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互联网+:从IT到DT > 第22章 互联网+公益:自愈性社会的孵化器 >

第22章 互联网+公益:自愈性社会的孵化器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而言,是真正意义上的公益启蒙。在这场举国上下万众一心的抗震救灾运动中,比救死扶伤更具价值的是全民的参与热情,是每个人对参与社会问题解决的意识唤醒。在5月12日当天,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平台开通了网络捐款通道,短短两周时间便筹集善款2500余万元,正式开启了中国公益互联网化的大门。

在现今中国,慈善与公益是存在区别的。慈善强调赠予,是不同个体间财富和资源的转移,赠予者和被赠予者之间界限分明,并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公益则强调参与,是以群体力量应对社会公共问题的一种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参与者或许本身就是最终的受益人,甚至是问题的制造者。比如在大气污染的议题中,无论是一位自律减排的普通市民抑或是提供专业解决方案的科研人员,都可能是空气污染的制造者,当然最终也是受益者。

在公益领域,更为重要的是海量参与所带来的集体效能,从而逐步形成社会问题社会解决的自愈机制。互联网则为海量的用户参与带来机会,为这种自愈机制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