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互联网+:从IT到DT > 结束语 面向未来的互联网经济 >

结束语 面向未来的互联网经济

21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互联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节点:从过去20年来信息和互联网产业本身的发展,到逐步向实体经济渗透,实体产业通过网络化而被吸纳到互联网的经济范畴,从而构成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经济体。

互联网经济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互联网经济体由以下四部分构成:互联网应用、互联网相关服务、网络基础设施、硬件设备制造。而广义的互联网经济体除了包含上述四个层次外,还包含互联网化的实体经济部分。

互联网经济体的构成

·互联网应用:包括网络媒体、网络广告、网络游戏等各类互联网应用。

·互联网相关服务:包括电子商务、软件、IT咨询、教育培训等各类互联网服务。

·网络基础设施:互联网相关电信(例如,宽带)。

·硬件设备制造:网络设备制造业,例如,电脑、智能手机、服务器等。

·互联网化的实体经济:互联网向周边产业扩展,带动、促进了传统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的转型升级,实体产业通过网络化而被吸纳到互联网经济体。

互联网:从工具到基础设施

作为一种通用技术,互联网逐步下沉为基础设施,与实体经济渐渐融为一体,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将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获取和处理信息。

信息通信技术除具有基础性、高渗透性和通用性的特征之外,还具有两个很重要的特点:一是技术创新的快速、连续和系统,可以持续提供更快、更好、更便宜的产品和服务;二是信息通信技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资本深化,提高平均劳动生产率,进而提升经济增长率。信息通信技术的上述贡献不但发生在IT部门,而且可以向非IT部门溢出。

互联网是所有信息通信技术中影响最深远的一个。如今任何公司或国家都无法忽视互联网的发展,每个企业都需要走向数字化。互联网是全球性的,是普遍存在并实时共享的。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更加难以忽视互联网,因为它不再只是从PC实现,移动互联网正以更快的速度渗透。用不了多久,“人均带宽”和“人均信息占有量”将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核心指标。

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通用技术,更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它推动生产和生活发生重大变化,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从产业层面和企业微观层面的发展实践来看,规模化大生产、层级制组织模式、自上而下的单一生产方式的工业经济模式已经或正在被今天随需取用的互联网新基础设施所改变,今天的企业正在广泛应用互联网基础设施重新塑造自己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组织模式。C2B消费者驱动的柔性化生产、小而美(小前端、大平台、富生态)、异质化、分布式协同网络、轻公司的模式特征,长尾经济和范围经济,以及众包的方式正在取代传统的规模经济。

作为基础设施的互联网,正在渗透并改变传统产业的面貌。

从中国发展的现状来看,在互联网与实体融合的进程中,电子商务起到了连接器的作用,可以说电子商务是互联网经济形成的桥梁。它连接互联网和物理世界,正在从前端营销和零售逐渐渗入到实体产业供应链环节,并且形成了庞大的从消费者到零售商到渠道商并包括服务商的生态体系。

以电子商务经济体为核心的互联网经济将释放实体能量,实现实体的快速成长;原因是互联网经济将重构生产方式、沟通交流方式,释放信息生产力。

电子商务是连接互联网和物理世界的桥梁

互联网、电子商务与实体产业发生融合,信息与代表物质的原子一旦结合,产生的则是裂变效应。互联网、电子商务延伸到物理世界,正在以信息和知识的特性使传统线性供应链发生变化。未来是生态成员参与的分布式实时协同价值网,信息生产力将得到充分的释放,生产关系也将发生改变。

中国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及其特征

互联网经济体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但如何量化互联网经济体以及互联网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学术界及互联网业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计算方法。近年来,麦肯锡、波士顿咨询、野村研究等研究咨询机构先后展开了对本国或更大范围经济体的互联网经济价值的研究,大部分研究对互联网经济体规模的测算是采用宏观经济核算的支出法来计算互联网对GDP的贡献。这些研究结果可以部分反映出互联网经济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014年7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与增长的影响》表明:2010年,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只占GDP的3.3%,落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而到了2013年,中国的iGDP指数升至4.4%,已经达到全球领先国家的水平。

考虑到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和各行业的运用程度,预计2013年至2025年,互联网将帮助中国提升GDP增长率0.3%~1.0%。这就意味着,在这十几年中,互联网将有可能在中国GDP增长总量中贡献7%~22%。到2025年,这相当于每年4万亿到14万亿元人民币的年GDP总量。

中国互联网经济占GDP比重已超过美国、法国和德国

互联网不仅可以成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新引擎之一,更加重要的是,它还将改变经济增长的模式。过去20年来,中国依靠巨额资本投资和劳动力扩张的增长方式从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而互联网能够在生产力、创新和消费等各方面为GDP增长提供新的动力。由于互联网加快了有效市场机制的形成,加强了竞争,最具效率的企业得以更快地胜出。同时,互联网让信息更为透明,有助于优化投资决策,让资本配置更为有效。它还可以推动劳动力技能提升,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降低价格,让人们获取信息更为便捷,以及带来各种各样的便利创造消费者剩余。上述转变会带来某些风险和冲击,但最终将有助于中国实现更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

互联网对GDP增长的贡献逐年增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它推动形成了新的经济发展范式。概括来讲,正在兴起中的互联网经济呈现出与工业经济不同的特征。

1.新的基础设施

与工业时代的基础设施电力、铁路、邮政电话网络、大银行一样,宽带与智能手机、云计算、互联网金融、智能物流体系等构成了电子商务经济体的新型基础设施。

·宽带与智能手机: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5亿,网购用户突破3亿。尽管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网民群体,但是我国宽带人口普及率仅为OECD国家平均值的一半,增长空间巨大。

·云计算:就像工业时代的公用电厂,公用计算将成为信息时代的公用设施,并让大数据真正产生威力。例如,天弘基金上云后性能超出期望,实时请求处理高达12000笔/秒,远超原基于IOE的不足1000笔/秒;转接清算能力效率提升16倍,30分钟完成了之前需要8个小时的清算工作。

·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金融支付的主力军之一,推动了传统金融支付的转型升级。阿里小微贷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创造了新型的网络贷款模式,可实现低成本、批量化、流水线处理贷款需求,每笔贷款处理成本仅为2~3元,而传统信贷模式下的成本约为2000~3000元。

·智能物流:菜鸟网络的“物流雷达预警系统”通过对阿里平台上海量商品、交易和用户等信息,以及社会物流网络信息的深度挖掘,对全国各大物流公司进行“中转站–线路–网点”整个包裹流转链路的运输预测和运输预警,让物流公司实时掌握整个物流网络每个环节的“未来包裹量预测”和“繁忙度实况预警”。目前已对全国13大物流公司进行了700多个一级中转站、1万多条主干线路、6万多个重点网点的监控。2013年“双十一”,淘宝和天猫通过支付宝完成362亿元交易额,共产生1.56亿个包裹,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超过1.3亿个已顺利完成签收,送达消费者手中。

2.新的生产要素:数据

从技术层面看,信息时代的支柱技术经过了半导体、计算机、网络和大数据四个阶段的超常规发展,信息量和数据处理量呈爆炸性增长。特别是,数据不需要再用传统的数据库表格整齐地排列,消除了原有信息僵化的层次结构,信息(数据)的流动性进一步被释放出来。

由于数据具有天然的共享性和边际生产力递增的特性,数据要素的投入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物质要素不断被节约,带来更多且更高效的生产资料。价值的增加突破了传统经济中1+1=2的线性现象,取而代之的是非线性增长模式。

数据驱动业务流程。例如打车APP,以乘客为中心,乘客可以看到他附近有多少辆出租车正在待客;以司机为中心,司机可以看到他附近有多少人正在打车,其中又有多少人愿意加价。数据驱动司机的业务流程和行驶路线。

数据即信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实质在于,小企业数据获取难,银行传统信贷调查的信息采集方式适用性不强且成本高。阿里小微贷的实践证明:因为有搜索引擎、大数据、社交网络和云计算,大幅度削减了信息不对称,交易双方在资金期限匹配、风险分担上的成本非常低,数据即信用成为可能。

数据替代库存。网络品牌商韩都衣舍向供应链开放销售和库存数据,远在东莞的代工厂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动态的排产、生产模型,实现分批次快速翻单生产,把握销售机会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

3.新的分工体系:从“链”到“网”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以企业为核心的线性供应链”将逐渐转变为“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网状协同的在线价值网”。首先,互联网为消费者高度赋能,其角色、行为和力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孤陋寡闻→见多识广;分散孤立→相互连接;消极被动→积极参与。以企业为中心的产消格局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全新格局。其次,互联网大大降低了市场分工、协作成本。过去两年,淘宝上越来越多的商家把仓储、物流、IT系统、研发设计、客服、生产制造、分销环节外包,进而通过系统打通和数据共享实现在线协同,呈现出一种“网状”的分工体系。

互联网经济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过去的20年我们看到,作为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互联网经济,极大地扩大了消费需求和新的基础设施投资,带动就业,进而直接带动经济增长;推动了中国传统流通业、制造业、出口加工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孕育了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自主创新的基因,广泛培育了创业者和小微企业主的企业家精神,创造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局面。

1.互联网经济为中国“换道超车”提供重大机遇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经济,特别是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表明,信息消费、信息经济的进程正在中国加速推进。与传统的工业经济相比,信息经济的基础设施、经济形态、竞争规则都在发生重大转变。

在工业经济体系下,市场竞争的规则基本上被发达的欧美国家制定,其基本特征就是“大生产+大供应(发达国家对国际大宗商品的控制)+大营销+大零售”;国际规则是WTO+知识产权。我国如果遵循这条路走下去,始终只能处于跟随状态,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在信息经济体系下,市场竞争的形态、规则被重新改写,其基本特征是“新空间+巨市场+碎片化”。在新型的经济体系下,中国完全有可能实现“换道超车”——在全球市值最大的五家互联网公司中,中国占了两家。在新的国际竞争形势下,中国在某些领域已经局部领先。例如,在电商领域,淘宝交易规模早已超过美国eBay和亚马逊的总和;在交易支付领域,新兴的中国互联网支付平台——支付宝已具备挑战国际支付巨头Visa和Master的能量。只需政策得当,中国企业可以在互联网经济的国际版图上拥有话语权。

2.互联网经济释放消费潜力,支撑“新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的APEC开幕式讲话中指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今年前3个季度,中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超过投资。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10月2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消费是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是我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在稳增长的动力中,消费需求规模最大、和民生关系最直接。

研究表明,我国西部的人均收入大约是东部的一半,但其人均商业设施面积只有东部的1/4。中西部商业基础设施严重欠缺制约了消费需求的释放。依靠架构在互联网之上的电子商务极大地释放了我国三四线、中西部、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阿里研究院发现:在2014年上半年,网购消费金额增速最快的TOP25县,同比增速均超过200%,其中有13个来自于西部省份,6个来自于中部省份。麦肯锡2013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每百元网购消费中,39%是没有网络零售则不会产生的新增消费,这一比例在三四线城市更高达57%。按照淘宝网2013年1.54万亿交易额计算,如果新增消费系数不变,仅淘宝网带来的新增消费就达到6000亿元。到2020年,我国网购规模将达到10万亿规模,其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将更加明显。

3.互联网经济构建网上统一大市场

由于互联网天然具有跨地域、无边界特性,架构在互联网之上的电子商务也具有跨地域、分布式、在线协同的特点。当线下各省市、区域分割严重的局面无法短时间改变的时候,互联网通过其“距离无关”的天然属性,将全国不同区域间巨大的政策、制度落差抹平,并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网上全国统一大市场,其中的“统一”是指统一的准入条件、交易规则、信用服务、IT服务、金融及物流体系等。“大市场”则是指目前每天上亿的访客、10亿件商品、千万的小微企业、24小时不间断的电子商务交易行为。网上统一大市场实现了海量需求和供给信息的高效、实时、全局匹配,也驱使各类生产要素在市场平台上自由流动。

基于互联网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极大地促进了内需消费的释放,同时也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辗转、腾挪的空间。互联网的统一大市场的各种制度安排都是高度市场化的,这反过来也在倒逼政府的市场化改革。

4.催生新型生产型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

电子商务企业投资效率高的背后,是电子商务服务业生态的大发展、大繁荣,由此带来的投资潜力巨大。例如,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生产型服务业大发展、大爆炸,平台上的卖家、买家获得由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如IT、营销、仓储、订单履行、配送和客服等服务,这种在线的、社会化的、分工协作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电子商务服务业,使得参与电子商务生态圈的零售业、内外贸企业、加工制造业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在全球领先,我国电子商务服务的部分指标也处于领先地位。比如,2013年,支付宝移动交易达到27.8亿笔,金额超过90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服务商。又如,2014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的业务量累计完成139.6亿件,同比增长51.9%,超越美国位居全球第一。云计算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基础作用日益凸显。2014年使用云计算服务的客户已有上百万家,广泛分布在零售、金融、数字娱乐、医疗健康等行业。在2014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天猫平台96%的订单由云计算处理完成。电子商务服务业正是我国“生产型服务业”的核心代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是实现经济从制造业向服务业、从外贸向内需转型的关键性抓手。

5.驱动一个个产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经济正在倒逼一个个产业的互联网化、在线化、数据化。过去的10年,图书、音乐、通信、广告传媒、零售业、旅游等相继由于互联网而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未来5年,物流、交通、教育、医疗,甚至房地产、金融、能源行业会逐步互联网化。以城市打车为例,过去出租车行业被认为是学历较低、信息化落后的行业,但现在出租车司机几乎成为移动互联网渗透率最高的群体。依靠打车软件,司机实现了数据驱动业务流程。在医疗领域,“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等应用也在推动医生资源在线化,进而推动行业实现“以医院为中心”向“以病患为中心”转变。

在工业制造业领域,宝钢打造了电子商务供应链服务平台“东方钢铁在线”。宝钢通过与下游客户的信息对接,实现了生产进度与客户需求的实时协同,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6.互联网经济掀起大众创业、创新热潮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为创业者们所带来的,可能是人类社会历史上门槛最低、最大众化、最没有歧视性的创业和经商机会。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雷军、丁磊、陈天桥等企业家在这轮浪潮中,体现出一种推动互联网发展的强烈的使命感和创新意识,他们自身迅速地实现了过去要几十年才能实现的商业梦想。但这些著名企业家,也仅是这轮创业浪潮中极小的一部分,在他们背后,还存在着数量庞大的创业者群体。

过去10多年来,在互联网的促动下,继20世纪90年代初的下海热潮之后,一轮大规模的集体创业浪潮已经在电子商务领域出现,“到网上开店”、“移动APP创业”成为今天最为普遍化的创业形态之一。中国就业促进会在今年2月份发布的《网络创业就业统计和社保研究项目报告》显示,全国仅网络创业带动的直接就业规模就接近1000万,而在网络创业网店中,九成以上为个人网店。报告指出,全国网络创业就业中,近四成为失业人员和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农民、失业人员以及残疾人员等弱势群体正通过电商平台寻找就业机会和再创业。千千万万个求发展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在电子商务这个全新的领域,用他们的勇气和智慧,展现出了电子商务的无限想象力。在电子商务领域发生的这种海量的创业、创新,是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值得高度肯定和鼓励。

“互联网+”下的中国经济虽崭露头角,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而且与美国相比,我国在国家战略、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制度创新等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差距。面向2020年,中国面临巨大机遇与挑战,如何通过制度创新释放“互联网+”的红利可能是最为迫切的问题。比如,我国互联网经济过去10年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在发展初期干预较少,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较宽松的发展环境。而如今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从线上走到线下日益蔓延,已经对传统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就像蛋壳里面的小鸡逐渐长大,将冲破蛋壳的束缚。未来,如何继续包容、开放,充分释放“互联网+”的潜力,极为重要的是协同治理的新理念。这需要企业、政府、公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