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蒋氏家族全传 > 第一章 身世秘笈 >

第一章 身世秘笈

钟灵毓秀的家乡山水传颂着蒋介石的童年故事,和他晚年对家乡的深情眷恋……

从上海到宁波,再乘船西南行39公里,便到了山清水秀的奉化溪口。

溪口,故名以剡溪流入锦溪之口。如今观光旅游已成了溪口的支柱性产业。溪口的闻名遐迩,并非是这里出了个蒋介石,而是这里原始自然的旖旎风光。

大海和山水是开放的象征。故溪口与近代文明有较密切关系。自沿海到山地居民区,溪口又是必经之地,行人往返,甚是繁盛,自古就是一个开化较早的地方。

蒋介石出生时,溪口约有六七十户人家,依山面溪,沿溪一条街,长约三华里。两边的低房浅屋,像棋子似的散落在街的两侧。中间夹杂着小商铺,盐店、米行、酱油店、布行、饭馆、面店、茶馆等。玉泰盐铺就是蒋家所开,它位于溪口中心,当年生意兴隆,蒋家在溪口还算是数得上的大户人家。

再说这剡溪,发源于四明山的余脉横溪岭。四明山余脉有九条,故有九曲而会于甬江,再浩瀚东流入海。第一曲为“六诏”。相传为东晋王羲之隐居之处,晋元帝曾六次下诏征其入朝,王均不从,后人遂名之为“六诏”。第二曲为“跸驻”。相传五代十国时代,吴越王曾驻跸于此。第九曲为注入锦溪之处,即溪口。杜甫、李白对剡溪风光也均甚称道。杜曰:“剡溪秀异”;李曰:“山中水石清妙”。漫步山中,拾级而上,你会时不时地望到李、杜的赞词。

八百里的四明山,山高峰叠,共有280座山峰,其中70峰雄踞奉化。溪口北面,群山连绵,云蒸雾罩,镇、山之间有桑园、水田、樟木林互相掩映,不是仙境胜似仙境。

溪口既风景优美,亦多名胜古迹,相传有溪口十景。武岭潭墩山是十景之首,山巅有文昌阁,建于清雍正九年。1924年蒋介石回乡时,其兄蒋介卿又兴建“乐亭”于其上,由蒋介石为之命名,并撰有《乐亭记》一文,以记之。文曰:“余以其位在山水之间,凡远方同志来游者,莫不徘徊依恋而不忍舍,盖无间乎仁与智,皆有乐于此也,乃取其义,而名之曰乐亭。”据风水先生说,乐亭地处“龙潭虎穴”,子孙兴旺的地方。蒋氏素信风水之说,于此建亭,最合心意,此后他成了国民党的要人后,每年必游这里。

武岭潭墩山东麓,有泉水流出,冬暖夏凉,因名之为“武岭暖浪”。后蒋介石又于此建造欧式小洋楼一幢;蒋经国与其夫人蒋方良、长子爱伦曾在此居住。乐亭后为日机炸毁,洋房至今尚存。

和武岭山相对应的雪窦山,风光更胜武岭一筹,人谓溪口名胜,首推雪窦。它是四明山在奉化70峰中最享盛名的一座山峰。山上有雪窦寺,寺距溪口镇约11公里,在溪口西南,为浙东第一刹。北宋又于此建有雪窦山亭;元朝石室英禅师于元统三年(1335年)予以重修;明嘉靖年间,两次重修,题名曰“息善亭”。此亭抗战期间亦为日机炸毁。抗战胜利后,由杜月笙重新修复,改名为“入山亭”。由此而上,十里处又有“御碑亭”,由南宋理宗赵昀修建,并题有“应梦名山”四字,谓此山为仁宗梦中所见之山。山顶有雪窦资政禅寺。东晋时于此建“瀑布院”,至唐朝会昌元年(841年),将此院改建于山窝平坦处。咸通元年(860年),毁于战乱。八年重修,改名为“瀑布观音禅院”。

景福元年(892年),常通禅师自安徽宣城来此,将其扩建为“十方禅寺”。至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始改名为“雪窦资政禅寺”,相沿至今。后又经多次毁、修。清初寺中主持石奇禅师又铸造大钟和修葺山门。至于民国,蒋介石为此寺题字“四明第一山”。蒋介石所崇拜的明朝王阳明,曾于此游历时题下诗句。其中有:“林间烟起知僧在,岩下云开见飞鸟”的佳句。十年浩劫中,该寺被毁,荡然无存。

此外,雪窦山又有千丈岩瀑布、飞雪亭、消烦台、妙高台、伏虎洞、狮子岩、三隐潭等名景胜处。三隐潭因有上中下三个潭而得名。蒋介石最喜欢此处胜景,曾于1920年回乡时,写诗明志,诗曰:

雪山名胜东南最,

不到三潭不见奇;

我与林泉盟在夙,

功成退隐莫迟迟。

传说当年,蒋介石吟咏完这首诗后,侍从官问道,功成退隐含不含自己的百年之后?蒋介石听后赫然大笑道:山以名威,名以山显。这大山就是我的墓地。

且说1949年,蒋介石兵败大陆时,他没有忘记最后一次游恋雪窦山,而后漂向孤岛。家乡的山水风光无时无刻不在撞击他的心扉。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时常徘徊在重病中蒋介石的心头,挥之不去,驱之不散。而蒋氏儿孙们,今天你们有机会游览溪口的山水美景后,我想你们会对长辈人的心理更加深理解一步吧?

爱家乡和修家谱

我们在山清水秀的溪口采访,如今的溪口人仍很敬重蒋介石,用家乡人的话来说,他的口碑很佳。一位83岁的毛姓老人告诉我们,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哩,老蒋对家乡人好着哩!别看蒋介石当年是大司令对部下很凶,可是他来到家乡就不一样了,给人敬烟让茶,谁家有什么困难,能帮的忙他都会帮。说起蒋在家乡做的好事,毛老汉烂熟于心,如数家珍:孝敬父母,修桥铺路,修谱续宗,溪口建设,对家乡人的扶植等,他都做得很好。

在众多公益事业中,首推他对家谱修订的认真,得到了众乡亲的称道。且不说他修家谱的动机如何,而是他确确实实尽了努力。

在蒋介石出生的第二年,蒋氏的家谱修订过一次。后来,在他当了粤军总部作战科主任的时候,家谱又重修一次,这时野心在胸的蒋介石对重修的家谱表现出明确的不满意,核心的问题是家谱上没有显赫一时的先辈,过于平凡,难于衬托出后辈的不平凡。为了光宗耀祖,按蒋介石的意见重修。

话说1943年11月,在抗日烽火燃烧正浓的年代,这时老蒋的家乡奉化已成了地地道道的敌占区。他派儿子蒋经国,秘密化装回到家乡溪口,冒着日机炮火轰炸的危险,将家谱偷偷运出浙江,经过江西,辗转四川,最后到达重庆。正如蒋介石在《先系考序》中说的那样,经过“三复循诵,几忘寝食”,详校了天台龙山蒋氏家谱与鄞县横山蒋氏、奉化蒋氏两家谱之异同后,认为鄞县和奉化两谱要比龙山谱更可信。就这样,蒋家就在奉化找到了祖宗头。到1948年上半年,按照家谱每30年修订一次的习惯,才出任“总统”的蒋介石当然更有理由重修家谱,具体由蒋经国负责,让蒋介石的头号文胆、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兼国策顾问、有“文章机器”之称的陈布雷编纂,聘请了几位历史专家专事修谱工作,终于查清了蒋家在宁波的祖根,北宋神宗金紫光禄大夫蒋浚明府位于采莲桥蒋家带,白水巷附近的蒋家祠堂就是蒋家所有,奉有蒋浚明的牌位。以后历代蒋家的祖坟都在奉化附近,所以奉化的蒋家就是从宁波过去的一支。蒋介石得知祖“根”已查到,非常高兴,当晚破例饮了酒。1948年5 月16日家谱祠堂落成时,他又在日理万机中,特意从南京赶到家乡主持竣工典礼。还于1949年正月初一,派蒋经国到宁波蒋家祠堂、天童山的蒋宗霸(蒋浚明的祖父、被称为“摩诃太公”)墓祭扫认祖归宗。至此蒋家的家谱正式得到确定。

在中国,大凡大人物的祖上,如果是富庶之家,每写及,便是乐善好施,周贫济穷,蒋的祖父,也不例外,并信奉佛教。蒋说他能够研究佛家经典,并手抄佛经多种。蒋对他的祖父蒋斯千,评价极高,说他“性慈善,待人以恕,而教子孙则严。衣布茹素,耽好内典(佛经)”。又说其祖父对于来往行旅,“施茶给饭以食之,凡六七年”,“而博爱之旨趣,充然溢乎事境如此也”。1862年,因为清军镇压太平军,奉化遭逢战乱,蒋祖父盐铺停业,家产亦近于毁灭。

太平天国失败后,蒋父肇聪22岁,受父命重振家业,专开盐铺。几年后,很幸运,又把家业复兴起来。祖父于1894年12月去世,终年81岁。蒋父小名明火,字肃庵,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生。精明强干,善于言词。据乡里人说,凡事不吃亏,还要占三分便宜。镇上人给他送了一个绰号叫“埠头黄鳝”,意指办事圆滑周到,推为乡人邻里排解纠纷。一生未当官,另有田地30亩。初娶徐氏,生一子周康,即介卿;生女瑞春,嫁宋运周为妻。徐氏死后再娶孙氏,孙不久病故,又续娶王采玉,生蒋介石。对于蒋介石之父,邵元冲评价很高,与乡里传说颇有不同。说他“秉性刚直,处事公正,待人诚挚,而自持勤俭。较玉表洁的性格,更富于阳刚的方面”。既自己凡事不吃亏,怎么处事公正呢?但其性格刚强和凡事不吃亏方面,则在蒋氏本身有所印证。蒋父于1895年7月去世,终年54岁。

有关蒋母王采玉身世,《金陵春梦》先入为主,疑窦纷纭。

史学专家王俯民做了如下的考察,他说自唐人《金陵春梦》问世后,难辨真假,其实蒋籍河南之说完全是荒诞无稽之谈。王采玉的先世自明初即已迁入奉化县连山,与河南省毫无干系。河南原籍说,可能系出于河南的某人长相有与蒋氏相似之处,于是便从中附会出一系列的传奇故事来。小说家自可由此演义,而蒋氏也无与问闻。但如将其拉入正史则大错特错。

王采玉,原名彩玉,后改采玉,1864年(同治三年)生,浙江省嵊县葛竹村人。幼读诗书,尤工女红。

王氏祖先王爽,于明朝洪武年间自奉化连山迁居于葛竹村。该村在奉化西南,位于葛溪岸边,葛溪则流于两山之间,风景清幽宜人。

蒋母王采玉的祖父王毓庆,为第十六代子孙。王毓庆生有三子二女,长子为王有则,次子王有模,三子王有金,都是国学生,但都未取得功名。王有则,字品斋,精通诗、礼,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生,1882年(光绪八年)死。原配姚氏生三子一女。姚氏死后,王又续娶姚振昌之女,又生二子一女:一女即为采玉,为长姊,即蒋介石之生母。

王有则曾于皖南、浙西招集流亡人口开垦战乱中留下的荒地,晚年回家乡葛竹村,独资捐修葛溪至奉化县城之大路。后家道中落。蒋母19岁时,其大弟贤钜15岁,即赌博成性;二弟贤裕11岁,神经有病。因家计十分艰难,全靠蒋母一双巧手做针线补贴家用。王氏先嫁曹家田竺姓为妻,但不几年,即丧夫守寡,23岁,由蒋父盐铺伙计、王采玉堂兄王贤东介绍,改嫁于蒋父,生活才较富裕起来。王采玉既善女红,亦受父教,颇通文字,能念诵《楞严经》《金刚经》等经卷。王氏生有二子二女。长子由祖父起乳名曰瑞元,名周泰,即蒋介石,次子瑞青,名周传,夭折。长女瑞莲,1906年嫁竺之珊为妻,次女瑞菊,夭折。王于蒋家勤俭持家,并经常辅助娘家老母和幼弟。

天有阴晴,人有祸福。1895年7月蒋父因病去世,蒋母再次守寡,带着二男二女度日如年,1921年6月14日病故,终年58岁。

后传蒋母孤坟一座,没有与蒋父合葬,大逆不道,实属罕见。应该说这是真的。

后来作者查询原因,在张明镐所写的《蒋介石在溪口》一文中找到了权威性的记述。且说这张明镐当年受蒋介石之邀在其家乡担任武岭学校校长。

张明镐说:

王氏在生前曾对蒋介石谈起自己百年后的坟地。因为蒋介石的父亲和前妻徐氏、孙氏的坟墓合葬在溪口镇北一里许的桃坑山,如果将王氏棺柩与他父亲合葬,王氏就得屈居徐、孙之下,这是王氏所不愿的。蒋介石当初曾向他的生母建议,将桃坑山父坟迁葬,单独与王氏合穴,但王氏亦不愿这样做。她态度坚决地说:“瑞元(蒋的小名),你千万要记住,我将来坟墓不要与你父亲合葬。”蒋介石是个满脑子封建迷信的人,他请了广东和江西走红的风水先生在溪口附近到处找寻“龙潭虎穴”、子孙兴旺的好坟地,最后选定在白岩山山岙,作为他母亲的墓穴。

这就是最后的答案了。

张明镐又调查出王太夫人的历史:

其父王有则,以贩卖土产为业。她有兄弟四人,长兄,王贤钜,次兄王贤裕,余二人不详其名。王氏先嫁给本地人某某为妻,夫亡,在娘家茹素念佛,度其寡居生活。但那时王氏只有22岁,她的哥哥王贤钜、王贤裕都劝她改嫁,庶能终身有靠。适蒋明火继室孙氏新丧,由其堂兄王贤东说合,嫁给蒋明火为填房,次年(1887年)生蒋瑞元(即蒋介石,又名周泰),其后生女名瑞莲、瑞菊及子瑞青。

这又告诉我们王太夫人本是再嫁的。她的思想本来封建,因再嫁而不能或无颜与第二任丈夫合葬,也是事理之常也!

少年传奇

蒋介石6岁上学时,正值清王朝走上衰败,国防空虚,财政拮据,国运自危。孙中山为推翻大清正奔走呼号,这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7月25日,日舰在牙山口外丰岛附近的海面击沉清政府运载援兵赴朝的英船高升号,清军七百余人丧生海口。7月29日,日军攻击牙山东北成欢驿清军,清军败走,牙山失陷。8月1日,中日两国宣战。

学生时代的蒋介石以顽皮和淘气著称。

据他自己回忆:3岁时,因为好奇,竟将筷子插入自己的喉管,呼吸受阻,血流不止,一时昏晕了过去,吓得母亲欲哭无泪。5岁那年,还是好奇,院中有一水缸,他与同伴要进行水中捞月的试验,谁知人小缸大,他一上去,就一头栽到了水底,动弹不得,多亏祖父及时发现,要不小命归天。在学校里,他也多与同学到溪流游泳玩水,有好几次险象环生。与同学做游戏时,常做恶作剧吓人。有一天夜里,他装扮成钟馗,把同学吓昏。他更多的是自充学生王,舞刀弄棒,抬脚挥拳,演习作战,每次都是身先士卒。很多同学惧怕他,但也跟他玩耍,常以“瑞元无赖”戏称之,而他不恼。有一次,他因出拳太重,伤了一位同学的眼睛,被家长告到学校,学校老师又找到家长。母亲把他关在屋里痛打一顿,他无奈之下,就钻到床底下,恰有邻居来访,他趁母亲开门之时,从床底爬起,溜之大吉,蒋母追之不及,气得号啕大哭。

因为小蒋淘气,时常有家长或学校来家告状,母亲也感到为难。于是,在蒋介石13岁那年,母亲执意把他送到了外婆家的溯源堂求学。所师者名叫姚宗元,姚也是当地名师。姚找他谈话时,他心不在焉,姚一眼没看到,他就跑到了竹林下打秋千乘凉。姚触景生情地道:“一望山多竹”,对方随口应答:“能生夏日寒。”

原为一副绝妙的对联!姚老不禁点头称许,大为感叹。于是他像伯乐识马,见人就说,逢人便夸,后生可畏,如教养得法,此生前程不可估量。逐教他《尚书》《诗经》《易经》。因为姚宗元又与孙中山的同盟会有联系,也常向蒋讲解孙中山的反清革命,尤其是孙中山在伦敦蒙难的故事,在蒋介石心中掀起了冲天巨浪。于是尚武救国的思想深深地扎在他的心底。

同年夏秋之交,一位孙中山的同盟会员,亦称革命党人竺绍康,身着中山制服,骑着一匹高头红马,来到学堂访问。蒋与其交谈后,极赞其风度。并爱其马,便牵马野外,百般戏耍。马怒吼,突咬蒋的后背。蒋倒地流血不止,极为狼狈,暑假回家,见母面未开言而大哭。从此,蒋每外出求学,总是哭泣辗转,不肯离去,其母送至30里外,仍是哽咽难舍。

这一年,有一外乡看相人,见蒋头部不一般,常到其家摸其头部,并自言自语:“我从未见到如此骨相,此孩子殊奇特。”如是者二三次,后不复再来。蒋母也信以为真,无疑使她对未来有了一丝希望。寡妇熬儿不容易,母亲便把这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的学业上,并努力实现这一线光明。

初恋传奇

蒋母王采玉恨铁不成钢,恰在儿子学业有所抬头的时候,淘气的蒋介石发生了早恋。

这时的蒋介石论年龄不过十三四岁,世界对他来说都是新奇的。朦胧中他爱上了自家的表妹毛阿春。此时的毛表妹打完新春15岁,豆蔻年华,白皙的皮肤,穿着一件带花格格的短衫,扎着两条长长的辫儿,一笑嘴边有两个深深的酒窝。

阿春住在岩头村,离溪口陆上30里,水路18里,是堂姑蒋赛凤的小女。每年堂姑来溪口走娘家,或在娘家小住的时候,总是要带上阿春。瑞元和阿春年龄相差无几,因此他们也常常在一起玩耍,两小无猜。溪口镇北头有一条溪流,每逢下雨,溪流陡然流急,从山上带下来不少鱼虾。每到这时,他常叫上阿春和伙伴们,到那里去捉鱼虾。每每都是满载而归。自己家吃不完,还要送邻居尝尝鲜。这种青梅竹马的生活,使瑞元偷偷地爱上了阿春。别看瑞元是匹不羁的野马,可在小阿春面前百依百顺。后来,瑞元到榆林村上学时,这里离阿春家较近,只有两里路,闲暇时他常到岩头村,名为探视堂姑,实为看望表妹阿春。天长日久,瑞元喜欢阿春,阿春喜欢瑞元,到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两人就暗暗定下了终身。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就在他们十分要好的时候,一缕乌云遮挡了明丽的阳光。阿春的母亲蒋赛凤坚决不答应这门亲事。因为他知道瑞元调皮捣蛋的名声在外。于是她运用了家长的威严,把女儿阿春关在屋里,不让其与瑞元相见。

却说蒋母得知儿子与阿春要好的事,她不像堂妹蒋赛凤那样,而是一百个满意和称心。她成全儿子,决定找媒人到对方家提亲,把阿春娶过来,使这匹小野马套上“笼头”,也就省心了。

媒人蒋阿叔终于在一个早晨叩响了蒋赛凤家的门。

“不要敲了,我不想见你!”蒋赛凤还没有起床。

“你把我当成谁了,这么大的气?”蒋阿叔反问。

“你不是瑞元还是哪个龟孙!”

“快开门吧,我不是瑞元。”

蒋赛凤这才开了门。令她吃惊的是娘家大哥来了,又是道歉,又是端茶倒水,问吃饭了没有?蒋阿叔说:“我来这里一趟不容易,七老八十的不是小孩子了,我问你家阿春与瑞元的事,你生哪门子的气啊,这不是天上一双,地上一对吗?”

“大哥,都是自家人,说起瑞元,人家不了解,我还不了解吗?他那个劣性,我纵是有十个姑娘嫁不出去,也不嫁他那号的人!”

“话可不能这样讲,男孩儿淘气不算毛病。要我看瑞元童心四溢,活泼聪明,说不定还是国家栋梁之才呢!你不同意我也不劝,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让你后悔一辈子。”果如蒋阿叔所料,后来瑞元当了高官总统,蒋赛凤再也不到溪口走娘家。传说有一年,蒋介石下野,住在老家,坐轿在溪口周边转悠,碰到了蒋赛凤,羞得她无地自容。蒋总统落落大方,让她坐轿,送她一程。蒋赛凤面如桃花,连连摆手,声称不要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