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3 > 因yīn地dì制zhì宜yí >

因yīn地dì制zhì宜yí

【释 义】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措施。

【名家解读】

第三个字容易有问题,一是容易写成“治理”的“治”,另外就是容易写成“放置”的“置”。(张一清)

【辨 析】

需要注意理解“制”和“宜”连在一起使用,表示“制定适宜的措施”,而不是“治理得很好”,也不是“放置着看着怎么处理才适宜”。如果意思理解错,很容易将“制”错写成“治”或“置”。

你知道吗?

古时候人们在耕种农田时十分讲究因地制宜,其最主要的一个表现就是肥料的使用。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植物的茎和叶在田间腐烂之后能够促进农作物的生长。随后,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探索,人们学会了如何制作肥料,也就是近些年才逐渐被化肥所取代的“农家肥”,并能够根据土壤的不同情况以及农作物的不同特性来施以最合适的肥料。这就是人类运用智慧,在农业中运用“因地制宜”的典范。

【字里字外】

“因地制宜”一词所体现出的道理在唐朝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得到了详细的阐述。

《种树郭橐驼传》中的郭橐驼是一个以种树为生的人,他种的树质量好,成活率高。当被人问起他种树的秘诀时,郭橐驼坦言,他只是根据不同的土地、不同的树种,因地制宜,让树木与其所生长的环境相适应。作者借这个故事说明了治国理政的方法,即治国与种树的道理是相通的,都要因地制宜。

当然,对于郭橐驼这个人是否真的存在,如今已经无法考证。后世的学者大多认为这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现象的一篇设事明理之作,人物是虚构的。在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非常大,那些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种树郭橐驼传》在本质上是以老庄学派“无为而治,顺乎自然”的思想为出发点,借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的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说明封建统治阶级有时打着爱民、忧民或恤民的幌子,却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仍旧民不聊生。

【例 句】

惟各省情形不一,因地制宜,随时变通。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