。

“哼,我就不信!人以群聚,物以类分,靠近他们的人也绝不是好人。”

“看你说到哪里去了!”蒋介石辩道,“你把我跟他们划到一块儿去啦,实在是冤枉。”

“不是我把你和他们划到一块去了,而是你自己把自己划到他们那儿去了。”美龄道。

“夫人有何证据?”蒋介石瞪了眼。

“我问你,以前你为什么向青帮支付保护费?”

“这是规定。”

“哪家规定?”

“青帮啊。”

“噢,这不是嘛!”美龄说到这里,像抓到了把柄道,“我警告你,现在你当上了委员长,是中国最重要的人物了,今后不应再交什么保护费了!”她把最后一句话说得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