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一种草药。古人在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会佩戴茱萸,祛邪辟恶。
辨析
茱萸是植物,所以有草字头。“朱”和“臾”是声部。记住这两点就能准确写出和念对这两个字。
起源与演变
茱萸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并不高,但它在古人的生活里其实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与重阳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茱萸相关的习俗在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比如晋朝周处《风土记》中“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会”,就记载了重阳节相约登高饮酒戴茱萸的习俗,我们将这称为登高会或者茱萸会。《西京杂记》中也写道:“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蓬饵是一种食物,也就是重阳糕。重阳节要戴茱萸,吃重阳糕,喝菊花酒,这样能令人长寿。
例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字里字外
在《易经》中,“九”是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因此叫作重阳。在这一天,古人会进行出游、登高、赏菊、插茱萸等活动。这些习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到了清代,有的地方的重阳节的习俗则变化为将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
那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呢?传说在东汉的时候,汝河两岸有个瘟魔,散播瘟疫,不少人被夺去生命。当时有个叫桓景的人想要找到根除瘟魔的方法,便四处寻医问药,访仙学艺,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一个叫费长房的仙人。费长房被桓景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赐予他一把宝剑,传授他降妖除魔的法术,并对他说道:“马上就是九月九,瘟魔一定会出来祸害人间。我给你茱萸与菊花酒,你赶紧回乡,让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于是,到了九月九那天,桓景带着乡邻登上附近的山,让每人拿着一片茱萸叶,并喝下一些菊花酒。不一会儿,瘟魔果然前来骚扰,但当它闻到茱萸和菊花酒的气味,竟然不敢再向前逼近。桓景大喜,手持宝剑,与瘟魔大战了几个回合,并成功将它斩杀。从此之后,便有了重阳节登高、赏菊、佩戴茱萸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