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破城子可算是有些来历的,其原名为常乐古城,其南北长约250米,东西约147.7米,总面积36261平方米,城内散见有灰陶片、红陶片、花砖,房屋建筑遗迹及灰层堆积。城址墙垣高大,保存较好,夯土版筑。是一座真正的古时繁荣城池。
城外北侧有一个小型庙宇建筑台基,当地百姓称之为“望乡台”。
据有关专家考证,该城前后流传的历史足有近千年,附近就是唐代“玉门关”所在。
正所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沿途的大漠风光看起来也是壮观无比,令人不由得幻想着黄沙下的千年古战场和这里的异族文化,真是别有一番风情。
杨五毛他们几个都嚷嚷着要下去拍照,小米的兴致也很高,就要停车拐道,然而却被陈智拒绝了。
此行的目的自然不是游山玩水,所以在这样的风景名胜区也没有停留,这让小米感到非常的不解,杨五毛他们也在不停的抱怨,之后的路程在这种怨愤情绪下,车子依然继续向前驶去。
再行驶近2个小时之后,终于看到锁阳古城了。
沭阳古城市车道的终止地,到这里之后就要下车,景区内有规定,进入必须得乘景区电瓶车前往。
锁阳城,原名苦峪城,为于瓜州东南约75公里的荒滩上,主城长方形,南北长470米,东西宽430米。
除主城外,还有4个瓮城,城的四周还筑有若干用以加固城郭的马面。
此城久已废弃,但城垣仍然存在,高约9米,宽约5米,全为黄土夯筑而成,十分坚固。有专家声称,就是现在,这座城也很难以攻破。
一条南北走向的墙把全城分成东西两部分,东城较小,约1.7万平方米,据说是当年驻军将领及其家属的住地。
而西城较大,约16.5万平方米,据说是驻扎士兵的地方。
城内布满沙丘、积炭堆、瓦砾和断墙残壁,长着红柳和沙生植物。
西城内有一口深约1.5米的水井,水深达1米左右,传说这口井是唐代薛仁贵西征途中被困在此城时挖的。
在锁阳城城外东面约1公里处还有一片土塔林,被当地人称为塔儿寺。
据史料记载,塔儿寺是唐、五代及宋元时瓜州地方官员及百姓进行祭祀的宗教活动场所。
整个塔形庄严雄浑,十分壮观。隋唐时期战乱频生,西域一带,十分混乱,发生的大小战役数不胜数。
祠旁不远,有一个10多亩大的凹坑,坑内坟头累累,就是古代死亡将士的埋骨之地。
那些1000多年前的英魂,就那样连同那个时代的辉煌,埋在黄土之下……
第三十八章:东千佛洞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高僧玄奘法师赴印度取经路过瓜州,因为感到此地百姓朴实热情,边塞繁荣昌盛,于是在此处逗留很久。
当时的玄奘身份只是一个被朝廷通缉的偷渡者,但当地的百姓却对他礼敬有加,并给予了很多供给。
玄奘非常感动,在此地讲经说法半月有余,与当地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因为那个时候佛教尚未大兴,没有什么大型的佛教场所,当时讲经的地方就是这里的塔尔寺。
玄奘在这里讲经时其曾说过一句话:
“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以表明他西游的决心!
传说当地人当时把这句话记录下来了,并刻在了石碑上,证明当时玄奘与瓜州人的情谊。
但后来,这石碑历经战乱,也就消失不见了。很多人也忘了这段1000多年前的情谊。
可这段传说后来被证实是真实的
《重修肃州新志》记载:“唐朝断碑,在寺基内,字画不甚剥落。
这段文字证明了当时玄奘与瓜州人的缘分,以及那块石碑,真正存在过。
唐末之后久经战乱,一场场的战役,伴随着朝代更替。
这片西域古城历经沧海桑田,被沙漠化演变之后,已经风光不再了。
看着塔儿寺如今的样子,颓废凄凉,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边陲繁荣古城,唐僧曾在这里讲经说法过。
真是巍巍古塔,矿野苍茫!
从锁阳城出发去往东千佛洞,就全要靠两条腿走路了。
天色渐晚,这一路戈壁滩上行走,可不是开玩笑的,要不是小米认识路,还真的是寸步难行。
好在路途并不遥远,经过近半小时颠簸,他们终于到达山谷之中,这里就是此行的最终目的,东千佛洞了。
还真的就像小米所说的,这千佛洞风景区看起来是寒酸了一点。
这个位置处于沙漠地带,本就有些偏僻,外面也没经过什么修缮,只有一个出入大门,也没有售票点。
进去之前,必须在锁阳城外就买好票,门票只有一种,三个特窟和一个普通窟打包380元。
他们这一路走来赶得太急,都没吃什么东西,全都口干舌燥,肚子直叫。
但这个地方荒无人烟,也没有什么小贩儿愿意过来,连个卖饮料面包的都没有。
弄得杨五毛他们直叫苦,只得嚼着身上带着的饼干充饥。
他们进去之后才发现,原来这里连真正的管理员都没有,就一家老两口看护这些洞窟。
那老头儿老眼昏花的,没什么好脾气,凭票前来才能拿到洞窟的钥匙,然后带他们进去。
那老人带着他们进去之后,冷冰冰的告诉他们一句,七点前必须离开,否则关门不管,便径自走了。
留下他们一队人在石窟里,自由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