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创新者:一群技术狂人和鬼才程序员如何改变世界 > 埃文·威廉姆斯与Blogger >

埃文·威廉姆斯与Blogger

博客在1999年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博客的使用者已经不再限于贾斯汀·霍尔这种离经叛道和爱出风头的人了,博客的内容也不只是关于生活和幻想的个人日记。博客已经成为一个面向自由评论家、公民记者、律师、政治活动家和分析师的平台。尽管如此,博客仍然存在一个问题:独立博客的发布和维护需要一定的编程技术和服务器的支持。营造简单的用户体验是创新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成为一个能够颠覆出版行业和解放公众话语的全新媒体之前,博客需要变得更加简单易用,能够变得像“在这里输入文字之后按下那个按钮”那么简单。埃文·威廉姆斯(Ev Williams)就在这个时候登场了。

埃文·威廉姆斯在1972年出生于内布拉斯加州的克拉克斯,这是一个人口只有374人的小村庄,他的家就在这个村庄边上的一个种满玉米和大豆的农场里面。他小时候是一个经常没有玩伴的削瘦、腼腆的男孩,他从来都不会外出打猎或者玩橄榄球,这让他显得有点不合群。但他喜欢玩乐高积木、制作木制滑板和拆卸摩托车。在做完灌溉的农活之后,他会长时间坐在自家的绿色拖拉机上,一边眺望远方,一边做白日梦。“书籍和杂志是我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他回忆道,“我们家人几乎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所以我哪里都没有去过。”66

虽然他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脑,但是在1991年进入内布拉斯加大学之后,他发现了在线服务和电子公告栏的世界。他开始阅读自己能找到的所有关于互联网的内容,甚至订阅了一份关于电子公告栏的杂志。从大学辍学以后,他决定成立一家公司,准备向本地的商人销售一些讲解互联网知识的光盘。他在自己的地下室里用一台借来的摄影机进行拍摄,但是他最后拍出来的视频看起来就像是免费公映的低成本影片一样,所以它们根本卖不出去。他随后到加州寻求发展,并在技术出版社奥莱利媒体(O’Reilly Media)找到了一份初级文案的工作。他在那里展现了自己不愿受人约束的性格——他在发给全体员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明确表示,自己拒绝为公司的一款产品撰写宣传材料,因为它“一文不值”。

威廉姆斯是一个天生的连续创业者,所以他总是忍不住想要开办自己的公司。1999年年初,他和一位精明能干的女士梅格·胡里安(Meg Hourihan)共同成立了一家叫作Pyra Labs的公司(他们两人曾经短暂交往过一段时间)。跟当时纷纷涌入互联网创业大潮的其他人不一样,他们关注的是互联网最初的用途:在线协作。Pyra Labs的产品是一套基于万维网的应用软件,团队成员可以将这套软件用于共享项目计划、待办事项列表和共同创建的文档。威廉姆斯和胡里安发现他们需要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共享一些偶然的灵感和有趣的内容,于是他们开始使用一个小型的内部发布网站,他们把这个网站称为“Stuff”。

在这个时候,一直对杂志和刊物情有独钟的威廉姆斯已经开始阅读博客。但是他阅读的不是像霍尔的个人日记这样的东西,他关注的是一些率先实践严肃网络新闻的科技评论人,比如戴夫·维纳(Dave Winer),他的网站Scripting News是最早出现的博客之一,他还为这个网站设计了一种XML联合格式。67

威廉姆斯有一个叫作“EvHead”的个人主页,他会在其中的一个栏目发布一些不断更新的笔记和评论。跟当时的其他人一样,如果要在个人主页上添加这样的日志,他就必须手动输入每一条内容,然后使用HTML代码将这些内容更新到网页上。为了使这个过程变得更加快速流畅,他编写了一个简单的软件脚本,这个脚本可以将他的文章自动转换为合适的格式。这个小技巧改变了使用效果。“我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输入到一个表格里面,这些想法在几秒钟之后就会出现在我的网站上面,这完全改变了我的操作体验。这东西能够通过自动化流程完全改变我的工作模式。”68 他很快就开始思考这个小小的插曲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产品。

创新的一个基本要点是保持专注。威廉姆斯明白他的第一家公司失败的原因——他想做的东西太多了,但是到头来一件东西都没有做成。曾经担任管理顾问的胡里安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她认为虽然威廉姆斯的博客脚本工具确实不错,但它充其量只是一个分散注意力的东西,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商业产品。威廉姆斯起初没有反对这个意见,但是他在1999年3月悄悄注册了“blogger.com”这个域名。他无法抗拒把它做成产品的诱惑。“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专注于产品的人,我总是在思考关于产品的事情,而我认为这个博客脚本工具将会是一个非常棒的产品。”同年7月,他在胡里安休假期间瞒着她将Blogger作为一个独立产品发布了。他遵循的是创新的另外一个基本要点:不要过分专注。

休假归来的胡里安在发现了这件事之后开始大吵大闹,并以辞职作为威胁。除了他们两人以外,Pyra Labs当时只有另外一位员工,所以他们没有余力去开展其他的业务。“她当时气疯了,”威廉姆斯回忆道,“不过我们最终让她信服了这个产品的价值所在。”它确实是一个有价值的产品。Blogger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吸引了大批忠实用户,威廉姆斯也因此成为2000年3月的西南偏南(South by Southwest)大会上的一位明星人物,尽管他当时在台上表现得沉默寡言且格格不入。截至当年年底,Blogger的账户数量已经达到10万个。

然而,这个产品却未能带来收入。威廉姆斯一直坚持免费提供Blogger的服务,希望通过这种做法来吸引部分用户购买Pyra的应用。但是到了2000年的夏天,他基本上已经放弃了Pyra产品。因为当时正值互联网泡沫破灭期,所以筹集资金对他们来说并非一件易事。威廉姆斯和胡里安之间长期紧张的关系更是每况愈下,在他们的办公室里面经常会出现两人互相叫嚣的情景。

2001年1月,Pyra Labs的资金危机已经迫在眉睫。急切需要购买新服务器的威廉姆斯向Blogger的用户发起了一场募捐活动。威廉姆斯最终筹集到了近17 000美元的资金,这笔资金虽然可以解决购买新硬件的问题,却不足以支付员工的薪水。69 胡里安要求威廉姆斯让出首席执行官的职位,否则她将会辞职,威廉姆斯拒绝了这个要求。“我在本周一从我自己参与创办的公司辞职了,”她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我到现在仍止不住地哭泣。”70 当时其他6位员工也一同离开了。

威廉姆斯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后来只剩一个人》的长文。“我们的资金已经枯竭,我的团队又离我而去……过去两年对我而言是一段漫长、艰难、刺激、痛苦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旅程,我也从中收获了很多。”虽然只剩下他一个人孤军奋战,但他发誓自己会继续维持这项服务。他在文章的末尾加上了一段附言:“如果有人愿意暂时和我共享一部分办公空间,请联系我。我可以通过节约成本来维持公司的运营。”71

到了这种时候,大多数人也许已经放弃了。他没有租用场地的资金,没有维持服务器运作的人员,也没有任何获得收入的希望。他还要面对来自离职员工的人身攻击和法律起诉,以及随之而来的大笔律师费用。“这个故事显然就是我解雇了自己的全部朋友,我没有赔偿他们的损失,然后接管了整家公司,”他说,“这真的很糟糕。”72

然而,根植于威廉姆斯的性格深处的是农夫的耐心和创业者的固执。他对挫折有着异乎常人的免疫能力,所以他坚持下来了——他在不断试探坚持和愚蠢之间的模糊界线,而且在面对接踵而至的问题时,他仍然能够保持平静。他可以在自己的公寓里面独自支撑整家公司,也可以独自维护服务器和编写代码。“我基本上已经转入了地下活动,我所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维持Blogger的运营。”73 虽然他的收入基本为零,但是他能够设法将成本保持在同一水平上。正如他在博客上所写的:“事实上,我的状态出奇的好。我的心态很乐观(我一直都很乐观),而且我有非常非常多的想法(我一直都有很多想法)。”74

有人对威廉姆斯的情况表示同情,并向他伸出了援手,其中最重要的援助来自丹·布里克林,这是一位备受尊敬和乐于助人的技术业界领袖,他曾经参与开发了第一款计算机表格程序VisiCalc。“我不希望Blogger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崩溃而消失。”布里克林如是说。75 在读到了威廉姆斯的求助文章之后,他向对方发邮件表示自己可以提供帮助。居住在波士顿的布里克林当时正好要前往旧金山参加一场奥莱利大会,所以他们约定了一次会面。在会场附近的一家寿司店里,布里克林给威廉姆斯讲了自己的一个故事:几年前,他自己的公司也出现了危机,他在这时遇到了莲花公司(Lotus)的米奇·卡波尔(Mitch Kapor)。虽然他们之间是竞争对手的关系,但是他们都有着同样的黑客协作精神,于是卡波尔向他提出了一项交易,从而帮助他渡过难关。布里克林后来成立了一家开发网站出版系统的公司Trellix。为了传递这种黑客之间的善意,布里克林也像卡波尔一样向自己的竞争对手伸出了援手,他以40 000美元的价格为Trellix购买了Blogger软件的授权,让Blogger得以维持运营。总而言之,布里克林是一个好人。

在2001年的一整年里,威廉姆斯都在自己家中或者借用的地方不分昼夜地工作,尽力维持Blogger的正常运营。“所有认识我的人都以为我疯了。”他回忆道。他事业的最低谷出现在当年的圣诞节期间,他当时到艾奥瓦州探望母亲,他的网站就在圣诞节当天遭到了黑客入侵。“我当时正在艾奥瓦州,我只能通过拨号网络和一台小型笔记本电脑尝试评估损失。那时候我没有聘用系统管理员或者其他任何员工。我最后在一家金考快印店花了差不多一整天的时间来进行损害控制。”76

情况开始在2002年出现转机。威廉姆斯在当年推出了Blogger Pro,这是一项收费服务,另外他还跟一家位于巴西的合作伙伴达成了一项授权协议。当时正值博客产业迅速发展的时期,Blogger也因此成了一块香饽饽。同年10月,在威廉姆斯之前在出版行业的老板蒂姆·奥莱利(Tim O’Reilly)的促成之下,谷歌向它抛出了橄榄枝。谷歌在当时还是一家从搜索引擎业务为主的公司,而且没有收购其他公司的经历。这时谷歌提出了收购Blogger的交易,威廉姆斯接受了。

这个由威廉姆斯开发的简单产品将内容出版变成了一种大众化的行为。“为人们带来一键发布的体验”是他的信条。“我很喜欢出版行业,而且我的思想非常独立,这些性格特点都来自我在偏僻农场度过的童年,”他说,“当我找到可以让人们在互联网上发布内容的方法之后,我知道自己可以为成千上万的人赋予发声的权力。”

至少在最开始的时候,Blogger主要只是一个用于发布内容的工具,而不是用于互动讨论的工具。“它没有促进对话,而只是让人们站在了一个临时的讲台之上,”威廉姆斯承认道,“互联网既有社区交流的一面,也有内容发布的一面。肯定有人会比我更加着迷于社区交流。我个人会对知识发布这方面更感兴趣,因为我从小就通过其他人的出版物来了解外面的世界,而且我也不是一个热衷于参与社区交流的人。”77

然而,大部分的数字工具最终都会被用于社交目的,因为这是人类的天性。博客圈子已经不再是一堆临时讲台的整合,而是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社区。“虽然我们都拥有自己的博客,但它最后还是变成了一个社区,因为我们会对博客内容进行评论,而且博客之间也会互相连接,”威廉姆斯在多年以后说道,“博客圈肯定已经形成了一个社区,就像是邮件列表或者电子公告栏一样,而且我个人也开始逐渐接受并欣赏这种转变。”78

后来,威廉姆斯先后参与创办了社交网络和微博服务网站推特,以及旨在促进协作和分享的内容发布网站Medium。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意识到自己对互联网社区交流方面的重视程度其实不亚于内容发布方面。“作为一个来自内布拉斯加州的农村男孩,我在互联网出现之前都很难找到由志同道合的人组成的社区,但其实我一直都有融入社区的愿望。在创办Blogger很久以后,我逐渐认识到它是一个能够满足这个需求的工具。融入社区是驱动数字世界发展的一个基本需求。”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