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三接过玉蝉,仔细打量,见玉蝉手工刀法简练,粗犷有力,刀刀见锋,称“汉八刀”。蝉形比战国时期薄而大,重视玉料选材,玉色以白为上。表面琢磨得平整洁净,线条挺秀,尖端见锋,锋芒锐利,其边缘像刀切一样,没有崩裂和毛刀出现,尾部的尖锋有扎手的感觉。线条以直线为多,有的虽呈弧线,但都是两线交锋而成。一般说,玉蝉呈平头形的,以西汉早中期的作品为多,圆头形的以西汉中晚期的作品为多。西汉中晚期玉蝉的眼珠多跳出轮廓外。尾部的横线表示具有伸缩功能的皮纹,一般以四至七条为多见,但是最多的有十二道。
这玉蝉是西汉的古物啊。难不成真是整块血玉雕刻成的?刘老三心存疑惑,要知道血玉乃是稀世的珍宝,血玉是指在雪域高原出产有一种红色的玉石,叫贡觉玛之歌,俗称高原血玉,因其色彩殷红而得名。这种石头的记载极少,在史料中,只在吐蕃时代,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时的礼单中有过它的纪录与介绍。这种玉十分难得;传说中的贡觉玛是当惹雍湖的女神,她住在当惹雍湖心底四四方方的绿宝石宫殿里,宫殿的四面墙有不同的颜色;红色是歌唱。贡觉玛之歌,也就是当惹雍女神歌唱的意思。此玉很贵,市面上也很少见。
刘老三觉得有些不敢相信,仔细端详了半天,却见玉质圆润,颜色均匀,忍不住举起来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这一闻,就闻出了门道来,玉蝉用眼看,当真是天下无双的红玉,但这玉蝉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之气。
“公子,这是死人口中的葬玉吧?”刘老三问。
李公子微微笑道:“自然是了,若真是吐蕃的血玉,我又何必找上门来让你帮着盆?刘东家,只要你盆好了这块玉,我愿意奉上二百两银子,你看可好?”
二百两银子,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几乎就是刘老三这个铺子一两年所能挣到的,也就有些心动,暗道:凭着祖上传下来的手艺,还有玉娘,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开口问道:“那我给公子开个凭证?”
李公子笑道:“我都不怕你,你怕我什么?玉就放你这吧,等你盘好了我自然会来取。”说完转身离开,剩下刘老三茫然不信,如此贵重的东西,一句话就放这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拜玉
不管刘老三信不信,李公子放下玉蝉就走了,既然李公子都不防备,刘老三就更没什么顾忌的,玉蝉在自己手中,价值连城的东西,还怕差了二百两银子?
做了这么多年的玉石生意,刘老三什么没见过?李公子这块玉蝉,虽然是血玉,却也没什么稀奇的,所谓血玉是指透了血进去的玉石,不管是翡翠,和阗,还是黄玉等诸类,只要是真的透了血的,就是血玉,血玉的形成,和尸体有关,当人落葬的时候,作为衔玉的玉器,被强行塞入人口,若人刚死,一口气咽下的当时玉被塞入,便会随气落入咽喉,进入血管密布之中,久置千年,死血透渍,血丝直达玉心,便会形成华丽的血玉。这种东西往往落在骷髅的咽下,是所有尸体玉塞中最宝贵的一个。
这种玉按品质定价,少则几百两银子,多则达到上万。于是伪商也用一种相似自然的手段来造血玉。将玉塞入狗嘴之中,再封其嘴,狗被活活噫死之后,尸骨埋入地下。几十年后再掘,就可以得到血玉。当然,不管是人血还是狗血,都比较通灵,狗血玉有怨气凝在此中,对佩戴者并没好处。还有一种血玉是上等的新疆白玉,埋放在小羊的皮肤下,让血深透到玉里,几年之后再取出来,这一种玉是很贵的,而且市面上也很少见。
刘老三眼毒,看得出来玉蝉是葬玉,并且是塞在女子口中的。否则不会如此圆润透彻,只是血玉毕竟邪性少了灵气。才会让他来盘,直到血玉中的血色退去,显露出原来玉质,才算成功。他家祖传的弄玉之术,自然有一套驱逐玉石中邪气的法门,倒也不怕玉蝉邪到那里去,如此珍贵之物,也是爱不释手。
摩挲了会。觉得有些困意,他也不敢大意了,取了张黄符将玉包好,这才塞到怀里,躺在椅子上,摇着蒲扇半眯着眼歇息,不一会儿朦胧地睡了过去。恍惚中。眼前出现一只鲜红的红灯笼,灯笼八角,这是个不普通的八角灯笼,乃是一个宫灯,红色的光芒引导着他向前,仿佛有人在召唤着他。刘老三情不自禁的跟着那盏朦胧宫灯向前。
迷迷糊糊的来到一处宫殿,宫殿雄伟,却无半个人影,阴沉的难受,红灯带着他穿过一座座殿堂。曲曲折折,导入永巷。趋入一间厕所中。怎地就到了这污秽之地?刘老三暗暗不满,想着离开,那厕门却吱呀……一声开了。
刘老三情不自禁向里面看了一眼,但见是一个人身,既无两手,又无两足,眼内又无眼珠,只剩了两个血肉模糊的窟窿,那身子还稍能活动,一张嘴开得甚大,却不闻有甚么声音。滚动在污秽中间。
这……这是个什么人?刘老三暗暗惊讶,又惊又怕,不由的缩转身躯,却在这时,那人突然转过身来,五官皆空,整张脸如同一张白白的面饼,眼耳鼻口处,俱都是窟窿,流出鲜红的血渍,他就见这人突然张开了嘴,像是在对着他笑,这张嘴无限张大,无边无际的漆黑将他包裹。
“救命啊!”一声惊呼从刘老三嘴里喊出,全身一抖,醒了过来,再一看,那里还有恐怖景象,还是坐在铺子里,他全身冷汗直流,这个梦太过真实,真实的一点都忘不掉,真实的就像刚刚发生一样。他并不知道,在他醒来之际,怀中藏着的玉蝉,突然生出一抹不可见的红光,却转瞬即逝,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不对!刘老三觉得事有蹊跷,莫非是怀中的玉蝉作怪?这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这玩意是从死人嘴里掏出来的,是个邪物,耽搁不得,必须尽快回家拜玉,将玉蝉上面的邪气驱逐干净了,才能盘,才能挣这个钱。
刘老三不敢怠慢,收拾了一下连夜回到了刘家村,连着三天,吃斋念佛,沐浴更衣,待第三天黄昏的时候,在院子东南角,摆了张香案,用白布包了,摆放上玉器行的祖师爷丘处机的神牌,又放上瓜果梨桃,换上一身干净的衣裳,等待天黑。
丘处机,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世称“长春真人”。邱处机是玉器行的祖师。他是个道士,小时家贫,当了道士后到处云游,见多识广,学到了琢玉技艺。他曾远到新疆和阗采玉,有传说他用小毛驴运白玉回中都。他专从遭灾受难的流浪儿中挑选聪明灵巧者,传授他们琢玉,从此中都开始有了玉器行。长春道士曾被成吉思汗封为“白衣大士”。琢玉的人称他为“邱祖”,他死后被葬在中都白云观。因他对玉器行有贡献,每逢正月十五邱祖生日这一天,中都玉雕艺人们要到白云观去祭拜这位祖师爷。久而久之,玉器行的人都奉丘处机为祖师爷。
一直等到子时,刘老三精神一振,先是给祖师爷上了三炷香,磕了三个头,才取出玉蝉,恭敬放在香案正中。这夜是十五月圆之夜,清冷的月光从天际洒下,映得院子里亮堂堂的,香案上的玉蝉在月光下,更显得晶莹剔透,里面红色似乎就活了过来,灵动异常,仿佛有火光流动。
银白色的月光与红色光芒相互纠缠,格外的神秘,妖娆,如梦似幻,玉蝉果然就是个宝贝,这种奇珍异宝,就不该是人间之物,刘老三见多识广,却还没见过这等情形,顿时有些不知所措,奈何到了时辰,若是此时不行法事,就要等到下个月了。
刘老三沉静了一下心神,整肃妆容,一脸肃穆,跪倒在地,点燃了三支长香,对着香案上的玉蝉拜了三拜,嘴里念念叨叨了会,末了把香插进香炉,然后抬头紧紧盯着三支长香,香是上好的祭神香,今夜无风,三道青烟如丝线般直直地飘上天空。
刘老三面露喜色,也是松了口气,他做的这个叫做,拜玉,在养玉之前,懂行的都必须拜祭一场,尤其是从坟墓里出来的老玉,更是不能马虎,中原自古就流行戴玉,玩玉,赏玉,这其中的说道和门道也就多。
玉是通灵的,与人接触时间长了,就会慢慢的受人的影响,而人也会受玉的影响。如果,佩带者是个善人,那么他身上的玉就有慈悲力量,保人平安;若是恶人的话,则玉的戾气就会很重,反而会招祸。因为玉是有记忆的,他上面可能记载着许多恩仇,有的人就是戴上古玉后开始长病,甚至会有梦魇。所以说古玉一般不佩带,这是规矩。
刘老三这么做,是因为这个玉蝉以前有主人,而且这东西还是陪葬之物,主人生前定是喜爱至极,长年累月地放在身边,玉里面或多或少地夹带了其主人的气息。作法,拜玉,就好比向前主人打声招呼,那三道直上的青烟便代表得到了允许,刘老三才敢佩戴到身上,否则价钱再高也要退回去。
可如今他就是想退回去,都没地去找李公子去,李公子走的潇洒,竟是连个住处都没留,也真是放心,想必是那家官宦的子弟,势力不小,也不怕自己讹诈他,才敢如此。
这也使得刘老三更加小心,生怕出了什么岔子,眼见青烟之上,脸上才露出笑容,噩梦带来的压抑终于舒缓开来。他双手合十又朝玉佩拜了几拜,然后小心从香案上取下玉蝉,他并不像其他养玉人一样迫不及待的将玉蝉贴在胸口,而是小心的摸了摸玉蝉的纹路,待抹清楚了纹路,先是用手掌心顺着纹路小心抚摸,如此抚摸一炷香左右的时间,动作开始快了起来,两只手互换,来回的摩挲。
这样做,是打开古玉的细小的孔,将玉里面存放了许久的气息释放出来,如此这般摩挲了大半个时辰,一阵莫名的凉意突然从玉中迸发出来,在他的四肢百骸中蔓延开来,刘老三下意识停下,才发觉那股凉意并不瘆人,只是如牛毛细针般轻微地刺激着自己的皮肉,特别是在这闷热的夏夜里,凉丝丝的感觉特别舒服。
还真是个好东西。刘老三也不在意,玩了这么多年的玉器,什么没见过?就觉得这玉蝉定是一块极品寒玉,玉蝉与他有了感应,刘老三就有信心将玉盘好,无非就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谁曾想到,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半年过去,玉蝉还是原来模样,并无任何变化,不管他用了何种手法,都不管用。
慢慢的事情就传到了玉娘的耳朵里,她养玉这么多年,还真没见过血玉,就想见识见识,去找父亲说了,不如让她来试试,刘老三也没想那么多,反正他是没办法了,不如就让女儿试试,实在不行,等那李公子来寻,就认个不行,将玉还给他也就是了,命里挣不到玉蝉的钱,那也是无可奈何。
却不曾想,玉蝉到了玉娘的手里,几天就有了变化,如血一般的血玉,颜色竟然变得越来越淡……
第一百一十五章 说媒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玉娘自从戴上这玉,变得越来越漂亮,原本还有些粗糙的脸,竟然变得如玉瓷般光滑细嫩,出落的更加水灵,尤其是那一双眼睛,变得水汪汪的,又黑又亮,烟波流转之间,就仿佛有清水流动。美到了什么地步,村子里的后生每次路过他家门口,都伸张了脖子向里张望,就是希望能看上她一眼,甚至有那痴的,每日里守在他家门外。
俗话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玉娘的变化,家人也没有在意,倒是说媒的人越来越多了,或许是年龄到了,以前对嫁人并不上心的玉娘,现在却上了心,刘老三虽然百般的不情愿,但玉娘到了出嫁的年龄,那也是留不住。
“唉——女儿长大了,留不住了!”刘老三每日念叨着,声音里面没有喜悦,却有失落。
刘老三没有儿子,就这么一个闺女,打小就疼的什么似的,还请了一个落魄秀才教过玉娘两年,女娘读书识字,可就不如一般女子那般听话,嫁人,就要嫁个可心可意的,否则宁可不嫁,更要先看对方相貌人品。
但男女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个媒妁指的就是媒人。请媒一般是男方的事,若女方对婚姻也有意,则可以双方派人互访。有时,女方的条件占优势,甚至可以委托媒人介绍,让男方“倒插门”,叫“入赘”。
刘老三的意思是找个入赘的最好,反正最后这家业,还不都是留给你们?何况他刘家在村子里也是数一数二的人家。入赘过来不愁吃不愁喝的,还有不乐意的?
有了这心思,就找了个能说会道的媒婆,四处寻摸普通人家的少年子弟,看看能不能入赘到他刘家。但入赘是贱户,地位低下,生了孩子得姓女方的姓,人人都瞧不起,比个奴仆也好不了多少,好人家的孩子。就算穷点,也不可能让儿子去做赘婿,愿意当赘婿的,可想而知都是些什么歪瓜裂枣了。
刘老三张罗了半年,也不是没有不愿意入赘的,但年龄都太大。不是三十多,就是四十多,要不就是死了婆娘,家里穷的揭不开锅的,林林总总的,老刘三都没看上一个,更不要说玉娘了。
父女两个为了这事。没少吵闹,玉娘绝食相抗,刘老三就再也挺不住了,找来村子里的花媒婆问问附近有没有门当户对,小伙子最好是识文断字,白净些的最好,人品也要上佳。
花媒婆并不是专门干这行的,只因为几年前丈夫生病,花媒婆在庙里许下宏愿。如佛祖保佑躲过此难,我定说媒积德,行善赎过,说这辈子要说成一百对,于是便成了媒婆。说来也怪。自打她许下宏愿,丈夫的病随着她保媒成功,就好上一分,这些年已经说成了几十队,她老头子的病也好了七七八八。
结亲,讲究年龄般配,不宜相差太多。青田这一带讲究的是“大女婿知道疼”,所以“要吃还是大鲤鱼,要寻还是大女婿”如若男女如是同岁,生日要相隔一百天才是好姻缘。但玉娘拖了这么两年年可就快十九了,女子二八年华就嫁人,玉娘这样的已算是大龄女子,想要找个般配的,却也不容易。
何况还要讲究个门户相配。俗语说“官配官,员配员,苫子配篙荐”,男女双方本人的条件自然也要相配,“郎才女貌”则最受人推崇。如果双方差距过大,最后媒又没说成,人们就会嘲讽条件差的一方是“强巴结脸”。如女高男低,说那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如男高女低,说那是“土鹌鹑想攀梧桐枝”。即使媒说成了,成婚后条件差的一方往往会被瞧不起,那日子也不会过得好。
花媒婆是个心善的,虽然玉娘的要求高了些,却也放在了心上,附近十里八村的寻找,找来找去,还真给她找到了这么一户人家,姓高,高家世代耕读,诗书传家,有二百亩稻田,算得上是个大地主,家境也殷实,就是离的有些远,隔了两座山。
高员外膝下一子,今年二十,不给他娶亲,是怕他耽误了读书,本是想着取了功名再娶妻,却没想到,去年乡试,竟然落了榜,连个秀才也没考上,高员外也是无奈,儿子这么大了,还是先娶亲再说功名的事吧。
高家这般家境,眼眶子自然也高,媒婆来了不少,却是谁也没看上,恰巧花媒婆窜亲戚,闻听了此事,就偷着去瞧了瞧高家公子,高公子二十出头,唇红齿白,相貌不俗,是个英俊的小哥,穿着儒衫更显得鹤立鸡群,卓尔不凡,可不就是玉娘想要找的人。
花媒婆也是个胆大的,并未去找高员外,而是趁着高公子出门的时候跟在后面,将他拽住,把玉娘要找夫婿的事说了一遍。老话说,三伏天,开锅水,铁匠的炉子媒婆嘴。花媒婆怎么也是说成了几十对的人,一张嘴说的是天花乱坠,吐沫横飞,直将玉娘说的天下少有,什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那是一套一套的。
有歌谣是赞媒婆的,说的是:“东家走,西家走,两脚奔波气常吼。牵三带四有商量,走进人家不怕够。前街某,后街某,家家户户皆朋友。相逢先把笑颜开,惯报新闻不待叩。说也有,话也有,指长话段舒开手。一家有事百家知,何曾三寸三分厚。若还羡他说作高,挥干涎沫七八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