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任正非:九死一生的坚持 > 前言 >

前言

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经过多年的调查和统计,得出如下结论:一个企业家,最佳的创业年龄应该是26~35岁,一旦超过40岁,创业之路基本就等于画上了句号。

1987年,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从四川某部队转业后随即来到位于深圳的南油集团工作,成为该集团下属一家电子公司的副总经理。

任正非当兵11年,待人以诚是他的信条,可是鬼蜮的商场,却让他这个创业者遭遇到了人生第一个“寒冬”。因为一笔生意被骗,公司有200多万货款收不回来。任正非只得离开了“南油”,成了一个真正的“无业者”。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随后,任正非的第一任妻子离开了他。此时的任正非,上有退休的父母需要照顾,下有6个弟妹需要他操心。

军人,你的名字叫强者。任正非这个在军队服役11年的男人没有倒下。他来不及回味失败的痛、离异的伤,便在1988年毅然下海。他从注册资本只有两万多元的小企业——华为技术公司做起,以代销香港一种HAX交换机艰难起步。经过15年的奋斗,到2003年,终使华为的销售额一举突破300亿美元,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明星公司。

手胼足胝,玉汝于成。任正非没有忘记自己贫苦的少年时代。任正非兄妹七个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生活,挨饿成了常态,以至于能吃到一个白面馒头成了他青少年时代最憧憬的奢望。

任正非没有忘记,他创办公司伊始,他和父母等人挤在深圳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极不方便不说,阳台还被当成了厨房。父母为了替儿子省钱,他们通常在市场收档时,捡一些菜叶,买来便宜的鱼、虾,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

任正非没有忘记,他的背后还有15万名充满着奋斗理想、创业精神的华为员工,他设立了“人人股份制”,使企业发展的红利惠及到了华为的每一个员工。

不管是金融风暴、IT泡沫、国际巨头的拼命打压,还是国内同行的残酷竞争,任正非屹立如山,牢牢地把握住华为这艘民营电信“航母”的舵轮,穿过激流、驶过险滩、奋勇前行……

2007年,华为凭借着125.6亿美元的收入,超过北电,一举成为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经销商。

2010年,华为首次荣登《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在IT企业中列第29位,全球第397位。

2011年,任正非以11亿美元的身价首次进入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全球第1056名,中国第92名。

美国《财富》杂志评定的2012“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榜单中,任正非位列第一,2013继续年蝉联第一。

2013年,华为全年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2390.25亿元,同比增长8.5%。华为智能手机业务获得历史性突破,进入全球TOP3,华为手机品牌知名度全球同比增长110%。

劳伦斯曾经说过,成功的秘诀是养成迅速去做的习惯,趁着潮水涨得最高的一刹那,不但没有阻力,而且能帮助你迅速地成功。

华为人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懂得借势而行,借机而动,并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迅速将企业做强、做大。他们时刻都保持着“狈”的警觉,“狼”的行动力。一有商机,立刻出动,紧盯目标,以求必胜。

现在,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极为丰富,涵盖了移动、核心网络、电信增值业务、终端等众多领域。

华为在全球设立了包括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多个研究所,截至2013年末,华为拥有的专利数量已经超过36500项,并已连续数年成为国内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

随着众多名誉铺天盖地而来,任正非选择的是低调,就连企业家们竞相争夺的工商联副主席和全国人大代表资格,他也守拙婉拒。曾经有一名中国记者感慨地说:“采访他的难度,要远远超过采访华人世界首富李嘉诚。”

不管任正非多么低调,媒体的聚光灯始终以他为焦点。坊间对任正非、对华为的猜测不绝于耳。有人说他神秘,有人说他行事如“土狼”,有人说他简单粗暴,也有人说他重情重义,有人说他是军人铁汉,也有人说他侠骨柔情。对于这些褒贬,任正非一律无视,概不回应。也许不回应,就是最好的回应。

旁观者才最有发言权。美国《时代周刊》评价说:华为正重复当年思科、爱立信等全球化大公司的发展历程,并且成为这些电信巨头“最危险”的对手。英国《经济学人》的评价则是:它(华为)的崛起,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

意大利媒体也开始推波助澜,据《共和国报》报道:2012年华为全球销售额超354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66%来自海外市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或将超越其竞争对手——瑞典爱立信公司,成为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供应商……美好的情景,令人心里充满了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