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道德故事 > 张俭选布 >

张俭选布

张俭选布

辽国的圣宗皇帝御驾云州(今山西大同),他要在云州辖界的莽野山林中狩猎。所经之处,地方官员纷纷拿出所能搜寻到的最贵重的礼品奉献给皇上。可云州太贫脊了,实在无物可献。

不过,谁也没有料到两袖空空的云州节度使在圣驾莅临之后,不仅泰然自若,而且露出得意的神色。属下猜测,他一定手握宝器了。

“皇上,臣下无能,”节度使拜见圣宗说,“臣下境内无物可献。”

“难道连人都没有吗?”圣宗不高兴了。

节度使忙叩首道:“臣下正要禀告,新科进士、幕官张俭堪称大辽瑰宝,愿献于皇上。”

以人为宝,一句气话竟成了真,这是圣宗始料不及的。但这毕竟是个很新奇的事情,圣宗立即召见张俭。

张俭晋见,圣宗看他行止朴质无华,先喜爱了几分。接着,圣宗要他讲讲当前治国的紧要问题,张俭不假思索,口若悬河,说出三十余条。

就像久无收获的觅宝者无意中遇到了梦寐以求的宝藏,圣宗看着眼前这个粗衣布履的年轻人,欣喜若狂了,甚至对狩猎都失去了兴趣。他当即收下了云州节度使的这件“宝物”。

张俭能力超人,一路升迁,直至做到左丞相,但他依然像做云州幕僚时一样温良谦和,依然像寒窗苦读时一样勤俭素朴。穿衣只穿粗布衣,吃饭只吃一种菜,俸禄只要有节余,就去周济亲朋故友。

这可苦了朝上的百官。辽国国力日渐雄厚,奢侈之风也在朝野兴起,官员比着穿锦缎华服,可进宫后望着班前左丞相的粗布旧袍,总令他们忑忐不宁。

这种场面是很滑稽的,可了解张俭的人都知道,他是在以身施教,讽喻下属官员,让他们摈弃奢华。

这年冬天出奇的冷,张俭上朝奉事,圣宗见他又穿上那件破旧的棉袍上殿,便密令侍者暗中用火夹在张俭的棉袍上烙穿了一个洞作为记号,看他是不是总穿这一件,也好借此为他换上一件新袍。

第二天上朝,圣宗一眼看到张俭棉袍上的烙洞。他还是没换啊,圣宗不禁慨叹一声。

一连数日,张俭都穿着破棉袍上朝,圣宗忍耐不住了:

“张俭,你为什么年年总穿这件旧棉袍?”

“因为还能穿呀,”张俭说,“这件棉袍已穿了三十年,每年天暖后将它翻洗干净,入冬取出穿上,抵御风寒与新袍无二,因而无需再换新袍了。”

“可朝中大臣都着华服,你身为丞相,却旧袍披身,他们心中一定很不舒服。”

张俭向圣宗躬身施礼,礼罢,庄重地对圣宗道:“皇上授臣重任,是让臣辅佐皇上安邦定国。现在朝野上下奢华之风甚浓,再这样下去,就会伤及大辽国体。我身为丞相,只能有制止奢风之责,怎么还能随波逐流也学奢华呢?”

圣宗感动了,他更感觉到张俭这件“瑰宝”的贵重。国之幸也!他在内心呼喊着。

“丞相以国为重,甘于清贫,令天下人敬仰。”圣宗很想将赞美之辞都赐给张俭,但他还是决定实现他早已谋划好的计策。“可你的旧袍上有了一个洞,再穿上它有损朝廷的礼仪,还是做件新的吧。你现在就到内府库房,里面所有的物品任你选取。”

皇上的旨意是不能违背的,何况是一片好意呢,张俭只好随侍者到内府。

很快,张俭捧着三端(古时的布帛长度单位)布回到殿上谢恩。

圣宗不解地:“张俭,内府库上没有锦缎了吗?”

“锦缎的色彩把臣的眼睛都映花了。”

“那你为什么只选了这点点布?”

“臣已习惯布袍,做一件足已。”

圣宗听罢,长叹一气,感慨地:“天下为官者若都如张俭丞相以勤俭为本,国家何愁不强盛,百姓何愁不富足啊!”

中华民族自古就将勤俭作为衡量人的第一品行。奢华是败国败家的温床,唯有勤俭是治国治家的瑰宝。张俭身在高位,将勤俭身体力行,实为难能可贵。