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天地九重 > 第八章:我的高天厚土——怀念慈母 >

第八章:我的高天厚土——怀念慈母

母亲的突然去世,给我带来的悲伤和遗憾,一直无法平复。

2003 年执行飞行任务之前,由于训练紧张,加之那时家里的经济条件和住房条件不够好,父亲母亲一直住在绥中,有几次来北京,还大多是因为要给我帮忙照顾生病的妻子和幼小的儿子,而且都来去匆匆。执行任务回来后,我想,过了一段时间的忙碌后,稍稍安定下来,就把父亲母亲接到北京一起生活,一来北京的生活条件毕竟更好些,他们能得到更好的照顾,二来我能更多地尽尽孝心,让两位老人享享清福。

2005 年 3 月,母亲因感到头晕来北京做检查。母亲的身体一向很好,虽然年纪大了,但没什么病,所以很少去医院,也一直没做过正规系统的体检。我考虑干脆借机给母亲做个全面检查,就带她到了306 医院。

我白天忙于训练和工作,晚上会到 306 医院陪母亲聊聊天。她对我说,这里的医护人员都对她特别好,什么事情都考虑很周到,知道她是我的母亲,大家就来找她问我小时候的事.我的朋友也告诉我,体检的数据显示老人身体状况良好,很健康。朋友感叹,老人身体好是儿女的福气呀,你真是有福之人哪。

母亲在医院的前两天,一切都很好,预计第三天体检全部结束,我下午下班之后就去接她回家。但就在第三天下午,我突然接到 306医院院长的电话:“利伟,你来医院一趟,老人的身体出了点情况,在急救室。”

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尽管平时遇事十分冷静,这时也忍不住有些焦急:“怎么会在急救室,什么情况?”

他说:“不知什么原因引起的昏迷,正在抢救。”他又担心我路上的安全,加了一句,“你别着急,可能问题不大,你来一趟看看。千万别自己开车。”

我等不及司机把车开来,看到车正停在办公楼外,便直接发动汽车,疾驰出门。我想不出母亲发生了什么事,是不小心摔了一跤?是吃什么东西吃坏了?还是什么药物过敏?母亲一向身体很好,不会有大事,但为什么会进了急救室?从航天城拐上北清路,又上了八达岭高速,我脑子里闪着种种疑问,以最快速度赶到了 306 医院。等我到了才发现,情况比院长说得严重,也比我想得严重。母亲已经陷入深度昏迷,所有救治措施全上了,但情况并没有好转。

最终,母亲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再没有睁开眼睛,再没能说一句话。我握着母亲慢慢变凉的手,一声声叫着,心如刀割,忍不住大放悲声。我不相信母亲就这样离开我,没有和我见上最后一面,没有给我留下一句话。母亲这样突然去世,在很长时间里,我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想念她的时候,觉得母亲还活着,就在远方的故乡,只不过没有和我一起生活而已,似乎我还能像以前那样,给她打个电话,再像往常那样聊上一两个钟头。

自从当兵离开父母,我一直保持着按时和家里联系的习惯,以前是写信,后来就是打电话。1998 年成为航天员以来,平时无论学习训练如何紧张,自己在什么地方,我都会在每周的固定时间给父母打电话,既问他们平安,也报我的平安。父亲在电话里往往说个三言两语,大多数是我和母亲说话,常常一打就是一两个小时。那时收入不高,每个月电话费是挺大一笔开支,为了节省,也为了能和母亲多说说话,我买了一张收费便宜的 IP 电话卡。

母亲的性格恬淡,参加的社会活动不多,心里就是装着我们姐弟几个,我是最让她操心的一个。给她打电话,大部分是聊生活上的事,比如说对孩子的教育,包括我的训练和家庭生活。家里一些亲戚朋友的事情我也是从母亲那里得知的。母亲是我最好的倾诉者。训练上的一些困难和困惑,我都会在电话中向她悉数“汇报”。再坚强、再阳刚的汉子,在母亲面前都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童;再沉重、再巨大的担子,在母亲面前都能轻松卸下。一个孩子对母亲的倾诉,是对生活压力的一种释放;母亲宽厚包容的倾听,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给母亲打电话,成了我的一种习惯,也成为我心中的精神依赖。

绥中老家的电话总是被母亲擦拭得很干净。我知道她在那边等待着电话的响起,等待着我在听筒里喊出第一声妈。

有时候天南海北什么都聊,出去执行任务,或是疗养,见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会第一时间告诉母亲。小时候,父母是保护我的翅膀,是教育我的第一任老师。长大后,我成了父母的耳朵和眼睛,儿女走多远,就把父母的心牵扯到多远。

很多事情我都会征求母亲的意见,比如孩子上学应该上哪个学校,孩子又顽皮不听话了怎么办。母亲是教师,经常会告诉我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要得当,不能管得太严,不能打孩子。

也许是母亲年纪大了以后脾气更加温和了,也许是隔辈人会更加喜爱,母亲和我儿子杨宁康的关系特别亲密。总是疼不够,看着孙子就眉开眼笑,觉得哪里都好。

因为训练的原因,我不经常在家,回去一趟,见着儿子哪里不好了就会说他,母亲就会教育起我来,说孩子就应该这样,你小时候比他还淘呢。宁康这样,至少他不惹祸,你小时候,还经常让大人着急呢。

我就只能频频点头,说:“您教训的是。”其实心里偷着乐,看着祖孙两个其乐融融,享受天伦。

我妻子身体不好,我又在外执行任务时,家里就由父母来照顾。往返绥中与北京的车票,家里攒了好多。在航天城的班车上,母亲是年纪最大的乘客。从我儿子上幼儿园开始,只要母亲在北京就是她接送孩子,宁康上小学一、二年级时,许多时候也是母亲来接送,看着满头白发的母亲在班车上我心里说不出的难受。但母亲说,放学时,看见宁康张开双臂像小燕一样向她奔来,她所有的劳累都能一扫而光。

每年国庆或中秋前后,是北京一年四季中气候最宜人的季节,我会让妻子把父母接到北京住一段时间。双休日,我能够回家,就带着父母到各个公园和诸多旅游景点去看看。记着到市场上买父母爱吃的东西,晚上做几个可口的好菜,陪他们说说话,照顾他们休息。晚上只要在家,我会带着儿子给父母倒热水烫脚、揉背。

母亲知道我的训练任务重,学习紧张,不舍得让我太辛苦,见我在家待得时间长了,就会对我下“逐客令”,让我赶快回去,生怕影响我的精神和体力。而且在北京住不多长时间,他们就要回老家。后来她对媒体说:“我们每次去北京只住十天半月,因为利伟孝心重,我们在他总要陪着,这对他肯定有影响。为了支持儿子,我们每次就早些日子赶回老家。”

父亲母亲给我们生命,为我们操劳一生,其实我们能为他们做的十分有限,如果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不可能报答得了的。所谓尽孝心,只是尽可能抽出时间多陪陪他们而已。纵是这样微不足道的付出,父母还在担心是否给我增加了负担,是否对我有不好的影响。其实,即使是在最近这些年里,我并没有为他们做过什么,反而是年迈的父母对我帮助更多。就他们来北京的次数说,最多的不是接他们来玩,而是他们来为我操劳。尤其是玉梅因肾病住院时,恰逢我进行封闭训练。母亲得知这个消息,和父亲一起星夜赶到北京。母亲每天守在玉梅的病床前,父亲就每天接送小宁康上学。我两周过后见到他们,两人都瘦了一圈。

在航天员训练期间,我们每四年有一次探亲假。2002 年春节,我回到绥中老家住了十多天。父亲专门买来一双哑铃和一个拉力器,还问我能不能用普通转椅代替训练转椅,以便我在休假时也不耽误训练。而母亲专门买了一本介绍宇航员饮食知识的书籍,就按照上面的食谱,每天做符合要求的饭菜给我吃。

在首飞之前,家乡的人并不知道我是航天员,只知道我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常年在部队,很少能够回家。父母平时很俭朴。只要看到母亲在菜市场买了很多菜,邻居就会问母亲:“利伟要回来探家了吧?您给儿子做什么好吃的啊?”母亲就会笑笑:“也没什么好吃的,做点小鱼小虾他就特别高兴,特别爱吃了。”家乡的人们觉得飞行员待遇很好,身体好,一定是吃得好,所以有很多人见到我母亲都会这样问。

我那会儿探家时也会陪我母亲去菜市场,买一些螃蟹、皮皮虾。大螃蟹贵,舍不得买,就买小的。因为家乡邻海,距离兴城和北戴河很近,飞行员时的战友和同学只要在附近疗养都喜欢往我们家跑,一来就是十几二十个人。我母亲都会用一盆皮皮虾和螃蟹来款待大家,然后做鱼给大家吃,有时候还会喝点酒在家里面热闹热闹。那些战友和同学虽然母亲过去都没见过,但是每个人她都知道,因为在家信和电话中,她早已与他们熟识。

每个母亲都知道自己的孩子最爱吃什么。却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了解母亲的口味和爱好。母亲做的鱼特别好吃,让我这个门外汉来形容的话,既不是炖的,也不是浇汁,而是用油煎一煎,又加些酱油酱一酱。妻子玉梅得了母亲手艺的真传,现在我家做的鱼永远有“妈妈的味道”。

我知道母亲喜欢或是盼望着我能陪她一起去买菜。当我搀扶着她走在路上时,我能感觉到她作为一个母亲的骄傲。母亲教了 30 多年的书,认识好多好多人,有她的同事,更多的是她的学生。大部分时间,我们都会碰到熟人,大家见面都会跟我们很热情地打招呼,寒暄之后是对飞行员职业的羡慕和向往,更是对母亲的钦佩。

他们会说,母亲教育出了一个好孩子。这也是让我母亲引以为傲的。毕竟飞行员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不单单自己儿子身体健康,而且是一名让人尊敬的军人。同时,飞行学院毕业当飞行员就等于上了大学,作为一个老师来讲,这是她心目当中很盼望的。

我不知道在母亲心里,我是不是一个完美的儿子,但我相信,在母亲的心里,我是优秀的,是她引以为傲的。所有的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实际上,在首飞之后,当我面对更多的荣誉与鲜花时,母亲却从没有炫耀过自己的儿子。我依然记得儿时母亲给我讲过的《三个儿子》的故事:

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因为水太重,三个妈妈就在歇息时谈起了自己的儿子。一个妈妈说:“我那儿子灵巧,又有力气,谁都比不过他。”

第二个妈妈说:“我那儿子唱起歌来赛过黄莺,谁都没他嗓子好。”

第三个妈妈呢,什么也没说。两位妈妈问第三个妈妈怎么不评价自己的儿子,第三个妈妈说:“有啥可说的?他没什么出奇的地方。”

三个妈妈打了水,提着水桶回家。路上走走停停,累得直不起腰来。忽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

第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妈妈说:“看看,这就是我的儿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子在转,真好看!”

第二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唱起歌来。妈妈说:“瞧,这就是我儿子,唱起歌就像黄莺一样,真好听!”

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我清楚,无论我有何成就,有何荣耀,在母亲面前,我都该是那个帮母亲提水的男孩。

我执行飞行任务回来后,各种荣誉接踵而来,父亲母亲也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在家乡,政府、企业和各个阶层的人上门看望他们的络绎不绝,除了大量的赞誉之辞,也送来各种各样的慰问品和生活用品,除了食品,还有家具、电器等等。父亲母亲在热情招待各方人士的同时,对所有送来的东西一概拒收。半个多月后他们实在无力应付,就悄悄离开了县城,躲到了农村老家。

在我小时候,因为父亲工作忙,又经常出差,家里主要靠母亲操持张罗,她带着姐姐、我和弟弟三人,安排我们的吃穿和学习,十分辛苦。

那时母亲在中学里教书,我就在那所学校就读,弟弟上幼儿园。因为学校离家很远,每天清早,母亲需要很早起来。她不会骑自行车,就让我和弟弟一个坐在前面,一个坐在后面,推着我们,走一个小时才能到学校。放学后,自行车上除了弟弟和我,还多了一个大大的袋子,里面是教科书和作业本,全家吃过晚饭后,一切收拾停当,母亲就开始在灯下批改作业,而我就在一旁看书。我脑子至今有个清晰的画面:在冬天,屋子里的火炉闪着光,母亲和我们就围在炉旁,一边取暖,一边写字看书。

母亲是个好老师,教学特别认真,希望自己的学生是最好的,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为此把全部心血用在了学生和孩子身上。她告诉我,在学习方面,不能有半点虚假,要提高成绩,除了一门心思苦读,没有捷径可走。她告诉我,要多做事,少说话,要达到最好,光努力还不够,还要摒除杂念。

母亲在我心中有近乎完美的形象,她的衣着从来都是干净整洁的,整齐的短发,两侧用卡子别在耳后。举止严谨,眼底有种平淡和安静,好像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而在做事情时,又聚精会神,不知疲倦。我从来没见母亲抱怨过什么。

熟悉我和母亲的人说,无论是从相貌上看,还是就气质与心性上说,我都比较像母亲。的确,母亲是我从小到大最敬爱、最珍视的人。从懂事起,我就下决心,一定要让母亲为我骄傲,我一定要让母亲过上好的生活。

我想,作为她的儿子,成为首飞航天员,我做到了前者,但是,后者却没能实现,而且今生再也没有机会了。这是我无法弥补的遗憾!

现在每当我拿起电话想给老家打电话时,我的心里就一阵阵酸楚,母亲已经不在,最懂我最爱我为我操劳了一生的那个人走了,我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有一次,一群好朋友为我过生日,他们让我唱首歌,大家说,在你的生日应该唱一支歌送给母亲,因为每个人的生日都是母亲最辛苦的日子,我于是唱了一首歌送给母亲的歌《懂你》,我唱得非常投入,我想,远在天堂的母亲一定听见了,因为她不会忘记儿子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